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899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Word文件下载.docx

先看识字写字,本册识字教学目标为: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

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再看阅读教学目标,有以下6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

习作教学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口语交际的目标为: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

本册综合性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习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在下面我还要多次提到。

接下来我们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已经学习了新课程的4年半知识,对教材的体例比较熟悉。

因此接触新教材应该适应得比较快,除了古文学习这个部分外,其他部分应该都是很习惯的了。

因此,老师要多放手,让学生自学。

综合性学习要策划好,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学习去实践。

下面,我具体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和大家交流:

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年级学生的生字掌握并不牢固,比如,写错别字,读音不准等现象还是经常出现,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写字质量不高。

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呢?

首先要抓住易错字,难写字进行重点讲解。

高年级学生虽然有比较强的识字能力,但对于一些形近字,难写字,学生经常出错的字,老师还是应该集中进行指导讲解,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一些。

其次要经常复习。

根据遗忘规律,如果不经常复习,就会遗忘。

刚学完生字时要听写,学完一单元后也要集中听写,这样经常复习,学生遗忘的就会慢一些,记忆也会牢固一些。

第三要加强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高年级学生的写字不认真,除了态度不端正,就是写字习惯不好,写字时不注意观察,分析,因此我们必须抓实写字教学。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

教师的每一次板书,每一次作业批改,都要做到整洁、规范、漂亮。

这样就给了学生一种无形的熏陶,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其次,教师要把写字教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抓住机会充分指导学生书写。

最后,教师要严格平时作业的书写并定期举行班级写字比赛和作业展览等活动,并把学生平时的作业书写和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期中、期末的综合评价。

关于阅读教学,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是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

这两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保底的要求。

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费精力,要落实到每一个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书”,这里的读不是只言片语的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应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

阅读教学中问题要少提、要整合;

书要多读,读要有目的,有层次。

通过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这是评价阅读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默读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中培养快速阅读、粗知大意的能力,都是我们高年级教师要着力训练的。

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比如《童年的发现》,我们可以围绕“发现”开展教学:

让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我发现了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初读课文,朗读的目标要求不能过高。

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新课标》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就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

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

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

再读课文,思考“怎样发现?

”找一找“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谈自己的体会。

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最后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让学生交流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等方面的训练。

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像《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祖父的园子》《梦想的力量》等,《金色的鱼钩》提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要求。

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许多也是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

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

2.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主要从以下三点说一说:

◆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一要落实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

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人教版教材在四下中就有渗透“把握内容的方法”:

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然后连起来。

五上五下都安排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训练,这是重点。

五下教材中虽没提出训练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让学生学会抓主要内容的方法如:

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

提问法;

抓每自然段中心句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

比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么样的?

老舍笔下的草又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

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优美语言深入感受草原的美丽、热情。

本册教材编排的《丝绸之路》、《白杨》、《童年的发现》、《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桥》、《景阳冈》、《草船借箭》、《金钱的魔力》等这些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就是像《祖父的园子》、《再见了,亲人》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

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

比如《草船借箭》就是纵向序列,就要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则属于横向序列,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想说的第三点是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问题

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

关注细节,可以加深对文本的品读感悟。

我们看课文《将相和》中的一处细节描写: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作对比阅读,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称呼上的不同:

廉颇——“我廉颇、他蔺相如”;

蔺相如——“廉将军、我”

顺序上的不同:

廉颇——“我廉颇……他蔺相如……”蔺相如——“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草船借箭》: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玩味,诸葛亮这一“笑”,究竟在笑谁,在笑什么?

体会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问题不要太琐碎,要抓准关键处、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样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提供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如《白杨》一课

文章在结构上明显地表现为“赞白杨”──“喻人物”两个层次,而中间一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在教学时我门就可以把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作为突破课文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重点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一、找出过渡段,引出“突破点”:

在学生预习课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直奔过渡段。

启发学生思考:

“你们认为这篇课文是写人呢,或是写物的,还是写物喻人的?

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展开讨论。

很快他们就找出了过渡段,并初步明确了本文是作者采用了以物喻人的写法。

二、通过“突破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2)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由此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本段是怎样承上启下、由物写人的,并初步理清文章由“赞白杨”到“喻人物”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分析课文作过渡。

三、紧扣“突破点”,牵动上下文,逐段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时,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感知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深入理解白杨树正直、无私、坚强的品格。

学习第二部分则重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弄清作者是怎样借物喻人的,从而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照应过渡段,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和写法的妙处: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表现文章中心看,过渡段起了什么作用?

(2)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

教学中,我们只要抓住了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作为“突破点”切入课堂教学,就可以避免了那种“用力均衡、面面俱到”的教法,能够突出重点,加强了“整体性”的联系,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极好的训练,在学习方法上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启发,有利于其自读能力的提高。

3.加强读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新课标明确规定:

“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本册教材读写训练点的安排:

呈现方式有两个方式:

明线:

导语第二段既有本单元训练点,也有以前训练点在以后的运用;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

暗线:

课后思考练习题

五下8个专题的读写训练重点

组别

读写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这些读写训练点,教学中我们该怎样落实呢?

(1)凭借课后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本册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紧扣文本,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特点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

教学中我们可以

◆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

如,P100《草船借箭》一课,课后练习题3: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全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

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凭借此练习题,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

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把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用心体会体会。

◆有涉及句子表达的形象生动的

再如,《草原》课后练习二(插入图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的效果p5;

第一句话,老舍将草原比作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写出了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第二句话作者将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这样的语句,文中还有很多,而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草原》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的

如,《再见了,亲人》p71练习2;

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句一描写的是“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打糕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带,顶,冒,穿,送”这几个动词,体现出大娘的辛苦和关心战士的程度,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句二则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得荣上更加肯定的目的。

无论是自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

这些在教学中,我们都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也有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

如,《白杨》课后第三题p12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

《白杨》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次而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我们再看《将相和》课后练习:

p95“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项练习,既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从而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多读、多说,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读,由粗到精,把握故事的要点及来龙去脉。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

◆有抓段落表达的效果的

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落实到课后练习,要求是“读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

教材中这样地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举,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从中了解并学习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比如:

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每个片断篇幅短小,易于阅读,便于借鉴,而它形成的合力──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以及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

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的心理描写: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动词的准确使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

再看《临死前的严监生》细节描写: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

这部分对临死前的严监生地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入微。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2.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

他在想什么?

3.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4.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5.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6.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7.根据学生回答梳理、谈体会。

在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应用于习作。

《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在引导学生了解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时,可抓住“操纵自如”,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从那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牧童》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把“横”换成另外的词,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是确数吗?

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

这句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

这也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P79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桥》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能表现老汉的威严、冷静,这与人们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山。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

课文中这样鲜活的语言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

(3)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

“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对一组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

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

如,在“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学习,了解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方法;

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本组的交流平台中得到了总结和提升。

与此同时,还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这里进行归纳、小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

以“交流平台”为凭借,交流学习心得,这既是一个单元读写重点的梳理,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材的引导下,学习如能长期坚持在反思的基础上交流学习的收获,语文学习必有长进。

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

精读训练要达到:

一要抓住重点的语段、关键词句来理解、体会表达效果;

二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表达的顺序;

三要领悟课文的基本的表达方法。

略读训练要粗知大意,依据需要搜集资料,养成读书看报、积累语言的习惯。

语文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