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181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考试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地作用Word文档格式.docx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又如:

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2.排比:

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答题格式: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2、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首先……)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4.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1、这能全怪我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2、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

5.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运用对比手法,把 

 

和 

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

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

  

(2)胡屠户道:

“我那里还杀猪!

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7.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三千丈"

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

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

出来"

与后一事物"

下火"

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第三部分例文赏析.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4分)

④一尊微弱之躯,一个病中的老人,面对这么多鲜花、掌声、赞叹和美誉,他为什么不像其他明星表露出满心的欢喜与陶醉呢?

哪怕是装出来的。

一切都是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静静地飘下,飘到一个地方,风吹一下,就动一动。

风不吹,就静静地禅定着。

那些仍然留在枝头的鲜花与果实与它无关,那些欣赏鲜花与享受果实者的赞叹与它无关。

它只属于大地。

回归大地,是它的理想与抱负。

走向大地时的那份从容与宁静,那份无悔与蕴藉,只有那片掉落的秋叶,才能够懂得!

⑤很多的时候,霍金都保持着一种雕塑般的姿态。

没有任何一种雕塑会像他那样生动,会像他那样令人难忘与不舍!

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13.约会荷花》

(1)第④段说霍金“犹如秋天的一片落叶”,结合全段,说说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那里。

”具体说说“斜”和“笔直”放在一起的表达作用。

 答案:

(1)这个比喻生动(或形象)地写出了霍金面对荣誉时的从容(或实现人生价值后的无悔)。

(2)形成对比,突出了霍金在身体残时表现出的

强乐观(或从容高洁)的精神品质。

(二)抓关键字词。

 答题策略: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答题格式:

  赏析句子注意点:

指出具体字词,(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表现了)什么怎样(情感或品质等)。

例1: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北京时间不到点

(1)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

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

“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

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

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2)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

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

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

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

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都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

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为的视线里。

(3)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

“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

“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

”向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

”服务员微笑着说:

“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

”乡下父亲愣了,说:

“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

”服务员微笑着解释:

“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之前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

”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

”乡下父亲“啊”来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

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

“勇,要不,咱明天再来?

”叫勇的小孩说:

“明天还要看我妈哩!

”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

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

“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

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

”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

“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

”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

“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

”勇说:

“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

”乡下父亲说:

“你不用来,我来!

“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

”说着又低下了头。

(4)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

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

我答道:

“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

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

“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

快了整整5分钟!

”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

“对,对!

快乐5分钟!

”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

“看,现在刚十点!

”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5)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楞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

“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

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的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

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

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6)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

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

“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不——到——点!

”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

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

“北京时间——不到点!

”“北京时间——不到点”……

(7)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4

(1)“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

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又无助的表情。

(2)“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

例2:

本文画线的两处都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说说它们的作用。

  

(1)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滚落而下。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2009鄂州卷《32.女儿的“遗产”》)

11.

(1)一个“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抓妈妈手指头的力度,刻画出了女儿对妈妈的难割难舍的依恋;

(2)一个“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死里逃生的庆幸与激动,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

    

第四部分:

短文阅读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

说到丝绸之路

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

了一句:

“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

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

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

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

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

才知道发

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

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

再提供新的风景。

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

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

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

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

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

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

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

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

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

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

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

2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

(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

21.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分)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分)"

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

(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答案】

(二)《回家去问妈妈》

20.(4分)事件:

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2分)感悟:

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

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

流。

(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3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1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 

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

22..(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 

(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

23.(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

紧扣

文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

24.(7分)要求:

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

表达流畅。

落红

曾绍炉

①我对红色,有着十分的喜爱。

虽然红曾经对我是那样的吝啬,少年时代与我情同手足的两位女友:

红枝、红梅都因生存的艰难离我而去了,我的每一份真诚,变成幻想成空的泡影。

然而在我生命的后来岁月里,红却仍然是我情感寄托的力量,诗意常新的泉源。

②我喜欢的不是令人恐怖的血的红,而是另一种温和明艳的红,想起它就让人想起光明,想起它就让人想起生活的美丽;

看到它就让人温暖无比,心生惊喜,看到它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

③它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尚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

它最初的方式就是不断地蕴藏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光华,并且柔化了它灼热,把他的那份热情,悄悄地藏于自己的根茎叶芽中。

④他又具有美的本质,借着开花的世界,借着果实成熟的契机,借着秋夜载誉而归的儿子,把那份热情喷发出来—以花、以果实、以瑰丽深沉的红叶,装成一个浪漫的世界、诗意芬芳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童话,就是让一切美的而尽美,让一切孤零的、失意的、苦陋而凋残的,都在红艳的祈祷中,也变得美,变得动人心扉。

⑤我便是被这美陶醉了的一个。

我常像孩子一样奔跑于花色斑斓的花丛中,并常常对着那些红色的花朵,低下头来,以含情的目光和它接触,与它交谈,而在美丽的惊叹中,领略大自然的一种超凡的灵气。

⑥然而,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⑦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满树满坡的游丝花片,春日里卷来一场铺天盖地的“红雪”;

果实蒂落的世界,你会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景观的魔幻般“烟消云散”而惊诧的目瞪口呆;

秋风像大地母亲的手臂召唤那些奉献了一生的使者回到自己的怀抱,你会欣赏到红叶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⑧虽然落红不像初放成长时那样的无忧,爱却不因花的凋零、叶的飘逝、果的蒂落而丧失。

那份爱是牢固而长久的,就像虹,在空中短暂的划过,却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痕迹,永远芬芳灿烂的痕迹;

就像一个故事的高潮,以充满悲壮的英雄般得举动,赢得了永世的颂扬和惊叹。

⑨一个秋天,我捡拾了许许多多的红叶,夹满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像珍藏一个无人知晓的红叶梦。

过了许久,当我重温那些故旧的梦时,才发现那些固执的精魂们,早已在我情感疏忽的瞬间,翩然化蝶而飞了,空留下一些毫无色泽的枯败的树叶。

这是我无意间犯下的一桩错误,即使我伤透了一颗爱红的心,更使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启发——落红并不是生命颓败的结果,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在这诚挚的复归自然的途中,谁也阻挡不了它的脚步。

而只有在这不断的开落中,红,才有着它的延续,才有着它的重生,才有着它的永恒,才能看到那一份不灭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

⑩于是,我学会了在红将飘落的时刻去看花,去森林里散步,见玫瑰花毫无怨悔滴告别枝头,便忍不住把它捧在手里,轻轻地印上我的唇吻,再潇潇地散落泥土中;

或者拾起地上的一枚红叶,对着夕阳去窥探那脉筋间的秘密,从那纵横交错的艳红中,读生命对太阳的赞歌;

而当我面对一树通红的鲜果时,又沉浸在生命奋斗与慷慨奉献的自豪中!

⑾在捧掬、拾捡、探读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与落红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

人当艳红吐翠时自也慷慨大度,一旦凋残飘零却又悲凉不堪;

人当兼收并蓄之时面对风雨也不屈不挠,而一旦实满果红回报滋育时常不免患得患失。

在落红面前,我不仅热泪盈眶……

⑿由此我的梦变得离奇而瑰丽:

我化作了一页花瓣、一片红叶、一颗绚丽馨香的果实。

20.“我”所喜欢的“红”有哪些特点?

(3分)

21.为什么作者说“落红更令我称颂和敬佩”?

22.本为以“落红”为题,却又写到“同处一个世界的另类”,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

23.第⑤⑨⑩⑿段都谢了“我”与“落红”的亲近或关系,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24.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20.答案:

①温和明艳;

②质朴而骄矜;

③具有美的本质。

评分:

每个特点1分,共3分。

21.答案:

①红的飘落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②落红的爱牢固而长久;

③落红不是生命的终结与死亡,而是生命的复归与起点,它有着不灭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④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每种原因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2.答案:

运用对比,通过写人的悲凉不堪和患得患失,突出表现了落红豁达的境界和高尚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写法1分,好处2分。

共3分。

23.答案:

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作者对落红特征和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展示了作者对落红情感由浅入深、由弱变强的变化发展过程。

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

24.答案:

示例“飒飒的东风裹挟……那惊世一绝的翩翩舞姿……”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落红的磅礴气势以及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只答出例句不得分。

其它答案酌情判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