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462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复习题库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随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3.联系实际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8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①教育心理学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提供多种方法。

②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③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3)帮助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1.联系实际,谈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中学时期又称学龄中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2)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3)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4)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5)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6)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7)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2.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差异理论在教育上意义?

 

(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2)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3)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4)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评述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4)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5)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

2.试述布鲁钠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4)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已有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6)提倡发现学习。

3.评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4)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

意义即心理意义。

(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对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

但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此为该理论的局限性之一。

4.试述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太教育启示?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

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4)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5)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6)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作出某些调整。

(7)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8)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存在着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

(3)一致的情况是: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

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4)不一致的情况是: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

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谈谈教师为什么应该全面关心学生?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

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能产生另一个层次的需要,它们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是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使之转化为新的学习需要。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

并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量紧张一点;

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地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这样,学习者一方面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

另一方面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模型,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甲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

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5.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谈谈学生对学习结果的不同归因对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四个因素。

即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维度;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

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

(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

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

(4)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

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因此也就不可能激发下一步的活动动机。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为促进迁移而教?

 

 

(1)精选教材。

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

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

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4)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1.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谈谈三种直观教学形式的优缺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

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是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

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缺点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

(2)模象直观。

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是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

缺点是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仅凭模象直观容易产生认识错误。

(3)言语直观。

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缺点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模象直观一般比实物直观教学效果好。

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运用实物直观的效果较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如果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应以形象的直观为主,词起辅助作用;

如果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一般的、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可以采取词的描述为主,形象直观起证实、辅助作用。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结合中学教学的,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

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

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4.运用记忆规律,谈谈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2)深度加工材料。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

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3)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4)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人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5)适当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

②分散复习;

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对于复杂的技能应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或阶段,掌握局部技能后,再过渡到完整、复杂的技能。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7)让学生每次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2.试述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1)原型定向。

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

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

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3)原型内化。

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1)分阶段进行。

因为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

(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所谓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字形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

所谓独立性,是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而不能是教师给予学生现成的模式。

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扩大其迁移价值。

有关研究表明,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

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5)教师在集体教学

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

 

(1)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2)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3)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4)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社会利用策略等。

 2、试举例说明常用的复述策略的方法?

(1)深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6)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7)排除相互干扰(8)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9)多种感官参与(10)复习形式多样化(11)画线

1.谈谈如何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举例说明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塑造策略?

 

(1)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表现为:

具有幽默感;

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喜欢幻想;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具有独立性。

(2)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策略一般有: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训练。

四、论述厩

1.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2)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

(3)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4)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2.联系实际,谈谈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

相反则应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以情动人。

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