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828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文档格式.docx

就是像金刚洲大师的传记那样,把所住的处所洒扫干净,而且庄严安布佛陀身语意的所依——佛像、佛经和佛塔。

这个加行非常重要,因为金洲大师在这方面行持地非常殷重,所以说是金洲大师的传记。

当然我们这些后学应当非常认真地效仿,这都是善心善行,做好了对修行会有直接的利益。

住所要选择非常寂静,有利于修法的地方。

住着很适宜,心情很愉悦,很容易生起善心的地方,就是好的住处。

如果住在那里心境很不好,会引起很多散乱、贪欲、昏沉等等,那就不利于修法。

所以我们要选择良好的修法处所。

找到这样的处所以后,还要洒扫清洁。

这也都是经续里明确指出的。

在《大幻变网根本续》和《般若八千颂》等经续中,都再三地教诫我们:

修法的人应当洒扫住处、清洁环境,半个月就应洒扫一次。

这样做就能减少障碍,很快获得悉地。

这在缘起上非常微妙,能够直接显现出作用来。

每当你把住所洒扫得干干净净时,身心也会很清净,做什么事就会不招魔障。

需要通过一种做法或者缘起来调心,你在洒扫的时候心本身就很清净、很安详,而且环境布置得非常庄严、清净的话,就能与正法相应,魔就不会来干扰,因为魔比较喜欢污七八糟的地方。

一切都在于心,心整洁了,修法就会非常安稳,做什么事情也都会很顺利,自然也会很快得成就。

再说,我们修法的所依是佛法僧三宝,如果对皈依境以很恭敬的心来承事的话,就能产生很大的福德。

已经庄严布置了佛陀身语意的所依,就要当作真正的佛来作承事。

把佛所住的环境打扫好,做好供养,这就是在承事佛陀。

如果能够这样用心去想,很快就能积累很大的福德。

就像要迎请主席到自己家里做客,必然会非常郑重其事,每个角落都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洒水、压尘、庄严房屋,这是在表示尊重,会令尊贵的客人欢喜,从而在贵客面前的愿求能够得以实现。

缘起都是如此,懂了一点,很多方面就都会通达。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把佛菩萨迎请到自己的佛堂里,也必须要好好地承事。

在缘起上这么做了,诸佛菩萨的加持也就自然来了。

如果缘起上一点恭敬承事的心都没有,又怎么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呢?

承事供养做得很好,家中佛堂里的佛像就像真佛一样,心里一点也不敢马虎,对佛非常有礼貌,非常有孝心,具足恭敬,认为佛就在这里,就是在承事佛,你就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增上无量的福德。

有善心和恭敬,自然就跟诸佛的悲愿相应,佛菩萨就会立即降临加持。

一步一步进行下去,就能非常快地生起。

所以,大家首先要按照这样来做。

不要谈论一些高调,没有什么意义,一切修行都是要在生活中完成的。

然后还要洒扫,洒扫时心里应当安住观想,不能是无记的状态。

按照密教金刚乘来说,我们要观想:

通过洒扫所有的依报器世间的过失全部都遣除了。

我们所住的地方,无论是房屋、院落,还是外面的街道、城市,乃至于整个山河大地,所有的器世界全部都现成了天尊的无量宫,而且这个有情世间的过失也全部都遣除了,所有的有情都显现成了天尊,都是佛,没有不清净的。

之后,心就安住在清净中,这样的话自心就清净了。

心一清净,从心而现的这一切有情世间、器世间也就全部都清净了,没有一样东西是不清净、不好的。

依显教来说,洒扫的时候可以念一些谛实语所造的仪轨来作加持,还可以按照《阿弥陀经》等观想自己所处的环境就是佛的清净刹土。

首先要通过多次练习,让它养成习惯,之后就要不断坚持,心理和行为就可以得到转换。

如果像一蹶不振,非常颓废的人的住所那样凌乱不堪的话,修法就会招致魔障,很不顺利,而且也不容易引发善心。

所以,应当改正习气,调整心态和行为。

及时调整了,就会得到现前和究竟两方面的利益。

通过洒扫,房间里干净整洁,心情也会变得很好,这就叫做缘起。

你的心怎么做,它就变成什么样,心怎么想,它就转成什么样。

从内到外整个都会转向清净的缘起,自己的心当然也会变得清净、安宁、欢喜。

心这么转了,你就会感觉整个环境好像也不一样了,气氛完全不同。

不要以为心外有环境,全是你的心在转。

这个环境转了以后,护持的力量就来了,自然就能召感善法的天神以及更高的诸佛菩萨,他们都心生欢喜,就会前来护持。

就像只要把窗帘拉开,阳光就能马上照进来一样。

如果是在臭秽肮脏的地方,就会更加增生腐烂、霉变,也会引生苍蝇之类的喜欢污秽之地的众生,一些邪魔鬼神也喜欢待在这样的地方,结果召感的就都是邪的力量,这都是因为你的自心不清净,感染的当然也就是不清净的。

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意识到,在缘起上必须要相应。

从更深层来说,你的心上已经种下了跟净土相应的因缘等等,究竟的利益就是会成就报身和化身刹土。

再说安布佛的身语意所依,就像《文殊根本续》里所说的,你应当做大士佛的圣像、佛塔等。

它的原因就是这么做了,就能够明现观想,融入加持、随念佛等,由此就能遣除违缘。

缘起上很重要,尤其是受了皈依戒的人,时时不能离开三宝。

三宝中佛是最主要的导师,我们安布佛的身语意,就好像佛已经在这里了一样。

要皈依佛的意、佛的身、佛的语,佛像就代表佛的身,一见到就能观想这是佛的身;

经书法宝一见到,就知道这是佛的语;

佛塔出现了,就要知道这是佛的意。

现在佛的身语意都全部安住在这儿了,就应该马上生起一个至诚的皈依心。

只要这么一明观,心里起了信敬,加持也就融进来了。

如果没有三宝所依的对境,自己的心也就没有办法生起。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尤为重要,要时时随念佛、时时缘念法,从而让自己一直安住在修法的状态里,不落在世间的想法里。

所以,修行就要首先通过这些事相上的缘起,巧妙、顺利地把心转入法道。

这些方面做得越认真越好,借助这些事就能训练你的心,心地就不会一片荒芜。

这样做可以遣除身语意的违缘,心与三宝相应就会受到保护。

心时时随念佛,皈依佛,处在对佛的信敬中,自然不会感招违缘。

相反,如果没有这样做,心就会出现邪念、烦恼,就会招来魔障。

就好比一个人过去虽然造了杀业等重罪,后来他出家并精严持戒,魔障就有没办法进入。

但他一旦忘记了,起了名利等染污的心念,魔障马上就起了。

就像这样,我们的心一不住在皈依当中,就会落在世间邪法里,那就很容易遭魔障。

如果你的心时时处在信敬中,魔障就根本没有办法接近。

缘起上不对应,它就过不来。

第二加行:

端正陈设无谄供

由无谄诳求诸供具,端正陈设。

“无谄”是指真诚,这是供养的重点。

首先要再再地发起真诚献供的心,而不是先匆匆忙忙用身口做一些事情,要以一颗虔诚的心为佛献上供养。

然后又要以至诚心尽自己的力量为佛献上最好的供养。

之后还要把种种供品摆设得整齐端严。

总而言之,就是要由善心发起善行。

一开始当然不熟练,但是要知道,最前面的善心是最重要的,真诚的心没起来,就先不着急付诸于行。

而且要检查动机:

我这么做是不是想要得到赞叹?

那就成了供养自己了,而不是在供养佛,这也是一种谄曲的心。

其次,供品的来源一定要清净,也就是由造杀、盗、淫等恶业赚取钱财所购置的供品,都是不清净的,因为它染上了罪业的缘故。

以沾染罪业的供物来供养三宝,三宝也是不愿意接受的。

因此必须要以非常清净的供品在三宝面前献供,只有清净的供养,才能积累很大的资粮。

“端正陈设”就是指香花、灯烛等供品都要摆设齐整。

第三加行:

以如法的威仪安住并皈依、发心

次如《声闻地》中所说:

“从昏睡盖,净治心时,须为经行。

除此从余贪欲等盖,净治心时,应于床座或小座等,结跏趺坐。

”故于安乐卧具,端正其身,结跏趺坐,或半跏趺,随宜威仪。

既安住已,归依发心,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这就如《声闻地》所说:

要从昏睡盖中净治自心的时候,就要经行。

也就是当自己感到非常昏沉恹恹欲睡时,就要站起来,到室外来回经行。

要从其它的贪欲等盖中净冶自心的话,那就应当在床座或者小座等上跏趺而坐。

也就是在安乐卧具上身体端正,双腿结着跏趺或者半跏趺,也就是适合自己的威仪,安住以后就要做皈依和发心。

做皈依和发心的要求是:

当念诵文句的时候,一定要与心相合。

如果口里念的文句,心上没有起相应的内涵,那就是心和口分离。

在念诵的时候,口里如何念诵,心里也要如是地立誓、皈依,或者如是地发起菩提心,口中如何念,心中就如何想,这才叫所念的文句与自心相应合一。

初学时,口中念诵,心里却总是跟不上,那就反复多念几次,力求真正一念皈依、发心偈颂的时候,内在就起了如是的心,这样就是皈依、发心与自心相合了。

第四加行:

明观资粮田

于前虚空,明现观想广大行派及深见派传承诸师,复有无量诸佛菩萨、声闻独觉及护法众,为资粮田。

所谓资粮田也就是众生修集资粮的所依之处,或者说能有力助生资粮的田地。

在一片肥沃的良田中播下了种子以后,由于田地的助缘力量,就会使得种子很快发芽、开花、结果。

同样,我们依靠资粮田的加持入心,自己在修的时候就很容易积聚资粮。

依本法来说,观资粮田就是要在自己面前的虚空里,非常明显地观想出广大行派和甚深见派的诸位传承师,还有无量的佛、菩萨、声闻、独觉、护法众等,以这些殊胜的对境,作为修集资粮的所依。

具体的情况看一看过去的讲记就清楚了。

第五加行:

资粮田前修七支

为了能够顺利生起证道的功德,需要积资净障,它的行法就是普贤七支。

在修这一项的时候,必须得了解为什么要积资净障,之后才会非常有意乐地精进行持,而不会视之为一种不必要的形式敷衍了事。

其实,每一个加行都是极其重要的道支。

如果你对缘起不愚昧的话,每一项就都会励力地去行持。

之后,它就会如钩锁连环一般地生起。

在了解了它的必要以后,还要知道修习七支的行相和所缘,心应该怎样去作意、入观,有什么要求,一一都能如法地去模仿就是一种非常认真的修心。

一项一项去做,一开始不太熟练,就需要反复进行。

纯熟以后,一念文就能随之入观,然后自动按照无上的普贤愿王运转,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福德,在几分钟里就可以超越数劫的修行。

那么七支是如何归摄在积资净障和使善根增长广大、辗转无尽的内容里的呢?

对于这些都要首先通过闻思,取得完全的胜解,之后它就会成为我们尽未来际的修持法则,让我们贯彻一生,不会再天天换来换去,所以极为重要。

你修任何前行法也都会涉及到这个地方,所以最好一次性学好。

祖师以最大的智慧和慈悲已经确定了,每次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既省事、又省心、也最为恰当。

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一看为什么要积资净障,它跟我们修持正行有什么关系?

这要从正反面来观察,正面观察积资净障会如何?

反面观察如果没有积资净障又会如何?

之后你就会确定,积资净障对修正行有最大的助缘作用。

正行之所以修不上去,就是因为没有好好积资净障。

前位的事情以加行最为重要,加行做好了,就能顺利进入正行。

加行质量不过关,就草率地进入正行,那修多少年也很难生起证德。

又自相续中,若无能生道之顺缘——“积集资粮”及除逆缘——“净治业障”二助缘者,唯励力修所缘行相之正因,亦难生起。

是故次应修习七支以治身心,摄尽集净诸扼要处。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积资净障;

其次要明确,在积资净障里,为什么要采取普贤七支行法?

这两个问题都要一次性把它确定好,再不生疑,之后就可以长期地如实实行。

积资净障的必要

现在我们的愿望是想修什么都能够生起相应的道的功德。

譬如修暇满,就能真正引生出珍惜心,日夜精勤地修法,不会浪费一分一秒;

修无常,就能真正生起紧迫感,不会再为现世谋利益;

修因果,就能生起对因果的胜解信,而且会以这个坚定的信念摄持自己的心,猛利地发愿断恶修善,一见到恶就产生畏惧,不敢去做;

一见到善,就立即生起非常猛利的欲乐等等。

诸如此类,都叫做修道的证德。

从菩提道的最初一分,直至完成佛果,其中所修的任何一个支分,我们的愿望都是希望能如量地生起。

但也要知道,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呢?

要承办一件事,不是仅凭自己主观的意愿就会出现的,而是要因缘具备才能出现。

因缘不具备的话,不要说修了多少座,就算是修上多少大阿僧祇劫也不能成佛。

不必说成佛,下至连前行的最初一分,都会毫无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主观愿望一厢情愿的幻想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它是需要依靠因缘和合才会出现的。

所以,整个修行历程都要把握缘起。

所谓的善巧,就是能够很好地处理缘起。

缘起一旦集聚,顺缘具足了,违缘遣除了,自心就会必然与法相合,不然缘起律就错误了。

要坚信,缘起律是不会错的。

也因此,任何修法都要注意缘起。

之所以生不起修证的功德,就是因为因缘上没有具足能生道的顺缘——集积资粮,以及遣除它的逆缘——净治业障。

在缺少助缘的情况下,再怎么努力地修这个所缘行相的正因,也难以生起。

就好比我们虽然播下了种子,但是既没有水、阳光等助缘,又没有除掉草、虫等违缘,即使天天念叨:

“快快发芽!

快快发芽!

”它也不可能发芽的。

由此就会知道,原来一个果的出生必须要有主因和助缘的配合才能成就。

所谓的正行,就是修能生起果德无颠倒心的正因。

比如说修出离心,出离的意乐就是果的德相。

那么该如何修呢?

就是要修它的所缘和行相。

所缘,就是轮回的苦,也就是三苦的含义。

行相,就是心里厌患这样的状况,想尽快摆脱,这就叫生出离心的正因。

如果按这样修,又有助缘配合,果必然会出现。

所以,修行的因和缘一定要汇合,如果顺缘的助发力没有,逆缘的排除障碍没有,心就会被卡住,就没有办法顺利地运转,因此必须得打理好各方面的因缘。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譬如说想要考取功名,上名牌大学,很多人会认为努力用功地学习是正因,所以一心想要把板凳坐穿,拼命地看书学习,但最终并未能如愿以偿的人比比皆是。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顺缘不具足,自然就不能实现所愿。

学习也需要周围帮助的力量,如果一个学生平时自己能常做好事,在方方面面尽心尽力,对老师、对同学、对父母等,许多人际关系都处理得很好,周围的环境就会起到很大的助发的力量,一方面大家都会倾尽全力地帮助他,他也能有条件坐在那儿特别安心地学习,这样就具足了顺缘,避免了违缘,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成功就胜利在望了。

相反,另外一个学生根本不注意养德,认为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必要做,那就可能会出很多问题,有问题去请教别人四处碰壁,家人也不配合,不能有一个安心、安静的学习环境,自己总会受到各种干扰,这样即使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也不一定能在高考最关键的时刻取得成功。

其实,不要说大的问题,就连一天心态稍微有点不对,背弃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生了恶心和烦恼,马上就会感觉自己这一天的修法没有实际的效果,完全是装样子,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是在正行之前必须要处理好的,否则的话又怎么能修得好呢?

修法肯定要对皈依的资粮田恭敬,要在这上面祈愿修福等等。

首先把善心发出来,积累广大的资粮,之后心就会受到滋润,然后再进入,这就会很顺利。

逆缘方面业障一定要净除,否则被罪业障蔽住了也不会出现证德。

因为心被封住了,以那个状态,再怎么使劲鲁莽地强行去做也不会成功。

就好比冬天要想开动发动机,首先就要加热,排出故障。

顺缘方面具足了,障碍方面也遣除了,之后再去发动,就能顺利运转。

如果既没有加热,也没排除故障,使劲一开,机器就坏了。

方方面面都得懂得加行的道理,不懂就是缘起上的愚昧。

一般人读书,都是只读书,结果心被封锁了,一直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里走不出来,就会起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在障碍里越陷越深。

出现这种状况时,不应该先去忙看书的事情,而是应该先去积德培福、除障,之后才会有一个好的心态进入。

不然的话,心已经很僵、很紧,被很多罪垢染污,修也是白费劲!

敦巴仁波切说:

要恒时精勤积福德,没有积德,就不会生善心,积了德就会生善心。

这个菩提道次第就是修善心,从前到后全是一级一级地修善心,而且要越来越升华。

而积德这件事是比较容易做的,所以要首先做起,任何处见到有机会做的时候,就赶紧去做,这是很容易的。

尤其在三宝门中,更要尽量去争取积资的机会,而不是首先放弃。

就像后文所说的,因为正修要起来更细更难,所以必须要有前面各种积德的力量。

一旦有了力量,缘起上就会有发起善心的能力,不去做就出不来,做了就出得来。

很多人一陷入这个误区,心态就变得很荒枯,正是因为资粮不够,所以最后就会修偏,这叫偏枯。

如果你善心做得好,整个人就会很滋润,这是必然的道理,从外相都能看得出来。

如果封闭在这里,什么也不做,那就偏枯,这个时候善心就不容易出来。

一个擅长积资的人,他处处都会做利他行、对三宝做供养、对他人恭敬等等,你会发现这个人的面貌不同。

首先在容易转的地方开始不断地运转,所以他的心就有起色,他一次一次地积资的时候,善心就在不断地开发。

这样到了修法的时候,由于资粮很深厚,一修就上去了,领悟力正是资粮深厚的结果。

一个人修法为什么修得好呢?

他是宿世积了很深的资粮,或者说他的善根很深厚,所以很快就能出现证德。

那我为什么不行呢?

正是因为我福德很浅薄,障碍很深重,所以修什么也出不来。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就应该在积资净障上下手。

只要你非常注重积资,效果就会非常直接,它能直接帮助你发起正行,而不是在耽误你,这是增上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善心出来了,不断地起善心,不断地行持善法,再去看书就会发现领悟力很强。

因为法跟心因缘一合的时候,就看心上有没有德,有没有去障。

和合的时候只是一瞬间,一瞬间没有把握住,也就过去了。

听法也是这样,一相合,一下子就能知道,不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修法也是,一下子状态一入的时候就合了,合不上就是有障碍,资粮不够就要赶紧去积累,而且要处在卑下位多做。

我慢高山不住德水,越是往下做的话,来得就越快,德就能够很快起来。

周利槃特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他如果不去扫地的话,能证阿罗汉果吗?

佛通彻了达一切,完全知道应该怎样来引导他进入。

最初跟着他的兄长学偈颂,由于资质太差、太愚钝,所以连念一个短偈都念后忘前,这就是有障碍的表现。

如果还这样使劲地培训他,那么最后只能导致他彻底丧失信心,但佛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叫他去扫地。

僧众是一个大福田,他很诚心地不断地扫,所以天天都在进步,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就开悟了。

开悟就是一瞬间,很快。

这就要知道,为什么每次都要注重修持积资净障,就是因为有了深厚的资粮,就容易生起善心,修法也就容易相应。

我们要首先从容易的、实际的事情上去做,每天非常注意修善心,多去积德做好事,这些都是能够做得到的。

修正行要比这个困难得多,因为它要求的心很细,如果只是责备自己说:

“你怎么这么笨?

你为什么没有大善根?

”这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要换一下方式,后面讲皈依的时候说到,你在三宝福田里多积累资粮,以后智慧就会像夏季的江河一样,不断地增长。

如果不能趣入的话,依资粮力来助发是最重要的。

经上说如果没有积资想成就,就好比搅水想要得油一样,水很薄,怎么可能得到油呢?

人家问你:

“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你回答说:

“我想即生成佛!

”但你却一件好事不做,一个过失不改,心和沙漠一样,怎么可能得成就呢?

但是如果资粮深厚,想要成就就像搅乳得酥油那样,会越积越多,越有成道的资本。

如果一开始就落在庸俗的无分别上,什么也不做,那么几十年过去了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会倒退,这就误入了大歧途。

现在的问题不是往很高的上面去说,而是在自己的起步上要注意到,凡是因缘里面有机会积资粮的,都要很好地把握,而且尽量把它做多、做好、做厚,这才能有本钱。

不要说出世的成就,连世间的感应录一看都会很清楚,想要得到功名利禄,就需要有资粮,而不是光靠聪明,聪明只是其中的一分,所谓的积阴资或者积阴德就是这个意思。

不宣传的话,就能够把这个资粮保护得很好,也就是默默地积资粮,不求人知。

仅仅一个人天的道,都说要积多少功行才能得到,这也叫外功。

外功做得好的话,内功就能修得很好。

乳跟水迥然不同,水很淡、很薄,没有出油的资本。

如果你还一味地想不断地搅水出油,只能是徒劳。

如果资粮积得很厚,就感觉自己的心已经跟原来不一样了。

资粮一多,你各方面的反应都有,因为福很深厚了,心很纯厚了,然后再一搅动,酥油就出来了。

也就是说一结合法,就能出现证德,各种善心都能很顺利地引生。

悲心、智慧、定力、精进、正念、信心等等,受用上发心越来越清净,安详度也增上了,这就是出现了证德的表现。

同时,它的反面就是要去掉证道的逆缘,也就是障碍、阻碍的力量。

业障很重,就会障得很紧,证德就出不来。

这就要看业障的深浅了,有的人可能几个月就发现身心已经清净多了,有的则可能要一年、两年或者更长。

我们心中要生起一个道的证相,主要的障碍就是罪障,所以,你要想让自己心的明镜里出现证德的影像,净障就是极重要的一分。

这样明了以后,自己就能意识到,每一次修正因之前,都必须要积资净障。

采取普贤七支行法集资净障的原因

就是因为它摄尽了一切积资净障的扼要,这是无上的普贤大愿王的观法。

一旦你了解了七支的行相和所缘以后,你就会完全了解这是一个最圆满的修法。

一切扼要都在其中,而且是以最大量的方式来进行。

有了这个定解,就能从心里决定每次都要这样来尽心,长期贯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