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28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分类汇编酸和碱专题复习中等难度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7.(2014•镇江)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

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

8.(2014•衢州)衣服上沾了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直接用水很难洗净,要除去白色衬衣上的铁锈,你认为比较适宜的液体是(  )

A.白醋B.酱油C.酒精D.洗洁精

9.(2014•贺州)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10.(2012•姜堰市模拟)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大

C.N点的溶液显碱性

D.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11.(2014•衢州)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B.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

C.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12.(2014•上海)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  )

选项

A

B

C

D

滤液中的溶质

NaOH、Ca(OH)2

NaOH

NaOH、Na2CO3

Na2CO3

滤渣

CaCO3、Ca(OH)2

Ca(OH)2

CaCO3

A.AB.BC.CD.D

13.(2014•汕尾)下列有关人体生理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胃液中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B.香烟烟气中的CO会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C.无机盐和水虽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必需的

D.油脂使人肥胖,进食时要避免摄入脂肪

14.(2015•巴中)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O2B.Zn→ZnSO4C.CuO→CuCl2D.KOH→KCl

15.(2014•德阳)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2HCl=BaCl2+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6.(2014•莱芜)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7.(2014•黄冈)归纳是学习发的重要方法,总结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帮助完成下列空白:

(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填物质类别);

(2)利用反应⑦制取H2,对金属的要求是该金属必须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前面;

(3)通过分析可知酸的化学性质有条;

(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5)验证反应①,可以选择下列(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反应

A.Na2SO4B.KNO3C.Ba(OH)2D.NaOH

(6)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填粒子符号).

18.(2014•大庆)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

(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色;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

19.(2013•泸州)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

甲同学进一步推测:

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20.(2013•锦州)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②: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

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21.(2015•滨州)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

只有Na2SO4

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2.(2014•重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23.(2014•永州)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

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①:

如图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

步骤②:

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水,另一支抽取20mL浓NaOH溶液.

步骤③:

将注射器中20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步骤④:

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前,依上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

(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步骤④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24.(2013•北京)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

无明显现象

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④向外拉注射器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其目的是.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本实验的结论是.

25.(2014•河南)酸和碱的知识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a.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多数酸和碱有腐蚀性d.酸和碱能与所有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为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某溶液后,红色消失变为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结束后,将得到的蓝色溶液和无色溶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请解释其原因?

(3)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用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为证明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完全变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该样品,滴加足量的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样品未完全变质,仍含有氢氧化钠

(4)取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试计算蒸干该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

26.(2014•青岛二模)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

废液中除酚酞和水外一定含有.

老师问:

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

某同学脱口而出:

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他的说法正确吗?

同学们认为不准确,理由是:

.于是引发了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还可能有Ca(OH)2、NaOH

学生丙

还可能有Ca(OH)2、CaCl2

学生乙

还可能有NaOH、Na2CO3

学生丁

还可能有Na2CO3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结论解释】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可能含有的物质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

【拓展提高】那么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呢?

请你帮他继续完成实验,写出探究的实验方法:

27.(2014•陕西)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序号).

28.(2014•广东)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与

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g;

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戌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

29.(2014•宿迁)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化学性质,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边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猜想假设】猜想A:

猜想B: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再向其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

②通过证明反应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