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4418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洱海阅读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

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

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

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

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

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

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

失望到极点,变成淡漠。

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

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晨就吹完了呢。

只要是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

风究竟还不肯驯服。

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束着。

思考题:

1、根据第二段文字的内容,概括出洱海、苍山的特点。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苍山,这扇彩色锦屏”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文具体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下关的风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参考答案:

1、洱海的特点是“明亮清澈”,苍山的特点是“色彩缤纷”,比喻,使洱海、苍山更生动形象。

2、从两方面对下关的风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声响如“屋瓦齐鸣”等,声势如“地动山摇”等。

【篇二: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阅读附答案】

张守仁)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

写作就是写语言。

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

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

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

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

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

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

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

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

“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

?

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

”“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

他告诉我:

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

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

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

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

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

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

“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

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

“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

‘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

‘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

“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

”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

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

祖父说:

“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

”汪老说:

“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

’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

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

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

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

“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

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

”⑩汪老是美食家。

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

他爱吃什么菜,大家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

经过那次笔会,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

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

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

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

“是我害了他。

”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

他说:

“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

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

‘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

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

‘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

他因此被划成了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

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

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

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原文有改动)小题1: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小题2: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3分)小题3:

第⑤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

(3分)小题4:

第⑦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

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5分)小题5: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小题6:

第③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

(5分)参考答案:

小题1:

这里指大家簇拥着汪老。

小题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品的语言应连贯流畅、浑然一体。

(修辞1分,表达效果1分,内容1分,围绕“比喻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

)小题3:

①写散文应克制,要留白;

②写散文需要阅历;

③散文不能落人俗套。

(共三点,答对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

)小题4:

①祖父督促“我”描背古文;

②祖父给“我”讲《论语》,叫“我”多练毛笔字;

③“我”写了一篇八股文,得到了祖父的奖励。

)顺叙。

(2分)小题5: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扣题),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升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曾老的赞美、钦佩和感激、怀念之情)。

(共4点,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小题6:

.略。

(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形象流畅。

共5分,内容3分,语言表达2分)小题1:

试题分析:

“众星捧月”是形容大家围着汪老的情形。

可以看出大家对汪老的崇拜。

理解词语(句子)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词语放到原文中,把句子放到语段中,并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加以分析,拟答时要体现出自己对词语语境义及词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好比”表明是比喻的修辞,把“语言”比喻成“河中的流水”,写出了作品的语言“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即:

连贯流畅、浑然一体,达到了生动形象的效果。

小题3:

精读第五段,从前向后找,很容易就能找到关键语句,如“写散文应克制,要留白”“写散文需要阅历”“散文不能落人俗套”几个明显的句子,提取出来作答即可。

小题4:

精读第七段,先找到题干问题的答案范围,即“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语段中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因此可概括出童年时,祖父督促“我”描背古文;

小学五年级,祖父给“我”讲《论语》,叫“我”多练毛笔字;

十三岁那年,“我”写了一篇八股文,得到了祖父的奖励。

小题5:

十四段是文章的结尾段,是抒情议论的一段,它是对汪老的高度评价,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还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小题6:

“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写哪种场景均可,只要是自己生活中的,自己熟悉的,有话可写的就行。

如上课时同学们讨论的场面,下课后同学们游戏的场面,回家路上看到的人们下班的情景,一家人吃饭时的场景等。

【篇三:

小学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7】

>

妈妈的眼睛

十多个春秋了,岁岁都有妈妈的眼睛,岁岁都离不开妈妈的眼睛。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的眼睛总是微笑的,那微笑后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谜语、糖果和新衣服。

我稍稍长大以后,妈妈的眼睛变得严厉了。

那严厉后面是“a、o、e”,是“1+1=2”,是“乘法九九表”的时候?

当我认认真真地跟着她念“a、o、e”的时候,当我一笔一画地写“1+1=2”的时候,当我正确地背诵“乘法九九表”的时候?

妈妈那眼中藏着的笑便会悄悄地()出来,荡漾在脸上。

七岁的那一年,妈妈送我到20里外的阿姨家去上学,没走一半路,我就走不动了,我要妈妈拦乘一辆便车。

她用那双黑眼睛()着我的脸,喝斥道:

“没出息,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

”那时候我想:

“妈妈根本就不爱我嘛!

”我哭着到了阿姨家,稚嫩的双脚红肿了,还起了不少血泡,我很伤心。

当夜,妈妈()地给我洗脚,她()地揉着,眼里闪着泪花,我也悄悄地哭了——妈妈是爱我的呀!

这些年,每当我遇到困难想依赖别人时,妈妈的眼睛便不由自主地浮上我的脑海,还有那句话。

是呀!

“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呢?

三年级结束,我考试得了第五名(以前从未下过第三名的)。

回家后,我把成绩通知单给了妈妈,还有一张奖状。

妈妈的眼睛里立即升起一片薄雾。

她撕了我的奖状,将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且要我在假期把三年级课本认真地温习一遍。

吃饭时,妈妈端出了我最爱吃的肉烧茄子,还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

她慈爱地看着我吃下两个蛋,还()地给我夹菜、我吃着,心想:

那咽下肚的可不是蛋,不是菜呀!

如今我长大了,每次总有妈妈那眼睛送我上学,()我回家。

妈妈的眼睛是一口井,一口很深的井,井里不是水,是爱。

那爱哺育了我,将伴我走过人生曲折的历程。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2.用“~~~~”画出首尾照应的句子。

3.“没出息,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

”这句话应该读出____的语气。

4.“是呀,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呢?

”改成陈述句。

5.当妈妈给“我”洗脚时,她的“眼里闪着泪花”,从中使我体会到

6.“我吃着,心想:

”你认为那咽下肚的是

7.本文的中心句是

《可爱的家乡》答案

1.可爱

2.

(1)家乡的物产丰富,山水秀丽

(2、3)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4)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家乡物产丰富,风光秀丽热爱家乡

4.从小到大

5.总括全段。

(或:

“概括”也对)

6.木材鱼虾农作物(或农产品、粮食、蔬菜、瓜果等)大理详细

7.白的如玉,洁净无瑕;

彩的如霞,色泽斑斓;

墨绿的、赭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令人赏心悦耳。

8.苍山洱海

难忘的一件事

我经常听叔叔、阿姨们议论,个体商贩爱骗人。

他们把土豆包上泥当松花皮蛋,给鸡

肚子充水卖给人,卖一斤香蕉只给七两。

我对个体户没有好感,我也从来不去买他们的东西。

但是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他们的印象,使我至今难忘。

‖第一段

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我上体育课时,忽然觉得脚下漏风,低头一看,原来棉鞋开了一个口子。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

“冬天就要过去了,买新鞋又不上算,

还是补一补吧!

”可我家附近没有补鞋店,我只好穿上球鞋,和爸爸一起去找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位补鞋老人。

‖第二段

这时,太阳快要从西边落下去了。

寒冷的西北风刮起了地上的沙土,人们顶着寒风,急急忙忙地走着。

那补鞋老人已经收拾好了补鞋箱,准备回家。

爸爸见此情景,急忙走上去说:

“老大爷,你能给这孩子补补鞋吗?

他上体育课时鞋线开了。

”老人望着怒号的狂风,犹豫了一下,但又一看我穿着破球鞋,就说:

“好吧!

老人重新打开补鞋箱,坐在凳子上,拿起我的鞋,看了看,就补起来。

我仔细端详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古铜色的脸色,一双炯炯(ji%ng)有神的眼睛,额头上有几道皱纹。

由于长年补鞋,他那双手上结满了厚厚的茧子。

他一手拿着鞋锥,一手拿着线,一针一针地缝着。

天气太冷了,他不时停下来,用嘴对着手哈哈气。

不一会儿,裂口缝住了。

可他并没有停手,又一个个地把那快要开线的地方拉开,重新缝上,并自言自语地说:

“孩子穿的鞋不结实不行。

”说着又仔细地缝补起来。

可我心里却在想:

哼,你还不是为了多收我的钱吗?

第三段

鞋补好了老人的手也冻僵了爸爸轻声问他要多少钱哪他伸出右手那两个贴满胶布的手指头也不抬地说两毛我愕然了。

爸爸一边掏钱,一边问他一天能赚多少钱啊,他说:

“哎,什么钱不钱的,还不是为大家图个方便!

”老人的话像是一把小锤一下一下敲在我心上。

‖第四段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补鞋老人外貌的句子。

3.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各段段意。

4.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文中叙述的这件事,为什么使作者难忘。

《妈妈的眼睛》答案

1.露瞅小心轻轻不断接

2.“十多个春秋了,岁岁都有妈妈的眼睛,岁岁都离不开妈妈的眼睛。

”与“妈妈的眼睛是一口井,一口很深的井,井里不是水,是爱。

3.责备与批评

4.是呀,自己的路不能让别人帮着走。

5.妈妈培养我的用心良苦。

6.伟大的母爱。

7.最后一小节。

台湾行

随着一声汽笛响:

“集美”号客轮起锚开始了从厦门到香港的航行。

乘大轮船,我还是头一回呢!

8月5日,我们应邀赴台的福建少儿艺术团要先乘轮船到香港。

巨轮在海上劈波斩浪,我们小演员都上甲板去看大海。

啊,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好像和天连在一起。

在地图上,厦门到香港才那么一丁点儿距离,可轮船却要航行十几个小时。

我们的祖国多大呀!

8月6日早上,我们从香港启德机场乘机飞向台湾岛。

在飞机上,我十分激动,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呀!

从舷窗俯视,台湾岛像一座极大的海上公园。

这儿有险峻的奇峰、悬崖,飞奔的急流、瀑布,平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

啊!

台湾岛,我为你的美丽富饶而骄傲!

如今,我们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而来了。

我们访问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民乐民间舞蹈节目采茶扑蝶我们的歌舞深深地打动了台湾同胞的心勾起了他们浓浓的乡情台下那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至今还回响在我耳边台北市一位老先生说得好这是两岸交流的一个小步它将成为中华民族未来和平统一大步的原动力这次访问演出加深了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情谊,使我们对台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联系原文,写出“骄傲”的近义词:

____;

文中表示“向下看”的词是____。

2.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用“‖”把短文分为三段。

4.给第三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①用“~~~~”画出描写台湾岛“美丽富饶”的语句。

②文中画“____”句子的作用是说明了()。

〔a.厦门到香港很远;

b.巨轮在大海中航行速度慢;

c.我们的祖国多么大呀!

6.(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填空:

①台湾是____的神圣领土。

(联系《难忘的一课》回答)

②____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用文中词语概括回答)

7.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作用。

《难忘的一件事》答案

1.,。

“?

”,:

“。

2.“我仔细端详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

几道皱纹。

3.第一段:

有件事改变了我对个体商贩的不好印象。

第二段:

我的棉鞋破了,去找个体户补。

第三段:

补鞋老人认真负责地给我补好了鞋。

第四段:

老人方便大家的精神感动了我。

4.通过“我”找补鞋老人修补棉鞋的事,使我改变了对个体小贩不好的印象,反映了补鞋老人不图赚钱,而图大家方便的好品质。

5.通过“我”的切身经历,改变了我对个体商贩不好的印象。

归帆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