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156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复习资料Word下载.docx

主要是为宣泄地面水流(包括小河流)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小型排水构造物。

14.小桥:

是为公路跨越小河流、山谷等天然或人工障碍物(如人行小道、机耕道等)而建造的构造物。

15.漫水桥:

允许洪水,设计洪短期淹没桥面的公路桥跨结构。

16.漫水桥适用条件:

适用于雨量集中,洪水历时短暂,河床宽浅,河滩宽阔,两岸地形平坦,公路允许短期阻车的低级公路。

17.漫水桥的建造要求:

①桥位中心线应与洪水的流向互相垂直避免斜交;

②桥孔沿河床横断面宜设在河沟较深的地段上。

③尽量减小桥面和桥墩台的阻水面积,上部结构与墩台之间必须连结可靠,避免水流的冲刷毁坏。

18.过水路面:

用加固路基及路基边坡的方式,允许洪水期水流从路面上流过的排水构造物。

分为一般过水路面和混合式过水路面。

19.过水路面应用条件:

①宜在流速较小,无底砂运动轻微,并且公路允许短期阻车的宽阔漫流地区;

③当过水路堤高度大于0.5m—0.6m,在一些经常流水但流量较小的河沟上,可配置盖板明涵;

④当过水路堤高度大于1m时,过水路面可与箱涵、圆管涵或漫水小桥等混合使用。

20.过水路面建造要求:

①过水路面沿路线方向的两端应伸出设计水位相应的淹没处之外;

②过水路面应顺水流向设单斜10%—20%的路面横向坡度。

21.透水路堤:

用块、片石砌成路基,利用石块间空隙排水的构造物。

22.透水路堤应用条件:

①一般只在水流较小,水流含砂量较小的低等级公路上使用,在寒冷地区受冰冻影响,不宜用透水路堤;

②构造简单,改造公路纵断面时没有特殊困难,且能通过任何荷载,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③在地质构造复杂,经常有地下泉水潜流或地基土质不佳的地区,做透水路堤尤为有利。

23.透水路堤的建造要求:

①水流含砂量小;

②冲刷小。

24.倒虹吸涵洞:

当横跨公路的沟渠,水面与路面高度相差不多,(甚至水面高于路面),修建明涵或设渡槽均无法满足要求时,为避免渠路干扰,利用倒虹吸原理修建的排水构造物。

25.倒虹吸涵洞的应用条件:

①泥沙及杂物(漂流物)少的沟渠,流速不能太小;

②管道不宜埋置过深,以填土高度不超过3m为宜。

26.倒虹吸涵洞的建造要求:

一般是配合农田水利所需而采用。

27.渡槽:

当横跨公路的沟渠很高,在其下足以保证行车净空时,在公路上空架设的横向排水构造物。

应用条件:

原水道与路基设计标高相差较大。

建造要求:

应满足道路对净空与美化的要求。

28.与等级有关的排水系统:

①漫水桥;

②过水路面;

③透水路堤。

与等级无关,与标高有关的排水系统:

①倒虹吸涵洞;

②渡槽。

第2章小桥涵类型及选择

1.小桥涵按建筑材料分:

木、石、钢、砖、砼、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其他材料。

2.小桥涵按构造形式分:

①小桥—板、梁、拱;

②涵洞—管、板、拱、箱(石拱涵:

养护费用低,经久耐用,超载潜力大;

板梁涵:

石盖板涵——适用于小跨径L<2M)。

3.小桥涵按填土高度分:

①明涵:

填土高度F1<50CM,要计冲击荷载,适用于低路堤和挖方地段的涵洞,浅沟渠;

②暗涵:

填土高度F1≥50CM(管涵、拱涵),适用于填方较高的路堤,深沟渠。

4.小桥涵按孔数分:

①单孔;

②双孔;

③多孔。

5.小桥涵按水力性质分:

小桥:

①自由出流——判定条件:

ht≤1.3hlj;

②非自由出流——判定条件:

ht>1.3hlj。

涵洞:

①无压力式;

②半压力式;

③压力式(倒虹吸管涵)。

6.涵洞按洞身形式分(按立面布置形式分):

①进口抬高式涵洞;

②进口不抬高式涵洞;

③平置式斜坡涵;

④斜置式斜坡涵。

7.小桥涵按适用功能分:

①排洪涵(桥);

②灌溉涵(桥);

③渠涵;

④交通涵(桥)(人行地道、人行天桥、立交桥)。

8.小桥涵按洞身平面布置分:

①正交涵(桥):

α=900;

②斜交涵(桥):

α=450、600、750;

③曲线涵(桥)。

9.小桥涵按施工方法分:

①现浇砌筑;

②预制拼装。

公路施工涵洞可分为:

①明挖修筑涵洞;

②顶进涵洞(顶入法、顶拉法、对拉法、中继间法、牵引法)。

10.小桥常见类型:

①板桥;

②拱桥;

③钢架桥。

11.小桥涵类型选用原则:

①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发展需要,按照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总原则进行设计;

②公路桥涵应适当考虑农田排灌的需要。

12.小桥涵选型考虑因素:

①路(等级、任务、性质);

②地(形、质、震);

③水(文、力);

④施工(工期、技术、水平);

⑤造价;

⑥材料;

⑦养护。

13.小桥涵选型的综合分析:

①桥和涵的选择(流量的大小、路堤高度和河沟深浅、地基情况,以及材料等确定);

②孔数选择(优先选择单孔、在建筑高度受限制时可采用双孔尽量不多于3孔)。

第三章小桥涵勘测

1.小桥涵勘测的目的:

在于搜集和初步整理出小桥涵设计所需要的外业资料。

2.小桥涵勘测方法:

勘测工作应深入现场。

3.小桥涵勘测内容:

①拟建小桥(涵洞)址处和形态断面处的测量和水文勘测;

②工程地质和地貌调查;

③气象尤其是洪水期暴雨资料的收集;

④建筑材料的供源调查;

⑤原有桥涵构造物和水利设施的情况;

⑥当地对拟建小桥涵的要求。

4.准备小桥涵勘测外业需用的仪器工具:

①地形测量:

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水准尺、手水准、水平板仪;

②水文测量:

流速仪、浮标、测绳、测杆等;

③地质调查:

罗盘仪、地质锤、取样盒、锹、镐、小型取样钻机。

5.小桥涵的位置选择原则:

①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特殊情况下:

考虑桥涵在技术上不可行;

考虑总体工程数量过份增加,经济上不可行;

考虑过份降低路线标准,造成路线线形不合理);

②以路基排水相配合,形成系统;

③维护天然水系,确保水流畅通,做到上游河段顺直,出口水流平稳;

④总体工程数量最省原则,以降低工程造价。

6.小桥涵沿路线布设的布置:

①天然河沟与路线相交处;

②农田灌溉渠与路线相交处;

③路基边沟排水渠;

④路线交叉处;

⑤其他设涵情况。

7.小桥涵沿路线布设的布置:

①纵坡成凹形处;

②纵坡由陡变缓处;

③陡坡急变处;

④截水沟出口设涵。

8.桥位选择:

桥位选择则小桥定位,它主要是确定小桥的中心里程桩号及桥轴线方向,以及跨河时路中线位置。

①选择地点:

桥位应选择在河面窄、水流平缓、河段顺直、地质良好的河段;

②桥位中线应尽量与水流方向垂直、建成正交桥若不能正交,则桥梁墩台轴线方向,应尽量与水流方向平行,为了减少水流对桥墩台、路基边坡的冲刷;

③桥位应选择在有利于布设两端引道的河段;

④桥位选择应尽量与路线配合,以创造良好线形和景观。

9.涵位选择:

涵洞定位,通常是沿着已确定路线方向前后移动,以选择一个合理而又经济的位置。

①路线跨越小河沟时:

(l0<500m)条件:

汇水面积F1≥0.1km2;

②路线穿越农田排灌边沟排水涵;

③在路基边沟(或水沟)出口处,设置边沟排水涵;

④路线交叉处(平交、立交);

⑤特殊用途的设涵。

10.涵位选择原则和方式:

①若两沟相距较近时,可采取合并办法;

②在回头曲线时,可考虑改沟,取消涵洞;

③河沟较深,边坡稳定时,可采取岸坡设涵。

11.具体定位时:

平原区:

①沟心设涵;

②河沟转弯时,改沟:

裁弯取直或改移河沟;

③注意设农田灌溉涵洞和设涵后出口对农田的冲刷。

山岭及丘陵区:

①顺沟设涵;

②裁弯取直;

③改沟合并;

④岸坡没涵;

⑤开沟取消涵洞;

⑥山脊线,以排水沟代替涵洞。

12.小桥涵测量目的:

①实地检查、实地钉设(中心桩);

②提供路线设计资料;

③提供内业设计资料。

13.小桥涵测量定位:

①涵洞——定中心里程桩号,定斜交角度;

②小桥——定桥梁中心里程桩号(或桥轴两岸控制桩里程)、定斜交角度、定跨河时路中线位置。

14.斜交角度(α)——路线前进方向与水流方向间的(右侧)夹角。

15.斜度(900-α)——路中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

16.定位方法:

①位于直线上桥涵的定位,可直接用花杆穿线(或用经纬仪穿线)的办法确定中桩;

②位于曲线上桥涵的定位,多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

17.断面测量要求:

①小桥——沿路线方向测河床上、中、下游三个横断面;

②涵洞——沿涵轴线方向测河沟纵断面。

断面测量方法:

①抬杆法;

②经纬仪法。

18.小桥涵工程地质调查勘测方法:

以调查为主,挖(钻)探为铺。

工程地质调查——一般公路采用。

、挖(钻)探、钎探——高等级公路采用。

第4章小桥涵流量计算

1.小桥涵流量计算方法:

①径流形成法;

②暴雨推理法;

③形态调查法;

④直接类比法。

2.径流形成法原理:

径流形成法是从分析汇水区形成和地面迳流的因素着手,从而建立这些因素与设计流量的函数关系,求得设计流量。

3.影响迳流流量的因素:

①暴雨特征;

②汇水区特征。

4.径流形成法计算公式:

5.迳流形成法计算资料的收集:

①汇水面积F(实测与估算相结合);

②主河沟平均坡度Iz(等面积切割法计算);

③土壤吸水类属的确定;

④汇水区植被调查;

⑤水库、湖泊情况调查。

6.暴雨推理法原理:

运用成因分析与经验推断相结合的方法,从实测的暴雨资料入手,应用地区综合分析方法来分析暴雨资料和地区特征关系,从而间接地推求设计流量,它是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的计算方法。

7.暴雨推理法方法和步骤:

①根据桥涵位置所处不同地区查雨力等值曲线,确定频率为P的雨力SP;

②确定汇水区几何参数:

汇水面积F(km2),主河沟长度L(km),主河沟平均坡度Iz(‰);

③计算损失参数μ和汇流时间τ;

④按公式计算设计流量Qp。

8.暴雨推理公式:

9.形态调查法:

通过建立形态断面,进行洪水调查,确定比较可靠的某一历史洪水位及其相应的频率,同时确定历史洪水在形态断面上的过水面积ω,相对应的洪水比降i等资料,据以确定流速v,推算形态断面的历史洪峰流量Qn,进而求得规定频率P时的设计流量Qp。

10.形态调查法方法与步骤:

①选择形态断面,并进行形态和洪水调查;

②推算历史洪水在形态断面处的流量Qn;

③进行频率换算;

④桥(涵)址换算

11.形态调查法资料的收集:

①调查历史洪水及相应频率;

②形态断面测量及设置;

③洪水比降测量。

12.形态调查法运用条件:

①能调查到可靠的桥涵前洪水积水高度及相应的洪水频率;

②桥涵对水流压缩较大或较大洪水时,在桥涵处产生临界水流;

③(桥涵下)无淤积物或冲刷坑;

④无大河倒灌,无大、漂流物;

⑤无泥石流现象;

⑥洪水不漫出河槽;

⑦原桥与新桥在同一水系。

第5章小桥涵水力计算

1.孔径:

指桥涵下过水净空的大小,它是桥涵设计的基本尺寸。

通常桥梁孔径用孔数和单孔跨径表示:

2—13m。

涵洞孔径用孔数,单孔跨径和涵台高度表示:

2—250×

200cm2(孔数—标准跨径×

涵台高度)。

圆管涵则用涵管的孔数和内径表示:

2—150cm

2.孔径计算任务:

①确定可以接受的壅水高度;

②确定河床进出口加固的类型和尺寸;

③确定桥面和路堤的最低标高;

④确定桥涵的孔径尺寸大小。

3.小桥水力计算特点:

①跨径与台高之间无一定比例关系,孔径计算主要是解决跨径长度问题;

②桥身断面的过水阻力小(桥台宽度较小),沿程阻力忽略不计;

③一般不加固河床;

④要求有一定的净空高度,计算时按水力学的宽顶堰计算。

4.涵洞水力计算特点:

①跨径与台高之间有一定比例关系,其经济比例通常为1∶1~1∶1.5,

5.孔径计算要解决跨径及台高两个关系;

②考虑洞身过水阻力的影响,因为过水孔道长而小;

③通常人工加固河床,提高允许流速;

④洞身水流可充满洞身并可触及洞顶。

6.小桥与涵洞水力计算特点:

共同点:

①小桥、涵洞都应控制桥下、涵内的允许流速;

②都需控制桥涵前的壅水高度。

不同点:

①孔径计算任务不相同;

②孔径的控制条件不相同,小桥:

V桥≤V允许(解决跨径长度),涵洞:

涵前水深和断面高宽的比例;

③计算参数的选择不相同;

④计算理论和计算公式不相同。

7.自由出流:

当下游水深小于或等于临界水深的1.3倍时,桥下的临界水流状态不会受到破坏,水面二次跌落,桥下水深为临界水深hlj,则为自由出流。

判定条件:

ht≤1.3hlj

8.非自由出流:

当桥下游水深大于临界水深的1.3倍时,进桥水流不能推开下游水面顶托的影响,流速有所降低,水面仅一次跌落,桥下水深为天然水深ht,则为非自由出流。

ht>1.3hlj

9.孔径计算方法及步骤:

10.涵洞孔径计算水力图式的判定:

③压力式。

11.涵洞孔径计算的步骤(以无压力式例):

①初拟洞内净高hd;

②计算涵前水深H,估算公式:

H=1.15(hd-Δ)(Δ—为净空高度,查表1-8);

③由简化公式5—50~5—55计算跨径,取整为标准跨径L0;

④检查L0、hd是否满足经济断面要求(1:

1~1:

1.5);

⑤若基本符合比例,则计算结束,否则重拟hd,重新计算,直至合格。

12.压力式涵洞设计时,注意要点:

由于洞内压力大,流速高,涵前积水深,因而水流对涵洞及路基的破坏性较大,一般宜少采用。

①洞身应采用砼或钢筋砼结构;

②一般只限于单孔涵洞;

③上、下游进出口应加固;

④洞身接头不漏水、渗水;

⑤路堤及涵洞基底应按静水压力及渗透作用验算稳定性。

第6章涵洞构造

1.涵洞:

是公路工程中的小型构造物,虽然在总造价中,其所占比例很小,但涵洞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及使用性能,以及周围农田的灌溉、排水。

2.涵洞的组成:

由洞身和洞口组成。

3.洞身——由承重构造物(盖板或拱圈)、涵台、基础、铺底、沉降缝、防水层等组成。

是涵洞的主要部分。

4.洞身的作用:

承受荷载压力和填土压力等,并将其传递给地基;

保证水流通过。

5.洞口——连接构造物,连接(洞身、路基、河道)由进水口、出水口,沟床加固三部分组成。

6.洞口的作用:

使涵洞与河道顺接,使水流进出顺畅;

确保路基边坡稳定,使之免受水流冲刷。

7.洞口分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涵洞上游侧的洞口称进水口,起集纳水的作用;

位于涵洞下游侧的洞口称为出水口,起扩散水的作用。

8.圆管涵组成:

管身、基础、接缝及防水层。

9.管身:

圆管涵用孔径d0:

50cm、75cm、100cm、125cm、150cm、200cm。

对应的管壁厚度δ:

6cm、8cm、10cm、12cm、14cm、15cm。

管身多采用预制安装,其预制长度通常有50cm和100cm两种。

管身直径:

d0<50cm可不加钢筋而用素砼;

d0=50cm采用单层钢筋d0=75cm~200cm采用双层钢筋。

10.基础:

①砼和浆砌片石基础;

②垫层基础;

③砼平整层。

11.接缝及防水层:

①平口接头接缝:

柔性接缝,半刚性、刚性;

②企口接头接缝。

12.盖板涵组成:

盖板、涵台、基础、洞身铺底、伸缩缝、防水层

13.盖板:

石盖板、钢筋砼盖板

14.涵台、基础及洞身铺底——圬工砌体

15.设置沉降缝的目的:

防止不均匀沉降

16.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方法:

①洞身沉降缝;

②其他应设置沉降缝处(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

③均匀岩石地基上的涵洞;

④斜交涵洞:

斜交正做,斜交斜做

17.拱涵的组成:

拱圈、护拱、拱上侧墙、涵台、基础、铺底、沉降缝及排水设施

18.拱圈:

材料:

石料,砼,砖等,常用等截圆弧拱;

矢跨比:

f0/L0=1/2、1/3、1/4,(f0/L0<1/6—坦圆拱);

拱圈厚度:

d=25cm~40cm。

19.箱涵(又叫矩形涵)组成:

钢筋砼封闭薄壁结构,基础。

20.洞身:

①洞身根据需要做成长方形断面或正方形断面;

②因施工较困难,造价较高,仅在软土地基上采用;

③箱涵壁厚一般为δ=22cm~35cm;

④箱涵内壁面四个角处往往做成450的斜面;

⑤钢筋砼箱涵一般在高等级公路上使用。

21.基础:

一般为双层结构,上层为砼结构,下层为砂砾石垫层

22.涵洞附属工程:

①防水层;

②沉降缝;

③进出水口处理;

④涵洞缺口填土等。

23.涵洞洞身立面布置(平原微丘区)布置原则:

铺砌顶面标高及坡度应与天然河沟沟底标高及沟底纵坡基本一致。

24.涵洞洞身立面布置(山岭重丘区):

①缓坡涵的布置(注意填方涵洞不能抛填);

②陡坡涵的布置(注意阶梯涵)。

25.洞口是洞身、路基、河道三者的连接构造物。

26.无论采取任何形式的洞口,河床都必须铺砌。

27.洞口组成:

进水口和出水口。

常用类型:

八字式、端墙式、跌水井、扭坡式、走廊式、平头式、流线型等,其中前三种较常用。

无论采取任何形式的洞口,河床都必须铺砌。

28.斜交涵洞的洞口建筑:

①斜交斜做:

涵洞洞身端部与路线平行,此种做法称斜交斜做、此法用工较多,但外形美观且适应水流,较常采用;

②斜交正做:

涵洞洞口与涵洞纵轴线垂直,即与正交时完全相同。

此做法构造简单。

29.八字墙洞口:

重力式结构,构造简单,常用于河沟平坦顺直,无明显河槽且沟底与涵底高差变化不大的情况。

30.斜度φ:

涵轴线方向的垂线与路中线的夹角

31.水流扩散角θ:

沿涵轴线方向翼墙向外侧的张角,由经验知,多采用30,且左右对称。

32.翼墙斜度β:

八字墙墙身与路中线垂直方向的夹角。

33.正交时,正八字墙洞口(φ=0,θ=β):

①适用条件:

用于河沟平坦顺直,无明显河槽,墙高小于5m时,能有效地收集水流大于5m时,圬工体积过大,使用不经济;

②潜入式八字墙:

有时为了缩短翼墙长度,减小墙身数量,并使涵洞与沟槽顺接,可将翼墙末端做成矮墙的形式,称为潜入式八字墙;

③直墙式洞口(φ=0,θ=β=0)。

34.斜交时,斜八字墙洞口:

涵洞与路线斜交时,有两种做法:

①斜交斜做(洞口帽石方向与路线方向平行);

②斜交正做(洞口帽石方向与涵轴线方向垂直)。

35.斜交斜做:

①当φ<θ时,叫反翼墙,此时β=θ—φ=00最经济;

②当φ>θ时,叫正翼墙,此时β=θ+φ≤600为宜。

36.斜交正做:

正做洞口的翼墙一般采用正翼墙,较长一侧的翼墙叫大翼墙,较短的叫小翼墙。

大翼墙,β愈小愈经济;

小翼墙,β=φ时最为经济。

端墙和帽石,可设计成斜坡式或台阶式。

37.端墙式洞口(又称一字墙式):

适用条件:

与八字墙类似

38.跌水井洞口形式:

①边沟跌水井洞口;

②一字墙跌水井洞口。

39.跌水井使用条件:

①涵洞进口开挖大,以及天然沟槽与涵洞进水口涵底的高差较大;

②天然河沟纵坡大于50%;

③路基纵断面设计不能满足涵洞建筑高度要求。

40.跌水井的作用:

①使河槽或路基边沟与涵洞进口顺利连接;

②消能:

使涵洞洞身免受跌水冲刷。

41.出水口沟床加固防护的类型:

①铺砌加固形式:

一般铺砌加固形式,延长铺砌加深截水墙;

②挑坎防护;

③特殊消能设施急流槽——河沟落差较大跌水(单级或多级)消力池,消力槛。

42.箱涵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涵身、翼墙、基础、变形缝等组成。

43.箱涵为整体闭合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以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

一般仅在软土基上采用。

 

第7章小桥涵设计

1.小桥涵基础设计一般要求:

①足够的设计强度;

②耐久性;

③稳定性。

2.基础类型及选择:

按建筑材料分:

①石料基础(25#以上);

②砖基础(7.5#以上);

③砼基础(15#以上);

④钢筋砼基础(15#以上)。

按构造型式分:

①整体式基础;

②分离式基础。

按工作条件分:

①刚性基础;

②柔性基础。

3.影响基础设计的因素:

①地基土壤的承载力;

②水流的冲刷能力;

③地基冰冻程度。

4.基础埋置深度要求:

①地基为基岩,清除风化层,可置;

②地基为土壤,埋深为0.6m或1.0m;

③地基为淤泥或软弱层,可采用扩大基础;

④块石挤淤换土、砂垫层等措施;

⑤小桥基础应在设计洪水位冲刷线以下;

⑥置于冰冻线以下。

5.扩大基础:

刚性角α:

α≤300,5#以下砂浆;

α≤350,5#以上砂浆;

α≤450,砼。

6.软士地基加固:

①夯实法;

②砂(土)桩挤密法;

③小木桩挤密法;

④砂垫层法(换土法);

⑤施喷发。

7.涵洞设计绘图步骤:

①整理外业资料,收集有关路线及路基设计资料,拟定主要尺寸,选定标准图;

②点绘河沟纵断面;

③绘路基设计线;

④结合地面线和地质水文确定基础位置,至下而上出洞身长度;

⑤绘进出洞口图、平面图、横断面图及有关剖面图;

⑥计算并标出各部尺寸;

⑦计算工程数量、编写说明、整理完成全图。

8.涵洞设计成果施工图设计阶段:

涵洞设计图、涵洞工程数量表;

9.小桥设计绘图步骤:

②在立面图上点绘河床横断面,将上、中、下三个断面套绘在一张图上;

③绘立面图。

一般自上而下绘制起拱线(或墩台顶面),然后确定基础标高,再自下而上绘出全图。

并计算每个墩台高度;

④由立面及横断面图绘出平面图;

⑤根据需要,绘必要的细部结构、剖面图、大样图;

10.小桥设计成果施工图设计阶段:

小桥设计图、小桥工程数量表。

第8章小桥涵工程数量

1.涵长:

沿涵洞中轴线,从进口涵台边缘到出口涵台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护坡、挡土墙为准。

(指涵洞出入口两端墙外缘间的总长度,包括沉降缝、接缝在内,计算精确至0.01m)。

2.影响涵洞长度的因素:

①路基宽度(包括曲线路基加宽及路线间距加宽等);

②路堤边坡率;

③涵洞顶填土高度、;

④出入口沟床高程;

⑤两端翼墙形状及斜交影响因素确定的。

3.涵洞长度计算:

4.斜交涵洞:

①斜洞口涵长;

②正洞口涵长(帽石平置式、帽石斜置式)。

5.涵洞施工施工准备:

①物资准备;

②技术准备(现场核对、施工详图、施工放样);

③劳动组织准备;

④施工准备。

6.公路工程中的管涵有混凝土管涵和钢筋混凝土管涵,目前我国公路工程中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涵。

公路管涵的施工多系预制成管节,每节长度多为1m,然后运往现场安装。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