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初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初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初稿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确定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三个方面的需要,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上述会计目标的关键。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可靠、相关、及时、可比等方面的要求,然而我国会计改革这些年来,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且情况相当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治理对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
(一)会计信息的概述
1.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具体表现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等。
而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则是企业外部有关各方获取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
2.会计信息的作用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据以进行投资分析决策,主管单位据以考评企业经营者业绩,债权人据以对企业资信状况、偿债能力进行估价;
政府据以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
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的综合性资料。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丰富,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界定及意义
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会计计信息的真实性,也称客观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它要求会计事项的确认应当以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一切会计记录都应当做到有凭有据,可以查验。
同时作为会计核算结果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合法的会计账簿进行编制,不能凭空捏造,也不能出现账簿系统与财务会计报告不相符合的情况。
2.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
真实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通过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有关方面了解单位情况,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
它的真实与否,影响着我国经济决策的方向和路线,影响着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着使用者的最终决策,而每个使用者的决策之合成就构成了我们经济的主流去向。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足以体现其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分类、表现形式及造假方法
当前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泛滥,企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问题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如曾有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的银广夏公司,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又如2010年3月9日至4月23日,保监会对华夏人寿进行了综合性检查。
然保监会公告显示,2007年至2009年,华夏人寿存在公司财务资料重大虚假记载、向保监会报送虚假的自查报告、编制虚假的薪酬委员会议案及决议、向保监会报送虚假的公司治理结构报告、向保监会报送虚假的风险排查报告。
华夏人寿还存在未经批准修改公司章程、债券回购超过监管规定比例上限、部分报告和报表内容不真实等违法违规行为。
那何为会计信息失真,其分类、表现形式及造假方法又有哪些?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给会计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所造成的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其所提供的会计报表质量高;
那些职业道德差的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由于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问题时所固有的“趋利避害”缺陷,对会计报表的处理会朝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其结果必定会使会计报表的质量出现问题。
2.会计法律规范不完善所造成的信息失真
法律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有效制度。
对于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的禁止性事项,人们必须遵守;
而法律上没有规定的事项,人们没有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国现有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使得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法律规范没有约定的业务的处理随意性加大,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会计技术处理方法所造成的信息失真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同的企业对于同类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可以不相同,这必然造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高,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质疑。
造成此类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对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强制性约束不够,使得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方法及会计处理技巧的随意性加大,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4.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学者认为:
社会监督体系的完善与否,是决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关键。
一个具有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的国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很高;
而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的国家,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社会审计不规范。
我国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在各主管部门,事务所与挂靠的主管部门在人事管理、资金投入、收益分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这种体制不利于保证社会审计的独立性。
政府监督存在重复进行和职能不到位的问题。
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重复检查,增加被查单位负担,有了问题却相互推诱。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原始凭证失真
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对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票据为合法票据但反映的业务内容不真实,最近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具事件中,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明明向长丰家具公司订购家具,却在预付账款明细账填写家装饰品、挂件,借以掩盖其公司家具非国外原装进口的真相。
2.账务管理不清楚
在会计帐薄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务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
帐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严重不符。
一个企业究竟应设计和使用何种帐簿,要视企业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的繁简、会计人员的分工、采用的核算形式以及记帐的机械化程度等因素而定。
3.会计报表弄虚作假
具体表现在离开帐薄,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近期备受瞩目的绿大地造假上市案,其公司有着一份令人叹为观止的季度报告:
2010年4月28日预告基本每股收益0.27元,4月30日正式出台的一季报每股收益竟然只有0.1元。
两天之差,营业总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暴跌”。
2010年6月17日发布的《关于2010年一季度报表更正差异的专项说明》显示,其原一季报的营业收入少计10万元,营业利润多计67.57万元,净利润多计52.57万元。
然其现金流量表则错得离谱,其2010年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量项目,就有多达27项差错,其中有8项差错为几千万元,几亿元的差错多达12项。
4.收入、成本、费用、资产没有真实的表现
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在截留,转移,坐支收入;
成本失真,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
费用失真,是该项资金直接进行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奖金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账实不符。
仔细阅读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发现其中多项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疑问。
说明书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绿大地的固定资产净额为5066.35万元,该公司在昆明开发区内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额为942.59万元,总共26.5亩土地,其总部所在地除房屋、道路及庭前绿化外的“外地坪、沟道”,也作价107.66万元。
另一处固定资产“马鸣基地”围墙的固定资产值为686.9万元,其招股说明书上显示的该基地4块地(原为荒山)共3500亩,如果其围墙只围地块的周长,折算下来,其每米围墙的价格高达1268.86元。
此外,马鸣基地的3口深水井也造价惊人,计入固定资产216.83万元,每口价值72.27万元。
而该招股说明书上的另一口深井,金殿基地深水井却只值8.13万元,价格相差近10倍。
(四)会计信息造假的方法
1.凭空编造
有些单位根据自身和领导的意图,任意制造数据,编造虚假支票、凭证。
如虚报职工名字冒领工资等。
曾经备受瞩目的蓝田造假案,20万亩养殖区,主营业务收入竟然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元,不切实际的捏造数据,任意编制财务报表,欺骗广大投资者,最终蓝田的神话走向终结。
2.虚设利润
即虚增利润,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处理,将发生的费用、折旧费不反映于入帐,以取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利益。
如绿大地历史公告信息显示,2009年10月30日,公司在2009年三季报中预计,2009年公司年度净利润增幅将在20%-50%之间。
然而,三个月之后,也就是2010年1月30日,公司的业绩预告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由三个月前预计增长20%-50%调整至下降30%以内;
2010年2月27日,公司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年度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
4月28日又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万元;
4月30日,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净利润为亏损15123万元。
据2010年三季报,绿大地2010年前三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实现净利润1861万元。
3.购买东西后弄虚作假
这也是单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惯用手段。
例如:
按电话安装费、购置汽车附加费、春节联欢费等列入成本,通过挂往来帐的手法截留销售收入,可以偷税、漏税,还美其名称之为合理避税。
4.私设小金库、另做一套账外账
所谓帐外帐,一是指隐匿转移资金于帐簿之外,形成单位的“小金库”;
二是指一些违法行为,为了逃避监督、检查,巧施手段在帐外作案,即对一些收入、支出不入帐,而是另设一本帐,单独记录,以便自己掌握和控制。
“小金库”是帐外帐的突出表象,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形式。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目前呈蔓延之势的会计造假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蝇头小利,会计信息失真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危害甚深,它体现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对国家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给国家带来严重损失,减少了国家应得的财政收入,直接损害社会之一物质文明的建设;
如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会产生不正确的结论,必将造成误导,使所制定的政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指定的计划脱离实际,扰乱国家对经济资源的正确配置和使用,影响国家正确的宏观调控,干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对企业的危害
一是影响企业经营者管理和科学决策。
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这种情况下的企业,长期下去,必将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二是使投资者和融资者丧失向企业融资的信心。
三是导致企业收入、利润虚增,财政虚收,企业资产流失。
(三)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危害
损害会计机构及有关会计人员客观、公正、中立的形象,引发了市场的信任危机。
因安然事件倒闭的安达信会计公司,为雷曼兄弟粉饰账目被“秋后算账”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虚假信息引发信任危机从中可窥一斑。
(四)对人民大众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损害公众利益。
截留收入、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由于“信息业的不对称”,各种投资主体在信息掌握上的不平等,带来了信息风险,而会计信息失真则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使信息风险增大,信息成本提高,常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情形。
信息失真误导了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做出错误的抉择。
(五)对社会风气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对人的灵魂的侵蚀,乃至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危害不容忽视,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生活中的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很多人从中不正当受利,或官运亨通或钱包满胀。
丧失了判断是非黑白的能力。
同样,许多企业因此而逃避了税收或因假的成绩荣誉加身,使得企业经营者更热衷于采用种种欺骗手段。
四、致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1.会计责任主体有责不守,利益的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目前,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考核主要是针对几项绩效指标来进行的,在绩效考核制度下,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对自己有利。
一些单位为了追求所谓“业绩”,领导为了保住“乌纱”,上市公司为了是股价稳定太高;
会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用以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借以谋取私利,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低、缺乏责任心,会计基础知识薄弱,会计队伍不堪一击,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1)会计计信息经会计人员核算后对外披露,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或推理,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2)部分单位在会计工作管理中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
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队伍不稳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3)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某些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违背国家的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负责人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或营私舞弊,侵吞国家资产,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4)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
有的会计人员墨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
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3.根本源头作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在现实生活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中饱私囊,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少内部制度不完善,现在无论国有或非国有,大型或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
如:
帐帐、帐实、帐证、帐表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1.现行会计制度自身存在缺陷,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我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起步较晚,例如会计准则规定的滞后性,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价提供契机。
又如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信息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公正。
理想的会计法规制度要能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成为社会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
我国会计制度的制订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事项、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制度急需更新,而新的会计制度尚在酝酿之中,在这样一个新旧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新旧会计制度交替之际,会计制度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2.我国会计监督职责力度不够及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失调,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在会计人员监督方面,会计人员隶属于单位领导,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势必导致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在内审监督方面,我们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补充,内部审计的地位不高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
在国家审计监督方面,因力量有限,且多侧重强调国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在社会监督方面,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办,但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颇多人员水平和职业素质不高。
同时恶性竞争又造成造就客户,执业质量往往要屈从于委托单位的要求,甚至“合谋”出具虚假鉴证报告等。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良好的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就会使一些人从中做手脚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从保监会对华夏人寿的检查来看,就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地方,检查的的违规行为涉及了华夏人寿的财务、精算、银保、团险、投资等多个主要部门,这就反映出内控机制存在问题。
3.失业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
由于我国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惩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从客观上纵容了会计造假,这也是我国会计造价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违法《会计法》等法规的打击力度偏弱,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
保监会在对华夏人寿的综合性检查做出处理时,其董事长孟勇、董事姜建华、董事会秘书陶勇三名高管仅仅是被撤职,保监会对其他六名高管的处罚也不过是给予了浸膏和罚款的行政处罚,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与低廉的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一些无关痛痒的处罚才会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
4.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详实、完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条件。
如果将会计信息视为相对独立的“物品”,那么,它也具有相应的“制造者”和“消费者”。
任何一个“制造”或“消费”会计信息的主体,都能或至少是期望能从“制造”或“消费”的行为中获取收益。
在“制造”会计信息中认为作假是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制度化、法律化的刚性约束。
同时在会计信息披露时,追加具有独立权威的会计审计,但至少可以从结构上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结构上的缺陷,客观上培养了会计信息失真繁衍的土壤。
5.公司不合理绩效考核与用人制度的不科学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加速器。
现行的企业绩效考核不再是单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而更多地赋予了政治的成份。
出于政治目的需要,部分企业负责人乃至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数量意义”,对其质量的关注只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
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的用人制度企业的亏损将丧失责任人仕途上的升迁的机会、政治好处的获得刺激了弄虚作假的快速模仿。
会计数据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遍。
目标管理作为保障未来绩效稳定取得的手段,能充分挖掘企业潜能,推动资源有效配置。
但由于目标的刚性约束效益的存在,上下联合作假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是对这种现象的贴切反映,又是对现行考核方式和用人制度滋生了会计虚假信息的诠释。
五、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一个从政府到社会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从法制法规、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综合治理:
(一)创新会计理论,建立和完善严格而不繁琐的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是会计规范建设上存在不足。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要规范化、具体化,并强化管理者公开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法律规范条款,使会计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漏洞,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美国的会计准则即使是各个会计准则的标杆,但是其自身的繁琐也同时导致其实用性较差,这就必然使其成为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准则,因此IAS在附和FASB的同时,不断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比较简约的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向IAS看齐,力求制定出一个通用、简约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二)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第一是加大惩罚力度。
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第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第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在“安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同时导致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信誉和审计市场迅速下滑,不得不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这种退出机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行业内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警示。
因此,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只有这样的惩罚才是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三)健全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强化内部监督,提高管理层的会计法规意识,明确其法律责任,加大对主要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依法理财,能严把会计人员的资格关和职业道德关,对财务、会计工作和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
加强国家监督,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
规范社会监督,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形成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能有效提高监督质量。
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的成熟和完善,使得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环环相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用人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和长远目标,是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