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8231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9 大小:8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编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Southern

南朝

宋Sung

420~479AD

齊Qi

479~502AD

梁Liang

502~557AD

陳Chen

557~589AD

北朝

Northern

北魏NorthernWei

386~534AD

東魏EasternWei

534~550AD

北齊NorthernQi

550~577AD

西魏WesternWei

535~556AD

北周NorthernZhou

557~581AD

隋SuiDynasty

581~618AD

TangDynasty

渤海國PehHoiKuo(698~926AD)

618~907AD

武周WuZhou[WuTseTien](690~705AD)

大燕TaiYan[AnLuShan/ShihSzuMing](756~763AD)

五代十國

FiveDynasties

&

TenKingdoms

五代

後涼LaterLiang

907~923AD

後唐LaterTang

923~936AD

後晉LaterJin

936~946AD

後漢LaterHan

947~950AD

後周LaterZhou

951~960AD

十國

902~937AD

前蜀QianShu

903~925AD

吳越Wuyue

907~978AD

楚Chu

907~951AD

閩Min

907~945AD

南漢NanHan

917~971AD

荊南JingNan

924~963AD

後蜀HouShu

933~965AD

南唐NanTang

937~975AD

北漢BeiHan

951~979AD

SungDynasty

大理TaLi

937~1254AD

北宋NorthernSungDynasty

960~1127AD

南宋SouthernSungDynasty

1127~1279AD

遼LiaoDynasty

907~1125AD

夏WesternXia

1032~1227AD

金JinDynasty

1115~1234AD

YuanDynasty

PeasantInsurrectionaryArmies/ShortPeriodStates

1271~1368AD

天完TienYuan[HsuShouHui](1351~1360AD)

大宋TaSung[HanLinErh](1351~1366AD)

大周TaZhou[ChangShihCh'

eng](1353~1367AD)

大漢TaHan[ChenYuLiang](1360~1363AD)

MingDynasty

大順TaShun[LiTzuCheng](1644~1645AD)

1368~1644AD

大西TaXi[ChangHsienChung](1644~1646AD)

QingDynasty

南明SouthernMing(1645~1661AD)

1644~1911AD

興朝HsingChao[SunK'

eWang](1647~1651AD)

大周TaCh'

ou[WuSanKuei](1673~1681AD)

閩Min[KengChingChung](1674~1676AD)

太平天國TaipingHeavenlyKingdom(1851~1864AD)

天地會TienTiHui(1853~1855AD)

中華民國RepublicofChina

1912~1949AD

TaiwanProvince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

sRepublicofChina

1949AD~

五帝

 

黄帝

|

颛顼

帝喾

夏世系

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9、芒(荒)——10、泄(世)——11、不降——12、扃(局、禺)——13、廑——14、孔甲——15、皋(吴、皋苟)——16、发(发惠)——17、桀(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商世系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单甲——13、祖乙——14、祖辛——15、沃甲——16、祖丁——17、南庚——18、阳甲——19、盘庚——20、小辛——21、小乙——22、武丁——23、祖庚——24、祖甲——25、廪辛——26、康丁——27、武乙——28、太丁(文丁)——29、帝乙——30、帝辛(纣、受)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周:

西周世系

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10、厉王(胡)——[共和](庚申前841年)——11、宣王(甲戌前827年)——12、幽王(庚申前781年)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

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

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

传至幽王,为犬戎所灭。

自武王至幽王,凡十一代,十二王。

西周之积年,存四说:

1、自灭殷至国亡公元前257年,2、公元前400余年,3、386年,4、352年。

其间,懿王死后,其叔辟方自立,是为孝王。

孝王死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为王,是为夷王。

厉王暴虐,国人流王于淄,由周、召二公执政,号曰“共和行政”。

中国历史自共和元年(前841年)始有确切纪年。

前此之历史年代,皆为后人所推算。

东周世系

1、平王(辛未前770年)——2、桓王(壬戌前719年)——

3、庄王(乙酉前696年)——4、黧王(庚子前681年)——

5、惠王(乙巳前676年)——6、襄王(庚午前651年)——

7、顷王(癸卯前618年)——8、匡王(己酉前612年)——

9、定王(乙卯前606年)——10、简王(丙子前585年)——

11、灵王(庚寅前571年)——12、景王(丁巳前544年)——

13、悼王(辛巳前520年)——14、敬王(壬午前519年)——

15、元王(丙寅前475年)——16、贞定王(癸酉前468年)——

17、哀王(庚子前441年)——18、思 

王(庚子前441年)——

19、考王(辛丑前440年)——20、威烈王(丙辰前425年)——

21、安王(庚辰前401年)——22、烈 

王(丙午前375年)——

23、显王(癸丑前368年)——24、慎靓王(辛丑前320年)——

25、赧王(丁未前314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

翌年(即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

周赧王59年(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则被称为“战国时期”]

春秋世系

周王纪年

诸侯国纪年

770

辛未

平王1

孝公27

庄公25

文侯11

襄公8

若敖21

戴公30

武公43

平公8

郦侯40

惠公26

武公1

顷侯21

768

癸西

3

惠公1

27

13

10

23

32

45

42

28

766

已亥

5

29

15

12

25

34

47

44

30

哀侯1

765

丙子

6

4

16

文公1

26

48

31

2

764

丁丑

7

17

49

14

46

郑侯1

763

戊寅

8

18

宵敖1

50

33

761

庚辰

20

52

共侯1

35

759

壬午

36

22

54

19

戴侯1

穆公1

757

甲申

38

24

9

玢冒1

庄公1

21

756

乙酉

39

桓公1

754

丁亥

41

11

749

壬辰

宣侯1

战国世系

公元前

干支

姜齐

田齐

425

丙辰

威烈王1

51

424

丁巳

灵公1

桓子1

武子1

423

戊午

献侯1

415

丙寅

烈公1

414

丁卯

简公1

410

悼子1

408

癸酉

烈侯1

敬侯1

407

甲戌

声王1

404

康公1

和子1

401

安王1

悼王1

399

395

丙戌

武侯1

388

癸巳

386

乙未

出子1

1

文侯1

秦世系

1、秦仲——2、庄公——3、襄公——4、文公——5、宁公——6、出公——7、武公——8、德公——9、宣公——10、成公——11、穆公——12、康公——13、共公——14、桓公——15、景公——16、哀公——17、惠公——18、悼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19、厉公——20、躁公——21、怀公——22、灵公——23、简公——24、惠公——25、出子——26、献公——27、孝公——28、惠文王——29、武王——30、昭王(乙卯前306年)——31、孝文王(辛亥前250年)——32、庄襄王(壬子前249)——33、秦始皇(乙卯前246年)——二世皇帝(壬辰前209年)

秦朝纪年表

帝王

在位时间

起始年

终止年

帝王纪年

始皇帝

秦始皇二十六

221

秦始皇三十七

210

二世

秦始皇二十七(七月)

二世三年

207

子婴

二世二年(八月)

二世三年(十月)

206

西汉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前206

高祖

刘邦

55或46

62或53

沛县丰邑人,父刘太公

前209起兵,前206称汉王,前202称帝

前194

孝惠

皇帝

刘盈

13或16

21或24

高祖子

以皇太子嗣位

前187

 

高后

吕雉

前187

62

山阳单父人,高祖皇后

前188吕后立少帝,临朝称制,旋杀少帝“即位”,“在位”均指临朝称制

前元

前179

文帝

刘恒

前179

高祖中子

高祖十一年立为代王,吕后死,周勃等诛诸吕,立代王为帝

后元

前163

前156

孝景

刘启

文帝子

中元

前149

前143

建元

前140

武帝

刘彻

55

70

景帝中子

以皇太子嗣位。

“建元”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年号

元光

前134

元朔

前128

元狩

前122

元鼎

前116

元封

前110

太初

前104

天汉

前100

太始

前96

征和

前92

前88

始元

前86

孝昭

刘弗陵

武帝少子,母赵婕妤

元凤

前80

元平

前74

本始

前73

宣帝

刘询

43

武帝曾孙,父史皇孙

汉武帝之戾太子遭巫蛊之祸,戾太子之孙刘询株连系狱后遇赦,昭帝死,霍光迎昌邑王刘贺嗣位,旋废之,迎刘询

地节

前69

元康

前65

神爵

前61

五凤

前57

甘露

前53

黄龙

前49

初元

前48

元帝

刘轼

宣帝子

永光

前43

建昭

前38

竟宁

前33

建始

前32

统宗

刘骜

元帝子

河平

前28

阳朔

前24

鸿嘉

前20

永始

前16

元延

前12

绥和

前8

建平

前6

孝哀

刘欣

前7

元帝庶孙,成帝弟,定陶王刘康子

欣三岁嗣父爵定陶王,成帝无子,召以入宫,立为皇太子,后嗣位

元寿

前2

元始

公元1

平帝

元帝庶孙,中山孝王之子

三岁嗣父爵为中山王,哀帝死,无子,太后与王莽使迎立为帝

居摄

公元6

儒子刘婴

宣帝玄孙,广戚侯刘显之子

公元5年,王莽弑平帝,立刘婴,号儒子

初始

公元8

纪年

即位时间

始建国

公元9

改国号

为“新”

王莽

69

元帝王皇后侄,父王曼

平帝年幼,王太后临朝,其侄王莽以大司马辅政,于公元5年弑平帝,李儒子刘婴,王莽辅政,自称假皇帝,居摄三年后,公元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天凤

公元14

地皇

公元20

更始

公元23

建元更始

刘玄

南阳蔡阳人,刘秀族兄,西汉远支皇族

王莽末年起兵,初入平林军,为更始将军,后与绿林军合并,23年称帝,年号“更始”,在位三年,为赤眉军所杀

东汉

建武

公元25

世祖

刘秀

64

汉高祖九世孙,父刘钦为南顿令

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中原

公元56

永平

公元58

显宗

刘庄

57

光武帝

第四子

建初

公元76

肃宗

刘妲

75

章帝

第五子

元和

公元84

章和

公元87

永元

公元89

穆宗

刘肇

88

元兴

公元105

延平

公元106

孝殇

刘隆

105

和帝少子

即位时,生仅三个月,在位时间实际八个月

永初

公元107

恭宗

刘祜

106

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

殇帝死,邓太后策迎刘固进宫,为和帝嗣

元初

公元114

永宁

公元120

建光

公元121

延光

公元122

永建

公元126

敬宗

刘保

125

安帝子

原封太子,后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宦官孙程立以为帝

阳嘉

公元132

永和

公元136

汉安

公元142

建康

公元144

永嘉

公元145

孝冲

刘炳

144

顺帝子

在位时间实际五个月(以皇太子嗣位)

本初

公元146

孝质

刘昝

145

章帝玄孙,父渤海孝王刘鸿

冲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昝进宫,封建平侯,即位

建和

公元147

咸宗

刘志

146

章帝曾孙

质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志,立为帝

和平

公元150

元嘉

公元151

永兴

公元153

永寿

公元155

延熹

公元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