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5030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政治第二部分考点提炼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实事求是的含义是什么?

以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可参考P75和P83辨析题2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以及辩证关系如何?

可参考P78和P83辨析题3

10.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

可参考P83论述题2

11.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

可参考P83论述题3

第二章

1.怎样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互关系?

P93

(1)新民主主义革命何旧民主主义革命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原则的区别。

其联系表现在:

①根本性质即革命对象相同。

二者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都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革命的基本动力相同。

参加革命的基本队伍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组成的统一战线。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表现在:

①革命领导权不同。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

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完成。

②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以前,它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发生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以后,它属于新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③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④革命的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可参考P86-87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且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2)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要性P88

4.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们不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种力量(辨析)

可参考P92

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可参考P94-95

6.简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及相互关系

答: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离不开统一战线和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基本武装的领导者。

只有加强党的建设,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正确性,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路线和武装斗争。

正确理解三者的相互联系,就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7.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P98

8.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论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必要性

P99第一,第二,第三这三段内容

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P100

10.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P101最后一段

1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3)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当然,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出现了工作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有些简单划一等缺点和偏差,但毕竟是次要的。

它同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所取得的历史性功绩──在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

第三章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111

2.为什么说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14“二”下面的两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P115第2,3段

4.我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1)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了21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部署。

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②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③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④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章

1.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P129-130

2.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可参考P132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

特别是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改革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可参考P132和P138论述题3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P134第二段

5.如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P138简答题3

第五章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参考P143

2.简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参考P144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参考144“三”下面的几段

4.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P147

5.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实现同步富裕(辨析)P148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下,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P151和152简答1

7.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何在?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

我国的国情是人口爹,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章

1.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要性)P155-156

2.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5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它不同于一党制,也不同于多党制。

它的特点和优点是:

(1)坚持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核心,是一项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成为把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成为他们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

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组织形式是政治协商会议。

这不仅有利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而且有利于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什么是依法治国?

实行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何实行依法治国?

可参考P158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发展人民民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②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③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⑤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3)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

①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②逐步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④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5.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极其内在关系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有法可依”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

“有法必依”就是要保障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尽可能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腐败现象;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地执法和司法。

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罚。

6.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这就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在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在共产劐领导下实现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为今后长期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动摇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第七章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P161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是什么?

其根本任务是什么?

P162

(1)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

 

(2)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艺术,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简述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P163

(二)下面的论述

5.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试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需要。

第八章

1.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P167第一,第二,第三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

P169-174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主要举措是: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晨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3.简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P169-170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九章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l)坚持独立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