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720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你区分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Word格式.docx

  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中,明确使用了“抗菌药”这一名词,如“未被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抗菌药物须凭处方在药店购买”。

  “抗菌素”这一名词在1982年就被取消,这一医学术语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是因为抗菌药的效用是多方面的,不仅能抑杀细菌,还能作用于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如他汀类药物等。

  将抗菌药俗称消炎药不科学

  通常情况下,老百姓习惯将抗菌药“俗称”为消炎药。

从严格的药理学角度来看,消炎药是指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它能够缓解、抑制这些炎症症状,但是并不能根除引起炎症的病因。

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不同的药物,消炎药一般多用于非感染性的炎症,抗菌药多用于感染性炎症。

  正是由于老百姓在使用抗菌药的过程中,发现炎症也逐渐消失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大多指的是抗菌药。

但事实上,抗菌药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各类细菌,有的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有的则能杀灭病原菌。

  明晰概念合理用药

  尽管这些概念之争多是理论上的事儿,但临床医生和老百姓都应该明了其中的差别,以免造成不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的结果,对于抗菌药来说,就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对于消炎药来说,可能造成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

  不加区别地滥用抗菌药,必然会引起细菌耐药。

长此以往,人类可能会退回到没有抗菌药的状态,众多感染性疾病威胁着生命和健康。

  大众不要自行购买抗菌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

专家认为,不仅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菌药,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

  相关知识:

抗菌素

  “抗菌素”是抗生素的曾用名称。

抗生素和抗菌素是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类药物的不同称呼。

  从最早发现用青霉素治疗细菌性疾病开始,就把这类由某些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后来发现可用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得的物质称为“抗菌素”。

随着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又发现了这类药物有许多新的用途,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由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原虫、真菌、霉菌等许多微生物引起的各种疾病,所以从80年代初期把抗菌素称为“抗生素”。

感冒乱用消炎药小心引发大危机夏季虽然天气炎热,可发烧感冒的人却不少。

“我感冒了,给我来点消炎药”这是药店售药人员经常听到的病人主诉加诉求,大家似乎已经是感冒专家了,症状各不同是不能每次都用一样的药的,老百姓嘴里的消炎药是什么呢?

青霉素、头孢、阿奇、左氧?

感冒是“不治之症”!

广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梁大华介绍说,感冒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是一种“不治之症”,想要用药物将其彻底根除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对于这种“不治之症”我们不需要担心,因为感冒的病毒具有自限性,人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也会产生出相应的抗体,让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自行痊愈。

所以,对于感冒这种“不治之症”,如果症状比较轻,多喝水,多休息,等着它自己好就行了。

绝大部分感冒药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负责缓解症状。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发生感冒时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包括一些消炎药。

即使在患感冒的同时发生了细菌感染,如咽喉肿痛、发炎等症状,需要使用消炎药,也必须由医生决定如何使用。

消炎药只是消除感冒症状之一的快速药,感冒该如何用药需清楚!

感冒该如何用药?

既然绝大部分感冒药都是缓解症状,那么就得根据自己的症状来选择药品,自己有什么症状就选含有相对作用的药品,没有就不选。

梁大华指出:

流行性感冒很伤身,选择药物治疗很关键:

氨咖黄敏胶囊:

适应症为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复方氨酚烷胺片:

板蓝根颗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

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感冒不同阶段用药不同

成年人跟儿童风热感冒的症状还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普通感冒属自限性疾病,即在身体正常情况下靠自身免疫力能限制病情发展,众所周知,感冒后应注意保暖、补充水分、饮食清淡。

这样感冒在一周左右就会好转。

在患病早期一般第一、二天,可能会有程度不同的过敏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涕、咽痒、可用些抗感冒药,帮助消除症状。

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头痛、发热、咽痛、咳嗽、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可以服用含有解热镇痛类的抗感冒药,必要时配止咳化痰药。

如感冒症状持续5天仍未缓解,且有明显继发细菌感染、上呼吸道炎症,如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及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若是流行性感冒,常是大区域、大人群暴发流行;

发病早期病人就会有39度的高烧,头痛、身痛等症状比普通感冒重得多,并发症也来得快。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可能得了流感,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请医生指导解决,要早用抗病毒药。

不管是什么病,伤了痛了,第一想到的救急药就是消炎药。

近几年,抗生素的滥用已经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问题,多重耐药、泛耐药菌已经不少见,新型抗菌药推出再快也赶不上细菌的变异。

所以,大家还是能少则少用这些药了!

KK健康提醒:

不管病大病小最好还是看医生指导用药治疗,千万不要到药店就说:

“治疗某某病的要给我来点”。

药店人员并非那么专业与认真,尤其是若不仔细看药的成分,导致重复购买,不少感冒药其实是“多胞胎”,药名虽然不同,可其中的成分是相同的,不要购买了相同成分的感冒药,造成重复用药和超剂量用药,引发危险。

中国河流抗生素污染地图发布海河珠江浓度最高(图)

全国58个流域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

原标题:

河流抗生素污染多严重请看58流域浓度地图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获取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作出预测

作者:

程思炜刘军王道斌

中国抗生素污染总体情况到底如何?

终于有了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获取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预测得出全国58个流域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

这一报告于6月初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近年多地河流水体被检出抗生素,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去年12月,央视曝光全国主要河流部分点位都检出抗生素,甚至南京居民家中自来水也有检出。

其中珠江广州段受到抗生素药物的污染非常严重,脱水红霉素等抗生素含量远远高出欧美发达国家河流的水平。

应光国课题组的研究则量化预测了珠江流域抗生素的污染程度,报告显示,预测珠江流域抗生素排放密度全国最高,预测抗生素环境浓度仅次于海河。

珠江流域排放量不大但密度最高

珠江流域抗生素污染究竟有多严重?

“在北方海河流域最严重,在南方珠江流域最严重。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应光国说。

从报告的“全国抗生素排放地图”中可以看到,与洞庭湖、淮河、长江等流域相比,珠三角的抗生素排放总量虽然低于以上几个流域,在全国只属于中等水平,但单位面积排放密度在全国58个流域中属于最高等级,达到70.3-109千克/平方公里·

年。

而论文中明确表示,包括珠三角和东江流域在内的珠江流域,其抗生素排放密度为全国最高,但课题组没有透露该密度具体数值。

西江流域排放量高密度中等

去年央视新闻报道称,珠江广州段受到抗生素药物污染非常严重,当时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明确表示,广州自来水并不是从珠江广州段取水,而是来自水质较好的东江、北江、西江。

应光国团队的研究显示,就抗生素排放总量而言,西江流域达到最高等级,与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洞庭湖等流域一样,每年排放量在2190-3560吨;

东江流域的抗生素排放总量为237-378吨/年,在和广东相关的几个流域中最低,在全国58个流域中也属于排放量较少的;

北江流域则为378-587吨/年,属排放量居中的等级。

至于排放密度,除了最高的珠江流域,西江流域密度中等,北江流域则仅有7.15-13.3千克/平方公里·

年,在涉及广东的几大流域中排放密度最低,与国内部分西部流域抗生素排放密度相当。

报告指出,以地理学上著名的“胡焕庸线”(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也称为“黑河-腾冲一线”)为划分,人口较密集的中国东部,其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可见人类活动对抗生素排放的巨大影响。

36种常见抗生素中阿莫西林浓度最高

进入环境后的各类抗生素,由于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有的容易降解,有的较稳定,在水、土、沉积物等不同环境的相中分配不同,因此环境浓度也不一样。

报告预测了36种常见抗生素在各流域的环境浓度。

珠江三角洲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海河。

阿莫西林等7种抗生素在流域水环境中的浓度高于1000纳克/升。

应光国介绍,海河和珠江是环境抗生素污染最严重的两条河流,但由于海河水量少,其抗生素环境浓度比珠江更高。

事实上,北方地区的各河流流域抗生素浓度明显高于南方河流。

珠江流域中,浓度最高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达到3384纳克/升,其次为氟洛芬(2867纳克/升)。

诺氟沙星、青霉素等另外5种抗生素浓度也较高,均高于1000纳克/升。

应光国解释,我国目前没有关于环境里抗生素浓度的标准,但1000纳克/升以上的浓度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水平。

而今年初,广州市环保局曾表示要探索抗生素监测办法,争取在珠江广州段展开抗生素监测,目前进展如何?

昨日,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珠江抗生素的监测方法研究正按计划进行,目前还在实验阶段。

由于国家层面还没有相关标准和规范,因此正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密切沟通和合作,最终要建立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己的一套科学监测方法。

释疑:

水中抗生素从哪里来?

2013年16.2万吨抗生素52%为兽用

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动物饲料和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等。

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又会通过各种方式可能重新进入人体,最主要的就是喝了含有抗生素的水、吃了存在抗生素残留的肉类和蔬菜,另外还可以通过生态循环的方式回到人体。

应光国介绍,珠江流域人口密度高,广东人又是养殖大省,鸡、猪的消费量在全国范围内算很高的,水产养殖发达,广东鱼塘在全国最多,因此珠江流域抗生素使用量、排放量大,排放密度高。

另外,我国的污水处理水平也较低,农村地区几乎直接排放污水。

由于我国对抗生素的使用缺乏监管,抗生素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广东也不例外。

应光国介绍,目前对大医院中抗生素使用的控制相对较好,但中小医院、药店以及畜牧养殖业则基本没有控制,政府监管缺位。

实地调查中,养鸡场、养猪场的动物粪便和饲料里都检测出抗生素。

应光国介绍,一头猪的平均污水排放相当于10个人的排放量,并且养殖厂排放污水中的抗生素将随污水进入受纳水体和土壤环境,也有可能渗入地下水。

本次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使用抗生素达16.2万吨,其中52%为兽用抗生素;

在36种常见抗生素中,兽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达84.3%。

危害到底有多大?

通过饮食进入人体非常微量但会加剧细菌耐药

环境抗生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饮用有抗生素残留的水有没有危害?

被检出抗生素的肉类安全吗?

应光国解释,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抗生素非常微量,相比医用治疗中使用的抗生素少得多,吃抗生素药品都没事,微量的抗生素残留进入人体并没有直接危害。

抗生素滥用、环境抗生素污染的真正危害在于加剧细菌耐药性的情况。

从药学领域而言,广谱(能针对绝大多数细菌)抗生素大致分为青霉素类、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不同的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不同的半衰期(药物衰变为其他物质)不同,以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等)为例,其半衰期较长,在自然界化学稳定性很好。

它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降解成其他物质,如果人类长期低量摄入含有喹诺酮类的水、肉食,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产生耐药。

”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专委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徐江平教授表示。

“喹诺酮类药物的人体耐药性问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了。

比如第一代喹诺酮氟哌酸,已经基本治疗不了细菌感染性腹泻,再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其对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也在渐渐降低,这就是耐药的表现。

广州地化所这次研究报告显示,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量仍然很大,以诺氟沙星为例,2013年全国用了5440吨,其中人用了1013吨。

徐江平表示,他最新掌握的信息显示,农业部已经意识到喹诺酮在畜牧业滥用的危害,即将决定停止4类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牧业的使用。

“其他还有一些小分子的抗生素,其半衰期也很长,在自然界化学稳定性很好,长期微量摄入也有类似的导致耐药结论。

怎么预测出来?

10年流域调查购买了237家药企数据

“我国长期缺乏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每一种抗生素具体用到哪些地方、用了多少、有多少进入环境,做研究的人都不知道。

”应光国说,这次课题的初衷就是搞清楚上述情况。

课题组选择了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的方法。

课题组对我国主要河流做了10年的流域调查,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这次选择了36种最常被检出的抗生素作为研究对象。

2014年开始,课题组从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提供的药厂登记信息中,分别选择了各种抗生素销售量最大的5-10家企业作为代表,总共237家。

课题组向这些企业购买了2013年的市场份额、销售量等数据,从而计算出各类抗生素在不同区域的使用量和用途。

然后,参考代谢率、污水处理率等因素,进而计算出抗生素排放量。

根据各流域的行政区划组成,将各市、县的数据相加,得到流域尺度的抗生素排放量和排放密度。

最后,在排放量基础上,再使用三级逸度模型,模拟预测了各抗生素在全国各流域的环境浓度。

应光国课题组从2013年开始启动本次课题,历时两年完成,“这也是建立在此前课题组大量研究获得的基础数据之上”。

预测是否靠谱?

肯定有误差但“结论比较可靠”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维海指出,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的结果肯定与真实环境有误差,即便是实地监测,也会有枯水季与丰水季、不同河段点位的区别。

不过他认为,应光国课题组研究所得的抗生素模拟浓度50%以上与监测结果在一个数量级以内,说明研究结论比较可靠。

“能拿到这么多数据,反映出全国抗生素浓度的分布情况,这是没有人做过的。

广州地化所研究员张干表示,这一研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反映了抗生素污染的时空规律。

他介绍,这次研究建立了一个抗生素排放清单的平台,以后就可以代入数据做情景模拟,往前、往后都可以预测。

“这次的研究成果倾向于静态,下一步应该还会倾向于做抗生素污染的动态预测。

徐维海介绍,现在对抗生素环境浓度的监测研究已经不是国内外学术界的重点。

“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的暴露是确定的,现在的研究转向对耐药性,尤其是耐药性基因的研究。

链接

“超级细菌”演变史

近30年,人类在广谱抗生素研发方面基本没有突破性发现,能做的都是小修小改,但同时出现了多种“超级细菌”。

2013年前后还发现“产NDM-1耐药细菌”,它与传统“超级细菌”相比,其耐药性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数种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而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这被称为“泛耐药性”。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至2014年出现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等8种抗生素耐药性达100%;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出品:

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

冯巧

采写:

南都记者程思炜刘军王道斌抗生素的中国式滥用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

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给世界人民,其余18万吨留给自己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据统计,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医疗费用增长800亿元,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中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人民币。

中国:

每年8万人因滥用抗生素死亡

8月初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抗菌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院内感染前5位的致病菌耐药情况不断恶化,“超级耐药菌”临床分离率日益攀升。

这表明,现有药物对付超级耐药病菌越来越难。

其中,抗生素耐药问题尤为突出。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

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

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

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

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

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

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式滥用抗生素背后的800亿利益链

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对耐药的后果认识不足,是耐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国虽然已于2004年和2009年分别颁布了《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但医疗机构对于上述指南及法规的执行仍不到位。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近几年用药前10位的一半是抗生素。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院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抗生素销售在药店收入中是大头,至少占据30%江山。

在中国,最常见的现象是患者点菜样的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大多医生会按照规章办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也有部分医生本着“能开多开”的心态,满足患者所需或多开药赚取回扣。

但在美国,买抗生素的难度可比买枪大——抗生素属于较严格管控的处方类药物,医生只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细菌感染类型,开出相应的抗生素处方。

一旦违规开方,就会收到警告甚至吊销执照。

而且没有专业医生的许可签字,任何医院的药房或药店,均不允许向市民出售抗生素。

超级细菌仍将陆续出现欧洲专家忧中国重回前抗生素时代

如今中国存在的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超级细菌”名单越来越长,它们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如绿脓杆菌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青霉素类药物的进入;

结核杆菌通过改变体内蛋白质结构阻止抗生素与其结合;

更有甚者,有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主动出击,用水解酶水解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

这种耐药性既能横向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能纵向遗传给后代。

临床上出现很多这样的现象:

由于耐药菌引起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而关于目前的NDM-1超级病菌,事实上早在2009年香港便发现首宗个案,一名66岁的印度裔男子的尿液样本含有NDM-1的大肠杆菌,但病人已痊愈。

目前这种细菌的传播途径还没有最终确定,但病菌的主要源头印度和巴基斯坦均邻近中国,根据当前的传播速度和国际旅行的频繁,不排除NDM-1进入中国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按照中国目前滥用抗生素的发展态势,新的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在10-20年内,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

瑞典传染病控制研究所的安德里亚斯·

赫迪尼(AndreasHeddini)警告说,如果滥用抗生素的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人类很可能重返前抗生素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