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871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实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

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

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个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

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个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所以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

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3476÷

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

145×

2+151×

3+156×

4+……+172×

1=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理解。

-教师提问: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讨论,全班交流。

相同点:

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身高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

总数÷

份数=平均数

不同点:

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

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

各组的数量和÷

各组的份数和=平均数

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但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呢?

能谈一谈吗?

展开课堂辩论

达成共识:

第二种方法更简便,而且能够清楚的看出有多少人的身高相同。

总结求即:

师小结:

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2、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

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

如果不能,什么理由?

(1)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9岁,乙组平均每人11岁,那么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2)小燕子用8天时间读完一本书。

他前2天每天读26页,后6天每天读40页,小燕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3)某公司在9月份的前17天每天节约用水280吨,后13天每天节约用水320吨,问9月份该公司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四、拓展延伸

课外调查实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每年的压岁钱也随着提高,每个同学的压岁钱多少不一,有的同学的压岁钱买了学习用品,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玩具,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生活用品,还有的同学的钱买了零食,更有的同学的钱进了网巴,也有的同学的钱存了起来……

1、同学们,你的压岁钱是多少,你认为怎样使用比较合理?

2、调查一下我们班每个(也可以是一部分)同学的压岁钱,并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平均压岁钱是多少?

课后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里,老师并不是把平均数当作除法计算的应用,也不是只把它当作简单的应用题来处理,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理解了平均数含义,更注重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含义的理解和对它的实际应用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中老师力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整体上把握,通过对平均数的预见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深化思维,提高整体把握数学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数学交流。

1、以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节课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活动、感悟,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2、开放的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老师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课上学生思维积极,擦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问题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为学生展开去想、深入去想提供了可能。

学生从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中初步窥见其趋于平均值的必然规律,从而把握事件的倾向性,学生在主动思维、经历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得以培养数学意识。

3、能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

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方法更合理,这时老师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用哪种方法。

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

让学生在观察、实际操作和演算过程中学会求“平均数”,运用“平均数”。

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

第2课时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引入新课,基础练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做这方面的练习。

1、出示某自然博物馆“五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表(课本100页自主练习1)

学生读题

师:

全班交流

(1)400+450+400+350+350+350+150=2450(人)

2450÷

7=350(人)

(2)400×

2+350×

3+450+150=2450(人)

发现第2种算法占绝大多数。

谈一谈这样算有什么优势。

生:

既简便又能清楚地看出有几天的人数相同。

2、出示海河公司去年的奖金发放情况统计表

针对上述两种算法,组织学生讨论对错

提取有价值数学问题:

去年的平均奖金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1)20000+15000×

2+9000×

6+5000×

11=159000(元)

159000÷

(1+2+6+11)=7950(元)

(2)(20000+15000+9000+5000)÷

4=12250(元)重点研究第2种算法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明确:

总奖金数÷

总人数=平均奖金

二、联系生活,提升练习

1.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情,五年级的同学要搞联欢活动,想买巧克力30元/每千克和水果糖20元/每千克这两种糖共5千克。

先问一下,我们班比较喜欢吃巧克力的举举手。

(较多)喜欢吃水果糖的呢?

(少一些)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

参考在我们班刚做的初步调查,如果把这个买糖的任务交给你们小组的话,你们会怎样来买呢?

2、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买巧克力4千克,水果糖1千克。

(2)买巧克力3千克,水果糖2千克。

3、算一算。

(求第1种情况)

(1)(4×

30+1×

20)÷

(1+4)

(2)(4×

30+20)÷

2

4、辨一辨,哪种列式正确,为什么?

(1)第二种对的。

因为有两种糖,所以要除以2。

(2)第一种对的。

巧克力是4千克,水果搪是1千克,加起来是5千克,前面的总元数是5千克的总元数,不是每千克的总元数,所以应该除以5,不能除以2。

5、算一算。

(求第2种情况)

三、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各班患近视眼的情况,计算一下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患近视眼。

渗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教育。

四、全课总结

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今天回去后请你做有心人,收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本节课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的表演舞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由浅入深地导入新授内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去猜想,估计也是要有所根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调思考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第三课时复式分段统计表

1.结合具体实例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

2.在实际探索活动中,体会复式分段统计在对事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时的作用。

3.结合现实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灌篮高手》吗?

要想打好篮球,对人的身体素质有哪些要求?

(出示情境图)教练员为了对红蓝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各项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进行了哪个项目的测试?

老师把两个队队员的纵跳成绩带来了,(出示红蓝队员纵跳高度成绩)请看大屏幕。

看了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

2.提出问题

谈话:

你觉得他们的成绩怎么样?

想不想知道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呢?

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呢?

(生各抒己见,会用两个队的总成绩或平均成绩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师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总体弹跳水平,如果想要知道两个队队员弹跳力的具体差异,又怎么办呢?

2.尝试整理,小组交流

为了便于大家的整理,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表格(单式复式复式分段)请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统计表将各队的成绩整理一下。

(生整理,师巡视)

3.班内交流,体会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小组交流的意见,优化方法,逐步统一到复式分段统计表上来。

4.解决问题,解释结果

刚才同学们发现,从这个统计表中能比较容易地看出两个队的弹跳水平,那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表是怎样进行统计的?

从复式分段统计表中,你认为哪个队的弹跳力好?

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

小结:

我们通常把这种统计的方法称为复式分段统计,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三.巩固应用

自主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1.学生两人合作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统计结果

3.进一步体会分段统计的作用

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都学会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的?

这个活动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使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讨论起来了。

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其间,课堂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观察思考。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使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第四课时复式分段统计表练习课

1、进一步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回顾知识

1.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哪些知识?

2.如何制作一个复式分段统计表?

二、基本训练

实验小学准备为鼓号队购买服装,下面是他们的身高记录。

(单位厘米)

136134124132127130127128130144

126133126135141147141134138137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最多?

2鼓号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三、自主练习,综合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统计结果

(3)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2.统计

(1)独立完成

(2)谈话:

你能分析一下这两个班的成绩。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提高?

弄清了什么问题?

练习课的质量,主要是由练习的内容及方法决定的。

就内容而言,它的深度、广度以及练习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

此外还要研究练习的质量,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深度。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练习课的质量,应当体现出适当的深度。

得当的坡度,恰当的密度,练习题目的选择,要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教学效果优化的保证。

因此,师生之间在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上和心理上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要促成这种平衡状况,适度有效的信息输出,是决定性的主体。

使学生处于最佳的接受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第5课时:

统计练习课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比较熟练地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昨天晚上,大家做完作业,是谁给你整理书包的呢?

老师想要知道大家为什么需要整理书包,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呢?

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是需要整理的,经过整理的知识会给我们以后的学习带来不少方便呢!

今天,我们就对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堂)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请你看看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复习和整理的。

1、分类整理

(1)学生举例求平均数的习题和复习分段的习题

(2)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思考:

根据什么标准分类?

(3)小组汇报,复习相关知识

2、整理计算方法

3、小结:

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大家先找出了需要复习的内容,再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三、综合练习,实践应用

1、在一个鱼塘里选择5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测得水深是200厘米、180厘米、250厘米、,150厘米和220厘米,求这个鱼塘的平均水深。

2、今天来听课的有40位同学,你能算出平均年龄吗?

3、我学会了吗?

(1).学生先求出每位教师的平均分

(2)并将成绩整理填在复式分段统计表中

(3)分析一、二年级教师本次测试的成绩

四、课堂总结1、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9——15题

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熟练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自主练习:

1.第9题。

是理解喊有字母式子意义的题目。

练习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字母在图中的含义,然后试着解释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相互交流订正。

2.第10、11题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综合练习题。

练习时,先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3.第12题是按运算顺序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指导学生完成第1小题,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题。

4.第13题,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第14题,观察日历中数字的规律,练习用字母表示数

6.第15题,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题。

可以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

二、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还有哪些问题?

作业:

练习册信息窗1的第2页

通过完成自主练习中的题,发现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对于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的问题,书写格式不够准确,答语写不完整。

因此,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需要进行培养。

第四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字练习1

开学了,我们又回到了祥瑞园的校园,校园里也有我们学过的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按要求做一做:

(1).祥瑞园小学四年级今天分到图画本166本,分到的笔记本是图画本的3倍,

笔记本是多少本?

(只列式)

(2).祥瑞园小学四年级今天分到图画本m本,分到的笔记本是图画本的3倍,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请同学们先读一遍题,然后比较一下两道题的不同点,再按要求做一做。

然后集体订正。

(3)12枝铅笔的售价是6元,每枝铅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4)m枝铅笔的售价是6元,每枝铅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请同学们先读一遍题,比较两道题的不同点,再按要求做一做。

指名进行订正。

体会“总价钱÷

枝数=一枝笔的价钱”这一数量关系。

(5).买单价40元的球拍4个,付出2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只列综合算式)

(6).买单价c元的球拍4个,付出2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再次比较两道题的不同点,然后列式,集体订正。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小明有a本课外书,小亮的课外书比小明多14本,小亮有多少本课外书?

(2).赵老师的体重是54千克,比于亮重b千克,于亮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祥瑞园小学有男教师m名,女教师的人数是男教师的5倍还多1人。

女教师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列式理由。

3.祥瑞园校园外种杨树n行,每行15棵,种柳树a棵。

(1)校园外一共有多少棵树?

(2)当n=10,a=80时,一共有多少棵树?

(3)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

重点引导学生熟练书写的格式,要求含有字母的式子后面不写单位,要写答,答语要完整。

4.葡萄园一共收了a箱葡萄,每天送到批发市场200箱,运了b天。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剩下的苹果箱数。

(2)当a=2000,b=5时,求剩下的箱数。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件中的4道题,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四、小结收获:

说说自己的作业中存在什么问题,以后应该注意什么?

1.预习书8至9页的内容,读2遍,2.知道字母s、v、t、a、c表示什么意思?

巩固练习课

1、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3、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4、.使学生能够语言表达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5、渗透字母表示公式的简单算法。

教学重难点:

1、用字母表示公式

2、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3、理解一个数平方的含义。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及求路程的公式,谁来说说都是怎么表示呢?

二、书10—11页自主练习4---9题讲解:

1、第6题:

连线题,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集体订正。

2、第4题:

学生说说书写的格式,然后集体订正,出示正确的书写格式。

3、第5题:

在列出式子之后,知道学生知道,题中建国前的人均寿命约是35岁,就是X。

直接代数计算。

5、第7题:

先自己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6.第8题:

小组合作学习,编题有一定难度,老师先举例子,然后让学生试着来编题,并说说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具体意思。

7.第9题:

学生先读题,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册的第八题。

2.读小知识你知道吗?

书12页。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1.背过第2题的总价=单价×

数量

2.做练习册第4页。

自主练习4—10题

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学习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1、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和同桌一起想一想,交流一下。

老师指出:

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2.学习了加法交换律还有什么用途呢?

你能试着举例吗?

指名说。

3、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4、观察下面的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出示:

282+63+37

5、小结:

连加算式,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凑成整百数,再计算简便。

二、自主练习

1、书16页第5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并说明每个步骤所运用的运算律。

2、第6题:

算一算,填一填。

让学生说说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第4、7、9题:

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7、9题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

4.第10题:

有多种答案,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都是怎么填的?

5.第8题:

选做题。

三、总结收获:

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课后探究:

加法有运算律,减法有没有运算律呢?

1.练习册第6页;

2.改第5页的错。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自主练习的4─9,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先想再说,最后完成课上练习。

自主练习:

4-9

第4题:

让学生先观察题意,然后小组内说一说解题思路,自己解答。

第5题:

弄懂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第6题:

小组内互相竞争,看看谁说得最多最快。

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小组讨论解决。

第7题:

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做统一的要求。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第9题:

先让学生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