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381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docx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榆社三中鹿永明

  一、案例标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

初中历史

  年级: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

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

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

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

  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

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

  1、情景再现: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2、教师:

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活动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

1.时间:

1950-1953年

  措施:

()

  颁布《x土地改革法》

  意义:

()

  2..时间:

()

  措施:

三大改造

  内容:

()

  意义:

  1958年

  4出示练习:

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

  ⑴、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

⑵、

  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5、议一议:

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6、课堂总结: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7、教学评价设计: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荐中

  学

  历

  史

  教

  案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500字)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000字)

  第2篇: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初中八级历史教学案例[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案例

  所属专栏:

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教学难点:

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学生:

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教师: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

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教师: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教师:

新中国的成立,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党领导人民走向新时代,走向幸福生活.应该说,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受到当时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然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着物质的丰富,观念的解放,人民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板书)1、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板书)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1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

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

”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