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467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项目建设区位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易县紫荆关镇泥瓦铺村玉泉种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易县云蒙山林果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地址

易县紫荆关镇泥瓦铺村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承包荒山坡地面积2000亩,平整土地200亩,实施水平沟、雨淋坑等水土保持工程1800亩;修运输路、作业路15公里;修防洪排水渠2000米,建鱼塘2座,打井8眼,铺设输水管道8000米,安装变压器2台,水泵12台,电力线网配套齐全;铁丝网围栏4000米;建办公室、宿舍、库房1000平方米;栽植树木10万株,其中果树6万株,柴树2万株,苗圃2万株。

1.1.6建设期限

本项目自三年前开始进行基本农田建设,预计从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用三年的时间陆续完成种养农业基础建设内容,荒山坡地投入使用。

1.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

易县云蒙山林果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自筹。

1.1.8项目效益

项目计算期内,年均利税总和1051.32万元,总投资收益率35.04%,税前投资回收期7.91年。

1.2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易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农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通知(建标[2010]19号)

当地情况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建设单位概况

易县云蒙山林果建设开发有限公司1998年注册的独资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经营范围是:

林果、蔬菜种植;干鲜果品购销;水产养殖等。

公司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有员工45人,有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器设备5辆。

项目法人,郝春友于1998年“四荒”拍卖时承包本村荒山2000亩,四至为:

东至分水岭,西至分水岭,南至孟津岭分水岭,北至分水岭,利用荒山、坡地及水利条件,搞林果养殖、池塘养鱼等综合开发项目。

1.4综合评价

本项目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依托现有资源开发种植养殖项目,该项目规划设计合理,不仅没有任何污染,还对环境有保护作用。

紫荆关镇是易县林业生产中干果产品的重点乡镇之一,当地山场广阔,生态环境良好。

拟建设项目区山体土质为花岗片麻岩类,土层厚,利于树木生长。

同时此处是拒马河水引流到莲花池水库的必经之地,常年流水不断,非常适宜规划种植、养殖等项目。

本项目建成后,形成规模效益,同时由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可带动培养一批懂市场、懂销售、懂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农民,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本项目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可行。

主要财务数据指标如下:

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财务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3000.25

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283.79

3

项目资本金

万元

3000.25

4

营业收入(经营期平均)

万元

2120

5

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期平均)

万元

26.27

6

总成本费用(经营期平均)

万元

807.21

7

利润总额(经营期平均)

万元

1051.32

8

所得税(经营期平均)

万元

262.83

9

税后利润(经营期平均)

万元

788.49

财务评价指标

 

 

1

销售利润率

%

49.59%

2

投资利润率

%

35.04%

3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9.26%

4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1583.52

5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7.91

6

资本金收益率

%

15.80%

7

资产负债率(经营期第1期)

%

0.00%

8

利息备付率(偿还期内平均)

 

0

9

偿债备付率(偿还期内平均)

 

0

10

总投资收益率

%

35.04%

11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26.28%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本项目为鼓励类产业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明确规定,鼓励农林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鼓励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工程;鼓励农业环境与治理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鼓励农业产业项目中低产农田改造、干鲜果品无公害栽培技术及产品系列化开发生产等。

2.1.2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

易县早在“十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就确定了生态旅游、矿产建材、林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

在《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绿色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明确指出:

“大力发展绿色林果业。

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完善投入机制,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立体开发,真正把山区综合开发区建成精品示范区,把林果基地建设成生态观光园、旅游采摘园和农民致富园。

突出生态、绿色、健康元素,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条件、林业承载能力以及林业发展要求,对林业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线,重点工程为载体,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林业发展态势。

在总体布局上,将易县分为西部山区、中部丘陵、东部平原三大治理区域,形成“西防护、中经济、东用材”的林业发展格局。

到2015年,全县有林面积达到22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9%,果品产量达到4亿斤。

所谓的“西防护”是以坡仓、安格庄、紫荆关、蔡家峪、良岗、桥家河等西部山区乡镇为主,加快治理步伐,快速增加林草植被,形成我县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该项目以林果种植、鱼塘养殖为建设内容,符合我县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易县是山区林业大县,几年来先后实施了首都周围绿化、德援项目、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项目,不断调整林业结构,加大林果基地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三廊(112线、京赞线、易黄线三条绿色长廊)、五区(五个果树精品示范园区)、六大基地(柿树基地、杏树基地、苗木花卉基地、水李基地、小杂果基地、用材林基地)”的产业格局。

紫荆关镇是山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事关全县生态环境改善乃至京津冀周边生态环境好转的大局。

拟建项目区为紫荆关镇泥瓦铺村管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地单独成一个地域,位于本村东南5公里处,112国道北面。

这里温度适宜、地下水丰富,且有渠水流经此处。

土层厚,适宜作物生长。

但由于离泥瓦铺村较远,在治理前是一片荒芜,大好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此项目的实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可充分利用本村50%以上的闲散劳力,使不能外出打工闲置在家的村民也有经济收入,使村民富裕,社会和谐,使农业生产集约化、科学化、商品化,对推动乡村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资源利用及建设条件

3.1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及利用

项目法人郝春友于2001年“四荒”拍卖时承包本村荒山四至为:

东至分水岭,西至分水岭,南至孟津岭分水岭,北至分水岭,利用荒山、坡地及水利条件,搞林果养殖、池塘养鱼等综合开发项目。

此项目计划治理荒山2000亩,计划平整土地200亩,挖植树带水平沟1800亩。

承包协议明确规定了在国家政策法规范围内合同有效期限内,承包方自主经营,进行包括农、林、养殖、生态旅游等项目的开发。

3.2项目区环境条件

地理位置:

项目区坐落于易县云蒙山脚下,位于县城西20公里处,毗邻世界著名的清西陵风景区。

距北京100公里,保定5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

入口紧邻112国道,距张石高速易县出口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土质条件:

项目区所在地隶属紫荆关镇,紫荆关镇土质为花岗片麻岩类,总面积362平方公里。

山场面积大,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80%以上(高于县城周边30%之多)。

多年的封山育林,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茂密原始,空气清新,山川秀美。

气候条件:

当地年平均气温12.9℃,最热日平均26.6℃,风速冬季平均1.8米/秒,夏季平均1.5米/秒,冬季日照66%,最大冻土深度为54厘米,当地极端最低气温-26.5℃,最高气温42.7℃,地震裂度为7度,多年平均降水量631.2mm,平均无霜期188天,年最长结冻日145天。

项目拟建状况:

拟治理的2000亩荒山,分隔于本村成单独的区域。

山脉自北向南缓慢自然而下,环抱在沟口,近临112国道100米处。

沟内开阔,内分8个沟叉,沟底开阔,可平整造地。

山中泉眼三处,地下水充足,并且拒马河水引流到莲花池的大渠从此地穿过,水资源丰富,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用水量。

利用这一资源,建设池塘,利用池塘活水养鱼。

3.3市场销售条件

思路与定位:

项目建设搭乘“县域规划车”。

易县总体规划定位于建设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的目标,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年接等游客200多万人次。

项目建设以其旅游产业为背景,以绿色种植为基础,以精品生态园区为依托,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逐步实施观光采摘农业。

由于此处风景优美,山水灵秀,会吸引众多都市人来此垂钓、采摘,享受乡村休闲假日生活,项目建设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定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中城市人群。

易县到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只有1-2小时的车程,以大型超市为主,其他渠道为辅助的渠道模式。

在京、津、冀等大中城市的超市、机关事业单位、厂矿、学院等广泛建立联系点,以会员优惠的形式,为顾客寻求情感归宿,最大限度地实现增效增值。

促销策略:

一是利用项目法人郝春友多年来兢兢业业从事产品加工及贸易行业,积累的人脉关系,为林果产品打开销路;二是利用报纸、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

招聘培训促销人员,进行各种促销活动(免费品尝、捆绑销售),并与当地经销商联合做活动销售,实行有效的社区推广。

第四章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4.1项目总体思路和规模目标

总体思路:

依托现有植被条件,规划林果种植和鱼塘垂钓养殖,为以后的乡村生态游和农业采摘创造条件。

项目建设区南北长3公里,向东西有不同大小的分叉8个,地势自北向南逐渐低下、平缓、开阔。

按不同林果品种进行规划设计,树种有桃树、杏树、枣树、板栗、核桃、苹果、樱桃等二十几个品种,形成区域种植:

桃园、李园、核桃园、板栗园、枣园等,规范种植,统一管理。

平地以栽植桃、李、樱桃等水果为主;山脚及以上部分栽植核桃树、板栗、山杏等干果;平缓的山丘栽植枣树。

利用有利地形,在沟口处建鱼塘两座,一是抚育鱼苗,二是供人休闲、垂钓。

为使“山、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方便林果种植及产品运输,在沟底、山腰、山顶修建运输路和作业路。

规模:

本项目承包荒山坡地面积2000亩,平整土地200亩,实施水平沟、雨淋坑等水土保持工程1800亩;修运输路、作业路15公里;修防洪排水渠2000米,建鱼塘2座,打井8眼,铺设输水管道8000米,安装变压器2台,水泵12台,电力线网配套齐全;铁丝网围栏4000米;建办公室、宿舍、库房1000平方米;栽植树木10万株,其中果树7万株,柴树2万株,苗圃1万株。

4.2项目建设内容

4.2.1植树工程

平整土地200亩,沟内开阔地带实施,梯田式;

实施水平沟、雨淋坑工程1800亩,山坡上依地势整修,以保持水土,有利于作物生长为目的。

林果种植共计10万株,分别是:

果树7万株,其中桃树2万株、核桃树2万株,板栗1万株,枣树1万株,李、杏等其他品种1万株;柴树2万株;苗圃抚育1万株。

4.2.2水利工程

修防洪排水渠2000米

打井8眼

铺设输水管道8000米

建鱼塘2座,面积10000平方米

4.2.3修路

修路15公里,分别是:

运输路6公里,项目区内主路,用于运输产品的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