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612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Word下载.docx

A.戴望舒,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B.《断章》的作者卞之琳,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C.《统一》一诗的作者是智利诗人聂鲁达。

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D.《海燕》是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其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

高尔基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7.(2019四川达州中考)下面这张照片是某地铁乘客无意间拍摄到的。

请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

(1)用自己的话描述照片上的内容。

(3分)

(2)这张照片一经晒出就迅速走红,请简析走红的原因。

(2分)

8.(2019江苏盐城中考)盐海中学开展“走近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观看科技成果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在第一展厅,显示屏上有一则新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能超过20个字)(2分)

人民日报5月20日电浪潮集团日前发布全新人工智能一体化系统“浪潮元脑”,该系统既包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等产品,具有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系统化服务等能力,将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创新支撑,加速产业人工智能化进程,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表示,“浪潮元脑”的发布,标志着浪潮人工智能战略的再度升级,实现了从“能力构建”到“能力输出”。

(2)来到第二展厅,同学们看到一张甲、乙两家科技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的统计图,请你根据此图,写出两点结论。

(3)进入第三展厅,同学们看到一组展示中国科技进步成果的实物模型。

大家探究发现,模型的命名都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

①登月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北斗

选择:

(填序号),命名的深意:

二、阅读理解(37分)

阅读《海燕》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一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鸟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9.请你概括选文所描绘的画面。

10.找出选文中描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4分)

11.在选文第5段中,“大海”最终战胜了“闪电”,这样写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2分)

1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含意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祖国土

[苏联]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増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

“自己的土地。

13.诗中的“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指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14.为什么说“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15.诗中“污泥”“沙砾”“灰尘”这些词语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16.结尾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2019广西河池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l7分)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

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

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

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

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

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

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

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

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

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

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

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

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

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

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

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

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

可是人呢?

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

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

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

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作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

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11)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

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

(20个字以内)(2分)

18.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6分)

(1)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

(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2)日复一日,脚下的雨被盐演浸得发白。

(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19.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20.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21.选文最后一句话:

“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三、写作

17.(2018海南中考节选)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

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

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

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C解析:

“隧”应读suì

2.C解析:

A.搏→博。

B.莫一寞。

D.蜗→涡。

3.B解析:

A.“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用于形容打扫房间不恰当。

B.“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使用正确。

C.“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与句中的“几次构思,几次停笔,几易其稿”矛盾,使用不恰当。

D.“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此处用错对象。

4.D解析:

A.语序不当,“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应在“提出问题”后面。

B.语意矛盾,可删掉“至少”或“以上”。

C.缺宾语,应在句末添加“的精神支柱”。

5.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首先通读所有句子,明确其内容主要是论述我国40年的发展变化体现出的历史性飞跃。

然后逐句分析,明确其写作顺序应为:

首先指出国家巨大和奋斗时间,即第④和第②句;

然后指出其动力和活力,即第①句;

随后指出其取得的成就,即第③句和第⑥句;

最后总结指出40年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即第⑤句。

故应选B。

6.D

“其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有误,应为“其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

7.答案

(1)地铁车厢中,一位母亲抱着熟睡的孩子坐在座位一角,座位上没有其他乘客,母亲用包垫在孩子脚下。

(意近即可,“包”也可描述成其他物品)

(2)(提示)围绕“母亲用包垫在孩子脚下是为了不把座位弄脏,其品行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作用”作答,给2分;

围绕“母亲垫包是为了让孩子睡得舒服,体现母爱伟大”作答,给1分。

(1)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要仔细观察图片,用文字把照片呈现的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

画面的主体是地铁座位的一角坐着一位女士,她抱着熟睡的孩子,车厢里再没有其他乘客,关键点是女士怕弄脏座位,把包垫在孩子脚下。

(2)考查对图片的理解能力。

要分析图片走红的原因,就要分析图片的关键点,即这位女士怕弄脏座位,把包垫在孩子脚下,并从中感受这位女士美好的品质。

8.答案:

(1)浪潮发布“浪潮元脑”系统,人工智能战略再度升级。

(2)甲乙两家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甲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支出均远超乙公司。

(3)(示例1)①“嫦娥奔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最为广泛的美丽神话。

以“嫦娥”命名中国登月工程实现了古人对“登月”的幻想,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气息。

(示例2)②“悟”有领悟的意思,“悟空”寓意领悟、探索太空之意;

另一方面,寓意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犹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

(示例3)③北斗七星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寓意全球定位系统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1)本题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的基础上,先联系新闻的导语,然后依照“人(单位部门)+事件+结果”的模式概括即可。

本则新闻材料中,单位部门——浪潮集团,事件——发布人工智能一体化系统,结果——人工智能战略再度升级。

最后,语言上尽量做到简明、连贯、准确。

注意不要超过20个字。

(2)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首先要看内容,明要点:

此图是甲、乙公司近四年研发经费统计图。

然后比数据:

观察统计图可知,无论是甲公司还是乙公司,研发经费都是年年增长,这是年度纵向比较;

再看甲乙两公司的横向比较,不难发现甲公司比乙公司每年的研发经费支出都多很多。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3)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常识的理解能力。

题干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可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作答。

首先分析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或特点,然后分析它与科技成果的联系,进而说明用它命名的原因即可。

9.答案:

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呼唤暴风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选文描绘了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呼唤暴风雨的到来的画面。

10.答案: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作用:

象征愈来愈激烈的革命风暴,为刻画海燕的形象创设典型环境。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筛选及对语句作用的分析能力。

筛选出描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句子,体会暴风雨对海燕形象的烘托作用。

11.答案:

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大海”最终战胜了“闪电”,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12.答案这是胜利的预言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革命号召。

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显示了革命战士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

本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

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是革命的最强音。

13.答案:

浅薄空洞的“爱国感情”。

鄙弃的、否定的态度。

本题考查对短语含义和作者态度的理解。

读完全诗就会明白作者对祖国的情感是真诚质朴的,而对“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是持反对态度的,也就是反对空洞无意义的“爱国感情”。

14.答案:

对“祖国土”太习以为常了,以至毫无感觉。

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理解。

“从不记起”,这是从习以为常的角度来讲的,太熟悉就会忘记其本身的存在。

15.答案:

说明“祖国土”如此平凡甚至微贱,所以遭受儿女们的冷漠和鄙弃,同时也为“祖国土”受到儿女们的“践踏踩躏”而感到酸楚。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能力。

“污泥”“沙砾”“灰尘”这些词说明了“祖国土”的卑微的状态,隐含着作者为之而痛苦的情感。

16.答案:

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对祖国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

因为是最后一句话,其作用往往较重要。

“不拘礼节”写出了作者对土地的亲近,“自己的土地”则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认同和热爱。

这些内容点明了诗歌的主旨。

17.答案:

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能力。

细读指定段落,根据第②段的首句“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可知,这几段介绍的是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

18.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些水果在夕阳下都镀上一层金色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

(2)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

前者表现了雨靴因为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的老化现象。

后者表现了人因为过于操劳而显得苍老的样子。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

(1)根据“夕阳”“涂抹”可确定这句话把夕阳人格化,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赏析表达效果要结合语境,根据句意明确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各种水果被涂抹后的情态,体会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2)结合语境,尤其是结合句意体会“发白”的具体所指、要表现的是什么。

第一个发白形容的是雨靴,侧重于颜色本身的变化。

第二个发白形容的是黑发和额角的皱纹的变化,侧重于表现人的苍老,所以两者含义不同。

回答时先明确表态——不相同;

然后根据以上分析组织语言。

19.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

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

充当线索,贯穿全文;

点明中心,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题考查鉴赏标题的能力。

分析标题好处,要从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线索、对读者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结合文章内容,根据“密码”可确定标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乡的风物比作“密码”,生动形象,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故乡的密码”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出作者情感——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

“密码”是线索,贯穿全文。

20.答案:

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林间百鸟图,表现了家乡有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赏析能力。

细读第⑦段可知,本段文字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富艺术感染力,所以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结合语段内容可知,这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乡这些鸟雀充满活力的情态,突出了家乡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1.答案:

虽思念家乡,却因为距离遥远,不能回去。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

根据这句话前面的“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一句可知,虽然在远游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心心念念的家乡,但因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不得回返,所以就只能是黯然神伤了。

22.[写作指导]本题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扩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写作时要围绕材料中的情境进行补充和扩展。

“古沉船”“回到了几百年前”和“奇幻之旅”是想象的关键点,要抓住这些关键点,通过想象,补充背景,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写感受。

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总体来说立意要积极向上,想象要合理,表达要顺畅。

人们常说“想象是创作的翅膀”,其实,想象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

写作此文,其选材的时间范围、内容范围大体是可以确定的。

对“回到了几百年前”“古沉船”和“奇幻之旅”加以想象,可以想象这艘“古沉船”因何而沉没,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本题提供的材料中有“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

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的限制,只能是在这段材料的中间扩写,插入这段奇幻之旅。

总体来说,想象要合理。

写作思路一:

“我”回到了几百年前,亲身参与了这次事件,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

古沉船因何从威风凛凛走向没落,“我”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奇幻之旅。

最后回到现实。

写作思路二:

“我”回到了几百年前,见证了这次沉船事件,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

回到现实。

写作思路三:

“我”本身没有回到几百年前,只是从沉船的现状,联系历史,想象当时的情景,思绪被打断,回到现实。

[例文]

东平历险记

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

忧惚间,我的眼前开启了一扇门,门里好像传来一个声音,“想进来看看吗?

”我循声推开门一看,一道紫烟腾起,在紫烟消失之后,我眼前的景象已变,路的两边早已不是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而是一排排、一幢幢的古代茅屋和瓦房,人们的穿着大多是轻而薄的衣衫和青裙,而且石榴花的颜色格外惹人注目,我心里一惊:

这是哪里呢?

难道我穿越了?

正在我疑惑之时,忽然远处传来了嘈杂声,我循声走去,眼前出现一个大牌坊,上书四个镏金大字——“东平港村”。

我在哪里知道了,那我在什么时代呢?

眼前这些人没有留辫子,肯定不是清朝了。

再往前走,一座特别的院子出现在我的面前,门前招牌上写着“瓦子”,瓦子不是宋朝的娱乐场所吗?

先去体验一下宋代的娱乐生活吧,跟现在的明星演唱会一样吗?

走进瓦子,里面真是热闹极了,勾栏里面卖艺的、演出的、说书的。

仔细一听,正在唱唐玄宗开元盛世时的繁盛景象呢。

我正想细细听个够……突然门外响起了鞭炮锣鼓声,有什么大事吗?

店小二吆喝起来,“大家快去看啊,咱们这里最大的海船——‘东平’号要出海了。

”“东平”号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好像在哪里听过还是见过,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管他呢,先去看看热闹,回去也好跟同学们显摆显摆,自己见过宋代海船出海。

随着人流,我来到港口码头,只见一艘大海船停靠在码头边,哟,好家伙,居然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船上旌旗招展。

宋代的大海船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个我得去看看。

看见我穿着奇装异服,船长还是很热情地允许我上船参观。

船长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由于今天要出海远航,他特意系上了象征船长身份的金腰带。

我对这船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

目送“东平”号远去,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管他呢,我还是到瓦子去听说书吧,看看跟单田芳先生比怎么样。

正听着,院子外传来急促的鼓锣声……

“你怎么还在这里呢?

赶紧走了。

”耳边响起了妈妈的催促声。

这段旅程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点评]作者紧扣题目所给信息,围绕古沉船展开想象,巧妙地将古沉船跟宋代历史合理嫁接。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古沉船的原貌,并在结尾制造悬念,给读者设置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者在选材方面用大家熟悉的事物点出了穿越的年代,交代了穿越的地方,并通过地点的转换,很好地表达了行文思路。

文末的对大海船似曾相识的感觉、那阵急促的锣鼓声,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