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税收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完整文档格式.docx
《全国税收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完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税收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完整文档格式.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主的税收制度,二是以
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三是以
所得税
为主的税收制度,四是以
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9、税收征纳形式体现为力役
实物
货币等。
10、夏代出现了国家进行强制课征的形式贡,到商代演变为
助
法,周代又演变为
彻法。
第二章
税收原则
1、结合税收理论和实践发展,我们可以从财政、社会、经济、管理
四个方面把税收原则归纳为“财政、公平、效率
和法治”。
2、斯密税收四原则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对税收政策
方面的基本要求。
3、税收的财政原则基本含义是指政府征税时,应兼顾
需要与
可能,做到取之有度。
4、收入充裕是指税收收入必须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方能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5、通常认为,国民生产是税本,国民收入是税源。
6、我国在税制和税收政策的选择运用上应实行效率型兼顾公平的原则。
7、税收生态效率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
有学者把体现税收生态效率的税收称为绿色税收。
8、纳税人权利在税收政策法律体系和税收法治实践里处于核心和主导的位置。
9、坚持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就要求税收执法实现权本位向责本位的转变。
10、税收征收机关的课征不但须满足程序的合法性,而且不得越权或滥用裁量权对税收事项任意处理。
11、税法通过司法得到很好的实施保障,贯彻税收司法独立和税收司法中立原则,使税法实施有坚强的后盾。
12、衡量税收公平原则的标准之一的受益原则,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受益的多少,判定其纳税的多少和税负是否公平。
第三章税收与宏观调控
1、政府运用税收手段,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
,可以调控经济结构。
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税收对经济结构的调节重点是对
产业结构
的调节。
2、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
税收收入收益
,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3、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是:
基尼系数
,其取值在
0~1
之间,数值越高,贫富差距越大。
4、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
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5、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宏观经济不稳定
,
微观经济无效率
,社会分配不公平
。
第四章
依法治税
1、法治与税收有着天然、本质和密切的联系。
2、依法治税是规范政府与纳税人行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依法治国在税收中的具体体现。
其基本含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税收法制建设是依法治税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
4、依法治税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征税主体依法征税,纳税主体依法纳税,根本目标是税收法治。
5、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所谓税收关系,是因国家组织税收收入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具体可以税收经济关系、税收征纳程序关系和税收监督保障关系。
7、税法的特征包括税法的经济性、税法的政策性、税法的技术性。
8、税收法律关系是指
国家和
纳税人之间,在税法所调整的税收活动中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是国家政治权力介入私人经济生活的税收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和体现。
9、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为
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
10、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各种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内容。
11、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
税收权力(权益)、物、行为
12、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表现为
主体特定性、内容无偿性、权利义务法定性
1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是税法体系的核心。
14、税收法律规范的不同位价依次为宪法性税收法律规范、税收法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税收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15、纳税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
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16、征税对象(征税客体)是各个税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17、税率有主要有
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固定)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18、税收优惠按优惠目的可分为照顾性和鼓励性。
按优惠范围可分为区域性和产业性。
19、税法的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效力
第五章
各税种知识简介(上)
1、关税是对进出口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可分为进口和出口关税两种。
2、我国增值是于1979年开始增值税试点,1994年全面推行。
3、根据抵扣范围不同,增值税通常可分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和“收入型增值税”三种。
我国自2009年起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4、我国将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大类
5、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6、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
征收率
7、增值税实行凭国家印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款进行抵扣的制度。
目前正在推进的“金税工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管好增值税发票。
8、消费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规定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纳税人。
9、消费税是价内税,实行从价定率、从量定额。
10、营业税主要是对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征收的一种货物与劳务税。
11、营业税税目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5%,娱乐业5%-20%。
12、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
即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13、自2009年起,营业税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地点按劳务发生地原则确定调整为按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原则确定
14、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
15、车辆购置税是对有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车辆购置税实行从价定率的计税方法,税率为10%。
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计税价格×
税率。
16、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计算增值税并不需要计算出增值额,而只需要计算出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两者相抵,便可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7、消费税是价内税,计税依据与增值税税基相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征消费税具有很重要的财政意义。
第七章
各类税种知识简介(下)
1、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废止《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内外资企业统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2、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
3、我省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
4、自2007年起,国务院发布《车船税暂行条例》,统一内外资税收负担,统一开征车船税。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车船税纳税人,应当依照规定缴纳车辆税。
其中,所称车船,是指依法应在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
6、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车船,纳税地点为车船的登记地。
7、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依法代收代缴车船税。
8、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国有土地为征税对象,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9、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决定》,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土地使用税,并自2007年起执行。
10、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
11、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12、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13、资源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规定矿产品或者生产盐(以下简称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资源税的扣缴义务人。
14、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5、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
已贴花的凭证,修改后所载金额增加的,其增加部分应当补贴印花税票。
16、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同时缴纳。
17、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
18、契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承受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和个人。
19、印花税领受凭证时自行购买和粘贴印花税票的方式来缴纳,所以是一种具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
20、烟叶税是取代原烟叶特产农业税。
21、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
第八章
税收征管
1、税收征收管理就是狭义上的税收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了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组织入库)的一种行政行为。
2、税收征收管理的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
3、税收征收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
4、体现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三者关系的税收管理体制就是(税收征管模式)。
5、当前的税收征管模式是:
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
6、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单位和个人的(开业、变动、歇业)以及生产经营范围进行法定登记的一项制度,它是税务机关在征收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的工作制度。
7、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
8、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9、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如实办理纳税申报,申报内容。
10、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11、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国家税务总局为(加强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新型管理制度。
12、纳税评估,就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13、纳税评估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期(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期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14、(税款征收)是税收征管的核心。
15、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
16、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17、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
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18、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
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3,5)年。
19、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20、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2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22、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24、税务机关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25、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
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
第十章
国际税收
1、税收管辖权包括(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两种基本形式。
2、避税一旦出现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国内避税就变成了(国际避税)。
3、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的过程中,发生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4、经济意义上的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对(不同的纳税人)就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在同一时期内课征(性质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5、国际避税是跨国纳税人用合法的手段,在(税收法规)的许可范围内,通过(个人或法人)或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团体或资金跨越税境的流动或非流动,达到减轻或消除(税收负担)的目的。
6、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税收协定范本是联合国专家组制定的(《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
7、人的非流动是较为常见的国际避税方式,主要是通过(信托)和其他(受托协议)来避税。
8、税收竞争的实质是通过(税收分配),使税收(利益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调整。
第十一章
外国税收简介
1、税收征管的纳税服务、(申报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项职能的依次行使就构成税收征管运行的全过程。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都以“拓宽税基、降低税率、简化税制”为主要内容,并力求达到减少扭曲、保证横向公平的目标。
3、发达国家在控制传统税收增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环境税)的调节和(筹资作用),并开征与环境相关的税收。
4、1986年继美国政府提出税制改革方案后,全球形成以(低税率)、宽税基、简税制、严征管为特征的税制改革浪潮。
5、税收征管法制化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节与税收征收管理)有关的一切活动,包括(税收征管法)、(执法)、司法等。
第十五章
税务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是对违法者的一种惩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人,依法给予法律律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税务行政处罚主体)对相对人违反税收征管秩序行为所实施的处罚,我们称之为税务行政处罚。
3、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
4、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具有相应的(行政处罚创设权)的国家机关以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形式予以设定。
5、税务行政处罚必须由(税务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
6、税务行政处罚必须(法定程序)按照实施。
7、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
8、《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
9、税务行政处罚的地域管辖,也应遵循《行政处罚法》的基本规定,原则上税务行政处罚的地域管辖也是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税务机关管辖。
10、对同一违法行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关都有处罚管辖权,称为共同管辖。
对共同管辖的处理一般由相关的行政机关协商或按惯例解决,或按(谁先查处谁处罚)原则处理。
11、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税务行政处罚的适用要遵循(一事不再罚)。
12、税务行政处罚最主要的设定税务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3、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超越(2000元)以上的罚款税务所就不能行使。
14、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违反行政管理行为在
(2)年内未被发现的就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15、行政处罚程序是指行政处罚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过程中所要遵循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等规则。
16、对税务行政相对人(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7、税务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检查)、告知、陈述申辩、复核、审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等环节
18、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是税务局对调查终结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案件进行审核和作出处理决定。
需进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的案件,由(稽查局)按照标准移交。
19、听证程序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通过举行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允许当事人申辩、质证,给予当事人参与并发表意见机会的行政处罚程序。
20、(当场收缴罚款)、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代为收缴罚款、强制执行三种方式可以实现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二、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
由法律规范所调整、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以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
2、法律责任:
由违法行为引起的、责任主体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3、法律事实:
在法律规定既定的前提下,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的各种事件和行为。
法律事实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4、法律体系:
一国由现行的全部部门法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5、法律实施:
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被执行和遵守,通常包括执、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全部过程。
6、法系:
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也即根据这种共性或历史传统来划分法的类别,凡属于具有某种共性或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
7、部门法:
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8、准用性规则:
准用性规则即并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
9、法律权利:
法律权利:
是指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及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至国家本身),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10、税收规范性文件:
是县以上各级税务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规定的程序制定并公布的、涉及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能反复适用的文件。
三、简答
1、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依据其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预定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和费的区别:
税收属于财政范畴,实行强制性征收,是国家整体利益的集中体现,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执行。
而
费则是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地方或部门利益,一般依据地方或部门性文件执行,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依法治税推进和谐税
1、什么是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一般研究政府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怎样征税,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乘法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2、税收效率原则的基本含义?
税收效率原则是税收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要求征税过程本身效率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
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利于促进经济效率提高,或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3、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间的联系?
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
具体表现为:
一,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税收活动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GDP的增长,尽管是公平的,也是无意义的;
二,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必须以效率为前提,但失去了公平的税收也不会提高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要求政府在税制设计时要二者兼顾。
4、什么是税收法治?
法治的基本就是强调平等,反对特权,注重公民权利的保障,反对政府滥用权利。
税收法治原则是指国家税收要通过税法来规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依率计税,依法纳税。
5、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的含义?
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的含义就是纳税人义务设置服务于本质(纳税人权利——公共产品享受权)的实现,征纳机关权力的运行也服务于本质(纳税人权利——公共产品享受权)的实现。
1、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1)纠正外部经济;
(2)平衡产销供求;
(3)调节级差收益;
(4)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的税收引导。
2、目前我国提高税收正效应,提高经济效率的现实选择包括哪几方面?
(1)提高效率要体现在税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
(2)提高经济效率,税收政策要重点关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3)提高经济效率,税收政策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
3、促进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中主要有哪几种?
(1)累进所得税是调整高收入者的有力工具;
(2)税式支出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的有力措施;
(3)遗产税是削弱财富过度集中的重要策略;
(4)社会保障是转移支付的主要资金来源。
(一)简述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
P34
(二)简要回答税法的应然效力和实然效力?
(三)税法构成要素有哪八项内容?
P33-34
1、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模式是什么?
“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
2、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3、检验税收征管质量水平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答:
“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是检验税收征管质量水平的根本标准。
4、“十一五”时期税源管理的基本思路包括哪些?
(1)加强税收分析预测;
(2)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
(3)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
(4)深化纳税评估;
(5)推行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