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0319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演练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C.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人体的唾液淀粉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D.加入pH为6.8的缓冲液可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的快速进行

【答案】B

据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置于不同温度下15min后,根据加入碘液后蓝色的深度可知,2号试管中无蓝色,说明2号试管中淀粉酶活性最高;

20℃下置于室温中15min后,所有试管中都无蓝色,说明此时各试管中淀粉都已经反应完,说明在0~90℃之间,唾液淀粉酶都有活性。

【详解】A.对唾液稀释,目的是缩小酶的个体差异,消除个人的酶对酸碱度的适宜程度不同及得到相对一致的酶浓度,A正确;

B.由题图可知,酶在低温和高温下处理后,恢复到室温条件后均具有酶活性,但不能证明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对酶的作用原理不相同,B错误;

C.据表格可知,90℃处理后淀粉酶仍有活性,可知人体的唾液淀粉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C正确;

D.本实验中pH是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可保证实验的准确进行,D正确。

3.氨酰-tRNA合成酶是催化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的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研究发现,每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这些酶必须与tRNA分子上特定的反密码子序列以及特定的氨基酸同时对应时才能发挥作用,下列有关氨酰-tRNA合成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不同细胞内含有的氨酰-tRNA合成酶种类不同

B.每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tRNA

C.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可作为抗生素抵抗细菌的增殖

D.氨酰-tRNA合成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tRNA上的反密码子

根据题意,氨酰-tRNA合成酶能催化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由于每种氨基酸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故氨酰-tRNA合成酶能催化一种或多种tRNA和氨基酸结合。

【详解】A.人体不同细胞内含有的氨基酸的种类是一样的,故氨酰-tRNA合成酶种类也相同,A错误;

B.每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tRNA,故每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能结合一种或多种tRNA,B错误;

C.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可作为抗生素抵抗细菌的增殖,C正确;

D.酶是生物催化剂,故氨酰-tRNA合成酶起催化功能,D错误。

4.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

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

D.HCO3、HPO42-等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肾炎等病可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滤出,进而排出体外,使血浆蛋白减少,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组织水肿。

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二氧化碳的情况与之相反。

【详解】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A正确;

B.肾炎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高,C错误;

D.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如HCO3-、HPO42-等,D正确。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定期焚烧落叶,有利于促进物质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

B.限制家养猪的活动,目的是减少能量的散失,使能量更多的储存在体内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

D.光敏色素是存在于植物叶、芽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感受多样化的物理信息

【答案】A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大多数的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而焚烧落叶不能加快微生物的繁殖;

动物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食物可能会发生变化,以捕食联系起来的食物链会随之改变;

不同的季节由于主要食物不同,捕食者主要的食物组成改变,食物链也可能发生变化。

光敏色素能接受光刺激,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等属于物理信息。

【详解】A.定期焚烧落叶不能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A错误;

B.限制家养猪的活动,可以降低家猪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利于更多的能量储存在体内,B正确;

C.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

D.光敏色素可感受光刺激,光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6.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

红色:

白色=8:

3:

1,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B.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

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

白色=2:

1:

1

根据题意分析,BbRr自交,正常情况下黑手:

红色:

白色=12:

3:

1;

而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

1,说明黑色植株中某些个体死亡,则推测可能是BB个体死亡,故S基因可能位于B基因所在染色体,据此分析。

【详解】A.据分析可知,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A正确;

B.由于BB个体死亡,则F1的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共3种基因型,B错误;

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该转基因个体为BbRrS,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即与bbrr杂交,子代有BbRrS、BbrrS、bbRrS、bbrrS,子代黑色:

1,D正确。

7.植物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铵转运蛋白AMT-1,能以NH4+的形式吸收N元素,铵态氮是植物生长的一种重要营养成分,但过量吸收铵会对植物自身产生毒害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AMT-1以NH4+的形式吸收的N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_____(试举2例),AMT-1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_______(填“根”“芽”或“茎”)部。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材料:

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细胞呼吸阻断剂HgCl2溶液,要求写出实验的思路和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蛋白质核酸

(2).根(3).取两只培养皿加入等量的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编号为甲、乙。

然后在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HgCl2溶液,乙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再在甲、乙培养皿中移栽生理状况一致的植物,一段时问后测定培养液中NH4NO3溶液的浓度,若甲营养液中NH4NO3溶液的浓度高于乙培养液。

则可证明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场输

生物体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DNA、RNA等;

铵转运蛋白AMT-1主要吸收N元素,推测该蛋白主要分布在根部植物细胞膜上;

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根据题意分析,可通过呼吸阻断剂HgCl2溶液阻断呼吸,影响能量供应,再检测培养液中NH4+的浓度,判断NH4+的运输是否收到影响。

【详解】

(1)AMT-1以NH4+的形式吸收的N元素可以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等,AMT-1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根部。

(2)实验设计思路:

①取两只培养皿加入等量的用完全培养液配置的适宜浓度的NH4NO3溶液,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HgCl2溶液,乙中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再在甲、乙培养皿中移栽生理状况一致的植物,一段时问后测定培养液中NH4NO3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

若甲营养液中NH4NO3溶液的浓度高于乙培养液,则植物细胞吸收NH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以及N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与运用。

8.某实验小组探究了土壤干旱对大叶黄杨生长状况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了正常供水的对照组,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90%的轻度干旱组,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70%的中度干旱组和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50%的重度干旱组,不同组的生理指标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以上数据是在处理后第8周测定,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大阳能的比)

(1)叶肉细胞中能够分解水并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旱条件下,大叶黄杨的光能利用率不断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当水分减少时,会刺激大叶黄杨合成________________,以促进叶片的脱落,随着水分的减少,大叶黄杨的叶片平均脱落数增加,叶面积减少,其意义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基质

(2).干旱环境下大叶黄杨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导致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少,从而使光能利用率降低(3).脱落酸(4).减少叶面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根据题意,实验目的是探究土壤干旱对大叶黄杨生长状况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含水量或干旱程度,因变量有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叶片平均脱落数、平均叶面积;

据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叶片平均脱落数、平均叶面积都随之下降。

(1)叶肉细胞中能分解水并产生[H]的反应有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有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基质。

(2)根据题意,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大阳能的比,而干旱环境下大叶黄杨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导致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少,从而使光能利用率降低。

(3)当水分减少时,会刺激大叶黄杨合成脱落酸,以促进叶片的脱落,随着水分的减少,大叶黄杨的叶片平均脱落数增加,叶面积减少,其意义是减少叶面积,从而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根据背景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近期发现一种新型细菌M,注入机体的细菌M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菌M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将用生理盐水配置细菌M的培养液注入小鼠甲体内,后观察小鼠甲感染细菌M的情况。

②提取小鼠甲的血清注入到小鼠乙内,提取小鼠甲的_______________(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或“吞噬细胞”)注入到小鼠丙体内。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乙和丙小鼠的患病情况。

(2)实验结果分析:

若出现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则可以说明新型细菌M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而不是细胞免疫。

(3)SP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能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信息分子,则SP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SP能作用于T细胞和B细胞,促进T细胞和B细胞从外界摄取胸苷,合成DNA分子,以增强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免疫功能。

【答案】

(1).T淋巴细胞

(2).向乙和丙小鼠注入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置的细菌M的培养液(3).乙小鼠不患病,丙小鼠患病(4).神经递质(5).特异性(或“体液和细胞"

在体液免疫中,免疫应答的效应产物为抗体,活化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故称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的效应产物为效应性T细胞,故称细胞免疫。

根据题意,家鼠甲感染细菌M后,若产生的是体液免疫,则小鼠甲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若产生的是细胞免疫,则小鼠甲体内会产生相应的T淋巴细胞;

则分别提取小鼠甲的血清和T淋巴细胞,注入到小鼠乙和丙体内,比较观察是否能抵抗细菌M的感染,即可判断产生的免疫类型。

(1)①将用生理盐水配置细菌M的培养液注入小鼠甲体内,后观察小鼠甲感染细菌M的情况。

②提取小鼠甲的血清注入到小鼠乙内,提取小鼠甲的T淋巴细胞注入到小鼠丙体内。

③向乙和丙小鼠注入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置的细菌M的培养液。

若乙小鼠不患病,丙小鼠患病,则可以说明新型细菌M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而不是细胞免疫。

(3)根据题意,SP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能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信息分子,则SP是一种神经递质;

SP能作用于T细胞和B细胞,促进T细胞和B细胞从外界摄取胸苷,合成DNA分子,而T细胞和B细胞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故SP可以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理解和区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机理,并能理解题干中实验设计的意图,做出分析和完善。

10.某种甜瓜果实的形状分长形和圆形,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果实的苦味和不苦受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控制,现有三株长形苦味的植株自交,自交结果见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株__________自交的结果可以判断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植株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能否通过一次测交实验确定植株甲的基因型,若能请写出不同基因型所对应的实验结果,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丙

(2).丙自交结果:

苦味:

不苦味=9:

7,为9:

1的变形,说明基因B和b、D和d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长形苦味:

长形不苦:

圆形苦味:

圆形不苦=27:

21:

9:

7,说明两者的比例计算适用于乘法原理,因此说明A和a位于另外的非同源染色体上(3).AaBBDd或AaBbDD(4).不能,因为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其测交后代的结果均为长形苦味:

长形不苦=1:

1,因此不能通过测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

分析表格可知,甲自交后代中长形苦味:

长形不苦=3:

1,则可知甲中长形基因组成为AA,果实的苦味和不苦受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控制,故可知这两对基因中有一对纯合,一对杂合;

乙自交后代中长形苦味:

圆形不苦=9:

1,说明其含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

丙自交后代中,长形苦味:

7,单独分析苦味和不苦这对性状,苦味:

1的变形,说明基因B和b、D和d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长:

圆=3:

1,而长形苦味:

7,说明A和a位于另外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1)根据植株丙自交的结果可知,苦味:

7,说明两者的比例计算适用于乘法原理,因此说明A和a位于另外的非同源染色体上,故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2)植株乙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3)据分析可知,甲中长形基因组成为AA,另外两对基因中有一对纯合,一对杂合,故甲可能为AABBDd或AABbDD;

若要通过测交鉴定甲的基因型,即与aabbdd杂交,则子代为AaBbDd(长苦)、AaBbdd(长不苦),或AaBbDd(长苦)、AabbDd(长不苦),测交后代的结果均为长形苦味:

1,因此不能通过测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能力。

11.腐乳营养价值丰富,目前主要作为嗜好性的调味品食用,但因其较高的盐含量严重阻碍其摄入量及功能性的发挥,从而不能使腐乳发挥出它的保健功能,为此研发人员开发出了保持产品质量和风味的低盐腐乳。

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成熟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通过分泌_____________酶将豆腐块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该研发小组首先将毛霉置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制作斜面培养基时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试管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毛霉的培养基在25℃下培养2~3天后,获得大量的毛霉孢子(毛霉的繁殖体,单细胞),然后制成毛霉孢子悬浮液,对悬浮液中的毛霉孢子的数据进行计数时可用到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

研发人员制好的孢子悬浮液可放入喷枪中备用,然后将豆腐切成小块并用紫外灯照射豆腐块和笼屉半小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喷枪将孢子悬浮液喷洒在笼屉内壁。

(3)为了检测低盐腐乳的营养价值,可以检测腐乳中___________(填“氨基酸态氮”或“蛋白质态氮”)的含量,一般来说,该物质含量越多,说明腐乳的营养价值越高。

【答案】

(1).脂肪酶和蛋白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3).高压蒸汽灭菌法(4).增大接种面积(5).血球计数板(6).对豆腐块和笼屉进行灭菌处理(7).氨基酸态氮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加盐也具有调味的作用。

(1)腐乳成熟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通过分泌脂肪酶和蛋白酶将豆腐块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该研发小组首先将毛霉置于试管斜面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制作斜面培养基时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将试管倾斜的目的是增大接种面积。

含有毛霉的培养基在25℃下培养2~3天后,获得大量的毛霉孢子(毛霉的繁殖体,单细胞),然后制成毛霉孢子悬浮液,对悬浮液中的毛霉孢子的数据进行计数时可用到的工具是血球计数板。

研发人员制好的孢子悬浮液可放入喷枪中备用,然后将豆腐切成小块并用紫外灯照射豆腐块和笼屉半小时,其目的是对豆腐块和笼屉进行灭菌处理,再用喷枪将孢子悬浮液喷洒在笼屉内壁。

(3)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蛋白质最终被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可代表蛋白质的分解情况,故为了检测低盐腐乳的营养价值,可以检测腐乳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一般来说,该物质含量越多,说明腐乳的营养价值越高。

【点睛】本题考查腐乳制备的原理和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平时学习时注意知识点的积累。

12.研究人员成功的获得了一种野生型濒危生物——东方盘羊的克隆后代,他们在试验中将2只死后的雌性野生盘羊的细胞核注入到去核的家羊卵母细胞中构建了重组细胞,并最终获得了健康的克隆子代,该研究可应用到濒危动物和珍惜动物的保护领城。

(1)核移植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试验获得的健康的子代的性状更加接近于____________(填“东方盘羊”或“家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外培养的重组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期时才可以移植到代孕母羊中,这是动物克隆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道“工序”称为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降低克隆难度,核移植的供体细胞最好取自东方盘羊的_________(填“胚胎干细胞”或“体细胞"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