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维护基础知识2.docx
《光缆维护基础知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缆维护基础知识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缆维护基础知识2
光缆维护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光纤通信是以 激光/光波 为载频率,以 光纤 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由光发送机、光纤光缆、中继器、光接收机等组成。
2.光纤的典型结构是多层同轴圆柱体,自内向外依次为纤芯、包层和涂覆层。
3.常用光缆按缆芯特点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中心束管式、层绞式、骨架式和带状式光缆等四大类。
4.光缆通信线路的“三防”保护包括光缆线路的防强电、防雷、防电化学腐蚀。
5.OTDR的学名是 光时域反射仪 ,能测量光纤的 总长度 、 全程损耗 、 平均损耗 及任意两点间的损耗值等参数。
6.OTDR上显示的后向散射功率曲线,其横坐标表示光纤长度,其纵坐标表示后向散射功率电平。
7.含光放大器的DWDM系统,一般情况下,光放大器系统工作于高输出光功率,在光缆割接前,考虑打开割接相关站的自动激光关闭功能,防止出现由于使用EDFA光放大器可能引起的强烈“光浪涌”现象,从而损坏机盘导致系统不能顺利恢复。
8.光纤的连接损耗可归纳为固有损耗和接续损耗两类。
9.光缆障碍处理中所介入或更换的光缆,其长度一般应不小 20 米,且尽可能采用同厂家同型号的光缆,单个光缆接头损耗不应大于0.08dB,障碍处理和迁改后的光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10.光纤是一种介质光波导,它是由直径大约只有 0.1 mm细玻璃丝构成。
11.光纤的典型结构是多层同轴圆柱体,自内向外为纤芯、包层和涂覆层,涂覆层包括一次涂覆、缓冲层和二次涂覆,起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相机械的擦伤,同时又增加光纤的柔韧性,起着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
12.光纤每公里的损耗,称为衰减系数,单位为dB/km。
13.接续损耗是两根光纤连接时的接头损耗,光纤连接可分为 熔接 和 活动连接 两类。
14.光纤的测试方法有 基准法 、 替代法 和 后向散射法 。
15.光路故障抢修的原则是:
先抢通 、 后修复 ,应急调度纤芯要 粘贴临时标签 。
16.熔纤盘标识应包括熔接的光缆名称及纤芯号,便于日后故障查修。
17.光路跳纤必须布放在光纤槽道内,无扭绞、无小圈等影响传输特性的情况,拐弯时弧度圆滑。
18.未使用的光纤和光纤适配器(法兰)必须使用 防尘帽保护。
19.直埋光缆标石的编号以一个 中继段 为独立编制单位,由A端至B端
方向编排,或按设计文件、竣工资料的规定。
20.单模光纤连接损耗的产生原因中,影响最大的本征因素是 模场直径 ,当采用熔接法接续时,影响连接损耗的外界因素主要是轴向倾斜, 轴心错位 , 纤芯变形 。
21.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损耗 特性和 色散 特性。
22.光缆布放的牵引张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 80% 。
瞬间最大张力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 。
23.光缆线路维护方针:
“预防为主,防抢结合”。
24.光纤通信中目前所采用的三个通信窗口是0.85 µm, 1.31µm,1.55 µm
25.直埋光缆埋深,全石质(从沟底加垫10公分细土或沙土的顶面算起)0.8米
26.直埋光缆埋深,市区人行道1.0米,普通土、硬土1.2米。
27.标石要求,接头处的标石埋在直线线路上,面向接头。
28.单模光纤的色散可分为 材料 色散和 波导 色散,其中,主要受 材料 色散的影响。
29.面对光缆截面,由领示光纤以红—绿顺时针方向为 A 端;东西走向敷设的光缆,该端应该朝向 东 方。
30.标石要求,标石的一般埋深为60厘米 ,出土部分为40±5厘米 ,标石的周围应夯实。
31.村屯、主要道口、挖砂取土地带、过河渡口等地应设置标志牌,并且要字迹清楚,并符合规定。
32.光缆敷设在易受洪水冲刷的山坡时,应做 堵塞 。
33.架空光缆跨道杆档内应设 警示牌 或 警示条 ;两侧线杆应设警示牌。
34.角杆、 终端杆 、跨线杆、 受雷击过的电杆、高压线附近杆、直线路每隔1.5—2km均设一处地线。
35.架空光缆挂钩间距为0.5m。
36.当长途线路发生障碍时,遵循“ 先抢通、后修复 ”的原则。
37.光缆线路障碍点的测试通常是用 OTDR(光时域反射仪)来实现的。
38.目前实用的光纤的化学成分主要由SiO2 组成。
39.光纤通信系统按光纤的模式分类可分为:
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和单模光纤通信系统
40.石英光纤按套塑结构分类可分为 紧套 光纤和 松套 光纤。
41.在接头盒的内部,通常采用 熔接法完成光纤接续。
42.连接器的优劣一般以 插入 损耗、 回波 损耗、插拔次数等指标来衡量。
43.光缆布放接头处每侧预留长度 8~10(m/侧)。
44.光缆布放局内预留长度 15~20m 。
45.直线标石埋在直埋线路的 正上方 ,面向传输方向,当线路沿公路敷设且其间距较近时,可面向公路;接头处的标石埋在直线线路上,面向接头;转角处的标石埋在线路转角的交点上,面向内角;预留标石埋设在预留处的直线线路上,面向预留;地下障碍物标石面向始端。
46.单模光纤连接损耗的产生原因中,影响最大的本征因素是 模场直径 。
二、选择题
1、光纤熔接机面板上( )是用于手动方式控制熔制机械. ( D )
A SET键
B ARC键
C CND键
D MOTOR键
2、光纤余纤收容方式最常用的是(B)
A.近似直接法 B.平板式盘绕法
C.绕筒式收容法 D.随意放入盒内
3、OTDR的工作特性中( )决定了OTDR所能测量的最远距离.( D )
A盲区
B发射功率
C分辨率
D动态范围
4、OTDR测量成端活动连接损耗在( )之间时可判定成功. ( C )
A 0-0.1dB
B 0.1-0.5dB
C 0.5-1dB
D 1-2dB
5、由( )引起的损耗,在OTDR显示仅为背向散射电平跌落.( A )
A弯曲
B活动连接
C机械连接
D裂纹
6、OTDR的脉宽增大后,其分辨率会(B)。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7、OTDR测试中,宽脉冲的动态范围( A )窄脉冲的动态范围。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8、光纤包层中掺有杂质的原因(B )。
A提高折射率
B降低折射率
C提纯工艺达不到
D减小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
9、目前通信光缆大多采用(B)维护。
A充气 B充油
C其他
10、OTDR的折射率设置高于光纤的实际折射率时,其测试的距离会(B)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11、光纤端面的清洁工具有(ABCD )
A、光纤清洁纸
B、酒精、棉球
C、光纤气体清洁器
D、光纤清洁带
12、在光缆割接和光缆故障抢修过程中,对光缆进行OTDR测试之前,必须首先( B )光端机设备与光缆的连接。
A 跳通 B断开 C虚连接 D实连接
13、OTDR的工作特性中( )决定了OTDR所能测量的最远距离.( D )
A盲区 B发射功率 C分辨率 D动态范围
14、光缆交接箱应具备
等基本功能。
( C)
A、光信号噪声过滤、光缆成端固定、尾纤熔接存储
B、光信号放大、光缆成端固定、光路调配
C、光缆成端固定、尾纤熔接存储、光路调配
D、光信号滤波、尾纤熔接存储、光路调配
15、下列OTDR的使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平均时间越长,信噪比越高,曲线越清晰。
B、脉宽越大,功率越大,可测的距离越长,分辨率也越高。
C、脉冲宽度越大,盲区越小。
D、分别从两端测,测出的衰减值是一样的。
16、直埋光缆施工时,埋深标准要根据敷设的地段或土质决定,比如:
普通土(硬土)的埋深应(C)。
A ≧1.0米 B >1.0米 C ≧1.2米 D >1.2米
17、光缆障碍抢修的基本原则是(ABC)
A 先抢通后修复;
B 先主干后支线;
C 先主用后备用;
D 先室内后室外;
18、入户光缆的特性有(ABCD)
A抗拉伸 B抗弯曲 C抗侧压 D阻燃
19、( B )工程上常用的光纤接头的增强保护措施是。
A、金属套管补强法 B、热可缩管补强法 C、V型槽板补强法
20、( B )直埋光缆在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地段的埋深应大于等于米。
A、0.8 B、1.0 C、1.2
21、( C )架空光缆与公路交越时,最低缆线到地面的最小垂直净距为米。
A、3.0 B、4.5 C、5.5
22、( B )干线光缆工程中,绝大多数为光纤;而尾巴光纤都是光纤。
A、紧套,松套 B、松套,紧套 C、紧套,紧套
23、( A)光纤线路损耗,一般不采用测量。
A、剪断法 B、插入法 C、后向法
24、( B )架空光缆的吊线一般采用规格为的镀锌钢绞线。
A、7/2.0 B、7/2.2 C、7/2.6
25、( A )通信故障分为四类:
。
A、通信事故、重大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
B、严重事故、重大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
C、严重事故、通信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
D、严重事故、通信事故、重大故障、一般故障
26、( D )在执行重要通信任务期间在用业务发生全部阻断,影响重要通信任务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为。
A、通信事故 B、严重故障 C、一般故障 D、重大故障
27、( D )直埋光缆与路旁行道树的最小净距离为米。
A、2 B、1.5 C、1.0 D、0.75
28、( B )通常,各种色散的大小顺序是。
A.模式色散>>波导色散>材料色散
B.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
C.材料色散>>模式色散>波导色散
D.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式色散
29、( B )光缆接头,必须有一定长度的光纤,一般完成光纤连接后的余留长度(光缆开剥处到接头间的长度)一般为厘米。
A、50~100 B、60~100 C、80~120
30、( A)下面选项满足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n1为纤芯的折射率,n2为包层的折射率)。
A、折射率n1必须大于折射率n2;光线向界面的入射角应大于临界角
B、折射率n1必须大于折射率n2;光线向界面的入射角应小于临界角
C、折射率n1必须小于折射率n2;光线向界面的入射角应大于临界角
D、折射率n1必须小于折射率n2;光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