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
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
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
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五、课时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
大家玩过“蒙眼捉人”的游戏吧?
蒙住眼睛捉人难吗?
生:
难
师:
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生:
无法看清人在哪里
师小结:
在一般情况下,人要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是非常困难的,但飞机为什么又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呢?
那究竟又是谁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一难题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
师: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
今天,老师带了一些蝙蝠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雷达又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有关雷达的图片
师:
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那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就能明白了。
(二)认定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定目标。
(三)检查预习:
课件展示文中词语,检查朗读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
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
荧光屏横七竖八
师:
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四)指导书写
揭碍范写,在练习本上自己写两个。
师:
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坐姿,注意笔画笔顺,尽力把每一个部首写清楚。
(五)初读感悟
师:
课文的题目是《蝙蝠与雷达》,可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 () ,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
(六)研读文本,探究关系
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1、蝙蝠与雷达是什么关系?
2、人们在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人们是怎样从蝙蝠和雷达身上得到启示的?
师: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个机器,到底他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生: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师:
对于这个回答大家满意吗?
生:
满意。
师:
蝙蝠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让人们得到启示?
哪一个自然段描写蝙蝠飞行本领高?
生:
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指生汇报)
【出示课件:
】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文段中有一个关联词语:
“即使……也……”你能口头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
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敬佩、佩服)全班齐读
师:
人们怎样在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生:
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师:
这是一份表格请同学们快速把第四、五自然段好好读读,边读边完成。
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不要把原文抄写下来。
学生阅读段落,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
结果怎样?
证明了什么?
(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结合课件演示)
(4)师: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
去掉行吗?
为什么?
师:
“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6、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
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
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哪位同学来说说。
(3)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
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 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
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
(不容易)本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
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吧。
7、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
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
(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边默读课文,边理清课文的原理图。
【出示课件:
原理图
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同学们太聪明了!
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了解了。
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课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蝙蝠和雷达》学情分析
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
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二、从课标角度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
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
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他们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四年级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
从学段之间衔接联系来看,四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巩固三年级所学到的阅读基本功,又要完成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任务,同时还要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要求,为学生顺利地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那么,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关系呢?
又鉴于我班学生在语文基础能力的薄弱,可采用“抓住基础重点,兼顾课外拓展”的教学策略。
所谓“抓住基础重点”,是指除了要在四年级完成的阅读教学任务,必须作为教学的重点,要将阅读训练有效具体落实到各课的教学之中,还要一如既往地将基础的巩固和适当延伸纳入到课堂教学中。
所谓“兼顾课外拓展”,是指三年级学过的阅读基本功要注意巩固,第三学段中相关的阅读教学目标能在四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尽可能渗透,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媒介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广名家名篇,尤其是课程标准中所列的书目。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并开始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根据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学会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要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从课文角度分析
《蝙蝠与雷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教材的选编课文。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明确上述学情,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流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蝙蝠和雷达》效果分析
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他们喜欢做各种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主动地将自己的情和感融入到学习中。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教学设计梳理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质疑中引发探究心理
学习贵在生疑,有疑才能有问,有问才能激发更深地探究。
在课堂开始,我首先问学生有没有见过蝙蝠,知不知道什么是雷达,然后介绍什么是蝙蝠什么是雷达,并问学生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那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
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
二、开展活动,回归文本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遗忘又是孩子的缺点。
让小学生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进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在课堂中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