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2358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Na+、S2-、SO

、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

Ag+、Ca2+、NO

、F-

D.d点对应的溶液中:

K+、NH

、I-、CO

5.有编号为A、B、C、D的四瓶无色液体,仅知道是1%酚酞、0.1mol·

L-1NaOH溶液、0.1mol·

L-1盐酸和0.1mol·

L-1NaCl溶液。

化学老师现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对它们进行鉴别,规定每人只需鉴别两瓶溶液,如果两瓶溶液鉴别都正确,得满分,如果只有一瓶鉴别正确,则算及格。

以下是四位学生的鉴别结果:

A为0.1mol·

L-1盐酸

D为0.1mol·

L-1NaCl溶液

老师评价:

四位学生都及格,但是没有一个得满分

L-1NaOH溶液

C为0.1mol·

A为1%酚酞

B为0.1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为1%酚酞

B.B为0.1mol·

C.C为0.1mol·

D.D为0.1mol·

6.对含微量I-的某样品进行I-化学定量测定,有以下两种途径,最后均是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求得I-的浓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已知:

5I-+IO

+6H+===3H2O+3I2

I-+3Br2(过量)+3H2O===6H++6Br-+IO

方法一 I-(样品)

IO

I2

I-

方法二 I-(样品)

I2

A.方法二对样品所做处理操作简便,用作微量I-的测定更准确

B.当待测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C.方法一与方法二测量出的样品浓度比为6∶1

D.假设各步骤操作均得当,方法一所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是方法二的6倍

7.杨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②B.③⑥

C.④⑤D.②⑤

8.下图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编号

气体

a

b

c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CO2

盐酸

碳酸钙

饱和NaHCO3

NO

稀硝酸

铜屑

H2O

NO2

浓硝酸

NaOH溶液

9.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

(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4∶1B.3∶3∶2

C.6∶7∶3D.6∶9∶0

10.对溶液中的反应,如图图像中m表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表示参加反应的某一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符合甲图像的两种反应物可以是AlCl3和NaOH

B.符合乙图像的两种反应物可以是Ca(OH)2和CO2

C.符合丙图像的反应可以是在Ca(OH)2和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

D.符合丙图像的反应可以是在NH4Al(SO4)2溶液中加入NaOH

11.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mol/L

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12.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做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

SiO2(s)+2C(s)===Si(s)+2CO(g)ΔH1=+682.44kJ·

(石英砂)    (粗硅)

Si(s)+2Cl2(g)===SiCl4(l) ΔH2=-657.01kJ·

(粗硅)

SiCl4(l)+2Mg(s)===2MgCl2(s)+Si(s)ΔH3=-625.63kJ·

             (纯硅)

若生产1.00kg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

A.21.44kJB.600.20kJ

C.21435.71kJD.1965.10kJ

13.可逆反应aA(g)+bB(g)

cC(g)+dD(s);

ΔH=QkJ/mol,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反应速率(v)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1<

T2,Q>

B.增大压强,B的转化率减小

C.当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a+b>

c+d

14.已知反应2CH3OH(g)

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浓度/mol·

L-1

0.44

0.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H3OCH3)×

c(H2O)]/c(CH3OH)

B.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v正<

v逆

C.若经10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0.04mol/L

D.0~1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CH3OH)=1.6mol/(L·

min)

15.已知25℃时,Ka(HF)=3.6×

10-4,Ksp(CaF2)=1.46×

10-10。

现向1L0.2mol·

L-1HF溶液中加入1L0.2mol·

L-1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0.1mol·

L-1HF溶液中pH=1

B.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

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

16.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X+2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17.某储能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溶液中c(H+)=2.0mol·

L-1,阴离子为SO

,a、b均为惰性电极,充电过程中左槽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右槽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时,电池中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充电过程中,a极的反应式为VO2+-e-+H2O===VO

+2H+

C.储能电池a、b两极间的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D.放电时,当转移的电子数为6.02×

1023时,从右槽迁移进入左槽的H+的物质的量为2mol

18.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10-羟基喜树碱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10-羟基喜树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20H16N2O5

B.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NaOH反应

19.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g。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

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

      B.p=m+

C.n=m+17VcD.

m<

p<

m

20.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A.9.0LB.13.5LC.15.7LD.16.8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

21.(12分)X、Y、Z、Q、W、R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化合物甲由X、Z、Q三种元素组成,常温下0.1mol/L甲溶液的pH=13。

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QR溶液生成甲;

化合物乙由X、R两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Q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Y元素的单质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则Y元素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在甲溶液中通入足量YZ2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3)W的单质既能与甲溶液反应,又能与乙溶液反应。

①常温下,将W的单质和甲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②Q、W两种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为Q________W(填“<

”、“>

”);

下列表述中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Q的单质的熔点比W单质低

b.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

c.W的原子序数大

22.(17分)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M

RONa+R′Cl―→ROR′+NaCl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C生成D的另一个反应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5)写出由D生成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5分)废易拉罐的成分比较复杂,据查,铝易拉罐各部分成分及含量(质量百分含量)见表:

Si

Fe

Cu

Mn

Mg

Cr

Zn

Ti

Al

罐身/%

0.3

0.7

0.25

1.0~1.5

其余

罐盖/%

0.2

0.35

0.15

0.2~0.5

4.0~5.0

0.1

拉环/%

3.0~4.0

为了验证罐身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

酒精灯、烧杯、试管、试管夹、漏斗、滤纸、铁圈、玻璃棒、砂纸、剪刀

药品:

易拉罐、去污粉、NaOH溶液、KSCN溶液、盐酸、镁试剂、高碘酸(H5IO6,弱酸)

【实验方案】

实验预处理。

将剪好的易拉罐片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涂料层,直到光亮后用去污粉清洗干净备用。

【实验过程】分别向试管a、b中加入少量上述易拉罐片,进行如下操作: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图中操作①②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A的成分为。

(3)操作③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b中取样相同,则分别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稀盐酸后,相同条件下理论上产生的气体体积V(a)________V(b)(填“<

”或“=”)。

24.(16分)铜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电线电缆厂属国家电线电缆、绕组线行业专业生产厂。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

零碎电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Cu+2H2SO4+O2≜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①、③两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①;

 

③。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

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丁又提出了疑问:

“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粉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

请提出你的想法: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

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

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g,需水mL(水的密度为1.0g/mL),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3年高二素质测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

21.(12分)

(1)

(1分)

(2)C(1分) HCO

+H2O

CO

+H3O+(或HCO

+H+)、HCO

H2CO3+OH-;

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两个方程式和文字解释各1分,共3分)

(3)①2Al+2OH-+2H2O===2AlO

+3H2↑(3分)

②>

(2分) b(2分)

22.(17分)

(1)加成(1分) 氧化(1分)

(各2分,共6分)

(4)CH3OH(1分) 浓硫酸,加热(2分,缺少一个扣1分)

+NaCl(每个方程式2分,共4分)

(6)取样,加入FeCl3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2分)

23.(15分)

(1)漏斗、烧杯、玻璃棒(每个1分,共3分)

(2)Fe、Cu、Mn、Mg等(全对得2分,漏写得1分,错写不得分)

(3)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后沉淀部分溶解(2分)

H++AlO

+H2O===Al(OH)3↓、(2分)2H++SiO

===H2SiO3↓(2分)

Al(OH)3+3H+===Al3++3H2O、(2分)(书写时不要求顺序)

(4)<

(2分)

24.(16分)

(1)2Cu+O2

2CuO,Fe+CuSO4═FeSO4+Cu;

(每个1分,共2分)

(2)乙,(1分)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2分,意思答对即可)

(3)将Cu完全置换出来,(2分)将所得铜粉酸洗后再洗涤、干燥;

(2分)

(4)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5)4900,(2分)3060,(2分)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