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900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Word下载.docx

体温测量过程中,根据体温高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体温偏低者,用母亲的身体给予袋鼠式保暖,有条件者可用辐射床或暖箱保暖。

5.实行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奶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奶量以喂后安静,不吐,无腹胀,理想的体重增长为标准15-30g/d,除生理性体重下降时期。

6.根据情况更换尿布的次数,一般在哺乳前更换,更换尿布时应用温水小毛巾轻柔地擦干净臀部的大小便后,再涂鞣酸软膏,以防红臀发生,初次大小便应交班(小便不超过48小时,大便不超过24小时),有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汇报医生。

7.随时注意新生儿情况,如遇呻吟、点头呼吸、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症状、中心性青紫、皮肤苍白、黄疸加深迅速、抽搐、哭声尖叫等异常者,立即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8.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

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消毒脐部1-2次/d,至脐残端脱落愈合;

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肉芽肿,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9.新生儿每日或隔日洗澡一次、称体重,记录洗澡时情况及体重,同时做好脐、臀、眼、耳部护理,有异常及时作相应处置和记录工作。

10.确保安全操作者指甲要短(不超过指端)而钝;

避免将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如高端台面、可能触及到的热源、长时间受压、接触尖锐物品等;

手足暴露时予戴上手套和袜子以防抓伤和擦伤。

11.疫苗接种:

正常新生儿生后12小时内常规注射乙肝疫苗,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做好相关记录,将疫苗接种单交给家属,并做好相应的宣教工作。

12.做好筛查协作和宣教工作。

13.随母亲出院的新生儿作好出院当日晨洗澡工作,取下手表带,核对母亲姓名,婴儿性别(核对时家属参与),穿好出院衣服,取消各类医嘱,并做好出院的宣教工作,如母乳喂养、洗澡、保暖预防接种等有关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二、一般高危儿护理常规

高危新生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包括母亲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母亲有糖尿病、妊高症、先兆子痫阴道流血、感染、吸烟、酗酒史及母亲为Rh阴性的血型等;

母亲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

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高危产钳、臀位娩出;

分娩过程中使用镇痛和止痛药物等;

出生时有异常的新生儿,如出生时Apgar评分低于7分;

脐带绕颈;

各种先天性畸形;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多产儿等。

1.高危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层流或空气消毒设施,空气消毒45min/次以上,1~2次/d,含有效氯消毒制剂湿式拖地2次/d,通风2次/d.

2.进室后的检查和一般护理同新生儿护理常规,评估基本生命体征(皮肤温度、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监测血糖。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侧卧位,仰卧位时适当抬高肩部,避免颈部过度前屈和后仰,俯卧位时头侧向一侧,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

如因羊水、奶液等其他分泌物堵塞引起的呼吸困难,立即用洗耳球或负压吸引吸出。

4.发现新生儿中心性青紫、呼吸急促、有呻吟、吸凹、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症状等,立即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给氧方式和给氧浓度,并随时评估吸氧后的效果,调整给氧浓度或停氧。

5.注意保暖,体温稳定后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根据体温高低的不同程度作相应处理,可入辐射床或保暖箱保暖。

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应保持温暖。

6.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儿肤色、呼吸、吐奶、尖叫等,床边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7.吐出物及大便有异常应请示医师,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准确记录吐出物的量(有呕吐者可先称垫着毛巾重量,吐后再称重减去原毛巾重,以1克约为1ml计算)和性状,同时在患儿相对安静状态时评估腹部的相关情况,如腹胀程度和张力。

8.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沐浴或擦浴一次,必要时在保暖箱内或辐射床上进行。

9.保持营养供给,能哺乳者,根据患儿情况按量按时或按需哺乳,用奶杯或奶瓶或由母亲进哺乳室直接喂哺。

遇吞咽、吸吮力不协调者,呼吸>

60次/分,遵医嘱予鼻饲或禁食,禁食者由静脉供给营养。

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按时正确使用各种药物。

并随时注意观察液体速度、局部有无渗液。

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10.保持安静,根据病情减少抱动,治疗与护理尽可能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11.病情好转,遵医嘱转母婴室或出院,做好相应宣教。

三、早产儿护理常规

凡胎龄满28周,不足37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统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

按体重分:

体重<

2500g称低体重儿;

在1000g~1499g之间的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

1000g为超低体重儿。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和功能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表现为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功能弱,呼吸功能弱,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等,其存活率与出生时体重和医护质量有密切关系。

1.同一般高危儿护理常规。

2.早产儿室温应保持在24-26℃左右,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3.维持体温稳定,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重<

2000g应放入暖箱内。

在保暖箱内的早产儿记录体温同时记录箱温以作对照。

在暖箱外的早产儿可戴帽子保暖。

暴露操作应在辐射床上进行。

体温偏低者,采取保暖措施后,每半小时测体温一次,至体温正常。

4.维持有效的呼吸,仰卧位可在肩部垫一软枕取头高足低位,俯卧位时头侧向一侧,平、侧卧位,每2~3小时更换体位。

不论何种卧位都需保持气道的通畅,有呼吸暂停者根据程度不同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

呼吸暂停反复发作者可遵医嘱给氨茶碱静脉输注。

5.氧疗者根据需要,目的是维持正常氧分压(50~70mmHg),可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但要根据血气或SPO2调整吸氧浓度,氧浓度调整梯度为5%,血气正常及时停氧,保持SPO2在90%~95%,否则有造成氧中毒危险。

6.合理喂养,无特殊禁忌症应及早喂哺,采取少量多次按需哺乳。

一般情况好,能吸吮者,可让产妇进哺乳室哺乳。

有吞咽能力而吸吮欠协调者应用针筒或滴管滴喂授乳。

无吸吮吞咽能力、胎龄<

34周或呼吸急促者均应胃管喂养。

胃管喂养者可适当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

喂养时观察患儿对喂哺的耐受程度,如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量等。

哺乳不耐受需静脉营养者,必须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按时正确使用各种药物。

7.保持皮肤清洁,遵医嘱给予沐浴或擦浴。

每日称体重一次,在长磅阶段发现体重低于前一天体重30g以上或较长时间不增者应报告医生。

8.密切观察病情,床边24小时生命体征监测,同时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状态、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

保持患儿安静,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迅速,就地操作,不抱离暖箱或辐射床。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每次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

体重在1000g以下的患儿,使用的被服必须消毒。

【出院标准】

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1800~2300g以上;

矫正胎龄≥35周;

出保温箱后体温正常1天以上;

具有正常的吸吮和吞咽能力,摄入奶量正常;

早产儿呼吸暂停者,停药后至少3天无呼吸暂停可出院。

出院前期应对家长进行有关婴儿喂养、保暖、安全、防病等护理保健知识的宣教。

附:

保温箱内护理

1.在使用前应将暖箱预热好,根据早产儿体重调节箱温,暖箱温湿表。

2.暖箱内的早产儿可穿单衣,也可根据四肢冷暖予穿袜子,以减少散热。

3.一切护理操作应在暖箱内进行,如换尿布、喂奶、更换体位,观察病情及检查应打开边门或从袖孔窗伸入操作。

若抢救或静脉注射,应加盖棉被或在辐射床上进行。

4.发现衣服、床单、毛巾潮湿或污染,必须及时更换。

5.暖箱内的清洁及消毒:

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暖箱。

保暖箱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有记录。

早产儿出箱后,彻底用消毒液擦拭,并在暖箱上标明消毒日期。

6.详见:

暖箱使用护理常规

新生儿体重(克)暖箱温度(℃)暖箱湿度

100034~3555%~65%

1001~150033~3455%~65%

1501~200032~3355%~65%

>

200028~3055%~65%

四、新生儿重症监护常规

新生儿重症监护对象:

1.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氧疗、应用辅助通气及拔管后24小时的患儿;

2.病情不稳定、需要急救的新生儿,如重症休克、反复惊厥、重度窒息者;

3.胎龄<

39周、生后48小时内,或胎龄<

28周、出生体重<

1500g的所有新生儿;

4.大手术后,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食管气管漏、隔疝;

5.严重气管衰竭及需要全肠外营养、换血者。

1.根据病情予高危儿或早产儿护理常规。

2.新生儿入室后按要求测量并记录各种数据。

3.将新生儿安置在辐射床上,根据病情提供生命体征监护。

4.入室后即刻用试纸法测血糖,发现血糖>

7.0mmol/L或<

2.2mmol/L者及时告知医生并按医嘱处理。

﹙1﹚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用药,及时记录液体进量。

﹙2﹚24小时床边监护,常规每2~4小时测1次T、P、R、SPO2,特殊病人遵医嘱。

﹙3﹚准确记录病情及出入量(入量包括静脉补液及经口摄入奶、水。

出量包括尿、大便、呕吐物、胃肠引流液等)。

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每晨统计24小时出入量。

﹙4﹚使用呼吸机时常规插胃管并开放,加强呼吸道护理,每1~2小时记录呼吸机参数与生命体征,数据变化时随时记录。

﹙5﹚对接收氧疗者,呼吸机管道及湿化器每24~48小时更换。

﹙6﹚按时按量喂养,胃管喂养时忌快速推入,可用针筒悬挂奶液依靠重力作用缓缓入胃,每次喂奶前应回抽胃内残留量,如抽取前一次喂养量1/5以上时与医生联系,回抽胃内物时操作轻柔,避免使用2ml以下的注射器抽吸,以免损伤胃粘膜。

﹙7﹚保持患儿全身皮肤清洁和床单位整洁。

﹙8﹚按医嘱留取大小便标本送检。

﹙9﹚每晨空腹测体重1次。

五、新生儿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1.发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伴随症状等。

2.评估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3.了解患儿相关检查结果。

【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

2.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刺激,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减少消耗。

3.高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

4.保持皮肤及衣被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

5.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保证营养及热量供给,根据患儿病情采取适当的喂养方式。

【健康指导】

1.指导家属患儿发热时需多饮水。

2.告知家属限制探视的重要性。

2.水肿护理常规

1.评估患儿水肿的部位、时间、范围、程度、发展速度,与饮食、体位及活动的关系及治疗情况。

2.观察生命体征、体重及营养状况、皮肤血供、张力变化。

3.了解相关检查结果。

1.采取适宜体位,保持衣物、床垫柔软干燥无皱褶。

2.监测体重和病情变化,必要时记录24液体出入量。

3.限制水分摄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4.遵医嘱使用利尿药或其他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观察皮肤完整性,定时更换体位,Q1h更换一次经皮氧饱和度探头位置,防止发生压疮。

1.告知患儿家属水肿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

2.指导患儿家属合理喂养。

3.腹胀护理常规

1.评估患儿腹胀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腹胀的原因,排便、排气情况。

2.了解患儿相关检查结果。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采取舒适体位或行腹部按摩、肛管排气、胃管排气、补充电解质等方法减轻腹胀。

2.腹胀明显者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

3.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液色、质、量。

4.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5.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发现有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征象时,及时通知医生,考虑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6.遵医嘱禁食,病情好转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告知患儿家属腹胀的诱因及预防措施。

4.呕吐护理常规

1.评估呕吐的原因。

2.评估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

3.评估患儿生命体征、精神和意识状态、周围循环状况、腹部体征等。

1.采用头高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

2.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清洁衣被,做好口腔护理。

3.遵医嘱用生理盐水洗胃,病情严重者予禁食。

4.观察患儿有无脱水表现,遵医嘱补液,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提供足够的热量。

5.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给予静脉内营养。

6.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全身症状。

告知患儿家属缓解呕吐的方法,避免误吸。

5.抽搐护理常规

1.评估患儿生命体征、意识及肌张力情况。

2.评估抽搐发生的原因、时间、持续时间、次数、过程、部位性质等。

1.保持室内及患儿安静,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2.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清除气道分泌物。

3.观察抽搐发作时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4.遵医嘱准确用镇静剂,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5.备齐急救物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修剪患儿指甲,防止外伤。

告知患儿家属抽搐的相关知识,寻找并避免诱因。

一、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

1.胎儿缺氧:

早期表现为胎动增加,胎儿心率≥160次/分;

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变慢或不规则,<

100次/分;

羊水被胎粪污染呈黄绿或墨绿色。

2.新生儿娩出时的窒息程度可按生后1分钟内Apgar评分来区分,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若生后1分钟评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到7分以下者亦属窒息。

3.各器官受损表现:

窒息、缺氧、缺血可造成多器官损伤,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常有差异。

(1)心血管系统:

轻时有传导系统和心肌受损;

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心衰。

(2)呼吸系统:

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出血、肺动脉高压、低体重常见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等。

(3)泌尿系统:

急性肾衰时有尿少、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肾静脉栓塞时可见肉眼血尿。

(4)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

(5)代谢系统:

常见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等。

(6)消化系统:

有应激性溃疡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1.根据病情按新生儿重症监护常规和高危儿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防止因羊水、吐奶导致再度窒息。

3.根据血气分析调整给氧浓度。

保持氧分压(50~70mmHg),SPO2在90%~95%。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注意呼吸、心率、SPO2,及给氧后的面色、呼吸、末梢循环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尖叫、抽搐、双眼斜视、凝视等,及时记录,观察大小便情况。

5.注意保暖,常规入辐射床或保暖箱。

保持安静,减少抱动。

6.注意合理喂养,根据病情予静脉补液或禁食、鼻饲,病情稳定着,可按需喂养。

7.预防感染,注意用物消毒,必要时遵医嘱给抗生素抗炎治疗。

8.上呼吸机者,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也可颅内血管畸形、原发性出血性疾病引起颅内血管破裂。

早产儿发病率高。

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生后1~2天内出现。

1.意识改变:

如易激惹、过度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

2.眼部体征:

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震颤等。

3.颅内压增高表现:

脑内尖叫、前囟紧张或隆起、惊厥等。

4.呼吸改变:

出现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

5.肌张力改变:

早期增高以后减低。

6.瞳孔:

不等大、光反射差或消失。

7.其他:

黄疸和贫血。

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

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

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少数幸存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

主要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

根据病情不同分为轻、中、重3度。

轻度:

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出现颤动等。

上述症状一般在生后24小时内明显,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可出现惊厥,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

症状在生后72小时内明显,病情恶化者嗜睡程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复抽搐,可留有后遗症。

重度:

表现为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心率减慢,前囟张力高,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死亡率高,多留有后遗症。

1.根据病情轻重给予高危儿或重症监护护理常规。

2.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低氧血症者可采用不同方式给氧,保持PaO2和PaCO2在正常范围,必要时给人工机械呼吸。

3.病情观察:

除严密观察和检测生命体征外,需严密观察神志、意识障碍程度、瞳孔、前囟张力、神经系统症状、肢体活动及抽搐等情况。

观察药物反应。

4.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15°

左右,保持头正中位,尽量不搬动患儿头部,绝对静卧。

5.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肤温控制在35~35.5℃,使头部温度维持在34~35℃。

6.根据病情决定开奶时间,轻症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耐心喂养,喂奶时切忌抱起。

重者禁食,予静脉补充热量及水分,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7.注意观察脑疝、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

四、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指由于感染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吸入,使肺泡及其周围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反应。

1.感染性肺炎:

初起时呼吸道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口吐泡沫、呼吸浅促、青紫、呼吸不规则、体温不稳定,病情严重时出现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肺部体征不明显,有的表现双肺呼吸音粗。

2.胎粪吸入性肺炎:

多数患儿在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

60次/分)、呼吸困难、呻吟、鼻翼煽动、吸气三凹症、胸廓饱满、发绀,肺部听诊呼吸音粗,闻及湿啰音或呼吸音减低。

全身皮肤、指趾甲、脐带被胎粪污染呈黄绿色。

当并发气胸或肺气肿时,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紫绀明显,心音减低、移位,血压下降,皮肤出现花斑。

1.按高危儿护理常规。

严重窒息、胎粪吸入者按重症监护常规。

2.胎粪吸入的患儿尽快清除吸入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合理用氧,供给温湿化氧气,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

给氧方法依病情而定,可采用导管法、头罩法,甚至机械通气。

使PaO2维持在60~80mmHg。

4.做好呼吸道护理,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使呼吸道通畅。

5.观察生命体征和呼吸困难、缺氧程度、患儿的意识和对外界的反应、哺乳的情况。

6.维持正常的体温,异常者给予相应处理。

7.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能吸吮者提倡母乳喂养以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

8.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中毒性脑病、DIC等发生。

五、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较常见的疾病。

无特异性表现,出生后7天内出现者称早发性败血症;

7天后出现者称迟发型败血症。

早期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不佳、哭声弱、体温异常等、转而发展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哭、不动,面色欠佳、病理性黄疸、呼吸异常等。

少数严重者很快发展循环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胆红素脑病。

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1.按高危儿护理常规,病情较重者按重症监护常规护理。

2.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积极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脓疱疮、鹅口疮等。

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及抗生素定时定量的输入。

4.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提倡母乳喂养以提高患儿的抗病能力。

5.病情观察:

注意体温、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皮肤颜色、黄疸程度、有无硬肿、脱水征象以防感染性休克发生。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如吐血、便血、皮肤紫癜、穿刺点不宜止血等DIC征象。

同时注意尿量和性状,警惕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6.观察药物治疗后的作用及副作用。

六、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分生理性、病理性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