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270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终定稿任务书开题报告Word格式.docx

3.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及表达能力,有利于计算机应用、英语写作、文献查询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4.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整理、分析、组织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及制表绘图的能力。

5.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

二、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就业歧视的概念、特征及危害

2.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表现

3.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原因

4.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三、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应符合专业要求,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2.根据进度按时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初稿、毕业论文正稿的撰写,其中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为不少于2000字,毕业论文字数10000~15000字左右。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的格式、字体、排版、打印必须严格执行学校教务处(可从学校教务处网站下载)的规定。

3.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4.严格按学校毕业论文装订顺序装订毕业论文。

5.严格遵守学校、系部毕业论文写作组织纪律。

四、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设计)各阶段内容

起止日期

1

选题

2009.10.21~11.22

2

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开题报告

2009.11.23~2010.2.25

3

完成论文初稿一、二、三稿,并请导师审查

2010.3.1~4.30

4

完成论文修改稿,并请导师审查,送系部预审

2010.5.1~18

5

论文定稿

2010.5.21~26

5、参考文献

[1]蔡定剑.海外反就业歧视制度与实践[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杨艳东.中国就业歧视现象及其危害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4):

68-70.

[3]张明华,刘玲玉.反就业歧视的经济法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75):

65-71.

[4]毛海强,陈亮.就业歧视的危害及对策[J].广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4):

34-39.

[5]高黎丹,诸葛明.下岗职工再就业歧视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

110-112.

[6]吴俊锋,费晓童.反就业歧视及其制度的完善[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5:

76-78.

[7]李佳蕙.努力改变就业歧视观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J],2008,4:

18-19.

[8]王怀章.就业歧视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9]黄梓洋,李莉.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3,(05).

[10]赵耀.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11]GeorgeRutherglen.《EmploymentDiscriminationLaw》.FoundationPress,2006.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书

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2009年12月4日

设计(论文)题目

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课题的根据: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就业歧视问题是一个从古至今就存在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国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对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因此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已经趋于成熟。

然而我国对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还比较晚,对就业歧视的理论研究也只不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因而研究的层次还不够深,研究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本文对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借鉴了一些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这将对我国这一领域理论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理论界对此研究的空缺,同时还可以加深我国理论界对就业歧视问题的整体研究深度。

我国的就业歧视问题随我国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本文对这些新出现的就业歧视进行了研究,这将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内容。

另外,本文对就业歧视的理论研究将为我国出台相关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理论研究的实用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就业已成为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和保障。

然而,我国近些年来就业歧视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就业歧视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平等就业的公平价值理念,不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使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还将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如果不能够保证各群体的平等就业的劳动权利,很有可能会造成某种社会动荡和不安。

本课题的研究,将分析当今市场的就业歧视表现和现状,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从而为立法机构提供制定反就业歧视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引起各职能部门对社会各群体的就业问题的重视,以及使用人单位改进其用人政策,杜绝就业歧视的发生。

对广大劳动者而言,这将增加对其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的法律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者的就业成本,使劳动者都能顺利就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国外研究状况

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劳动力经济学中的就业歧视问题给予了深度的关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有关就业歧视的理论研究成果。

美国是一个高度崇尚民主、平等的国家。

1963年同酬法是美国第一个现代反就业歧视立法,同酬法规定,禁止对从事实质上相同工作的受雇人因性别不同而产生的报酬歧视。

1964年民权法案作为美国第一步全面禁止雇佣歧视的联邦法律被颁布,该法案明确规定禁止雇主对于个人基于种族、肤色、性别、民族或宗教而雇佣、解雇、赔偿、分级、培训、学徒训练、就业推荐或者其他条件和就业特别待遇方面进行歧视。

荷兰在就业立法方面将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理念,1975年开始,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男女平等待遇、同工同酬的指令,为贯彻执行这些指令,荷兰也开始制定反歧视方面的专门法律,将反歧视立法从男女同工同酬逐步扩展到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各领域,包括招聘、合同期限、工作条件以及解雇等方面。

1994年荷兰制定《平等待遇法》并成立了专门实施机构——平等待遇委员会。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现象。

就业歧视降低了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剥夺和损害了部分劳动者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许多国家都在对其进行研究,以便找出行之有效的反就业歧视措施。

(二)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是一个就业歧视问题非常严重的国家,然而我国有关就业歧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主要是结合外国就业歧视理论研究我国就业歧视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歧视现象也开始逐渐增多,引起了很多相关人士的关注,很多学者和专家对此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杨艳东(2004)认为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近年来急剧增加的劳动力人口和就业岗位增加缓慢之间的矛盾导致的。

陈亮(2005)在《就业歧视的危害与对策》中认为,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危害是阻碍价格信号在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建议政府从立法、行政、劳动制度及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就业歧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无法得到实现的现象,已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张明华(2009)在《反就业歧视的经济法思考》中认为,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也是造成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并认为经济法作为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问题体现了国家渗透市场的理念,建议运用经济法的这一机理来解决就业歧视问题。

而吴俊峰(2008)认为就业歧视问题是用人单位的选择自由权与双方平等权的冲突的体现,并认为协调这对矛盾的关键是把握好如何由自由向平等的转换;

限制用人单位的选择自由权需要遵循两个转换进路:

一是私主体的诉讼和歧视评价机构,二是违宪审查制度。

(三)本人见解

我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即意味着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平等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有法律的平等保护”,《宪法》第33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2项规定足以说明平等权的意义,也足以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对其进行的就业歧视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平等就业并没有能真正实现。

许多企业都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将歧视条款写在招聘启事上,在面试过程中赤裸裸地对面试者进行歧视,使得我国公民的平等就业权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消除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问题不但需要靠社会各界力量的努力,而且还需要国家通过制定硬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如此,立法在前,全民维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问题,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在一个平等而公平的就业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课题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及对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的危害,并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如何消除就业歧视的对策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特征及危害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

(二)就业歧视的特征

(三)就业歧视问题的危害

1.不利于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2.导致弱势群体的增加

3.造成合格人才的闲置、浪费

4.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

5.引发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表现

(一)年龄歧视

(二)性别歧视

(三)地域歧视

(四)健康歧视

(五)容貌歧视

(六)学历与经历歧视

(七)其他表现形式

三、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原因

(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1.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增加

2.就业岗位增加缓慢

(二)不完善的法律制度

1.就业歧视界定过窄

2.有关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3.缺乏司法、行政和宪法救济途径

4.法律体制欠缺

(三)地方保护政策

(四)政府缺乏对反就业歧视的宣传和教育

(五)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六)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规范

四、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一)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三)消除地方保护政策

(四)加大反就业歧视的宣传和教育

(五)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感,建设社会责任标准体系

(六)规范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在总结有关就业歧视问题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从而进行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2.描述法。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描述就业歧视的定义、就业歧视的特征等。

3.理论阐述法。

在系统学习劳动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其他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就业歧视问题的影响因素以消除就业歧视问题的途径。

4.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探讨解决对策。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完成期限

(1)2009年11月23日~2010年2月25日,选定指导老师,确定课题,开始搜集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争取有一定的成果;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完成开题报告。

(2)2010年3月1日~2010年4月30日,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方面实现质的跨越,完成论文初稿一、二、三稿,并请导师审查。

(3)2010年5月1日~2010年5月18日,继续开展研究;

完成论文修改稿,并请导师审查,送系部预审。

(4)2010年5月21日~2010年5月26日,接受导师审查鉴定,结题验收,论文定稿。

2.主要措施

(1)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2)利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期刊、参考最新论文范本,收集资料;

(3)指导老师的指导,与老师沟通。

主要参考资料:

[3]张明华.刘玲玉.反就业歧视的经济法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75):

[4]毛海强,陈亮.就业歧视的危害及对策[J].广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4):

[9]黄梓洋.李莉.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3,(05).

[11]刘晶.就业与社会保障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

[12]常向东.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新根源及其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0,(04).

[13]岳颂东.就业歧视寻根溯源[J].中国发展观察,2007,(03).

[14]张玮,周德松.就业歧视当代社会的沉重话题[J].创业者,2004,(11).

[15]傅新.政府应成为消除就业歧视的表率[J].政府法制,2006,(05)

[16]颜丽娟.就业歧视的界定与规避[J].人口与经济,2004,(S1).

[17]夏天.市场调节与政府管制之联系与互动的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99-101.

[18]万希.美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实践对我国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02).

[19]饶为为.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4):

37-38.

[20]GeorgeRutherglen.《EmploymentDiscriminationLaw》.FoundationPress,2006.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