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3239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6单元表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

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一句写得好?

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

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

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或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转换角色,体验危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

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3)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TUI党,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

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

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快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

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抓住“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②“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

(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

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

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

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

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

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老共产党员!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17*梦想的力量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1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

(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想像:

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

③思考:

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

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

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

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 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

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口语交际•习作四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

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背起父亲上学》电影。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情趣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

(观看电视公益广告)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二、拓展思路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古今中外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

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

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

(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作指导,属指导性讲述)

3.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

评选条件:

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

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揭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

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老师就全知道了。

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①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②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2.课文中又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

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指导构思

1.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2.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独立试写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讲评修改

1.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

哪里还可以改进?

2.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四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①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

②直接抒发感情;

③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1)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再见了,亲人》)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再见了,亲人》)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

“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再见了,亲人》)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桥》)

──寄情于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给出实例体会。

(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日积月累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说给别的同学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加速记:

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说故事:

  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等。

5.巧运用:

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

“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4.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7.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改编的《将相和》;

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

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

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1.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1.本单元会认生字36个,会写22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些故事。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课时:

18将相和2课时

19草船借箭2课时

20﹡景阳冈1课时

21﹡猴王出世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五2课时

18.将相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

“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jīng”;

多音字,着(zhá

o)急、上当(dà

ng)、答应(yì

ng)、为(wé

i)难、便(piá

n)宜、上朝(chá

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

负,背着。

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

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

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

秦王阴险狡诈……)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

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①交流: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

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②板书: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