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861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及控制doc 4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

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

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

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经济实体(如项目)在规模上大小适应。

这样可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须注意,规模扩大所产生效益不是无限的,它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有:

1、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其中,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

2、技术因素 

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

3、环境因素 

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讯条件。

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

(二)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定员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

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

建设标准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投资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得合理与否。

标准水平定得过高,会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增加造价;

标准水平定得过低,将会妨碍技术进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因此,建设标准水平应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合理确定。

大多数工业交通项目应采用中等适用的标准,对少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项目或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标准可适当高些。

在建筑方面,应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原则。

建设项目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能定量的应尽量给出指标,不能规定指标的要有定性的原则要求。

(三)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 

1、建设地区的选择 

建设地区选择得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

因此,建设地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

(1)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

(2)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条件、能源条件、水源条件、各地区对项目产品需求及运输条件等。

(3)要综合考虑气象、地质、水文等建厂的自然条件。

(4)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来源、生活环境、协作、施工力量、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地区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

(2)工业项目适当聚集的原则。

2.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

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项目建设条件、产品生产要素、生态环境和未来产品销售等重要问题,受社会、政治、经济、国防等多因素的制约;

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所在地点的城乡建设规划与发展。

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分析决策。

(1)选择建设地点的要求:

1)节约土地。

2)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3)厂区土地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厂房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并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流程布置厂房与构筑物。

4)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5%—10%为宜),以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工程量,节约投资,又便于地面排水。

5)应靠近铁路、公路、水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建设投资。

6)应便于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的取得。

7)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厂址选择时的费用分析。

在进行厂址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时,除比较上述厂址条件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项目投资费用。

2)项目投产后生产经营费用比较。

(四)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

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和主要设备的选择两部分内容。

1.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

生产工艺是指生产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

工艺流程是指投人物(原料或半成品)经过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晶)的过程。

评价及确定拟采用的工艺是否可行,主要有两项标准:

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

(1)先进适用。

这是评定工艺的最基本的标准。

先进与适用,是对立的统一。

(2)经济合理。

经济合理是指所用的工艺应能以尽可能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要求综合考虑所用工艺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

2.主要设备的选用

在设备选用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1)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

(2)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3)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有国产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

(4)要注意进口设备与原材料、备品备件及维修能力之间的配套问题。

应尽量避免引进的设备所用主要原料需要进口。

第二节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和作用

(一)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由此得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2)作为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

(3)作为向银行贷款的依据

(4)作为建设单位与各协作单位签订合同和有关协议的依据 

(5)作为环保部门、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审批项目的依据

(6)作为施工组织、工程进度安排及竣工验收的依据

(7)作为项目后评估的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与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阶段

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时期:

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生产时期。

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在投资前时期进行。

投资前时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评价和决策阶段。

1.机会研究阶段

投资机会研究又称投资机会论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建设项目投资方向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部门内,根据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贸易情况,通过调查、预测和分析研究,选择建设项目,寻找投资的有利机会。

机会研究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是否需要;

二是有没有可以开展项目的基本条件。

机会研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以开发利用本地区的某一丰富资源为基础,谋求投资机会;

(2)以现有工业的拓展和产品深加工为基础,通过增加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生产工序等途径创造投资机会;

(3)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基础分析各种投资机会。

这个阶段所估算的投资额和生产成本的精确程度大约控制在±

30%左右,大中型项目的机会研究所需时间大约在1-3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0.2%-l%。

2,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被国家计划部门批准后,对于投资规模大、技术工艺又比较复杂的大中型骨干项目,需要先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也称为预可行性研究,是正式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前的预备性研究阶段。

主要目的有:

①确定是否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

②确定哪些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辅助性专题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内容和结构与详细可行性研究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所获资料的详尽程度不同、研究深度不同。

对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估算精度一般要求控制在±

20%左右,研究时间大约为4-6个月,所需费用占投资总额的0.25%—1.25%。

3.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

详细可行性研究又称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阶段,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基础。

它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经济、社会、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有:

(1)提出项目建设方案。

(2)效益分析和最终方案选择。

(3)确定项目投资的最终可行性和选择依据标准。

这一阶段的内容比较详尽,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

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计算精度控制在±

10%以内;

大型项目研究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为8-12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0.2%—1%;

中小型项目研究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为4—6个月,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1%—3%。

4.评价和决策阶段

评价和决策是由投资决策部门组织和授权有关咨询公司或有关专家,代表项目业主和出资人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再评价。

其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评价意见,最终决策该项目投资是否可行,确定最佳投资方案。

项目评价与决策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进行的,其内容包括:

(1)全面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属实;

(2)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各项指标计算是否正确,包括各种参数、基础数据、定额费率的选择;

(3)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分析判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对项目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5)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总论

(2)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拟建规模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4)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

(5)项目设计方案 

(6)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0)项目的经济评价

(11)综合评价与结论、建议

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

首先是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要解决项目的“必要性”问题;

第二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基础,它要解决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

第三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

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共同构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三大支柱。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一)编制程序

根据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国家颁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试行管理办法》,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如下:

1.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业主、承办单位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

3.设计或咨询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单位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后,即可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

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开展工作:

(1)了解有关部门与委托单位对建设项目的意图,并组建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2)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

(3)方案设计和优选。

(4)经济分析和评价。

(5)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编制依据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文件。

(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部门发展规划。

(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4)对于大中型骨干项目,必须具有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工业基地规划等有关文件。

(5)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和定额。

(6)合资、合作项目各方签订的协议书或意向书。

(7)委托单位的委托合同。

(8)经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项目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9)有关的基础数据。

(三)编制要求

1.编制单位必须具备承担可行性研究的条件

2.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要规范化和标准化

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经签证和审批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

我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

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主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专业公司负责预审,报国家计委审批,或由国家计委委托有关单位审批;

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预审,报国务院审批;

小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隶属关系由各主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或全国性专业公司审批。

第三节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一、项目投资估算的作用

投资估算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

(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

(3)项目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并应控制在投资估算额以内。

(4)项目投资估算可作为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项目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和向银行申请贷款。

(5)项目投资估算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一)国外项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在国外,英、美等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项目的投资设想时期。

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允许误差大于±

30%。

第二阶段:

是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时期。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

30%以内。

第三阶段:

是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时期。

20%以内。

第四阶段:

是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时期。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土10%以内。

第五阶段:

是项目的工程设计阶段。

5%以内。

(二)我国项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我国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允许误差大于±

2.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是按项目建议书中的产品方案、项目建设规模、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企业车间组成、初选建厂地点等,估算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土30%以内。

3.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掌握了更详细、更深入的资料条件下,估算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额。

4.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

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投资估算经审查批准之后,便是工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投资限额,并可据此列入项目年度基本建设计划。

三、投资估算的内容

根据国家规定,从满足建设项目投资设计和投资规模的角度,建设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

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

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

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

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

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四、投资估算依据、要求与步骤

(一)投资估算依据

(1)专门机构发布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估算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其他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文件;

(2)专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

(3)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二)投资估算要求 

(1)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者降低估算标准,不漏项、不少算;

(2)选用指标与具体工程之间存在标准或者条件差异时,应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调整;

(3)投资估算精度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要求。

(三)估算步骤 

(1)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2)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

(3)估算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4)估算流动资金

五、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

(一)静态投资部分的估算方法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计算公式为:

C2=(C1/Q1)*Q2*f

C1—已建类似项目的投资额;

C2—拟建项目投资额;

Q1—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

Q2—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F—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估算误差较大,可达±

此法只能是粗略地快速估算,由于误差大,应用该估算法时需要小心,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方性。

建设地点不同,地方性差异主要表现为:

两地经济情况不同;

土壤、地质、水文情况不同;

气候、自然条件的差异;

材料、设备的来源、运输状况不同等。

(2)配套性。

一个工程项目或装置,均有许多配套装置和设施,也可能产生差异,如:

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厂外工程和生活福利工程等,这些工程随地方差异和工程规模的变化均各不相同,它们并不与主体工程的变化成线性关系。

(3)时间性。

工程建设项目的兴建,不一定是在同一时间建设,时间差异或多或少存在,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在技术、标准、价格等方面发生变化。

2.生产能力指数法

生产能力指数法又称指数估算法,它是根据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生产能力和投资额来粗略估算拟建项目投资额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C2=C1(Q2/Q1)X*f

式中 

X——生产能力指数。

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上式表明,造价与规模(或容量)呈非线性关系,且单位造价随工程规模(或容量)的增大而减小。

在正常情况下,0≤x≤1。

不同生产率水平的国家和不同性质的项目中,x的取值是不相同的。

比如化工项目美国取x=0.6,英国取x=0.66,日本取x=0.7。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Q1与Q2的比值在0.5-2之间,则指数x的取值近似为1。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于50倍,且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则x的取值约在0.6-0.7之间;

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达到时,x的取值约在0.8—0.9之间。

指数法主要应用于拟建装置或项目与用来参考的已知装置或项目的规模不同的场合。

生产能力指数法与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相比精确度略高,其误差可控制在±

20%以内,尽管估价误差仍较大,但有它独特的好处:

即这种估价方法不需要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知道工艺流程及规模就可以;

其次对于总承包工程而言,可作为估价的旁证,在总承包工程报价时,承包商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估价。

3.系数估算法

系数估算法也称为因子估算法,它是以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要设备费为基数,以其他工程费占主体工程费的百分比为系数估算项目总投资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精度较低,一般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

系数估算法的种类很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1)设备系数法。

以拟建项目的设备费为基数,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建筑安装费和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求出拟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进而求出建设项目总投资。

其计算公式如下:

C=E(1+flpl+f2p2+f3p3+·

·

) 

+I 

式中C——拟建项目投资额;

E——拟建项目设备费;

p1、p2、p3·

——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费及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费的比重;

f1、f2、f3·

——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I——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

(2)主体专业系数法。

以拟建项目中投资比重较大,并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的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各专业工程(总图、土建、采暖、给排水、管道、电气、自控等)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据以求出拟建项目各专业投资,然后加总即为项目总投资。

C=E(1+f1p`1+f2p`2+f3p`3+·

p`1、p`2、p`3·

——已建项目中各专业工程费用占设备费的比重;

其他符号同前。

(3)朗格系数法。

这种方法是以设备费为基数,乘以适当系数来推算项目的建设费用。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