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4752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语言叙述过渡2、3两节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

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

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看出叶欣——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无私的爱心,对同事无私的关心。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小组读

通过朗读,你体会到——叶欣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

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首尾呼应,突出中心(总)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办一张小报。

2、查阅更多这样舍己为人的英雄事例。

叶欣

临危不惧、舍己为人、身先士卒

12、“番茄太阳”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1、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

你在哪里见得?

当时什么情况?

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

(板书课题:

12“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问题,明确阅读任务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及时正音。

“杖、盲”后鼻音、“脆”平舌音;

“膜”不要读成”mu”,要读“mo”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番茄太阳”为什么加引号?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分析字形,记忆生字,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灰暗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有)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画出有关语句。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

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这时摊位上没有什么人,……拉着……抚摸……耐心……一边……一边……笑。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感受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

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以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

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

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等

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

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

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

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

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布置作业:

1、默读后四个自然段。

2、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明明

第三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句子,分别理解。

(1)理解: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我”对明明说:

——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给明明送上几句祝福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给明明做张贺卡,写上祝福语。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

多媒体课件,带花边的卡片。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

一、语言导入,揭示课题:

1、语言叙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

(指导:

“第”是竹字头的“第”,下面的竖不出头。

“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竖弯钩要展开,包住上面的。

2、引导设疑:

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相机板书:

原因感受

3、总结问题: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

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其他同学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且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⑴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订正字音。

    

⑵先看第一个问题: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

划出来。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

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引导: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

换床单,报母恩。

)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

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

⑶现在看第二个问题: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

难过,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

出乎意料。

什么出乎意作者没想到什么?

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

“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我说: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难过)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愧疚)

理解:

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

交流

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

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小结:

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

”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

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

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感情升华: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

(母爱)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

(还是母爱)

   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

(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

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

(配乐齐读)

  四、指导写字:

越、瘦

  五、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

“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先:

换床单(1—3)

  后:

报母恩(4—5)

  感受:

难过愧疚

  一、回顾前文,引入新课。

 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母亲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并且从无怨言,这使作者感到——难过和愧疚,从而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这个想法是——(板书)抱母亲,由此,我“第一次”抱了母亲。

补全课题。

  二、品读4、5自然段。

 过渡:

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吗?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㈠出示句子,分句理解。

1、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

2、母亲流的是怎样的泪水?

为什么?

(激动、幸福、欣慰等)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

而母亲抱我呢?

(板书:

母亲无数次抱我。

)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不禁想起了孟郊诗中的两句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

师板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㈡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

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

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过渡:

这就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

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一天中妈妈为你做的事

  2、一天中你为妈妈做的事

  3、当你拥抱妈妈并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感受?

  4、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美好的心灵。

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想起了文中母亲说的一句话:

“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母爱的无私)

5、是呀,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爱儿女。

我想那位护士也一定想起了她的母亲,你看她在文中都有哪些变化?

(体会到护士也被无私的爱打动了。

孟子有句话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

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护士一样孝顺别人的长辈,好吗?

四、布置作业:

   1、为长辈做一件事,写清事情的经过,尤其是长辈的表情。

动作。

   2、抄写生词并听写。

   3、做张贺卡,送给妈妈。

       

 13、 第一次抱母亲母爱无私伟大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多媒体。

两课时

课时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激趣揭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对对子,今天老师出几个,看你会不会对。

光明──(黑暗)夜晚──白昼 

强大──(弱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弱小”(相机板书)有关。

故事的主人翁——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

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补全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边写边讲述):

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

(1)完成自读要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

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

(第1自然段):

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

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

时间:

假日地点:

森林天气:

闷热人物:

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记忆字形,分析结构,口头组词。

2.重点指导

“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

“滴、掀”左边约占整体的三分之一。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

时间、地点、人物、事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通过上节课的学期,我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

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

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

(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

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森林的美好)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

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

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

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5、过渡:

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

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

(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小,需要保护)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

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

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

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

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

(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改写反问句: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

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

萨沙会说些什么?

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

(出示:

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

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

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

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蔷薇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萨沙

雨妈妈

衣爸爸

习作四

1、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

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多媒体、了解近期新闻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概括、有具体的记叙方法。

2、写好人物对话,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一、导入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有什么让你感兴趣的新闻吗?

你有什么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