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下载.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政治:
相传禹将都城建在阳城。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灭亡:
夏王桀推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国国君汤战胜桀,夏亡。
2.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建立后,曾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
,都城才稳定下来。
此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商王纣推行暴政。
公元前1046年,周国国君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3.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牧野野大战,商军倒戈,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①目的:
巩固统治。
②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国。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11年西周灭亡。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分期
公元前771年,
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普文公,楚庄王等。
(2)齐桓公称霸;
普楚争霸。
(3)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候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3、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
著名战役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战国末期,秦国强大起来。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大战,赵军大败,为秦来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之变革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变革
(1)铁农具: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得到推广。
(2)牛耕:
至迟春秋末年己使用,战国时得到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水利:
秦蜀郡太守李冰兴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2.政治大变革¬
——各国变法运动
(1)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典型变法——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
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影响: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结果: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的演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2.青铜制造业——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
(1)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2)盛行:
商朝、西周。
(3)代表作:
司母戊鼎。
3.活跃的学术思想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又是个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因材施教”。
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2)百家争鸣:
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②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
③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法治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⑤兵家鼻祖孙武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1)统一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2)统一的意义: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2)措施:
①政治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④军事上:
反击匈奴,修筑长城。
(3)意义:
秦朝首创的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秦末农民战争
(1)秦的暴政:
①徭役繁重:
修阿房宫、骊山墓等。
②赋税沉重:
农民上交收获物的2/3给国家。
③刑法残酷。
④秦二世残暴统治。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3)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刘邦领导农民起义军反秦;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灭秦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文景之治:
长期的战争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1)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政治上重视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创办大学。
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三、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2.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1)条件: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骑兵强大;
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时间: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
(3)经过: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军数十万人。
(4)影响:
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3.昭君出塞
:
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汉订立和好盟约,请求和亲。
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
两汉时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
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设置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人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干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3)影响:
沟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3.班超出使西域:
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五、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
(1)发明:
西汉早期己有用麻做的纸。
(2)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得以普遍使用。
造纸术从我国传向世界,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数学:
《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医学:
(1)华佗:
擅长外外科手术,创制“麻沸散”,编创医学体操“五禽戏”
(2)张促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为“医圣”。
4.天文:
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宗教
(1)佛教的传人:
①产生地:
古印度。
②传人时间:
西汉未年。
③影响: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植,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道教的兴起:
①形成过程:
兴起于东汉民间,以老子为教主。
②思想来源:
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和神仙方术。
③基本主张: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
④特点: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6、史学:
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帝时期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名著。
7、雕塑艺术:
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垫,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发生于200年,是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而进的重要战役。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
发生于208年,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账曹军,
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二、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1.原因及条件:
(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2.深远影响:
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内迁中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2.孝文帝迁都洛阳:
(1)原因:
北魏定都平城,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时间:
949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3)作用: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3.孝文帝改革:
(1)措施:
使用汉语,穿汉族,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2)作用:
加速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学枝术:
(1)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2)贾思勰:
《齐民要求》,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3)郦道元:
《水经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2)思想文化:
(1)书法:
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
(2)绘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繁荣一时的隋朝
1.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开始。
(3)情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4)作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二、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吸取隋亡教训,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
注意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2)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3.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其统治被誉为“治宏贞观”。
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繁荣,国力不断增强,人口明显增加,史称“贞观遗风”。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四、社会经济繁荣
1.农业:
生产力工具的改进和创制——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
丝织品花色品种多,陶瓷业中的唐三彩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3.商业:
唐朝商业繁荣,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五、科举制的创立
1.产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拨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2.完善:
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时期开设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
改善了用其所长制度,使得有学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六、“和同为一家”
唐蕃关系: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文成公主人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七对外友好交往
1.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
贞观时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
(2)唐对日本的影响:
以唐制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玄西游:
贞观初年,玄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为传播佛教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八、辉煌的隋唐文化
1.科学技术:
(1)建筑——赵州桥: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量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诗歌:
(1)李白:
人称“诗仙”。
(2)杜甫:
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3.书法和绘画:
颜色卿创“颜体”。
柳公权自成“柳体”。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4.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1)位置:
甘肃西部的敦煌。
(2)内容:
莫高窟里有个量壁画、塑像以及佛经、文书等。
(3)意义: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发族关系的发展
一、民族政权并立
1.北宋与辽夏的和战
(1)契丹的兴起:
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2)陈桥兵变: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3)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史称西夏。
(4)宋辽关系——澶渊之盟:
辽撤兵,宋给辽“岁币”。
(5)夏宋关系:
先交战后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兴起:
12世纪初,阿骨打称帝,国号金。
(2)南宋的开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史称南宋。
(3)岳飞的抗金斗争:
郾城大捷。
(4)宋金议和: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南方农业发展:
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自然重要条件好。
(2)情况:
占城稻的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宋代制瓷业发达,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3.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
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
(2)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三。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蒙古兴起:
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他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南宁灭亡。
(2)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4)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发族融合的发展:
(1)汉族人迁入边疆。
(2)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3)契丹、女真等汉化。
(4)回族的形成。
(5)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1.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
(1)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由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
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3)火药:
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用于军事,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四大发明的意义: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史学: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部编年体的通史,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3.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1)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
经过五代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这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2)杰出的词人:
①苏轼:
北宋词人,开创了豪放的词风,②李清照:
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辛弃疾:
南宋词人,③辛弃疾:
南宋词人,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4.元曲:
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朝剧作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5.绘画和书法:
(1)《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2)赵孟浑淆:
元朝书画家,人称他的画属于“神品”。
(3)书法: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4)元朝赵孟的书法。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一、君权的加强
1.明朝建立: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皇帝,建立明朝。
2.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
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地方设厂卫机构;
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
八股取士。
3.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二、中外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经过:
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海沿岸。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组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
又开赴福建、广东,灭了那里的倭寇。
三、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1.后金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2.清朝建立:
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州,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入关,迁都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中央设内阁、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
(3)“文字狱”: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盛行,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四、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收复台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3)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2.抗击沙俄:
(1)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队反击战,并取行胜利。
(2)《尼布楚条约》:
①时间:
1689年。
②地点:
尼布楚。
③性质:
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过界条约。
④意义:
第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西藏地区:
(1)顺治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2)康熙赐予班禅五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2。
新疆地区:
(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设伊犁将军。
(3)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经济交流;
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略;
害怕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
2.形成过程:
清初实行禁海,不许擅自出海贸易,对商品各类和船只严格限制。
只工广洲一处,由“广东十三行“统一经管。
3.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同时使清政府与世隔绝,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七、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建筑:
(1)北京紫禁城:
北京城布局严整,城中心的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2.科技巨著:
(1)明朝医学家李明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了《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古典小说的高峰:
(1)《三国演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创作。
(2)《水浒传》: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著,是一部充满浪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4)《红楼梦》:
清朝曹雪芹创作,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
第八单元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1、历史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的地位。
为牟取暴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概况:
1840~1842年;
(2)主要国家:
英国;
(3)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直接原因:
鸦片走私受到中国人民的抵制,(4)经过:
英国挑起战端,北上直逼天津,武力占领香港岛,英舰到达南京,(5)结果:
清政府战败,求和签约。
3、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2)内容: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中国近代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概况:
1856—1860年;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4)结果: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2.主要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侵占我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洋天国运动。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9世纪60年代)。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1.起因19世纪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