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6807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docx

完整word版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猝然(cù)蜚声(fěi)振聋发聩(kuì)

B.泅水(qiú)半晌(shǎng)舐犊情深(shì)

C.应届(yīng)挫折(cuó)有的放矢(dí)

D.慰藉(jí)竹篙(gāo)殒身不恤(yǔ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呕歌提纲明辩是非语无伦次

B.凑和泯灭面面俱到莫明其妙

C.蛰伏诙谐层峦叠嶂侃侃而谈

D.喟然迷团奋发图强大相径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职校学生要实现美好的青春梦想,从一开始就得良好的意志品质。

②做一个有有品位的人,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③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守候在静止的岸,做飞速行驶的舟。

A.塑造修养不但而且B.锻造修养与其不如

C.锻造涵养不但而且D.塑造涵养与其不如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多么美啊,多么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

B.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C.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是圆明园的许多属园之一。

D.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A.人们对教育的期待总是水涨船高,我们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B.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

C.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有些教师不知所措,有些教师却如坐春风。

D.火灾前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美轮美奂、高屋建瓴的著名建筑。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不但我们的作品要立足文化传统,而且还要关照文化现实。

B.新的时代是否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帮助个人实现创造性发展。

C.经过这次全国大赛的锻炼,使我的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D.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北京世博会吸引了八方顾客。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与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撩逗起人生悲欢离合的回忆和对明天深远的情思

②但它是痴迷于秋天的歌手③听不懂诗人们的咏叹

④蝈蝈虽然不知人间事⑤蝈蝈在秋风起秋叶落时对着夕阳吟唱

A.④②⑤③①B.④③②⑤①C.⑤②④③①D.⑤①④②③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等,如“端正好”“叨叨令”等。

B.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1时。

D.农历的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最后一天叫“晦”。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批评你。

B.苍苍的榕树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带给他们夏日的阴凉。

C.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D.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10、下列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风流子

【五代】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①叶长,水葓②开,门外春波涨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茭白”。

②一年生草本植物。

A.词人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水乡风俗画。

B.语言朴实,不事雕琢,但又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郁。

C.“茅舍”“菰叶”“水荭”“鸣梭”是静态描写,突出了乡村的安宁。

D.词的笔调清新,意象生动,给人一种真切自然之感。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书法是观照中国文化的便捷方式

哲学家熊秉明认为: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

”应该说,中国的文字乃至书法的艺术的特性,契合了中国文化的某种特质。

从书法角度来观照中国文化,是一个比较便捷的方式。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王羲之平和淡泊、温柔敦厚的书风,既是出于初唐时期确立文化典范的政治需要,同时也是个人的喜好。

上至历代君王,下至普通百姓,都与书法有着紧密地联系,可以说,书法是最能代表民族特质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

老子崇尚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在书法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等,这些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原理。

另一方面,儒家崇尚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书法的风格品评标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体现出符合儒家标准的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形象。

实用文字的发展和作为艺术的书法的发展,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

实用文字的发展讲求整齐简洁、美观规范、由繁至简;艺术则追求变化、突出特色、所以,一种字体在出现初期至成熟之前,往往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时期。

商周甲骨文已经是高度成熟的文字,至东汉末,书法的各种字体和风格样式都达到完备的状态,出现了一大批以书法名世而载入史册的书家,也出现了一批书法理论专著。

这些理论不仅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为绘画以及其他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字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领先影响着其他门类的艺术发展,使得中国艺术从形成到发展始终注重意象化表达。

中国画强调线条勾勒和书写性,正是书法的影响力的体现。

中国人对书写至始至终的情结、对书写特征的迷恋,在其他民族是极为罕见的。

先哲许思园说:

“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

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

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作者傅振余有删改

11.下列选项中,没有对书法艺术产生影响的是()

A.道家天人合一、阴阳辩证思想B.儒家温良恭俭让的道德规范

C.东汉末年的一批书法理论专著D.中国画强调线条勾勒和书写性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从书法角度上来关照中国文化,是比较便捷的方式。

B.书法艺术最能代表民族特质,又有广泛群众基础。

C.实用文字和书法艺术,二者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

D.中国人审美修养都源于最普遍最实用的书法艺术。

13.下列对本文写作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以时间为序阐释了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B.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逻辑严密,结构清晰,语言幽默风趣。

D.对比论证突出了书法艺术的特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人工智能靠什么走向大众

随着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人工智能(AI)与社会、人类生活的融合程度正在快速演进。

人工智能走向大众,视觉AI技术将是发展方向。

人类70%到80%的信息获取来自视觉。

对人工智能来说,视觉AI也被视为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AI技术。

它能够让机器具备“从识人知物到辨识万物”的能力,从而看懂、理解这个世界,帮助我们提升处理信息的效率。

视觉AI就是研究如何让机器会“看”,即用摄像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并由此训练模型对新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识别等,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模态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

源于深度学习的突破,视觉AI的识别能力突飞猛进,2012年的两个轰动事件,更被视为设觉AI的发展拐点。

当时,由多伦多大学Geofrey Hinton领导的团队,在一项名为ImageNet的图像识别竞赛中,利用深度学习和GPU的强大计算能力,将错误率降低了10%, 震惊学术界,因为之前这项错误率每年只会降低1%-2%。

同年,”谷歌大脑之父”吴思达带领团队,用10亿参教的神经网络,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观看无标注的YouTuke视频,创造了一套猫脸识别系统--从海量照片里自动识别出猫脸。

视觉A1迅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重量级的研究领域,源自于其在安防、医疗、无人驾驶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众多的视觉AI应用场景中,AI医学图像分析是近年来热度极高的一个细分领域。

这主要得益于医院信息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提速,以医学数影像为核心的大数据不断丰富,为AI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与此同时,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匀也不断催生着社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

放眼未来,更多的应用前景都将贴上视觉AI的标签。

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有望在更多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上应用,让安全便捷的身份认证无处不在:

在AI+工业领域,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将更多替代传统劳动力:

在AI+文化领域,基于AI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逼真复原古代文物、古代场景;在AI+教育领域,利用视觉技术实现学生的注意力管理、跟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张少霆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视觉AI技术是人工智能走向大众的唯一发展方向。

B.视觉AI能够让机器看懂、理解这个世界。

C.视觉AI识别能力的迅猛发展源自于深度学习的突破。

D.未来更多的应用场景都将贴上视觉AI的标签。

15. 下列不属于视觉AI研究内容的是 

A.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B.对提取的图像特征进行有效分析。

C.训练模型对新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识别。

D.建立图像或者多模态数据库并获取信息。

16.下列对本 文说明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强调人类信息获取主要来源于视觉,使用列数字的方法,

B.揭示视觉AI的研究本质,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

作诠释

C.通过2012年两个事件的对比,解释视觉AI迅速发展的原因。

D.用比入的方法,形象说明视觉AI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

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因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都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恨私心有所不尽  遗憾B.乃赋《离骚》  创作

C.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决心努力  D.思垂空文以自见流传

18. 下列句子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B. 且勇者不必死节

C.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9.下列句子中,与“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句式相同的是

A.乃有所不得已也  B.而耻学于师 

C.余犹记周公之被逮D.石之铿然有声者

20.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圣贤邮动因“有所郁结”面著书,以“述往事,思来者”。

B.同马迁选择受养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C.文段辞气雄浑,柔中见刚,情怀慷慨,激切感人,至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