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整理文档格式.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整理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2分)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
这是主流。
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
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
(4分)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09年1月三、简答题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见教材16-18页。
答: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①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
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
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通过科学性来保证。
(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见教材82-84页。
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见教材257-261页。
(1)由于形成级差地租的具体生产条件不同,使级差地租具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
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见教材273页。
(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说来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
①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②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③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
④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见教材360页。
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地说就是: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4、论述题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见教材138-139页。
答:
邓小平总结了新的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它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当科学还没有应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当科学应用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要素中去时,它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其表现是,科学不只是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见教材203页。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相对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
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
09年4月三、简答题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意义:
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d)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
(1)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2分)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这一划分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2)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由下列条件决定的: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艰难性。
(3)要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09年10月
3、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长期的艰巨过程。
儒学范围内的实事求是主要指治学态度和方法,但当时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因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实事求是,不断地解决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
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
(1)真理的绝对性的两方面含义: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他自身,所以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时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①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②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3)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4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4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
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其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在一年之内,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也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46.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我国的改革之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是根除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7.试述利息率的决定因素。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即:
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利息的数量则由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两个因素所决定,即:
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额×
利息率。
利息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
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更不能高于平均利润率,否则,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的职能资本家就无利可图,从而不会去借款。
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得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会无利可得,从而否定了借贷资本家对其资本的所有权,他就不会贷款给职能资本家。
所以,利息率变动的高低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即低于平均利润率高于零。
一定时期利润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平均利息率本省的高低,因为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利息率与平均利息率在相同方向上发生变化;
二是由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所决定。
这个比例主要取决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供给与需求双方的竞争,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就上升;
反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就下降。
在一定的平均利率水平和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究竟多高,实际上市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所决定的。
此外,利息率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借贷资本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的长短等。
2010年7月三、简答题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43.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1)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其来源本质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二重来源:
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
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产生的。
(3)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
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因此,单个企业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
③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①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③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
(1)一方面,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原理的具体表现,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总之,社会注意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46.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
(1)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首先,从客体方面来考察。
其一,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价值矛盾的统一体,每一个矛盾的双方以及各个矛盾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很多特点和非常复杂的情况,这就决定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
其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得。
客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人们对它的认识必须经历反复的过程。
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2)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观念影响,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47.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
(1)土地是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基本生产资料,各个不同地块的土地,其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是土地形成不同的等级。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
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同量资本投入面积相同但生产条件不同的土地,其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收入便不相同。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在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
首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其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所以,经营优等和中等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地和稳定地存在,成为一种固定的收入,因而这个超额利润便能稳定地形成级差地租。
(4)形成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不能创造出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
这些农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它是作为加强的劳动起作用的,能够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从而可以创造出形成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