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073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x

山西尾矿干堆废石堆场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依据

1.1.1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04.3.1)。

1.1.2设计依据的主要规程、规范

(1)《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2)《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1.3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

(1)《****矿山有限公司一矿路村沟废石堆场初步设计技术服务合同书》;

(2)委托书;

(3)废石堆场现状地形图(1:

1000)、废石堆场所在沟的1:

5000的地形图(***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提供);

(4)《*******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排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太原市辉海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2011.7);

(5)*******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概况(***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提供);

(6)尾矿脱水及尾矿水回收利用技术方案概述(***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提供);

(7)土地荒山荒沟租赁协议书;

(8)《山西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1991.6)。

1.2建设单位概况

*******冶金矿山有限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76年,1985年的***县铁矿和***县后南冶铁矿。

1985年5月首次改制联合组建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

2001年再次改制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2003年12月一次性出资收购濒临破产的原县铁厂,2004年10月更名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响应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号召,公司与香港俊安公司——深圳满孚实业有限公司优势互补,股权重组,成为国有参股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

重组后注册资本5000万元;现有资产总额6809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8947万元;总占地面积29.64万平方米(445亩)。

产品主要有铁精矿粉。

目前正在实施选矿改扩建项目,恢复超纯粉生产线,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公司内设总经理办公室、安全生产技术部、工程管理部、供应销售部、计划财务部、矿井管理部、行政管理部、保卫部等8个部门。

现有员工1137人,其中一矿630人,二矿210人。

公司下属一矿、二矿、铸业公司和粉末冶金公司。

铸业公司由于产业政策限制,于2010年6月关闭;粉末公司由于市场等原因于2009年3月停产至今。

一矿为资源整合矿山,整合后的矿区面积为8.9平方公里,矿产资源储量3954.81万吨,有11个矿井(其中直属矿5个),直接组织生产的矿井系统6个,选矿厂1个。

矿井生产系统分别为连麻沟、嵩场4#、嵩场5#、小北岔、西峧980、路村斜井;设计生产能力共3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可达46万吨,改造后的生产能力可达60万吨。

由于资源整合,采矿证作废,安全生产许可证上收,整改复工未批复,停产放假。

现正组织实施坑口工业广场改造。

磨选生产系统原设计矿石处理能力为30万吨,技改完成后可达90万吨,超纯粉生产能力4万吨。

二矿资源整合中为单独保留矿山,矿区面积2.7963平方公里,资源储量708万吨,有矿井生产系统3个,选矿厂1个,矿井生产系统分别是1#矿体斜井、国峧斜井和武家峧斜井,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可达20万吨,改造后生产能力可达24万吨,磨矿生产系统原设计矿石处理能力2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高于设计能力,二矿于5月份重新领取了采矿证。

武家峧斜井于1月28日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1#矿体斜井、武家峧斜井已通过验收,进入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程序。

1.3区域位置及交通

*******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是一家冶金矿产的企业,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

主营精矿粉,公司位于***县粟城乡故驿村。

***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太行山西麓,清漳河上游。

北邻和顺县,西接榆社县,南邻武乡、黎城县,东与河北省邢台市、武安市和涉县接壤。

距省会太原市144km。

面积2029km2,辖15个乡镇,379个行政村。

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大”字型国省道为骨架、7条县公路、15条乡公路辐射全县的公路网络。

阳涉铁路纵贯***境内。

拟建一矿路村沟废石堆场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的配套安全设施,拟建场址位于路村村的一个荒沟内。

废石堆场的区域位置见下图。

图1-1废石堆场区域位置图

1.4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县水资源丰富。

全县水资源总量2.31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52.83立方米,相当于全省的3.12倍;土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827.9立方米,为全省的4.3倍。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北国雄风和江南秀色于一体,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美、桂林之秀、庐山之峻、延安之称,以宏、险、奇、惊、峻、幽、秀等特色在太行山区独树一帜。

工业有以煤炭、冶金、建材为龙头,包括电力、化工、机械制造、印刷等13个行业的工业结构体系,主要工业产品发展到20余种。

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铬铁、钛铁矿、锰铁矿、铝矾土矿、石英、云母等20余种,其中煤的地质储量为49亿吨,铁矿储量为8500万吨。

农业方面西北部山区宜种耐寒作物莜麦、荞麦、马铃薯。

东南部多种稻、麦、红薯等。

1.5设计目的

拟建一矿路村沟废石堆场为*******冶金矿山有限公司的配套安全设施,拟建废石堆场主要堆积*******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采矿排弃的废石、风化岩土及选矿厂干选后的废渣和尾矿脱水后的干尾砂。

1.6设计范围

根据*******冶金矿山有限公司委托要求和国家对废石堆场设计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标准,结合工程组现场踏勘和甲方提供的各种基础资料,我院对该公司所属的废石堆场工程设施进行工程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废石堆场场址选择、废石堆场等级,拦挡坝、防洪排水系统设计、排弃方式、排弃要求、安全防护、照明、废石堆场观测、关闭及复垦等;坝体及边坡稳定性计算;废石堆场安全运行管理及应急预案等(不包括运输车辆、装载机等设备、供电、外部道路)。

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参照《*******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排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xxxx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2011.7)可知废石堆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如下。

2.1工程地质条件

2.1.1地形、地貌

*******冶金矿山有限公司拟新建一处废石堆场,该废石堆场地处矿区北部的一条名为狼窝掌的荒沟内。

排土场所占荒沟大致呈东西走向,沟的轴线略呈圆弧形,沟口位于东端。

沟的横断面为“V”字形,坡度为25~35°。

沟的纵向长度为1432.7m,两侧山顶距离为491.8~583.7m,场地地形起伏较大。

建设场地地处*******冶金矿山有限公司一矿北部,其地貌单元属剥蚀中山区。

沟口附近的沟底处为荒草地,山坡高处为岩石裸砾地,沟谷内树木稀少,杂草丛生。

2.1.2气象与气候

***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气候寒冷。

多年平均气温为7.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8.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3℃。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89.7mm。

多年平均风速1.8m/s,一般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2.7m/s;最大冻土深度1.04m。

据***县气象站1959~2008年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0.8mm,年最大降水量863.4mm(1971年),年最小降水量318.0mm(1965年),相差2.7倍;1963年8月1日~10日连降暴雨,降水量达235.1mm;日最大降水量97.2mm(1996年8月4日),时最大降水量46.6mm(1963年),10分钟最大降水量15.0mm。

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7%,冬季降水最少,仅占年均降水量的2.4%。

降水的地理分布极不均一。

北东部拐儿一带为多雨区,年均降水量600~650mm;东南部麻田一带为少雨区,年均降水量450mm左右;其它地区(矿区所在区)介于500~600mm之间。

降水量总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增。

2.1.3区域地质构造

*******冶金矿山有限责任公司一矿区域上位于吕梁-太行断块之沁水块坳东部娘子关坪头坳缘翘起带中南段,晋获褶断带从矿区东部边缘通过。

区域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倾向北西。

断裂褶皱构造主要集中在矿区东缘晋获褶断带一线。

矿区构造形态比较简单,总体上桐峪组变质岩系地层走向NNE,倾向NW,倾角为55~80°,类似于单斜构造。

矿体的产状与变质岩产状基本一致。

矿体总体走向为NNE向,倾向W偏北,倾角50~75°,以60°左右占主导,局部矿体近于直立。

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

2.1.4水文地质条件

清漳河是区内最大河流,位于***县城东南,由东、西两源在粟城乡上交漳村老虎岩汇集后而形成,流径小南山、九腰会、泽城、麻田等村,由麻田镇云头底黑虎口出境入黎城县,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二级支流。

全长150km,其中在***境内流域长度约30km,流域面积471km2。

河谷宽度130~500m,主河道宽约60~200m。

流量2.5~8m3/s,1963年洪水期流量达3900m3/s。

矿区南侧苇则河属清漳河西源水系,自矿区南部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

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剥蚀及侵蚀强烈,沟谷发育,自然排水条件好。

区内主要河流均属季节性小河,沟谷常年干涸,雨后有短暂水流。

部分地段受泉水及变质岩风化裂隙潜水的补给,发育有小溪,旱季流量及雨季的清水流量都不大,在河谷底部堆积厚层砂砾卵石层时,小溪出现断流。

暴雨时节则常有洪水发生,据访问及野外观察,主要河谷内50年来的最高洪水位一般高出河床1~2m。

区内无其它地表水体。

矿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及上太古界桐峪组变质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含水层为主,主要分布在河谷之中,岩性为砂砾(卵)石及粉土,构成季节性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

含水层厚度不等,水位埋深较浅。

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上太古界桐峪组变质岩裂隙含水层垂向延伸厚度不大,含水层岩性为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导水通道以风化裂隙为主。

地下水位埋深依所处地貌部位不同而异,山梁部位埋深较大,河谷冲沟之中埋深较浅,含水层富水性一般较弱,河谷地带富水性增强。

2.1.5地基土构成及岩性分布特征

根据勘探揭露地层岩性及其沉积旋回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由第四系上更新统(Q3)细粒混合土、上更新统(Q3)碎石土、上太古界桐峪组(Ar3t)片麻岩层组成。

按其岩性及力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①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Q3)细粒混合土,主要分布于接近沟口的沟底处,最厚处达8.0m。

细粒土以粉土为主,浅黄、黄色,呈坚硬~硬塑状态,土质均匀,上部具大孔隙结构,局部夹红黄色粉质粘土薄层;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属中压缩性土。

该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为5~6击,平均击数5.4击。

粗粒土以碎石为主,占总质量的30%左右。

碎石粒径多介于5~20cm,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的风化冲积物,岩块多为灰黑色、灰色,中细粒变晶结构,片麻状,致密坚硬,块状构造,为坚硬岩。

第②层:

第四系上更新统(Q3)碎石土,主要分布于接近沟口的沟底处,最厚处达4.5m。

呈稍密~中密状态,粒径多介于5~2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