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376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大学考研试题北大中文系考研复习参考汇编文档格式.docx

(以上两门课较有难度,考试中占的比例似乎不多)

训诂学:

洪成《训诂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这个老师是我们专业的)

版本学:

没有现成的教材,大致可以看一下曹之的《中国古籍版本学》、李致忠的《古书版本概论》以及其他一些老先生的书,还有前两年出的《校雠广义》,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学:

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我们专业的老师),还应该看看中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等书。

校勘学: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哲学要籍解题:

没有固定的教材,大致是介绍中国古代的哲学典籍

文学要籍解题:

金开诚《历代诗文要籍详解》 

史学要籍解题:

可参看张传玺的《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舜徽的《中国史学名著解题》

古籍整理概论:

专业启蒙课,可看看最近黄永年老先生再版的《古籍整理概论》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

《中文工具书教程》朱天俊,李国新著

中国古代文化:

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古代汉语:

王力与郭锡良的教材都可以

现代汉语:

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史:

在考试中占的比例也较大,教材一般是翦伯赞《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大教材《中国文学史》,或者袁行沛新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我们专业课的大致情况,如果有什么补充,我再告诉你。

有的书名可能不太对,但大致没有什么差别。

考试的情况我就真不太清楚了,除了公共课以外,还要考古文献学、古文献学专业基础(包括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综合考试,综合考试较难,包括中文系所有本科专业的内容,完全是知识面的考察,其中文学占绝大部分,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光靠考前突击,很难有效果。

另外,我觉得公共课是关键,一定要考高分才行。

我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祝学习顺利!

北大中文系古文献专业书目及复习提要

(二)

参考书目:

一、目录学: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

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

《汉书·

艺文志》

《隋书·

经籍志》

《新唐书·

《旧唐书·

经籍志

《郡斋读书志》

《直斋书录解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答问补正》

二、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同名参考书一本,上海书店出版社刚出新版

三、古代文化史

是重头戏,有北大版《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册,不过跟老师上课的讲义还是有较大差距

四、文学、史学、哲学要籍解题

《历代诗文要籍解题》金开诚、葛兆光北京出版社1988

《中国史学名著解题》张舜徽

《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传玺

哲学的好像没有的说,看看辞海分册和大百科全书吧

五、版本学

《古书版本学概论》李致忠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1998重印上课主要用这本

《古籍版本签定丛谈》78年版

《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详

《书林清话》叶德辉

六、校勘学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陈垣《校勘学释例》

王念孙《读书杂志》

俞樾《群经平义》、《诸子平义》

七、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九十年代末刚重印过

八、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记记上古三十韵部就差不多了

九、训诂学

好像参考书很多,就看看董洪利的《古籍的阐释》吧

十、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中华书局1994这个一定要认真仔细的看啊,有厚厚两册那,不过只记大东西就可以

(编者按:

这本书很难买到,高教出版了《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可能好找些。

其实只要记最重要的东西就可以了,尤其是跟名词解释有关的,所以其实看看《辞海》相关的分册或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再或者任何一本有关古籍整理的工具书,就差不多了。

哪个老师出题就重点看哪个老师搞的东西就可以。

祝备考顺利!

: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书目及复习提要

北大古代文学书目及复习提要

一、古代文学史书目:

中国文学史(四卷) 

袁行霈 

高教版

中国文学史(三卷) 

章培恒骆玉明 

复旦版 

中国文学史(四册)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 

人文版

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 

北大版

大百科丛书----中国文学卷

所列四本文学教材可彼此参照使用,以便拾遗补缺。

对于古代文学史来说,既要面面俱到,又得重点突出,点、线、面结合,得出文学演变的轨迹,方为关键。

至于艺术特色、文学流派、文体发展、文艺思潮等等,皆不可有所偏颇。

袁本较全面,资料详实,且以描述性语言贯之,脉络分明

章本时发小论,观点鲜明,论之有据,为评论性文学史

袁本与章本正好互为补充,推荐为重点教材。

游本虽政治、阶级观点有时过直露(如对宫体诗),然毕竟是当日数位古代文学研究的大家领衔编写的,又长期作为高校教材,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水平,许多方面影响以后文学史的编写,不可偏废。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三先生的《纲要》本虽为电大教材,但毕竟是三位的专著,简略有余而也时有可观之处。

如果学有余力,建议看一下《大百科---中国文学卷》,作为工具书,条目清楚,案例分明,且包揽无余,对于每个时期的文学既有总论,对于作家、作品又颇有定论。

正好与文学史教材参照使用,跳出大文学的圈子,从细处考之,不至于万一碰上偏题,无从下手。

另论之需有据,对于答题体系大方面掌握后,还是多读原著吧,以便做论述题时不只空空其谈。

二、古代文艺理论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张少康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作品选》

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对于古代文论,感觉还是从两本文论选入手较好,先读原著,再看分析,一目了然。

至于三本教材,以为张本作为个人专著,似乎有些琐碎,且大量用白话译文,读来稍感味淡;

郭本用半白话运之,虽有神韵,然表面上枯淡得很,似乎都不适于自学教材。

倒是王本在行文上要好一些,且有复旦新版本,粗略翻过,体例上也很清晰,推为首选。

三、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樊树志《国史概要》

对于通史也是既要小处不漏,还得大流通畅。

三本中,张本适合自学,毕竟为教材,且有课后题参照;

翦本作为个人专著,盛名之下,其实倒没有多少史趣,不过多年来作为推荐教材,毕竟也得看看;

倒是樊本颇具趣味,文笔、选材都具可观之处,也难怪作为高校教材上市后竟入畅销书前列。

四、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对于古代文学方向,现当代的出题似乎有些问题,从前三年的考题可见一斑,2000年是考查了现代的茅盾的《子夜》和当代的新历史小说;

2001年则考了一个大题:

从一两位现当代作家、作品论述古代文化之影响;

2002年则考了最没意思的一题:

文学研究会的产生时间、发起人及论点种种,全成了考背书匠的了。

反正就泛泛地看几遍这几本教材,对于大多数古代文学的学子来说,现当代实在没多大意思,没的办法,中国的考试嘛,熬吧。

五、综合考试:

1、汉语: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黄伯荣)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 

北大版 

2、文学: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

学史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郭宏安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至于文艺概论,一般的通用教材都可,外国文学似乎近来考察较少,尤其2002年基本没有,当然还得看,不怕一万,还怕万一呢。

3、通史、文献

张传玺的《历史文献教程》北大版

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

如果潘本难找的话,随便哪本《古典文献学》皆可通用。

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其实大综合最容易了,因为专业一、二已经包括大半内容,且去年以来大综合又恢复以前形式,以填空、选择为主,只有古代汉语方面有一题知识问答,一题译文。

其他方面也以重点为考察点,大略看看即可,从2002年的古代文学考生的大综合考分即可看出有多容易,最高95,80以上的也有近10名。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本不足道,希望抛砖引玉,对同道有所帮助,则幸甚大矣。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题型与复习参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复习

一、中国古代文学:

1、题型:

a 原文标点、释字    15%

     b 名词解释(约5个)  25%

     c 论述题:

四个方向各出一题,选做二题,本方向题必选  2*30%

2、参考书:

应看两套以上教材,以相对照。

如:

     a 游国恩等五人《中国文学史》

     b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c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

     d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

3、方法:

a 着眼于"

史"

,对各种文体、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的发展、某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成熟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作家作品,都要一一整理出清晰脉络。

     

b 尽量多背些原文,以为答题论据。

c 答题时,不必与北大老师的观点一致,只须自圆其说、持之有据即可。

二、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本试卷皆是问答题,间或有名词解释,内容包括三门课程:

1、中国通史: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2、古代文论: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刘三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谌兆麟《中国古代文论概要》

3、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张钟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上述书目,仅供参考,皆可用各校教材代替。

三、综合考试

1、题型:

选择、填空。

2、本试卷考题极为琐碎,内容涉及中文系各门课程,其实就是知识点的考察。

所以复习重点也就仅在于背知识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课程分为三大块:

a 汉语:

b 文学: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古代文论、西方美学史

c 文献:

目录、版本、校勘、检索

建议书目:

对于古代文学考生来说,复习的主要精力应放在"

文学"

一块上,这一块的题目占试卷的主要部分。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考研获胜宝典

1、一定一定一定要多记原文。

——四个人都对这个达成一致意见。

2、与第一条相对应,一定不能拘泥于原文。

——高手的见解。

3、要以史证文

4、以文证史

5、要有选择地看书,以我为主。

6、看书要广,有机会就看,足球赛和女人,是将来的事!

——这一点尤其重要,但也因人而异。

7、答题要抓住重点,融会贯通,理清线索——规则是无所不在的。

8、如果可能,充分填满答题纸的空白——中文系的问题是没有边的。

9、最后,祝大家好运!

——上帝是在掷骰子吗?

10、除了第九条,以上所说都是放屁,大家千万别被熏着了。

——好了,就到这里吧!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基础复习参考

对于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这门考试包括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现当代文学。

我用的教材是: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要》、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些基本都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一教材,在北大的书店里都买到。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初看很杂,让人不着头绪,但是它综合了史、论、学,也是可以整体把握的。

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中国古代史纲要》很注重联系,看书时应看清大的名物制度的沿革和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比如科举制度的沿革、地方区划制度的沿革,而这本书很好的地方在于,每课之后都有相应的关于名词和重大事件的课后题,如果均能认真对待的话,应付答题,也就足够了。

中国古代文论我看的一卷本的,也有师哥推荐我看两卷本的,但最好还是先将一卷本的吃透才是。

我个人十分佩服里面所提到的一些观点,很多地方都可以和文学史上学到的东西互相印证,尤其要精读,即便是不在考古代文论的时候用到,在你答文学史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到的。

而关于现当代文学,好多考古代文学的人把它比成鸡肋,所以最好是自己在本科的时候打好底子,千万不要等到最后再突击,因为实在作家多,作品杂,说不知道就不知道,你怎么猜也不是,而且占分又不是很多,大约总共有30分的光景,白白丢掉又绝对可惜。

我对于这几套书的作法和上面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也是化整为零,把每本书都拆解开来,大体是以时间为序,分成前后的几段,也是象在复习文学史一样,每本书都分给它几个小本子,把重要的名词和重要的事件记下来,最后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强化记忆,闪亮的思想固然让人喜欢,但扎实的知识仍是根基。

  我还是建议每一个想考古代文学的同学把一个个宏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可以具体把握和操作的小的步骤,然后不舍弃地进行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胆地梦想,小心地进行,也就是了。

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答题的几点建议

有同学看了今年的考题后,提出为什么试题不太难,大家的考分却都不高的问题。

我今年参加了考试,侥幸专业课都在100分左右,总分也算是过去了,作为一个幸运者,想对和我同样跨专业(我本科是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考生说几句经验之谈。

每一年的题目都是看上去不太难,似乎自己都能知道一些,我最初看历年的考题的时候,甚至狂妄的想,就这样的题,靠我平时积累,不复习也能知道80%,最后怎么也能考70多分(百分制)。

但随着真正进入复习,才知道事情远非如此。

就今年的试题举例,一个简单的名词解释,连珠体,就算你知道,你能答出多少?

敢保证能答到50%以上的分数么?

35分的一道大题关汉卿的喜剧艺术,就算你不光知道,还略有心得,在规定时间内拼命写,(还要算你状态好才能把平时知道的都有条理的写出来)这样能保证阅卷老师给你及格分么?

然而一张试卷里肯定还有你不知道的,比如龙肝凤髓什么的(反正我是不知道,开了天窗,不知道别人怎样),这样看来及格就很困难。

卢永麟老师告诉我古代文学很多年都出现上线的人数不够的情况,但古代文学的考生比例是最高的专业之一,那么多前仆后继的考生死啃了古代文学近一年,当然不是一张试卷上一问三不知,其实大多数的题都能答一些,关键是答多少,答的怎样。

以前一位得过专业最高分的师兄告诉我,很多外专业的同学书背的很熟,可分总是高不了,就是因为答题的时候缺乏深度。

比如考一个韩愈(相信所有考生都会把韩愈当作重点来复习,文学史上关于韩愈的背得滚熟)为什么最后能在这种大家都知道的重点上淘汰那么多人?

原因就是太多考生拘泥于书本,答韩愈就只答韩愈,只限于教科书上的韩愈,这样的答卷就算答的很全,考分是很难给到及格的。

怎么样才能得到高分?

首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肯定要熟,不肯下功夫,只凭自己天马行空乱答一气是肯定不行的,北大的学风以严谨著称,自我见解不是空说义理,下没下过真功夫老师们一看就知道,这个相信大家都明白。

其次,不拘于章节,读透整部书,乃至其他的书。

以前我曾经开玩笑的把历届考题分为三类题。

第一类单纯题。

比如名词解释,今年的闻一多。

就是答一个知识点,这样的题只要用够了功的考生就能知道,(名词解释若有的太偏没复习到也是有可能的)要胜过别人,关键在于深入。

比如闻一多的新月派诗歌主张,既要纵向深入的答出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还要从一点出发,展开横向比较。

比如当时新月派的出现是针对那些流派的弊病的,这里就有小诗体作家缺乏想象力与激情,而创造社的郭沫若等作家虽让新诗想象力的翅膀第一次腾飞,但又太放纵情感。

郭沫若的“破”旧而新月派蔚新诗“立”格。

最好能引用闻一多给郭沫若的信,说明郭和闻的一放一收在中国新诗的奠定上伟大功绩。

第二类是组合题。

比如往年大小谢山水诗艺术比较,重点在比较,抓出同异点。

网上通常把这种题目视作难题,介绍这种题目经验的文章很多了,我也不在这里献丑了。

第三类是真正的综合题。

通俗的讲,就叫你把袁老师的四本文学史带进考场,也不见的能及格。

就我个人愚见,这种题目真正体现了北大中文系的水平。

比如屈原对汉赋的影响,诗经的比兴艺术在楚辞中的继承与发展。

这需要你把散布在书中的丝丝缕缕抽出再妥善的组织,是对才学识的综合考验。

仅以诗经比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而言(我个人认为这道题比较经典)因为楚辞对诗经的继承是古代文学史上不休的话题,专著出了无数,既重要,但又不可能整个考(北大是不会出太大太空的综合题的)于是选择了一个切入点,就是比兴艺术的继承。

这个即是教材里提到的(当然不是成章论述,但是的确提到过)而且也是古人曾经论述过的。

汉王逸在《楚辞章句》里曾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如果考生对古籍原典(阅读原典的能力是北大中文系特别看重的,北大老师普遍讨厌不看原典,只拿着几篇先锋派学者论文四处招摇的人)稍微熟习,就能够找到门径可入。

最后,条理文采和引用原典。

由于古代文学老师改卷普遍偏严,就算你的知识上已经够了,也很肯能不能确保一个像样的得分。

答题要有条理,答题其实是一次限时短篇论文的写作,如果考生不具备论文写作的能力,怎么让导师相信你能都在中文的学术领域上有所作为?

其次大家考的是中文系,写作能力也是最基本的,尽量让老师看出你文字上的才华,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原典的引用。

引用原文本来就是论文上必不可缺的一环,引经据典也是你文采的最佳体现,更重要的是,这传达给老师一个信息:

你有深厚的基本功,绝不是为应试而短期突击出来的高分低能。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今年那道初唐到盛唐诗歌的发展,我在答题的时候选用了《河岳英灵集》里对盛唐诗的评价——神来,气来,情来作为整道题的答题结构,分别从这三个角度选出代表诗人和作品论述。

我当然不是吹嘘自己答得多么好,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老师给了我那道题多少分,我只是介绍一种结构。

北大的老师最喜欢看到答题的时候不仅仅答此人,而是全面系统的讲他上承了谁,又开启了谁。

这是那位师兄对我讲的经验之谈,现在转送给大家。

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复习点滴

游国恩的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必看的,还有后来袁行霈主编的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在必读的范围。

其中以游氏的文学史最为正统,虽历经多年风雨,观点多体现上个世纪的某些思想,但其编撰人多为这一学科的老一代著名学人,因而仍小视不得。

而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文学史多为当今著名学人编纂,其虑大而思精之处,也绝非一般的文学史家所能抗衡,而且此书在观点的提出上,多有大胆之处,对于开拓思路,训练头脑极有帮助。

而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四卷本文学史,它虽然是作为一套电大使用的教材,但著者多为当时中文系的老师,所以最好也是要找来看一看的。

面对这一十二本文学史,我是这么读的:

按照袁行霈的三古九段论将文学史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分配给它一个小本子,把这一阶段的重要文学事实,比如名词解释,名家艺术特色等等,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下来,把主要的两套文学史对照着看,对于略有参差的观点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自己一个人试着发挥发挥,在这里我还建议大家多注意一下这两本书里的注释,有很多名词解释和填空往往就是出自这里。

我当时自己就是做了这九个小本子。

  这样的话,我大约每天看四个小时的文学史,考研前总共看了三遍,正好和我给自己安排的公共课的复习进程同步,而进入最后的一个月的时候,我就不再这么仔细地看文学史了,每天早上我都会拣出这九部分的其中一小块,把里面的名词解释和名家特色背诵一遍,晚上临睡前也是这样,可以说,投入的精力相当大,但是考虑到一门就是一百分,也就值了。

北大中文系大综合复习参考

(一)

如何复习大综合

大综合是中文系考研各专业唯一一门内容相同的考试。

因此以其覆盖面广泛、考点细致而成为所有考试中得分最低的一科,也是最容易拖后腿的一科。

大综合考试的宗旨是考察大家的知识面和专业基础。

对于各专业同学来说,本专业的考试内容几乎都很容易,但对于其他专业就不然。

据我了解,北大中文系的专业分得很细,而其他很多大学并不是这样,因此,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上过基础课,应该算是优势。

关键在于怎样展开复习以及复习哪些内容。

大综合考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小的知识点,因此复习不宜进行得过早,这样既影响专业课复习,又容易遗忘。

最好在进行专业复习时把该看的书大致浏览一遍,将可考性较大以及自己难以记住的知识点用专门的笔记摘录下来,在临考前不久安排一段时间集中地复习和记忆。

我的个人经验:

大综合是最后一天上午的最后一门考试,不必担心影响以后的考试,在体力许可的情况下,考试前夜可以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但是考试前一定要喝红牛!

大综合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复习。

事实上,无论怎么复习,由于覆盖面过广,考点过细,大综合题目答对的概率总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除非你的基础真地非常扎实。

因此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花费太多时间在这一科是浪费,得不偿失。

大综合考试虽然感觉似乎漫无边际,但还是有范围,有重点的。

它包括文学、汉语、文献三大块内容,其中文学为主流。

另外,有少许历史常识题。

对于不同专业的同学来说,其他专业的常识复习是重点。

此外应将《中国古代史纲》浏览一遍。

总之,大综合复习唯一能做的是尽量涉及所有可能考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

此外,大综合的最后一题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小论文,自由发挥度比较大,占全卷分数比例也很大,是考生展露文彩和思想的好机会。

行文一定要脱离窠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必须严谨,有理论依据,挖掘要深,联系要广,打开思路又围绕主题。

这样才能取得高分。

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不会太偏,不用担心没有见过。

北大中文系大综合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