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133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10.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四种核心技术:

分类、概括、聚集、联合。

11.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1)需求分析,包括调查用户需求、需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编制

用户需求说说明书。

(2)结构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

(3)物理设计,包括确

定记录存储格式,选择文件存储结构,决定存储路径,分配存储空间。

(4)数据层设计,

一般按照数据的专业内容和类型进行的。

12.GIS的数据源:

是指建立GIS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包括地图、遥感影

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13.空间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平面坐标系、高程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

基准)。

16.空间数据的输入误差:

(1)几何数据的不完整或重复;

(2)几何数据的位置不正确;

(3)

比例尺不正确;

(4)变形;

(5)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有误;

(6)属性数据错误。

17.检查GIS数据质量包括:

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备性、现势性。

18.元数据:

描述数据的数据。

19.互操作:

在异构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尽管他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基于的模型不同,但是他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协助,已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这些实体包括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的环境等。

20.空间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图形编辑、自动拓扑、坐标变换、数据压缩、结构转换、

数据内插。

21.内插:

在已观测点的区域内估算未观测点的数据的过程。

22.数字高程模型:

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拟合法、等值线、

格网DEM、不规则三角网DEM(TIN).

23.TIN就是离散数据点构建三角网,应尽可能的使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锐角。

24.地表单元的坡度就是其法向n与Z轴的夹角;

坡向是地表单元的法向量在OXY平面上的

投影与X轴之间的夹角;

通视分析是指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

形分析。

25.叠置分析:

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要素进行叠置,产生新的特征的分析方法。

26.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光度的多变形。

27.网络分析:

网络是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

间上的运动。

28.空间信息是指地理空间的信息,可视化是将符号或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像的技术,

它的过程是一种转换,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显示的图形、图像,为人们视觉

感知。

29.空间信息基本特征:

(1)属性特征,是指质量和数据特征;

(2)时间特征,地理空间是

一个时间变化的空间,任何空间信息均各自具有长短不一的生命周期;

(3)空间特征,

是区别地理信息与其他一般信息的根本标志。

30.空间信息可视化:

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

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

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1.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

地图、多媒体地学信息、三维仿真地图、虚拟现实。

程的地图也正迅速地发展起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3.GIS发展热点:

(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的结合;

(2)GIS与GPS、RS的进一步集成;

(3)真三维GIS和时空GIS:

(4)GIS应用模型的发展:

(5)Internet与GIS的结合;

(6)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7)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34.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评价过程:

(1)系统调查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实施;

(4)系统运行维护。

遥感部分

1.狭义遥感:

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

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

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的类型:

(1)按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2)按

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原理分: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4)按遥感资料获取的方式分:

成像遥感与非成

像遥感;

(5)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

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3.遥感的应用领域:

林业、农业、水文与海洋、国土资源、气象、测绘、城市、考古、地

理信息系统。

4.电磁波谱:

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按其长短,一次排列制成的图像。

5.电磁波谱的特征:

(1)电磁波是横波;

(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3)电磁波具有波粒

二象性;

(4)波动性;

(5)粒子性。

6.电磁辐射源:

(1)自然辐射源:

太阳辐射、地球的电磁辐射;

(2)人工辐射源:

微波辐

射源、激光辐射源。

7.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汇成的曲线,地物电磁波光谱

特性的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1)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

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

吸收作用使辐射能量转变为分子的内能,从而引起这些波

段太阳辐射强度的衰弱,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因此在太阳辐射到

达地面时,形成了电磁波的某些缺失带;

(2)大气的散射作用,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散射作用的结果是降低了遥

感数据的质量,使影响模糊,从而影响判读。

(3)折射和反射作用,电磁波穿过大气层

时还会出现传播方向的改变,即发生折射。

大气的折射率与大气密度有关,密度越大,

折射率越大,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折射率也越小。

电磁波传播过程中,若通过两

种介质的交界面,还会出现反射现象,反射现象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取决于云量,而

且每个波段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削弱了电磁波到达地面的强度。

9.散射:

辐射在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

10.散射分类:

(1)瑞利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的多时;

(2)米氏散射:

微粒的

直径与辐射光的波长差不多时;

(3)非选择性散射: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那个大得

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11.大气窗口:

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是选择

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2.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的原因:

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

使整个天空蔚蓝。

13.朝霞和夕阳偏橘红色的原因:

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

时要厚得多,在传播过程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

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透过大气最多。

上剩下的极少绿光,最后合成橘红色,故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

14.三原色:

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

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15.互补色:

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

16.传感器定义:

是记录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能量的物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17.传感器的组成:

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

18.传感器的类型:

(1)成像传感器:

①被动式传感器:

a.光学摄影类型:

匡幅摄影,全景

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

b.光电成像类型:

光学扫描仪,TV摄影机,电荷耦合器件CCD;

c.成像光谱仪:

面阵成像光谱仪,线阵成像光谱仪。

②主动式传感器。

(2)非成像方式传感器。

19.传感器的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

20.航空摄影的种类:

(1)按相片倾斜角分:

垂直摄影、倾斜摄影;

(2)按摄影的实施方式

分:

单片摄影、航线摄影、面积摄影;

(3)按感光材料分:

全色黑白摄影、黑白红外摄

影、彩色摄影、彩色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21.航空相片属于中心投影:

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到一平面上而形成的透视关

系。

22.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

垂直投影,构成比例尺和投影距离

无关;

中心投影,随投影距离(航高)变化,比例尺取决于航高(物距)和焦距(相距)。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

垂直投影,投影面总是水平的;

中心投影,投影面倾斜,则

相片个部分的比例尺不一样。

(3)地形起伏的影响:

地形起伏对垂直投影没有影响,对

中心投影有影响。

23.航空相片比例尺:

航空相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

24.像点位移规律:

(1)投影差大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离像主点愈远,

投影差愈大。

像片中心部分投影差小,像主点是唯一不因高差而产生投影差的点;

(2)

投影差大小与高差成正比,高差愈大,投影差也愈大。

高差为正时,投影差为正;

高差

为负时,投影差为负;

(3)投影差与航高成反比,即航高愈高,投影差愈小。

25.像对的立体观察条件:

(1)必须是由不同的摄影站对统一地区所摄影的两张像片;

两张像片的比例尺相差不得超过16%;

(3)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两张像片上的相应影像,

即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

(4)像片所安放的位置,必须能使相应视线成对相交,相

应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26.航空像片判读标志:

(1)形状:

目标地在遥感图像呈现的外部轮廓;

(2)大小:

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3)色调:

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

(4)阴影:

是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根据阴影的大小、形状可

判读物体的性质和高度;

(5)颜色:

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6)纹理:

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7)位置:

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8)图型:

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9)相关布局:

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27.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方法:

直接判定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

28.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步骤:

准备工作、室内判读、野外验证和补判、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

与制图。

29.数字图像:

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使用的图像。

30.数字图像直方图:

以每个像元为统计单元,表示图像中各亮度值或亮度值区间像元出现

频率的分布图。

作用:

可以直观地了解图像的亮度值分布范围、峰值位置、均值以及亮

度值分布的离散程度等。

31.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

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征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模式或判别函数,

并依此模式或判别函数,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处理分类,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达到自动分类识别的目的。

32.遥感图像的非监督分类:

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

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一类)

的方法。

33.象元:

亦称像元或像元点,是组成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

指将地面信息离散化而形成

的格网单元。

34.光电传感器类型:

对射型、扩散反射型、回归反射型、距离设定型、限定反射型。

35.卫星图像的判读步骤:

“先图外后图内;

先整体后局部;

勤对比,多分析”。

(1)“先图

外后图内”指卫星图像判读时,首先要了解影像图框外提取的各种信息,再对影像进行

判读。

(2)“先整体后局部”指判读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作整体的观察,了解各

种地理环境的要素在空间上的联系,综合分析目标地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鉴于多光谱

扫描影像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波段的扫描图。

36.遥感研究内容:

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内容,包括对电磁场、力场、

机械波等的探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