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956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学期末必考点Word文档格式.docx

钾分布异常。

[临表]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

常有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最危险的是高血钾可致心搏骤停,典型心电图改变为早期T波高尖、QT间期延长、QRS赠宽、PR间期缩短。

[治疗]停止补钾;

处理原发病;

降低血钾浓度(输注碳酸氢钠、输注葡糖糖及胰岛素、阳离子交换树脂、透析疗法);

对抗心律失常(静注葡萄糖酸钙)。

★等渗性缺水:

(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最常见)①水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正常,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正常;

[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外瘘、大量呕吐);

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治疗]治疗原发病;

静注含电解质的等渗溶液,补充血容量;

不及日需水量2000ml、NaCl4.5g;

尿量达40ml后开始补钾。

★低渗性缺水:

(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钠同时丢失,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病因]消化液的慢性丢失;

大创面的慢性渗液补钠量不足;

应用排钠利尿剂未补给适量的钠盐;

等渗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分类]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135mmol/L;

中度130<mmol/L;

重度<120mmol/L。

[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纠正休克处理脑水肿;

纠正体液低渗状和补充血容量;

选用含钠高渗溶液,轻中度可选用等渗或50%GNS,重度5%氯化钠200~300ml。

★低渗性缺水分度与临表:

①轻度缺钠,血钠浓度135mmol/L以下,病人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钠减少.②中度浓度130以下,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恶心呕吐均速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缩,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③重度120以下,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浅弱或消失.出现木讷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高渗性缺水:

(原发性缺水)①水钠同时丢失,失水大于失钠,血清钠高于正常,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病因]摄入水分不够;

水分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

[治疗]解除病因;

静注5%葡萄糖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

输液总量=每天正常需要量(2000ml)+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l计算。

★高渗脱水代偿机制①高渗状态刺激位于丘脑下部口渴中枢,病人感到口渴而饮水,使体内水分增加,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②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多使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③缺水加重致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又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加强对钠和水的再吸收以维持血容量.

3.输血的并发症

4休克

★休克[概念]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症。

[本质]氧供给不足、需求增加。

③特征:

产生炎症介质。

[治疗]恢复对组织细胞供氧、促进起有效的利用,重新建立氧的供需平衡和保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环节。

[分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过敏性

[病生理]共同的病生基础: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产生炎症介质。

[微循环变化]①为循环收缩期(代偿期):

休克早期,噢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只出不进。

②微循环扩张期(失代偿期):

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为循环内只进不出。

③微循衰竭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多功能受损。

4诊断要点:

凡遇到严重损伤、大量出血、中毒感染以及过敏病人和有心脏病史者,应想到并发休克的可能;

临床,对于有出汗、兴奋、心率加快、脉压差小或尿少等症者应疑有休克。

[休克的监测]⑴一般监测:

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和全身循环状况)、皮肤温度色泽(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血压(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时休克存在)、脉率(脉率/收缩压1.0~1.5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尿量(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休克已纠正)。

[治疗原则]在休克未纠正以前,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

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感染

治疗:

⑴一般紧急治疗: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用药维持血压。

⑵补充血容量:

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⑶处理原发病。

⑷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⑸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血管收缩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扩张剂(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抗胆碱能药-阿托品)、强心药。

⑹治疗DIC改善微循环。

⑺皮质类固醇。

5MODS

★MODS:

治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发病基础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

★mods诊断①诱导因素(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延迟感染、大量会死组织存留或凝血机制障碍)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脓毒症或免疫功能障碍,表现:

体温>38oC或<36oC;

心率>90次/分;

呼吸急促>20次/分)③有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其中诱导因素可通过体检和病史了解

★MODS防治:

积极治疗原发病,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防止感染,改善全身状况和免疫调理治疗,保护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及早治疗首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

6麻醉

全身麻醉

a、吸入麻醉b、静脉麻醉c、基础麻醉(直肠注入、肌肉注射)

局部麻醉

a、表面麻醉b、局部浸润麻醉c、区域阻滞麻醉d、静脉局部麻醉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区域麻醉:

a、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间隙阻滞(含骶管阻滞)

b、神经及神经丛阻滞:

颈丛阻滞、臂丛阻滞及上肢神经阻滞、腰骶神经丛阻滞及下肢神经阻滞、躯干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会阴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胸腰交感神经阻滞、脑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

7复苏

心肺复苏:

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脑复苏是为了防止心脏停博后缺氧性脑损伤而采取的措施;

三个阶段的操作方法要领和治疗:

初期: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有效指征;

后期:

呼吸管理,胸内心脏挤压,药物治疗,复苏后处理;

脑复苏:

脱水,降低体温,使用皮质激素,周身支持治疗。

8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手术分类:

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1.术后医嘱这一医疗文件的书写包括诊断、施行的手术、监测方法和治疗措施,例如止痛、抗生素应用、伤口护理及静脉输液,各种管道、插管、引流物、吸氧等处理。

2.监测手术后多数病人可返回原病房,需要监护的病人可以送进外科重症监测治疗室。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每小时(或数小时)尿量,记录出入水量。

3.静脉输液4.管道及引流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术后出血2.术后发热与低体温: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比感染性发热来得早

3.呼吸系统并发症:

肺膨胀不全(90%的发热可能与该并发症有关)、术后肺炎、肺脂肪栓塞

4.术后感染5.切口并发症6.泌尿系统并发症

8外科感染

感染是由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入侵、滞留与繁殖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如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1外科感染的特点:

①大部分伤口都是继发性感染②感染局部有相应症状③感染长集中于某一部位④瘢痕为结局.

2分类:

⑴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归类:

①非特异性感染及化脓性感染(疖、痈、丹毒)②特异性感染(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

⑵按病成分:

急、亚急、慢性。

⑶按发生条件分:

原发、继发;

外源、内源;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

2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金葡菌。

3、危险三角区:

鼻、上唇及周围。

4疖痈的治疗:

及早切开排脓、引流,有发热则用抗菌药。

5急性蜂窝织炎:

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或深部蜂窝组织。

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大肠杆菌。

6皮下急性蜂窝组织炎致病菌:

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链球菌等.丹毒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7丹毒:

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

8脓毒症:

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呼吸、循环有明显改变。

菌血症:

脓毒症的一种,即培养检出病原菌者。

破伤风

1.病菌:

破伤风梭菌、专性厌氧、革兰氏染色阳性。

2典型症状:

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阵发性强烈痉挛。

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以此为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相应出现的症状是:

张口困难、蹙眉、口角下缩、颈部强直、头后仰;

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

膈肌受影响则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呼吸暂停。

3预防:

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

被动免疫法: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4治疗:

清创(即清除内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通畅预防并发症。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

病菌:

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

治疗:

1.立即积极治疗,严格隔离,加强护理,严防交叉感染。

2.清创引流。

3.大量应用抗生素。

4.高压氧治疗。

5.全身支援治疗。

6.中药

9热力烧伤

1烧伤: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

2烧伤严重性分度:

①轻度烧伤:

II°

烧伤面积9%以下。

②中毒烧伤:

烧伤面积10%-29%,或III°

烧伤面积不足10%。

③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30-49%;

或III°

烧伤面积10-19%;

或II°

、III°

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④特种烧伤:

烧伤总面积50%以上;

烧伤20%以上;

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3烧伤深度的识别:

Ⅰ、浅Ⅱ、深Ⅱ、Ⅲ.①Ⅰ度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无瘢痕②浅Ⅱ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增生.③深Ⅱ烧伤:

作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和Ⅲ之间,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但常有瘢痕增生④Ⅲ度烧伤:

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样或焦黄色甚至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歧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因皮肤及其附件,己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的来源,必需靠殖皮而愈合.

4吸入性损伤诊断:

①燃烧现场相对封闭②呼吸道刺激、咳出炭末痰、呼吸困难、肺部有哮鸣音③面、颈、口鼻周常有深度烧伤,鼻毛烧伤,声音嘶哑。

4烧伤病生和临床分期:

根据烧伤病理生理特点分为三期:

急性体液渗出期(治疗的主要时期)、感染期、修复期。

5治疗原则:

⑴小面积,清创、保护创面。

⑵大面积:

①及时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血容量休克②深度烧伤营造切除,自异体皮移植覆盖③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内脏功能障碍的关键④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

10.肿瘤

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良性及恶性肿瘤的鉴别:

(1)组织分化程度:

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2)核分裂像:

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

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缓慢;

恶性肿瘤较快。

(4)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多见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恶性肿瘤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伴有浸润性生长。

(5)继发改变:

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

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

(6)转移:

良性肿瘤不转移;

恶性肿瘤常有转移。

(7)复发:

良性肿瘤手术后很少复发;

恶性肿瘤手术等治疗后经常复发。

(8)对机体影响:

良性肿瘤较小,恶性肿瘤较大。

防治原则:

良性肿瘤和临界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防止复发或恶性变;

恶性肿瘤应针对全身治疗,I期以手术为主,II期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III期采取综合治疗,IV期以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

11.疝

1.疝:

体内某各器官或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通常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某一部位。

2.腹外疝的临床类型:

①易复性疝: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

②难复性疝:

疝内容无不容易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一直忙厂(包括兰卫)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③嵌顿性疝:

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嵌顿性疝。

④狡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⑤特殊类型疝:

有时嵌顿的内容物进位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机器系膜并未进入疝膜,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通常是Weekel憩室),则称Litter疝.有时可有几个肠袢嵌顿,状如W型,其中间的肠袢虽不在疝囊内,但却属被嵌顿的肠管,这种情况称逆行性嵌顿疝或Maydl疝.

3.腹外疝的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有一突出的肿块.有的开始时肿块较小,仅仅通过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环处仅有轻度坠涨胀感,此时诊断较为困难:

一旦肿块明显,并穿过浅环甚或进入阴囊,诊断就叫容易.①医复性斜疝:

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然有胀痛3外,并无其他症状.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帝柄的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用手按肿块并嘱病人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如病人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还纳而消失,回纳喉,以手指通过阴囊皮肤伸入浅环,可感浅环扩大`腹壁软;

此时如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②难复性斜疝;

除肿块稍重,主要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滑动性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③嵌顿性疝:

通常发生在斜疝,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是其主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是肿块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疝一旦嵌入不即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Richter疝)嵌顿2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有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④绞窄性疝;

多较严重,但在肠管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降而暂有所缓解.因此,疼痛环节而肿块仍在者,不可认为是病情好转.⑤腹股沟直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当病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直疝决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嵌顿.疝内容物常为小肠或大网膜.

4.疝修补术:

修补腹股沟管前壁以Ferguson法最常见.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用:

Bassini法,Halsted法,McVay法,Shouldice法.

12.腹部外伤

概论

1分类

i.开放性,多为锐性暴力所致

1.穿透伤,穿透腹膜,有贯通伤、盲管伤

2.非穿透伤,

ii.闭合性,多为顿性暴力所致

2临床表现—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休克

i.单纯血性腹膜炎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其他如胃液、胆汁刺激则可以导致强烈的腹膜刺激征

ii.肾脏损伤可有血尿

3辅助检查

i.诊断性腹腔穿刺:

胰脏损伤可有淀粉酶;

实质器官损伤所致出血因为经过腹膜的脱纤维作用为不凝血;

凝固血液多为误抽。

还应该测定红白细胞分类、涂片培养、测淀粉酶、尿素氮。

ii.诊断性腹腔灌洗,对少量出血者更有效。

其中发现RBC100x109/L、WBC>

0.5x109/L、淀粉酶>

100Somogyi单位、发现细菌者为阳性

iii.X线检查:

1.腹腔(隔下)游离气体:

胃肠道破裂

2.腹膜后积气:

腹膜后十二指肠穿孔

3.肠间隙增大:

大量积血

4.脾破裂:

胃右移、胃大弯有锯齿形压积

5.右隔升高、肝正常外形消失及右下胸肋骨骨折:

肝破裂

6.腹膜外脂肪线模糊提示腹膜有炎症

4观察期间注意事项(不能确定有没有内脏损伤者)--普外科6大处理

i.不移动

ii.禁用镇痛剂

iii.禁止饮食

iv.要补充血容量防休克

v.要预防用抗生素

vi.要胃肠减压

5观察什么:

i.生命体征

ii.局部症状体征

iii.血常规

iv.反复诊断性腹腔穿刺

6开腹探查指征

i.腹痛、腹膜刺激征加重

ii.肠蠕动肠鸣音减弱

iii.全身状态恶化

iv.隔下游离气体

v.诊断性穿刺阳性

13.继发性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

1定义:

急性化脓性弥漫性腹膜炎是腹膜收到生物、化学、机械性刺激后产生的全服急性炎症。

原发性腹膜炎指炎症是因为腹外感染灶导致的;

继发性指腹膜炎是由腹腔内的原发感染引起的

2辅助检查

i.血常规:

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为主。

有血液浓缩及代酸等。

ii.平片、B超、CT

iii.诊断性腹腔穿刺及诊断性腹腔灌洗

3治疗

i.非手术治疗:

发病早症状轻、不能明确诊断时

1.休克体位

2.其它:

如上,禁食、不镇痛、不移动、输液维持营养及水电平衡、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

ii.手术治疗指征

1.经非手术治疗6-8小时腹膜炎症状、体征不消失;

或引起腹膜炎的症状明显

iii.手术治疗

1.采用腹直肌探查切口,该切口是可以任意上下延伸的

2.手术方式根据原发灶类型而定

3.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理腹腔污染

4.术后需要放置引流;

拔管指征:

引流量<

10ml/日、非脓性、无发热腹胀

5.术后持续腹腔灌洗:

可以选择

6.术后继续前面的非手术治疗

原发性急性化脓性腹膜炎primaryacutepyogenicperitonitis

没有腹腔内原发灶,多为血行感染(如肝硬化)所致。

与继发性不同的是常有全身感染症状,而腹部症状较轻。

一般为单一细菌的感染。

2治疗:

一般采取非手术用抗生素、腹腔灌洗治疗。

也可以用腹腔镜。

14.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症

i.溃疡病加重影响正常生活

ii.至少接受一次正规内科治疗,症状未减轻

iii.怀疑恶变

iv.急性穿孔

v.急性大出血

vi.急性瘢痕性幽门梗阻

vii.胰源性溃疡zollinger-ellisonsyndrome

2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acuteperforation

i.诊断

1.病史:

较长溃疡史

2.症状:

急性刀割样剧烈腹痛,迅速波及全腹

3.体征:

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移动性浊音(积液超过500ml)

4.辅检:

甲、平片显示隔下半月形游离气体

乙、白细胞升高

丙、诊断性腹腔穿刺,pH低

ii.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突发上腹部剧痛,向腰背部放射,腹膜刺激征不明显,血清淀粉酶>

500Somogyi单位。

2.急性阑尾炎,转移性腹痛,但较轻,不伴有休克表现

3.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突发右上腹疼痛,向背部、右肩放射,murphy征阳性

iii.非手术治疗指征

1.症状轻2.空腹穿孔3.无手术条件4.经过输液、胃肠减压后病情局限

iv.治疗原则:

先终止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以挽救生命、清理腹腔内大量消化液、最后才考虑根治溃疡问题

3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i.病因病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愈合的过程中形成瘢痕阻塞幽门,幽门乃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阻碍食物胃液,导致水电紊乱。

与十二指肠有关的幽门梗阻有3种:

幽门括约肌痉挛型、水肿型、瘢痕性,前两者属于暂时的,不需要外科治疗。

ii.诊断:

有PU史

2.症状,为典型胃潴留症状:

腹胀难忍、反酸嗳气、呕吐数小时前进食的食物,不含胆汁

上腹部隆起、振水音、胃蠕动波

胃镜、钡餐

5.治疗原则:

瘢痕性幽门梗阻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以解除梗阻。

但手术前先要注意矫正因长期不能进食所导致的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

4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方法

i.目标是控制胃酸的分泌以消除症状。

有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

全胃切除术只是用于zonllinger-ellison综合症严重高酸的情况下。

ii.胃大部切除术

1.切除胃远端2/3以消除溃疡

2.Bancroft手术: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形成严重瘢痕时,把残留的胃窦粘膜剥离,消除胃酸的作用因素。

iii.胃大部切除并发症

1.周围脏器损伤:

胆总管、胰腺损伤

2.出血:

24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