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706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钟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述括号内数据均为原设计假设高程系统,本次复核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与原设计高程的关系:

复核高程-原设计高程=749.30m,文中所有原设计高程及水位均已换算为复核高程。

本次复核结果,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7km2,复核后校核洪水位(P=0.2%)873.12m,设计洪水位(P=2%)872.22m,正常蓄水位870.30m,死水位853.30m。

总库容313万m3,兴利库容230万m3,死库容18万m3。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873.10~873.30m,最大坝高25.0m,坝顶长96.1m,坝顶宽4.8~5.0m。

岸边开敞式正槽溢洪道布置在距大坝160m的右岸垭口,总长98.9m,溢流堰为宽顶堰,控制断面宽17m。

放水隧洞有2座,1#放水隧洞位于右岸垭口溢洪道右侧,长135m;

2#放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坝肩,长424m;

均为城门洞型,取水口设φ600双向转动闸门。

1.2枢纽布置及建筑物现状

水库枢纽包括大坝、溢洪道及放水隧洞。

1.2.1大坝

大坝为均质土坝(设粘土齿槽),最大坝高25m,坝顶高程873.10~873.30m,坝顶宽度4.8~5.0m,坝顶长96.1m。

坝顶上游侧设有3个花台。

大坝上游坝面从坝顶至868.02m高程坝坡为1:

2.06,868.02m高程设0.45m宽平台;

868.02m高程至860.00m高程坝坡为1:

2.76,860.00m高程以下坝坡为1:

3.41。

上游坝面860.00m高程以上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约0.1m),并在右坝段上游坝面设有浆砌石梯步。

左坝段上游坝面较平整,右坝段上游坝面868.02m高程以下干砌块石护坡,因坝面沉降而产生下塌。

下游坝面从坝顶至867.15m高程坝坡为1:

1.54,867.15m高程设1.0m宽马道;

867.15m高程至858.22m高程坝坡为1:

2.02,858.22m高程设2.5m宽马道;

858.22m高程至851.68m高程坝坡为1:

2.40;

851.68m高程至850.09m高程坝坡为1:

4.91,该段坝面设有浆砌块石条带;

850.09m高程以下为排水棱体,外坡约为1:

1.1。

867.15m高程以上两坝端及以下坝中部设有浆砌石梯步。

下游坝面较为平整,但杂草丛生。

经多年运行,水库大坝坝体、坝基及坝肩渗漏严重,当库水位866.70m时,下游坝面有5个集中渗漏点和1个浸润区,W2~W5渗漏总量约0.75L/s(库水位866.70m)。

当库水位867.10m时,W1开始渗漏,W1~W5个渗漏点渗漏总量约1.95L/s。

下游右坝段浸润区位于867.15m~850.00m高程,面积约650㎡。

右坝肩存在3个集中渗漏点和1个浸润区,3个渗漏点(W6~W8)渗漏总量约1.05L/s(库水位866.70m),右坝肩850.00m至857.00m高程的浸润区,面积约为130m2。

经长期观测,库水位在857.0m以上时,浸润区水流明显,库水位866.70m时,浸润区汇总渗漏量约为4.2L/s。

左坝肩接触带集中渗漏点W9,据调查,当库水位高于868.30m时,W9开始渗漏,其渗漏量随库水位升高而增大,当库水位达到溢流堰顶(高程870.30m)时,渗漏量可达12.0L/s。

坝基及接触带存在渗漏,库水位为866.70m时,渗漏量约为2.50L/s。

且渗漏量随库水位升高而呈增大,据调查,库水位为870.30m时,渗漏量约为3.5L/s。

坝体、坝基、坝肩接触带及绕坝肩渗漏在库水位为870.30m高程时,总渗漏量约为34.2L/s,

1.2.2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右岸距大坝约160m的垭口处,为岸边开敞式正槽溢洪道,总长98.9m。

溢洪道进口处有乡村公路通过,0+06.72处设宽1.5m的人行桥。

溢流堰为宽顶堰,堰顶高程870.30m,溢流堰控制宽度17.0m。

溢洪道0+004.5~0+019.8段宽19.3~16.6m,两侧导墙和底板均采用浆砌石砌筑,墙高约1.8m。

溢洪道0+019.8~0+050.5段为陡槽段,宽16.6~9.1m,底坡i=0.472,浆砌石导墙高1.8~3.3m,底板采用0.3m厚钢筋砼衬护,并在0+019.8处设深约1.0m的钢筋砼齿槽。

溢洪道0+050.5~0+068.8为第一级消力池,宽9.1~8.6m,池长9.64m,墩高1.8m,浆砌石导墙高3.3~2.2m,该段底板均采用砼衬护。

溢洪道0+068.8~0+083.5为泄槽段,宽8.6~10.8m,底坡分别为i=0.071、i=0.387,浆砌石导墙高2.2~2.95m,底板采用砼衬护。

溢洪道0+083.5~0+098.9为第二消力池,宽10.2~10.8m,池长13.59m,坎高1.0m,浆砌石导墙高2.95m,底板采用砼衬护。

1.2.3放水隧洞

放水隧洞有两座,1#放水隧洞布置于溢洪道右侧,长135m,为城门洞型,采用浆砌石衬砌,砼护底。

断面尺寸(b×

h)1.2×

1.5m,取水口中心高程852.30m,设φ600双向转动闸门。

1#放水隧洞洞内淤积严重,启闭设施不完善,放水闸门关闭不严,产生漏水,漏水量约20L/s;

2#放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岸,长424m,为城门洞型,采用浆砌石衬砌,砼护底。

1.8m,取水口中心高程859.54m,设φ600双向转动闸门,启闭设施老化失修。

距进口59.5m处顶板有一集中渗漏点,呈射流状渗漏,渗漏量约0.2L/s。

距进口79.5m和104.5m处底板有顶脱破裂,破坏长度各约2m左右,破裂处有水流呈冒涌状,两处流量均约0.0lL/s。

工程特性见表1-01。

工 程 特 性 表

表1-01

指标名称

单位

数 量

备 注

原设计

复核后

一、水文

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km2

7.5

7.7

2、设计洪峰流量

m3/s

55.2

107(P=2%)

3、校核洪峰流量

75.9

164(P=0.2%)

二、水库

括号中的数据为原设高程及水位,本次复核高与原设计高程的关系:

复核高程-原设计高程=749.30m

1、正常蓄水位

m

870.30(121.00)

870.30

2、死水位

853.30(104.00)

853.30

3、设计洪水位

871.80(122.50)

872.22

4、校核洪水位

872.30(123.00)

873.12

5、总库容

万m3

300

313

6、兴利库容

240

230

7、死库容

15

18

三、大坝

1、坝型

粘土心墙坝

均质土坝

2、最大坝高

25

3、坝顶高程

873.30(124.00)

873.10~873.30

4、坝顶宽

5.0

4.8~5.0

5、坝顶长度

120

96.1

6、上游坝坡

1:

3.0

1:

2.06、1:

2.76、1:

3.41

7、下游坝坡

2.5

1.54、1:

2.02、1:

2.40、1:

4.91

工 程 特 性 表

续表1-01

四、溢洪道

1、堰型

宽顶堰

2、堰顶高程

3、溢流堰净宽

17.0

4、安全泄量

55(P=3.33%)

五、放水建筑物

1#放水隧洞

型式

城门洞型

断面(宽×

高)

1.2×

1.5

取水口中心高程

852.30

放水设备

φ600双向转动闸门

2#放水隧洞

1.8

859.54

2洪水标准复核

2.1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复核

水洋溪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5m,原设计总库容300万m3,根据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及GB50201-94《防洪标准》规定,水库属小

(1)型水库,Ⅳ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

原设计校核洪水标准P=0.33%,设计洪水标准P=2%。

因水库下游影响大,本次复核洪水标准:

校核洪水P=0.2%,设计洪水P=2%。

2.2设计洪水复核

2.2.1流域概况及暴雨洪水特性

水洋溪位于洛安江支流木油河上,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7.7km2,主河道河长6.595km,主河道平均比降34.0‰。

所在河流属山区小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陡涨陡落。

洪量主要集中于12小时之内,洪水量级主要受暴雨量、暴雨强度控制,前期降雨和前期土壤含水量等亦起一定作用。

洪水主要发生5~10月,尤以5~7月份发生洪水量级大而频繁。

流域地形地貌特征,造成该流域洪水不仅具有山区河流洪水峰高量大的特点,而且汇流集中,洪水涨势凶猛。

2.2.2设计暴雨

根据绥阳气象站1954年~2002年年最大日暴雨量完整系列,将其换算成年最大24小时暴雨量系列,并且对其进行频率计算,采用P-Ⅲ型曲线进行适线,成果如表2-01。

水洋溪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

表2-01

P(%)

0.2

0.5

1.0

2.0

10

H24P(mm)

344.5

301.9

269.5

237.0

193.8

160.7

Sp(mm)

132.0

117.0

106.0

94.4

79.0

67.1

2.2.3设计洪水

本次洪水复核根据《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公式和考虑坡流及部份汇流的产、汇流简析公式计算,成果如表2-02。

通过计算比较,两种成果差别不大,本次复核采用手册计算公式计算成果。

利用手册修订公式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2-02

0.33

1

2

3.33

5

Qmp(m3/s)

164

150

141

124

107

98.9

87.7

72.8

Wmp

(万m3)

212

195

184

162

130

115

95.6

2.3洪水调节计算

洪水调节计算的依据为:

①前述复核的洪水成果;

②现有溢洪道泄流关系q=23.8H1.5(m3/s),起调水位870.30m;

③本次复核后的库容曲线;

④不考虑放水建筑物参与泄洪;

成果如表2-03。

水洋溪水库调洪复核计算成果表

表2-03

频率

Qmp

(m3/s)

qm

起调水位(m)

最高洪水位(m)

相应库容(万m3)

113

校核洪水

63.10

291

设计洪水

3.3

55.0

872.05

287

3工程地质复查

3.1区域地质概况

测区位于黔北高原东北部,地势东面、北面和西面高,南部低,为低山~低中山沟谷地貌及丘陵谷地地貌。

区内地层出露寒武系中统高台组至三迭系下统茅草铺组,其中缺失泥盆、石炭系地层,第四系零星分布,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泥页岩、砂岩等。

测区地处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由南北向或近南北向的褶曲轴面和冲断面等压性结构面组成,并伴生有规模不大的东西向张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

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场区是稳定的。

3.2库区地质概况

水库区位于虾子场复向斜中的车田向斜西冀,清源断裂和郭家沟断裂之间,离断层1Km以上,水库周边海拔高程为900~1000m左右,为低中山谷地地貌,岩层产状N10~12°

E/SE∠5~6°

两岸坡度一般为15~35°

局部较陡,反向坡和顺向坡均有分布。

库区由库尾至库首出露地层岩性为:

志留系下统石牛栏组(S1sh)、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

水库位于F1(清源断裂)和F2(郭家沟断裂)之间,离断层较远,库区构造简单,无断裂分布,受区域构造影响,发育三组裂隙:

ⅠN78~81°

E/NW∠76°

ⅡN45~47°

E/NW∠83~85°

ⅢN30°

W/NE∠83°

水库通过多年蓄水运行,未发现库水渗漏。

水库岸坡稳定,水库淤积不严重,无浸没问题。

水库为一良好蓄水库盆。

3.3坝址工程地质

坝址河床由N向S展布,河床宽15~20m,两岸坡度35~45°

,为相对对称的“V”型河谷,岩层产状N10°

,岩层倾下游微偏左岸,为一横向河谷。

坝址区基岩出露,分布地层为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灰绿色、紫红色泥页岩夹粉砂质页岩;

第四系(Q)分布于岸坡及河床,覆盖于基岩之上。

坝址无区域断裂切割,受区域构造影响,小柔皱和裂隙较为发育,主要有三组裂隙:

、ⅡN45~47°

、ⅢN30°

坝址区主要分布泥页岩地层,在不受构造破坏下为相对隔水层,坝址区地下水活动不强烈。

坝址边坡稳定问题。

3.4水库工程现状

水库及大坝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渗漏问题,水洋溪水库主要存在大坝坝体多处集中渗漏、两坝肩接触带渗漏、右坝肩绕渗和右坝段下游坝坡大面积浸润渗漏等。

(1)下游坝坡存在5个集中渗漏点(见坝址工程地质图),其出露高程及流量分别为:

W1:

位于左坝段中上部,出露高程866.80m,据调查,当库水位为867.10m时,渗漏量为1.2L/s;

W2:

位于下游坝坡中部,出露高程864.40m,库水位为866.70m时,渗漏量为0.1L/s;

W3:

位于右坝段中部,出露高程963.80m,库水位866.70m时,渗漏量为0.2L/s;

W4:

位于右坝段下部,出露高程863.30m,库水位866.70m时,渗漏量为0.15L/s。

W5:

位于右坝段下部,出露高程860.88m,库水位866.70m时,渗漏量为0.3L/s。

以上五个渗漏点渗漏量均随库水位变化而变化,根据水管所长期观测资料统计:

当库水位达到溢流堰顶(高程870.30m)时,各渗漏点渗漏量增大至现有的1~2倍,且W3、W4、W5渗漏点有土粒带出。

据调查,当库水位低于862.0m高程时,坝面上各渗漏点基本断流。

(2)右坝肩接触带渗漏,坝肩绕渗,其渗漏主要出露于850.0m至857.0m高程内的浸润区(浸润二区)和W6、W7、W8集中渗漏点。

经长期观测,库水位在857.0m以上时,浸润区存在渗漏,面积约为130m2,坡面有明显水流,库水位866.70m时,汇总渗漏量约为4.2L/s;

W6、W7集中渗漏点出露于右坝肩下游侧岸坡中部基岩裂缝中,出露高程依次为862.20m、862.40m,当库水位为866.70m时,渗漏量依次为0.5L/s、0.2L/s;

W8集中渗漏点出露于右坝肩下游侧岸坡脚基岩裂缝中,出露高程为854.10m,当库水位为866.70m时,渗漏量为0.35L/s,且以上各渗漏量均随库水位变化而变化,当库水位达到溢流水位时(高程870.30m),各渗漏量可增大至1~2倍。

(3)左坝肩接触带渗漏。

W9为接触带集中渗漏点,位于大坝下游侧左坡脚,出露高程848.50m,其库内渗漏区主要是沿左坝肩上游侧大坝与山体衔接处,工程管理部门曾经对该渗漏区用浆砌石封堵。

库水位在868.30m(低于正常高水位2米)时,W9无水流出,当库水位高于868.30m时,W9开始渗漏,其渗漏量随库水位升高而增大,当库水位达到溢流堰顶(高程870.30m)时,渗漏量可达12.0L/s。

(4)右坝段下游坝面存在大面积浸润(浸润一区),浸润区最高处高程为867.20m,经实测,浸润面积达650m2。

库水位在866.70m时,浸润区坝面呈明显浸水状,集中渗漏量约3.50L/s;

当库水位上升时,浸润区成加剧趋势;

当库水位达到溢流水位时,浸润区中下部呈明显流水状,集中渗漏量约5.50L/s。

当坝面集中渗漏断流时,浸润现象有所减弱。

(5)坝基及接触带存在渗漏,坝趾一线长年呈沼泽浸水状(因下游有鱼池而掩盖了坝基渗漏),且根据勘探孔ZK2成果及试验资料可知,坝基及接触带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透水率较大,为15.0Lu,透水性强。

库水位为866.70m时,渗漏量约为2.50L/s。

且渗漏量随库水位升高而呈增大趋势,据调查,库水位为870.30m时,渗漏量约为3.5L/s。

以上漏水点现水位866.70m高程时,共计漏量12.0L/s,库水位为870.30m高程时,总渗漏量约为34.2L/s。

2、放水隧洞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1#放水隧洞洞内淤积严重,放水闸门关闭不严导致渗漏,渗漏量约20/s;

二是2#放水隧洞距进口59.5m处顶板有一集中渗漏点,流量约0.2/s,呈射流状。

距进口79.5m和104.5m处底板有顶脱破裂,破坏长度各约2m左右,破裂处有水流呈冒涌状,两处流量均约0.0l/s。

3.5结论及建议

(1)该水库区域稳定,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场区是稳定的。

(2)水库蓄水以来未发现库水渗漏,水库周边植被较好,固体径流源不丰富,水库淤积不严重。

水库库岸稳定,水库无浸没问题。

(3)坝址岸坡岩体稳定。

坝体、坝基、坝基肩接触带及绕坝肩渗漏较严重,库水位为870.30m高程时,总渗漏量约为34.2L/s,且渗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严重影响大坝安全,建议作防渗处理。

(4)1#放水隧洞进口闸门关闭不严;

2#放水隧洞渗漏,总渗漏量约为0.22/s,建议1#放水隧洞进口闸门更换,2#放水隧洞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4大坝渗流稳定复核

4.1坝基渗漏安全评价

水洋溪水库大坝基础座落在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泥页岩地层上,在不受构造破坏下为相对隔水层,坝址区地下水活动不强烈。

但根据钻孔资料,坝基及接触带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透水率最大(ZK1孔)为58.0Lu,透水性强。

因此,坝基存在基岩浅层和接触带渗漏。

4.2大坝坝身渗流安全评价

根据SL258-2000《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坝体浸润线在下游坝坡的逸出点高程的实际值应低于设计值,经计算:

①正常蓄水位情况下,坝身允许单宽渗漏量为9.07×

10-6m3/s,浸润线理论逸出点高程856.61m。

大坝下游坝面渗漏点高程为867.15m,高于计算逸出点高程;

②库水位866.70m情况下,坝身允许单宽渗漏量为5.63×

10-6m3/s,浸润线理论逸出点高程852.73m。

经现场观测,大坝下游坝面发现明显渗漏点高程为8664.40m,高于计算逸出点高程。

且渗漏量随着库水位升高而增大,个别渗漏点有土粒带出。

另外根椐勘探资料,坝体填筑材料不均匀,为含碎石的粉质粘土,局部填筑质量较差,透水率较大,渗透系数2.1~4.9×

10-3cm/s。

综上所述,水洋溪水库大坝渗流不稳定。

4.3放水隧洞渗漏安全评价

放水隧洞有两座,1#放水隧洞布置于溢洪道右侧,长135m,为城门洞型。

洞内淤积严重,启闭设施不完善,经多年运行,放水闸门锈蚀严重,止水老化,关闭不严,产生漏水,漏水量约20L/s。

1#放水隧洞闸门漏水、洞内淤积、启闭设施不完善,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2#放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岸,长424m,为城门洞型。

启闭设施老化失修,距进口59.5m处顶板有一集中渗漏点,呈射流状渗漏,渗漏量约0.2L/s。

2#放水隧洞的渗漏是库水沿右岸基岩裂隙渗入洞中的,该渗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影响近坝库岸的稳定和放水隧洞的正常运行。

5 坝体材料及填筑质量评价

水洋溪水库大坝投入运行已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