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0077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4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考点必备Word格式.docx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习题

 

声现象B

测试时间:

45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3.弹奏钢琴上B调的“1”音键与C调的“1”音键相比调“1”音键弹奏的钢丝振动的频率大。

4.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

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

6.的声音为0dB,一般情况下,人的脉搏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因此噪声被称作“。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7.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8.现代城市的主要干道旁常设置一个指示装置。

上面不断闪烁着变化的数字,数字

后面跟着符号“dB”。

这个装置的作用是。

9.图B1-1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

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音乐的波形。

甲乙

图B1-1

10.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

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

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

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

1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

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

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内光.请你给导演

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二、选择题(24分)

12.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

13.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14.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变()

A.音响B.响度C.音色D.方言、土语

15.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A.声音轻了B.声音响了C.声音没有变化D.声音消失了

1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A.14.29秒B.14.00秒C.13.71秒D.无法确定

17.以声消声原理()

A.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加强B.利用声波的密部与密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C.利用声波的疏部与疏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D.“以声消声”的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18.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B.编幅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

19.下列那句话不正确()

A.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能形成次声波

B.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能形成次声波

C.次声波的频率低对人体有伤害作用

D.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强烈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但不容易绕过障碍物。

20.如图B1-2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

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

21.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

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B1-2

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

22.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

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3.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

三、实验与设计题(每题6分,共18分)

24.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器材:

步骤:

25.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

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

(2)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26.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四、阅读与简答(27题6分、28题4分,共10分)

27.初二(6)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

时间:

03年10月10日12:

00,地点:

初二(6)教室

a.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b.小黄在看课外书籍c.小马在讲台前拍球

d.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

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

(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条)

28.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

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

声现象B2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2.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

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

C.声音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3.蜜蜂载着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钟振动300次;

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来采花蜜还是采完花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判断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B.声音的响度不同C.飞行的高度不同D.飞行路线的不同

4.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大地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5.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深海里的鱼群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D.某人对着远处高山呼喊,通过记录呼喊到听到自己回声的时间,测出距高山多远

6.比较声音在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铁管、空气B.铁管、水、空气C.空气、铁管、水D.空气、水、铁管

7.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8.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

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D.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代的四大污染9.在室内说话感觉声音较大,而到了有围墙的大操场说话就感觉声音要小些,这是因为()

A.室内有回声而操场无回声B.室内回声与原声相加使声音变大C.室内无回声,声音显得干净D.操场的回声与原声相距0.1s以内

10.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

甲。

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振动;

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声波;

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

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都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11.“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12.指挥家在指挥乐队演奏排练时,能分辨出几乎每样乐器演奏的情况,他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音乐的节奏

13.名山古寺常有悠扬的钟声,大古钟在敲响以后,大钟“余音未止”久久不息,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4.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常用手做成一个喇叭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做可以()

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少声音的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

C.减少声音分散,使听话人处声音的响度增加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声音的响度增加

15.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米,从子弹离开枪口经过1.5秒,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

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时速度是()

A.340米/秒B.680米/秒C.227米/秒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小明星期天乘车经过一噪声监测牌时,看见显示屏上的数字为62.58,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当有汽车经过时,显示屏上的示数将(填“变大”或“变小”)。

2.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写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通过读这首诗,联系我们学习的声音知识,其中与声音知识有关的诗句是:

,跟这句诗相关联的声音知识有。

3.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dB,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4.汽车发动机上装有消声器,这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在工厂和居民区之间种大量树林,这是属于在减弱噪声;

炮兵放炮时戴上护耳套,这是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5.“土电话”是利用传声;

渔民在水下播放音乐以吸引鱼群,这是利用传声;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聋,他用一根棒咬在牙齿上,另一端触到钢琴上,从而听到音乐,这是利用传声的道理。

6.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填这些词:

⑴“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的太差;

⑵“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太高;

⑶“声如洪钟”形容声音的大。

7.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播的:

⑴耳朵贴在冰箱上,可听到冰箱工作时液体在管中流动的声音:

⑵鱼池中的鱼听到岸边人讲话声迅速逃离:

工人师傅常用木棒抵住工作的机器倾听内部的声音:

三.实验题(5分)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

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c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E

⑴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⑵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实验探究;

②分析归纳;

③提出问题(或猜想);

④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数字代号)。

四.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上,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吗?

这对我们现实生活中防止噪声有什么启示?

谈谈你的设想。

2.一场大雪过后,放眼四周,银装素裹,令人心旷神怡。

同时我们会注意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为什么呢?

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在学习声学知识时,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老师,我感觉火车静止和运动两种情况下,人耳听到的鸣笛声除了响度不同以外,音调也不同。

当火车向我靠近的过程中,火车的鸣笛声变大而且比静止时尖,这是不是说明当声源运动时,它的响度和音调都发生了变化呢?

”老师对小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出了表扬,并肯定了他的猜想和感受。

根据小明的感受,你认为当他不动,火车向他靠近的过程中,火车鸣笛声的响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靠近他的过程中,火车鸣笛声的音调与火车静止时鸣笛声的音调相比,有什么变化,写下你的看法。

4.动画片《海尔兄弟》中,孤岛求救时,几次因为当听到飞机的声音时,他们才准备发信号,结果信号发出时飞机已飞过。

为了提前发现飞机,海尔哥找到一块岩石,把它凿成凹形,结果他们提前听到远处飞机的声音,立即升起烟,发出求救信号,飞行员很快发现了他们,他们得救了。

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五.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小王为了测量打雷处与自己的距离,他手里拿着停表,当他看见闪电时,立即按下停表计时,当他听到雷声时,立即停止计时。

一次从看见闪电到听到雷声间隔了5.4秒,请问打雷处距他有多远?

(声速为v=340m/s)

2.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速(速度不变)直线运动,速度为v1=20m/s,在汽车正前方L=270m处有一山崖。

此时汽车鸣笛,又前进一段路程s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v2=340m/s,求s。

〖参考答案〗

一.1-5ADAAB6-10BBBBC11-15DCBCB

二.1.分贝(dB)变大2.两岸猿声啼不住物体振动发声、介质传声、回音等3.030~404.声源传播途中人耳5.固体水固体6.音色音调响度7.冰箱空气和水木棒

三.⑴E、D⑵③①②④

四.

1.不会。

因为月球表面没有气体,没有介质不能传声。

启示:

将房屋的墙做成真空可以防止噪声2.刚下的雪,松软、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

3.响度逐渐变大、音调逐渐变高4.声音是可以收集的,当远处飞机的声音响度太小时,低于人耳听觉范围,海尔兄弟利用凹形石把声音集中起来,增加了声音的响度。

四.1.1836米2.已知v1=20m/s,v2=340m/s,L=270m,可以求出所用时间t。

汽车前进的路程s=v1t=20m/s×

1.5s=30m

声现象B3

一、填空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太空旅行时,在航天飞机舱内人们可以直接交谈,但是在舱外就不能了,这是因为____可以传声,但是__________不可以传声。

钓鱼时,人们最讨厌有人从旁边走过,因为鱼儿会被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可以传声。

2.在一个去掉底的塑料瓶子的一端扎上橡皮膜,然后用手指弹橡皮膜,瓶口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

你坐在火车上,当另一列火车一边鸣笛一边迎面高速驶来时,你会感觉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__(高,低),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效应。

3.柳宗元在他的《小石谭记》中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这里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特征;

“「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

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片刻,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入琴韵之中。

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更是动人,琴韵箫声似在一问一答,同时渐渐移近。

……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

”这是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中的一段,描写刘正风与曲洋临死之前,在瀑布旁边奏曲,被养伤避难的令狐冲和仪琳无意中听到的情景。

其中“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指的是声音_________的变化;

令狐冲和仪琳之所以在远处能够辨识出琴音和箫声,主要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4.一个人站在桥上,一不小心,钥匙掉进了河里。

如果从这个人看到钥匙落到水面到这个人听到钥匙落水的声音,时间为0.2s,那么桥距离水面大约__________米。

在百米赛跑时,如果运动员听到枪声才起跑,他运动的时间将比他实际需要的时间多__________s。

5.地震即将来临,动物们往往会惶恐不安,但是人类往往茫然无知。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6.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越大小。

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所说的“女高音”中的高就是指音调。

C.星期三晚上,你想家了,你给家里打电话,一拿起话筒,你就能知道接电话的是不是妈妈,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俗话“响鼓需要重锤敲”的物理含义是增加响度的重要方法是增加振幅。

7.下面不是声源的是()

A.夜空的闪电——蝙蝠正在觅食。

B.静静悬挂在床头的吉他。

C.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

D.正在挥舞的手臂。

8.“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你知道这首歌吗?

这就是李娜的经典名曲《青藏高原》,每次听这首歌,我的心都会被李娜天使般的声音带入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首歌,但是无法学唱,因为调子太高了。

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这是因为()

A.学唱者的气力不行,跟不上。

B.学唱者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太少,达不到要求。

C.学唱者的音色太差了。

D.学唱者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

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三、综合题(每题12分合计60分)

1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

“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

”意思是: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答:

12.假如你是社区的志愿者,为了向社区的居民宣传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请你准备一份社区环境噪声情况报告。

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列出社区噪声来源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