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资源:
ppt课件扇形统计图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
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
说明:
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
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
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
问:
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
(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
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
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3、比一比。
(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
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x|k|b|1.c|o|m
1、练习一第1题。
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
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新|课|标|第|一|网
第二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
一、复习导入xkb1.com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
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
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
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
(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
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
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xkb1.com
【篇二:
2014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
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
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8)出示例2情景图。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
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教材第4页例3、第5页想想做做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信心。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复习铺垫
师:
“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最快的。
做好准备。
1.口答。
3个5是()2个4是()
8里面有()个220里面有()个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2个3
(2)○○○○○○3个2
(3)□□□□□□1个5或者5个1
二、探究新知
“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图(例3)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
2朵
黄花:
6朵
红花:
8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
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
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
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你圈出了几个几?
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
(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指名回答。
预测提示:
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
就可以分成3份。
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
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的3倍。
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篇三: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2014~2015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六、认识图形
(一)有趣的拼搭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认识11~20各数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十一、期末复习
数一数
数一数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
教学挂图、学具。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会。
【后教预设】
谈话:
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
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
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如:
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
火车钻山洞
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
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
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比一比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具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1.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2.举出长短、高矮、轻重的例子。
孩子对于长短、高矮和轻重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直接的经验,但估计对于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还不是很清楚,以及它们的比较方法不是非常的清楚。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
揭题。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
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
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
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
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
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
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
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
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反思总结
1.提问:
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第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