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3355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相 复习资料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暂时性水流携粗碎屑至山口沉积冲积扇连片成冲积扇沉积体系

沉积类型:

1.重力块体搬运沉积

2.牵引流沉积

(1)河流沉积:

河床充填沉积主要由砾、砂沉积物组成,粒度粗,分选也差。

成层性不好,可见砾石叠瓦状排列和交错层理。

常具明显的切割-充填构造

(2)漫(片)流沉积的特征:

起源于降雨或融雪形成的快速汇集的水流流经汇水盆地塌积斜坡后,富含沉积物的山洪到达冲积扇时发育为片流;

当其沿扇体向下流动时,洪流由于扩展和衰减为少有的、阵发性的、不受限定的和多方向的片流;

片流沉积由于其沉积时独特的水动力条件(高福劳德数、高流体衰减率和高沉积速率)而与其它水载沉积物不同;

冲积扇的陡坡使得大多数片流的流体条件为超临界状态;

具有宽度远远大于厚度的席状层;

通常具有正粒序,垂向上显示出由漂砾、粗砾和中砾与纹层状细砾或细砾质粗砂组成的10-30cm厚的规则互层;

常见扁平碎屑的叠瓦状排列和椭圆碎屑平行水流定向排列;

交错层等其它沉积构造有但不常见,可见逆行沙丘;

(3)筛状沉积:

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其他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

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为筛状沉积。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

3.冲积扇的基本特征?

积扇是一个扇状的楔形堆积体。

山前的冲积扇常彼此连接成环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冲积扇沉积体系)。

通常将扇划分为扇根(内扇)、扇中(中扇)和扇端(外扇)三个部分

在陆相沉积中,冲积扇是粒度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位.

冲积扇的演变和沉积物的特点明显地受气候、物源和构造条件的控制

冲积扇可根据气候条件划分为湿润型和干旱型

冲积扇的堆积和保存需要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

古冲积扇体系中往往赋存有丰富的资源。

常见有黄金、外生铀矿床、煤田、石油和天然气

4.冲积扇的沉积相带是如何划分的?

(1)扇根:

也称为扇头或扇首,分布于邻近断崖处的冲积扇顶部地带,其特征是沉积坡度角最大。

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

(2)扇中:

位于冲积扇的中部,以沉积坡度角较小和辫状河道发育为特征。

以辫状分支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砂岩、砾状砂岩为主。

可见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河道冲刷-充填构造发育

(3)扇端:

也称扇缘,出现于冲积扇的趾部,地形平缓,沉积坡度角低,沉积类型以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通常由砂岩夹粉砂岩、粘土岩组成,可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冲刷-充填构造等。

5.潮湿扇和干旱扇沉积有什么不同?

干旱扇规模较小,沉积物多呈红色。

扇体由泥石流沉积、筛状沉积、河道沉积和漫流沉积组成。

(1)扇根主要为泥石流成因的杂乱砾岩和碎屑支撑的槽洪砾岩与筛状沉积。

沉积物分选通常较差底部具侵蚀面,分选相对较好,可以有大型交错层和叠瓦状砾石组构。

(2)扇中主要由砂岩与砾岩的互层组成,砂岩与砾岩之比增大。

分选较好的河成交错层砂岩及砂砾岩透镜体增多,冲刷-充填构造发育。

(3)扇端以砂质沉积为主,常夹泥质和粉砂层。

泥岩具干裂,缺乏植物化石。

2.潮湿扇分布于年降水量较高的潮湿气候区。

潮湿扇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泥石流作用相对较弱。

在潮湿扇上,砾岩与砂岩的成熟度较高,煤和根土岩较发育。

1)粗大砾石主要集中于扇根部分,且多为碎屑支撑的块状层,砾石磨圆较好,叠瓦状排列常见。

岩体呈透镜状或原始水平层叠覆,夹有平行层或交错层砂砾岩透镜体。

(2)扇中主要为砂岩、砂砾岩和砾岩的互层。

河道砂岩、砂砾岩具滞留沉积,槽状和板状交错层发育,砾石坝具平行层理及前积型交错层。

(3)扇端部分主要为辫状河道砂岩,槽状和板状交错层发育,砾石坝具平行层理及前积型交错层。

扇端部分主要为辫状河道砂岩,槽状及板状交错发育,局部见有平行层理和沙纹交错层。

1.河流流水的主要作用

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下切侵蚀:

河床加深

侧向侵蚀:

河床加宽,河道侧向迁移

搬运作用:

悬移搬运:

粒经一般小于0.1mm

跃移搬运:

粒经一般为0.1-0.25mm

推移搬运:

沿底面滚动或滑动的较粗粒物质

沉积作用:

侧向加积:

使弯曲河流侧向迁移,形成边滩,形成河道(河床)沉积

垂向加积:

洪水期悬移物质在河道外沉积,形成河漫滩沉积(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

2.主要河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曲流河的突出特征是因河道侧向侵蚀呈明显的弯曲状。

河道凹岸遭受侵蚀,在凸岸发生堆积,形成曲流沙坝。

在河道强烈弯曲的地段,河流在洪水期可因截弯取直或决口发生改道,使部分老河道废弃。

辫状河由一系列宽而浅的河道.河道沙坝及河间冲积岛组成。

辫状河有河床滞留沉积,出现在河床底部,以砂砾沉积为主,其上发育河道沙坝,河漫滩沉积不发育,河道沙坝沉积物一般较粗,成分复杂,成熟度较低,常为长石砂岩类或岩屑砂岩类。

网状河指的是被一些植被岛天然堤和湿地组成的洪泛平原分隔开的,具有细粒沉积物(粉砂和泥)稳定堤岸,低坡降、深而窄、顺直到弯曲的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河道所形成的网状水系,河道间常发育有沼泽和小型湖泊,植物茂盛,排水不畅,主要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滨岸平原

河流的河道狭窄,以垂向侵蚀为主,基底呈强烈的起伏

河道横剖面一般为对称或近于对称的曲线状

河道宽/深比一般小于10

3.辨状河沉积层序与曲流河沉积模式的差别?

辫状河的垂向沉积序列:

该沉积层序的最底部为河床滞留沉积,以含泥砾的粗砂岩和砾质砂岩为主,与下伏层呈侵蚀冲刷接触(SS)

其上为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粗砂岩(A)、具清楚槽状交错层理的粗砂岩(B)及板状交错层理砂岩(C)

再向上主要由小型板块状交错层理砂岩(D)组成,偶见大型水道冲刷充填交错层理砂岩(E)

顶部由垂向加积的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和泥岩互层(F)及一些具模糊不清的、角度平缓的交错层理的砂岩(G)组成

(1)河道沉积(亚相)①滞留沉积河道底被侵蚀成起伏不平的冲刷面,砾石、植物干和泥砾等粗颗粒滞留其上。

②曲流沙坝沉积(向上变细)大型槽状交错层的中-粗砂岩:

沉积在沙坝近主流线的较深水区构成沙坝的下部单位;

小型交错层的细砂:

沉积在远离主流线的沙坝较高部位,水深变浅,沉积物粒度变细;

平行层理砂岩:

见于砂坝的中下部甚至上部,为高流态平坦床砂的沉积产物。

河道迁移(点砂坝侧向加积)形成大型前积型层理(Epsilon层理ℇ)③废弃河道:

沉积废弃河道沉积--曲流河道可因流槽截直逐渐废弃,也可因曲流颈部截直突然废弃。

河道口淤塞变成牛轭湖。

主要是一套很厚的泥质沉积物,通常称为泥质塞。

牛轭湖沉积的纹理发育,富含植物残骸

(2)河漫滩沉积(亚相)河漫滩沉积又称河道间,包括冲积平原上除了河道以外的广大地区。

主要是由溢岸洪水引起的垂向加积单元。

河漫滩可以分为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三个沉积单元。

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分布于河道边缘,沉积物略粗,统称为河道边缘亚相。

①天然堤沉积--天然堤是位于河道岸边的楔状沉积物突起。

主要为砂、粉砂和泥质沉积物构成的薄互层。

其中砂及粉砂层具有小型交错层和平行层理;

泥质层具水平层理,

②决口河道和决口扇沉积--决口扇是河水在洪水期冲决天然堤向泛滥盆地倾泻时形成的扇状或舌状砂质沉积体。

常含大量植物碎片及泥砾。

有小-中型槽状交错层、沙纹层理、流水波痕、粒序层、平行层理等

③泛滥平原沉积

泛滥平原沉积---专指因河道迅速迁移,河道间地区的所有溢岸沉积物.主要为水平纹层状的泥质层夹细砂或粉砂质薄层,常见小型交错层及平行层理。

富含植物化石和根迹,还可见直立虫孔、干裂和雨痕等暴露标志。

5.曲流河沉积、辫状河沉积和网状河沉积有什么不同?

(1)、辫状河沉积以河道砂岩为主,河漫滩沉积不发育。

整个剖面中,河道砂与漫滩沉积之比通常大于1,最高可达4以上。

河道沉积的突出特征为:

(a)主要为中—粗粒砂岩。

(b)具河道坝序列,但是在剖面上常常是不完整旋回反复叠置的巨厚层,最大厚度逾百米。

(c)垂向上粒序性较差,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多为箱状。

(d)砂体呈宽阔的板状,宽/厚比大。

多河道充填的砂岩在侧向上彼此连接成席状。

(e)砂体基底冲刷面比较平坦,厚度在区域上变化小。

(2)、曲流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具有较发育的河漫滩沉积,在整个相序中砂/泥比近于1。

河道沉积特征为:

(a)主要由中一细粒砂岩组成。

(b)具曲流沙坝序列。

在剖面上可以是完整的序列,也可以是不完整旋回叠置成的厚砂体。

砂体厚度一般在10—30m。

(c)正粒序发育,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状。

(d)砂体横剖面为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四周为细粒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砂厚图呈不规则的串珠状条带。

(e)砂岩基底冲刷面起伏明显,最大起伏可达3—4m。

(3)、网状河(富泥的低弯度河)沉积

网状河的河道砂岩的百分数较低,但河漫滩的细粒沉积却十分发育,其中常夹煤线及煤层。

砂/泥比通常大大小于1,一般为1/2或2/3。

河道砂体具体的特征主要为:

(a)主要为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细粒砂岩。

(b)砂体具边滩沙坝序列或河道充填序列,序列上部常见泥质塞。

(c)垂向上正粒序明显或模糊,自然电位曲线呈钟状或块状。

(d)砂体呈上平下凸的透镜体,横剖面形态比较对称,规模较小,厚度一般在5—12m,宽度小于300m,宽/厚比小于20。

砂厚图等值线呈狭窄的条带状或豆荚状。

(e)基底冲刷面起伏强烈。

6.古代河流鉴别特征?

答:

古代河流沉积的主要鉴别标志如下:

(1)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以碎屑岩为主,次为粘土岩,碳酸盐岩较少出现,在碎屑岩中又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河床沉积中。

(2)岩矿特征:

一般不稳定组分多,成熟度低,砾岩多为复成分的,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个别也出现石英砂岩,泥质胶结者居多,间或有钙、铁质胶结者。

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反映酸性环境。

(3)结构:

以砂、粉砂为主,分选差至中等,分选系数一般大于1.2,粒度频率曲线常为双峰,概率曲线显示明显的两段型,且以跳跃总体为特征,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

C-M图上呈S型,有较发育的PQ、QR、RS段。

(4)沉积构造:

层理发育,类型繁多,但以板状及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细层方向指示砂体延伸方向,倾角15°

~30°

,常见流水不对称波痕,也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上游,倾角约为10°

河流沉积的最底部常见明显的侵蚀,切割及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层砾石。

(5)生物化石:

常见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等,河床亚相典型的指相化石为硅化木,河漫沼泽沉积中可见炭化植物屑或完整的植物化石,在时代较新的河流相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

(6)沉积层序:

在沉积剖面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是冲刷面,一个完整的河流沉积层序从下而上由河床滞留沉积开始,向上依次出现点砂坝或河道砂坝以及泛滥平原沉积,即具有“二元结构”。

(7)砂体形态:

在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状,树枝状等,在横切河流的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

1.说明沙漠的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征。

(1)岩漠沉积--岩漠是以剥蚀作用为主的平坦的岩石裸露地区,风把疏松的干颗粒吹走,并撞击岩石表面,使之变成很光滑的、具有沙漠漆的釉质表面,仅有少数大的棱角状砾石散布其上。

其沉积物在地质剖面中很难见到。

2)砾漠:

砾漠又称戈壁滩,它们主要由中砾、卵石和粗砂组成,堆积面比较平坦,沉积厚度很小。

砾漠的砾石是地表细粒沉积物被风吹去之后的一种蚀余堆积物。

由于风砂磨蚀,砾石表面常具撞击痕和磨光面,或变成风棱石。

(3)风成砂沉积成熟度高,稳定矿物组分多,粘土含量低,分选极好,磨圆度高,砂粒表面呈毛玻璃状沙丘是风成砂的最主要堆积类型。

具有风成交错层理

(4)旱谷沉积--旱谷沉积是一种间歇性河流沉积作用的产物。

因具有暴洪特点,河道不固定,沉积速度快,顺坡堆积呈扇状,故称旱谷冲积扇。

沉积物粒度粗,砾石可具叠瓦状排列。

(5)沙漠湖和内陆盐碱滩沉积--沙漠中的风蚀洼地或构造洼地因积水而成湖。

主要为粉砂或粘土沉积,各薄层常见递变层理。

有石膏和石盐

如果沙漠中的风蚀洼地不积水成湖而只出现潮湿的盐壳,就称之为内陆盐碱滩,又称干盐湖或内陆萨布哈,沉积物为粉砂和粘土的互层,其间夹有薄层砂、盐及石膏层,

2.古代风成砂岩的鉴别特征?

2.古代风成砂岩:

古代的风成砂岩,—般是根据与现代大沙漠中的风成砂的比较识别的。

常用的识别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具有规模巨大的交错层理;

(2)可以见到为数不多的风成波痕、泥裂和雨痕等层面构造;

(3)砂岩分选良好,粒间充填物主要为化学沉淀物;

(4)缺乏云母类碎屑;

(5)石英砂粒表面呈毛玻璃状;

(6)缺乏海相化石和煤;

(7)缺乏分布广泛的标志层;

(8)与蒸发岩或河流沉积共生等

3.与流水相比,冰川的侵蚀、搬运与沉积有什么特征?

冰川以其与流水作用显著不同的特殊方式搬运和堆积沉积物。

刨蚀作用:

在活动冰体之下,融水渗入到岩石的节理和裂隙之中,并在其中冻结膨胀,使岩石松散、破裂。

松散的岩块冻结在冰川底部,并被冰川体从基岩上拔掘出来混入到活动的冰体之中。

磨蚀作用:

带棱角的岩块和冰体冻结在一起,锒嵌在冰川体上,成为象锉刀一样研磨与削蚀基岩的工具。

在上覆冰体的压力作用下,带棱角的岩块变成侵蚀作用很强的营力,它能把基岩上大量的岩块磨蚀下来,并在基岩表面刻划成沟槽和擦痕。

磨蚀产生的细粒岩粉尤如磨料,能把基岩表面磨光,同时碎屑本身也可因磨蚀形成带擦痕的磨光面。

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碛(moraine):

处于搬运状态的冰川沉积物,有时也指沉积下来的沉积物。

搬运方式:

混入在冰体中的碎屑呈“悬浮”状态以流体流的方式随冰川整体运动。

侧碛:

沿冰川边缘搬运的沉积物。

底碛:

内碛降落或冰川刨蚀产生的底部碎屑。

内(中)碛:

二个冰川汇合在—起,侧碛汇合成中碛,另外还有陷入冰川裂隙或冰洞中的碎屑

冰川的沉积作用终碛endmoraineorterminalmoraine:

当冰川消融时,各种冰碛混合在—起,最终在冰川前缘沉积。

终碛不是一种搬运产物,而是一种沉积物。

冰碛物(tillormoraine):

直接由冰川堆积的沉积物。

它是一种未经分选的由泥质质点、砂粒、砾石以至巨大的岩块混含而成的块状堆积物.其中细粒的碎屑主要是由冰研磨而成,没有明显的风化痕迹。

较粗的颗粒表面常具钉子形擦痕和光面。

冰碛岩(tillite):

冰碛物的石化产物。

冰碛岩常常与碎屑流沉积混淆,但是,如果这类沉积停积在具沟槽、擦痕和磨光面的基底之上,那么就无疑是冰川成因的了。

4.冰川沉积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各有什么沉积特征?

冰川沉积相可以分为陆相组合与海相组合两类

陆相组合又可分为内部相组合、边缘相组合和外部相组合。

内部相组合主要为基底冰碛岩,在局部洼地也可有纹泥岩;

边缘相组合由冰上的、冰界的冰水沉积、冰河沉积和基底冰碛岩组成;

外部相组合主要为冰缘以外的冰河沉积,没有基底冰碛岩。

海相组合也可分内部组合、边缘相组合和外部相组合。

内部相组合包括基底冰碛岩、无规律的纹层或冰海块状冰碛岩;

边缘相组合主要由无规律的纹层岩和冰海块状冰碛岩组成,具有数量不定的水下沉积和少数基底冰碛岩;

外部相组合由无规律的纹层岩或冰海块状冰碛岩组成,其中可以夹有浊积岩和碎屑流混积岩。

1.说明湖水的基本特征。

湖泊的物理特征:

(1)湖泊的水动力特征:

波浪、岸流、河流、潮汐作用很弱

湖浪:

浪基面-1/2波长,一般小于20米。

湖浪的大小   与湖泊的规模和风的吹程有关。

在较浅的湖区,   风暴浪改造近岸沉积,可以产生类似于陆棚的风   暴沉积

岸流:

湖浪的推进方向与湖岸斜交时产生岸流

河流:

河流的注入改变水动力特征和沉积物分布特征

(2)湖水的温度分层:

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将逐渐降低,当达到某一深度时,水温降低很快,这个水温突然变化的水层称为温跃层;

温跃层以上为水体运动活跃、混合良好的富氧暖水层,一般称为上部温水层;

在温跃层以下,水体较冷,密度较大并处于停滞状态,人们通常把该层称为下部滞水层;

2.湖泊的水化学条件:

变化大:

河流的注入和局部气候环境

矿化度(含盐度):

小于1%至大于25%(海水为3.5%)

化学成分:

变化很大,反映源区物质和盆地气候条件

稳定同位素:

18O/16O,13C/12C比海洋低

34S/32S不稳定

微量元素:

B、Li、F、Sr比海洋少,Sr/Ba小于1

PH值等:

变化很大(2-12)

生物特征:

含淡水和咸水,底栖和浮游等多种生物,湖水受生物作用明显,如富营养湖水和品营养湖水。

2.碎屑型湖泊、碳酸盐型湖和盐湖的沉积相带是如何划分的,其沉积特征是什么?

1.滨湖沉积4.湖湾沉积

2.浅湖沉积5.扇三角洲沉积

3.深湖沉积6.三角洲沉积

滨湖亚相:

水位浅,氧化作用强烈;

距岸近,水动力条件复杂,硅质碎屑沉积物主要出现在河口地区。

岸线附近以广泛发育湿地沼泽为特征,盐湖以广泛发育的砂坪和泥坪(干盐湖或萨布哈)为特征,没有潮汐作用。

浅湖亚相:

位于浪基面以上,波浪和湖流作用强烈,水体透光性较好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十分发育,沉积物主要粉砂质泥岩夹薄的粉砂岩与细砂岩,或者呈互层状产出,泥岩呈块状或具粉砂纹层。

富含底栖生物化石,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颜色以灰绿色居多,砂岩和粉砂岩多为薄层状,内部具小型浪成交错层,砂岩和泥岩互层时可形成透镜状层理,滨、浅湖较难区分,往往合并为滨浅湖亚相。

半深湖深湖亚相:

浪基面以下,常为缺氧的还原环境,见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化石丰富,以浮游生物为主,底栖生物不发育,沉积物由悬浮沉降、密度流和快体运动提供。

4.湖湾沉积:

湖湾是指滨岸沙坝背后或者三角洲分流间形成的半封闭水域,沉积物以粉砂质泥岩为主,偶尔夹有薄的砂及粉砂层。

3.敞流型湖泊与闭流型湖泊

敞流型湖泊的沉积特:

征硅质碎屑沉积-主要沉积类型化学沉积。

敞流型湖泊的沉积特征-硅质碎屑沉积,碎屑沉积物供给少-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化学沉积。

主要为无机的碳酸钙和有机质分泌的钙质或硅质介壳沉积。

化学沉积主要为碳酸盐的砂和泥(少量的硅藻),也有叠层石、非碳酸钙有机质以及硅质碎屑沉积物;

闭流型湖泊的沉积特征-化学沉积,闭流型湖泊见于内陆水系地区,受季节性洪水影响,湖平面波动大,冲积扇出现的湖边,砂坪(裙)伸入湖内;

高水位时砂质沉积被波浪改造为湖边具浪成波痕砂质沉积,主要沉积作用受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控制,大蒸发量使湖水盐度增大。

两种类型:

常年型和间歇型

间歇性闭流型湖泊

间歇性盐盆由间歇性水流、降雨、和地下水补给,每年常会干涸,以层状蒸发盐沉积为特征,也可见有碳酸盐沉积物(包括钙华或石灰华)蒸发盐与硅质碎屑沉积在盐湖边缘呈指状交错

常年性闭流型湖泊

至少有一常年性河流注入,一般不干涸,大部分是盐湖,有时会被稀释。

碳酸盐泥、粉砂、砂、叠层石,蒸发矿物可伴生产出,也可在湖中成夹层产出

4.湖泊的碎屑沉积作用

1.简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1.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型河口砂坝。

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

2决口扇的形成与分流河道的改道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淤高。

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逐渐淤积而成决口扇。

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三角洲的生长具有旋回性:

进积(建设)相:

沼泽、河流、风蚀沉积,分流河口砂,三角洲前缘粉砂和砂,前三角洲细粉砂和粘土。

三角洲朵体的废弃和海侵,导致河口沉积物的剥侵蚀和重新分配形成破坏相。

2.三角洲的类型有哪些?

注入流体类型:

扇,辫状河,曲流河,

作用:

建设性,破坏性。

控制因素:

河控,浪控,潮控。

型状:

鸟足状,朵状,尖头状。

盆地水深:

深水,浅水。

Galloway和薛良清合作(1988),建立了一个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在内的三角洲扩展分类。

这一扩展分类综合考虑了冲积体和蓄水盆地两方面的特征,对三角洲概括比较全面。

3.阐明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相带划分及其沉积特征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带划分:

三角洲平原上部高潮面以上

下部低潮面以上

三角洲前缘deltafront浪基面以上

前三角洲prodelta浪基面以下

(1)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沉积(Distributarychannels)

为砂和粉砂沉积物。

横剖面形态为近于对称的透镜体。

为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

分流河道间沉积(Inter-distributaryarea)

天然堤--发育在河道两侧,由细砂、粉砂和泥质组成。

砂质沉积内部具沙纹交错层和流水波痕

沼泽及湖泊--排水不良,但植物繁茂,沉积物主要为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泥岩夹泥炭和煤层。

植物化石丰富,根土构造发育。

湖泊的规模通常较小,沉积物主要为泥岩

决口扇沉积--发育在天然堤两侧和分流间海湾,呈扇状分布,由细砂和粉砂组成。

常见粒序层、沙纹层和平行层理

分流间湾沉积--分流间湾是指分流河道间与海洋相通的相对低凹的地区。

为泥质,含少量粉砂和细砂,具水平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含海相动物化石

(2)三角洲前缘:

①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陆上分流河道的延伸部分。

沉积物中常含粘土碎块,具交错层理、流水沙纹层理和侵蚀面等,可见向上变细的序列。

②水下天然堤沉积--由极细砂和粉砂组成。

可见沙纹层理、浪成波痕、虫孔和包卷纹层等。

③河口砂坝沉积--由砂质沉积物组成。

质地纯净,分选良好,具多方向槽状交错层和冲刷面。

河口坝末端通常称为末端坝,为细砂、粉砂和泥组成的交互层。

具反粒序,有水平纹层、波状及透镜状层理,河口坝单元形成向上变粗的序列。

④前缘席状砂--河口坝经海洋营力改造形成。

成层性好,砂纹层理发育。

(3)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位于前缘的向海一侧,水深通常在浪基面以下

沉积物主要为泥和粉砂质泥,富含有机质,可见海绿石等自生矿物

层理主要是水平纹层。

在近前缘的部分可出现少数粉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