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专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暑期社会实践专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社会实践专刊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月22日早上6点,队员们准时从学校出发,前往这次实践的第一站——乌镇。
一到达目的地,队员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行动起来,联系当地政府,通过居民了解一些必要的情况等等。
随后,大家满怀信心地准备着接下来挨家挨户的走访。
下午2点,迎着热浪,队员们踏上了乌镇那美丽的乡间小路。
在乡村小径的两旁,淡绿的桑叶、深绿的秧苗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散发出阵阵清香。
大片大片的桑田,汇成绿色的海洋,无不彰显出大自然的生命力。
那绿色,美的让人眩目,它的存在滋养了乌镇一辈又一辈人,朴实的农民生活和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那绿色,是生活的延续,是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他们与桑叶的美丽一起风雨同舟。
大约3点钟,队员们来到了几乎户户都被稻田和桑田包围着的翔云村。
“养蚕真的很辛苦!
”这是实践队走访的第一位村民包文娜大妈对队员们说的第一句话。
包大妈从17岁便开始养蚕,她的祖祖辈辈都是养蚕的,可以说是养蚕世家,“可惜现在养蚕赚不到钱了,我们的下一辈基本上没人养蚕了”。
尽管如此,对养了一辈子蚕宝宝的包大妈来说,养蚕依旧是她最大的乐趣。
每年,她都悉心养着蚕宝宝,并且一年五期一次都不落。
说起养蚕的方法与经验,包大娘可是能手,“刚开始的时候要非常细心,当它还是蚕籽时,必须先在日光灯下照三个小时,直到出乌毛。
然后采一把桑叶,先用漂白粉消毒,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每二小时喂一次。
养蚕时,温度一定要掌握好。
当蚕头眠时,温度最好高一点,在84华氏度左右;
而当蚕二眠时,温度就得适当低一些,以78华氏度为佳;
而当蚕出火后,温度控制到自然温就可以了。
那如何控制温度呢?
以前由于条件并不好,我们一般用木炭来加热,上面摆上一个大锅,锅里放些水、沙,或是形成一个‘火龙’。
而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就开始用煤气灶、电热毯、电炉,有的还用起了温度自动调控仪……”包大娘一直滔滔不绝,队员们也都听地入神了。
随后,她领大家参观了养蚕的一些工具,如蚕匾、参台、蚕网等。
在翔云村,实践队走访了七户养蚕人家,见识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了解到了一些养蚕的基本知识,这都让队员们受益匪浅,可谓“满载而归”。
7月23日清晨,实践队出发前往另一个村子——浮澜桥村。
在那里,队员们找到了当地70多岁的蚕农钱寅生,听他讲述了在养蚕过程中发生的许多故事。
“桐乡河山有座寒山,而寒山则是古时养蚕人家姑娘在开蚕之前必须去的地方。
”钱寅生大爷告诉队员们,在每年5月,春蚕开始喂养之前,村里的姑娘都会去那里游玩一番,以求今年的蚕宝宝健康、丰收。
这一说法现已不可考,但其中蕴藏的美好祝愿总能让人感受到蚕民们那祈求丰收的强烈感染力。
不单如此,古时春蚕开蚕前,蚕民们会点起香烛,奉上酒菜,祭祀“蚕神菩萨”,在烟雾缭绕中开始“请蚕花”,祈求蚕茧的丰收。
队员们从蚕民们那儿也了解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名词:
“乌毛”,指的是刚从卵孵化成虫时的蚕,因为那时它们遍体生毛,看去就是乌压压地一片;
而“乌茄”,指的是变色的死蚕,因此有的地方忌叫茄子;
“白肚娘”,指的是一种病蚕,“僵蚕”顾名思义就是那种死后变僵硬的蚕;
“亮头”,指的是不能吐丝做茧的蚕;
还有“火龙”,一种取暖的装备,由灰或沙子、燃着的木炭组成;
“柴龙”,让蚕吐丝做茧的一种工具,由稻草做成,等等。
在海宁云龙村的朱芝明书记那里,队员们了解到,古时大户人家养蚕与小户相比讲究得更多,不仅要祭蚕花菩萨,还要前往淮安寺做羊皮戏、唱越剧,以祈求和庆祝蚕种的丰收。
在海宁的东边地区还有踏蚕花等习俗。
老书记这样向队员们讲述:
“古时从清明时节起,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准备养蚕,洒扫蚕室,清洁蚕具。
发放蚕种后,就需要养蚕的人把蚕种贴身放在身边,以求孵化。
当养蚕期正式开始后,家家户户都要降低了声音说话、干活,生怕一个不小心‘冲’或者‘惊’了蚕宝宝,导致这一季的欠收,包括上门走访的生铁匠也会在这个时节降低他吆喝生意的调子;
邻里间也不再频繁地拜访,见着面也只是点头打个招呼;
如果有外人来访,那么蚕民们简直就会如临大敌般,不可进蚕室,不可观看蚕宝宝,屋外的道路将被完全封掉,以确保生人不会对蚕宝宝造成任何损害。
”
涉及到蚕桑养殖的还有一些婚礼和丧事的习俗。
新嫁娘的嫁妆里有一把火钳,一个火铁棒,一盏称为“油盏头”的油灯和几根没有嫁接过的“毛桑”,这些和江浙地区的蚕桑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除此之外,新娘子还要裹“蚕心棕”分给村上的每户人家,求得一个好彩头。
新媳妇过门第一年的养蚕成果甚至于会关系到别人对她的看法,评价的好与坏全在这一年的辛苦劳作上。
当然,江浙地区的姑娘们个个都是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养蚕,到出嫁时早已对养蚕的各种好恶了如指掌,她们的养蚕和缫丝技术自是纯熟无比。
而丧礼上也不乏桑蚕文化的影子。
“盘蚕花”讲的是人们在死去亲人的遗体旁拿着香烛走几圈,来表达他们的思念和不舍,祝他一路“走”好。
从桐乡乌镇再到海宁云龙村,5天的时间里实践队走访了这两个地方的多户养蚕人家,仔细地询问了这些传统的养蚕文化。
据当地蚕农说,由于多种原因,有很多的传统活动现在都已经不再保留了,大家养蚕也都是一切从简。
尽管如此,单单是这两个地方队员们就有了很大的收获。
嘉兴是一个蚕桑历史悠久的地方,如果走访每一个养蚕的地方,深刻挖掘那些养蚕的习俗,这一定会得到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
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实践队只能采点式的走访这几个地方,也只寻找到了这“宝库”中的一小块“金子”而已。
除此之外,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让队员们收获了很多。
在开展实践的这5天里,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大家对团队的合作精神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队员们相互分工,相互关心,一起加油。
实践队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例如在农村不太熟悉那里的方言,需要更加用心地倾听他们的讲话等等。
在活动期间,在了解许多桑蚕文化的同时,队员们也深刻感受到养蚕的艰辛,感受到农民的艰辛。
这些不禁让大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在心存感激的同时,大家也立志更加发奋的学习。
在实践的这几天里,大家经历了曾经没有经历过的困难,这些对于队员们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磨练。
队员们也庆幸有这样一次实践的机会,因为这一切都让大家在成长!
(嘉兴学院2008年暑期大学生赴嘉兴地区开展“寻找嘉兴正在遗失的桑蚕文化”实践服务团)
多媒体授课,支教新方法
——苗寨小学第一次开多媒体课
7月23日,夜幕降临,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赴湘西支教服务团队员们将带过去的教学仪器做了最后一遍调试,准备明天为“好友小学”的孩子们上一次多媒体课。
李政峰将课件再次检查了一遍,好友小学老师隆德安将自己家里的白色床单拿出来给队员们作投影仪的幕布。
第二天早上,队员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将唯一的一个电源接口接进了教室,随后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都连接并调试好,隆老师的提供的“幕布“也被挂在了黑板上,随着嘉兴学院的校训“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清晰的投影在幕布上,多媒体课堂的前期准备已经全部完毕,李政峰、张巧芬、叶振东在等着孩子们一个个进入教室。
“老师,这是什么?
”三年级的一个孩子隆自新看着投影仪惊奇地问。
“这叫投影仪,给大家上课用的!
”当李政峰对隆自新解释了一番后,从孩子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仍然对出现在白布上的大画面感到非常的惊奇。
10点,随着叶振东敲出来的上课铃响起,苗寨小学里的第一节多媒体课正式开始。
课堂上李政峰通过投影仪向孩子们展示了图文并茂的课件,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以及趣味英语。
通过这一节生动形象的英语课,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显然比之前活泼许多,模仿着课件里的卡通人物口头一直说着基本的英语问候语。
在接下去的近20天的教学中,支教团的队员们准备将多媒体课一直开展下去。
队员们明白,在“好友小学”给孩子们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东西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大课堂的容量,引发学生更好地的思考。
队员们希望在图文声并茂中,使湘西的孩子更好地体验学习的蕴意,体验高科技教学的成果,使孩子们思考思维产生强烈的共振。
(嘉兴学院2008年暑期大学生赴湖南省凤凰县支教服务团)
关爱老人携手和谐
——嘉兴学院新世纪人才学院学生慰问独居老人
炎炎夏日,连日的酷暑高温让嘉兴学院新世纪人才学院南湖分院的学生们心事重重:
嘉兴百福弄社区的两位独居老人还好吗?
独居的童奶奶已经八十高龄并且患有肾癌,而於奶奶今年已经75岁,腿部中风,患有轻度残疾。
新世纪人才学院的同学们在了解了两位奶奶的情况后,展开了讨论。
空巢老人作为一个被人遗忘的弱势群体,作为为改革开放的直接贡献者和建设者,关爱他们是大学生共同的职责,也是大学生志愿者对构建和谐社会最好的诠释。
7月26日,人才学院的同学们在课程十分紧凑的情况下自发组成了8名同学分成两批分别看望两名老人。
早上6点,四名志愿者就来到童奶奶家,童奶奶早就在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
看到童奶奶,同学们马上牵起了她的手,犹如牵着久别的亲人的手。
接着,大家陪着老人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陪她上菜场买菜。
买完菜回到老人的住处,原本空寂的房间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大家向童奶奶询问她目前的身体状况、经济情况和生活条件,奶奶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让同学们感到放心。
之后,童奶奶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许多她的往事,让大家学到了不少的道理。
在交谈的过程中,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挂满了笑容。
另一组同学在早上8点左右在百福弄社区王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了於奶奶家。
一进家门同学们就围在於奶奶的身边,慰问於奶奶的身体状况。
在聊天过程中,大家得知,於奶奶的一位孙女与同学们一样,也是在校大学生,与同学们的年纪相仿,大家纷纷表示,於奶奶就是自己的奶奶。
谈话过后,同学们拿起家中的抹布、脸盆、拖把等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儿,於奶奶家内内外外就更加干净整洁了。
伴随着一阵阵悦耳的歌声、笑声,队员们和老人亲热地交谈、合影。
老人说,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当学生们准备离去时,老人们拉着他们的手依依不舍,叮嘱着同学们以后要经常来。
拉拉家常,问候老人,聆听老人的诉说,这些行动看似微不足道,却给这些老人带来了温暖和安慰,也给人才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收获与感动,更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关爱空巢老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志愿者们一直将这份爱传承下去更加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关爱老人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让空巢老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在接受嘉兴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一位同学这样说道:
“我们在嘉兴帮助老人,别的同学也会在我们的家乡照顾我们家中的老人,社会的文明靠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不错,作为当今社会的大学生,队员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
队员们也表示今后会一直关注他们,经常去慰问他们,用最真挚的心带给他们最真诚的关怀!
(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学院南湖分院“关爱独居老人,共建和谐嘉兴”实践服务团)
关注健康,喜迎奥运
——奥运·
在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7月28日,医学院赴余杭良渚“寻华夏文明,探农村建设”实践服务团一行18人来到余杭镇山西园社区开展了一个“奥运·
健康你我行”主题活动。
当今社会,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少,对医疗健康知识的了解也很匮乏,于是队员们在奥运会来临之际,希望用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告诫群众:
生命在于运动。
也希望可以借此开展一些医疗服务,帮助人们看清自己的身体状况。
所谓“知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队员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使自身不断创新。
上午,队员们在山西园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来到山西园居委会楼下开展医疗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测量血压、脉搏,检测色觉,人体解剖图谱展览,健康咨询。
在医疗服务的同时,队员们还发放了1000余份健康宣传资料,如食品安全,遇急状况处理,传染病防治方法,医疗健康小常识等。
之后,大家还对周边各类人群做了健康知识普查,调查发现其中大部分人对健康知识掌握不扎实,了解甚浅。
此外,队员们还教会大家用ph试纸来测定一些食物和饮料的酸碱性,并让他们也参与其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注意。
傍晚6点,正是居民们晚间活动的时候,队员们趁此在老年活动中心内开展起“特殊群众运动会”,包括奥运知识竞猜,大宋沙包、鲤鱼跳龙门、猪八戒背媳妇、障碍赛跑、踢毽子、三人两足、跳大绳等各种趣味类运动项目。
活动场地竞争激烈,热闹非凡,大家都享受着比赛带来的乐趣。
比赛过后,团队为得到前三名的居民进行了颁奖并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奖励。
这次的活动,队员们帮助当地居民进行健康检查,为居民们提供健康知识,使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更为了解,对健康理念的掌握更加深刻。
队员们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帮助了他人,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队员们学会了相互交流和团队合作,学会了怎样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对都希望今后可以将自己的医疗服务多用于实践,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嘉兴学院2008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杭州队)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医学院杭州队实践感悟
社会是一所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地引导自己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
才能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才能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7月24日,医学院赴余杭良渚“寻华夏文明,探农村建设”实践服务团在团总支地支持下,走上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道路。
为期一周的活动,我们来到了杭州市余杭区进行了以“创新意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对当地社区群众进行了医疗服务和医疗宣传。
此次社会实践是团队中许多学生第一次进入社会,对于成天生活在象牙塔内的我们,这样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很是难得。
在此次暑期社会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大学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在社会实践开展之前就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17名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商议实践地点、时间、主题及所要开展的活动。
讨论就绪后我们分配各自的任务,并与实践地点的相关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联系。
在一切准备措施安排妥当后,队长又对成员们提出明确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必须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明确实践中的任务。
7月24日,全体成员汇合后,下午我们便马上展开了实践活动,在此后的六天中社会实践在我们的有序安排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1.服务社会,关爱老人。
为了服务社会并给予老人关怀关爱,7月24日,我们来到了余杭镇竹园敬老院对老人们进行了慰问和医疗服务。
我们带去了水果,但我想我们带给他们更多的是爱心。
在对老人的一番慰问后,我们便为他们测量血压、测试色觉并讲解了一些卫生健康的注意点。
在此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十分认真负责,耐心地与老人沟通,活动处处呈现着和谐的画面。
2.走进良渚文化,感受古代文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7月25日,当我们来到被称为“良渚古城、文明圣地”的良渚时,感触更多。
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良渚文化博物馆。
看着这些精致的玉器石器、精美的黑陶、艳丽的漆器、华贵的针织,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
在河姆渡时期人们都是用生漆,而在良渚时期人们已发展为使用熟漆,将这种色彩艳丽的漆用在漆器上进行镶嵌是良渚人首创。
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的人们已经在不断的实践中求创新和发展了。
在反山遗址北城墙参观时,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具有“中华第一城”之称的良渚古城,古人的智慧让我们大为感叹。
参观过后,我们对附近的人进行了良渚文化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们的人文素质,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添上了宝贵的一笔。
3.走进老年人书画社,了解余杭文化。
7月26日,我们走进了老年人书画社,感受到了余杭镇书画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了余杭文化。
看着一幅幅隶书、楷书、草书的字帖,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老人们对生活及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老人们和我们分享了书画学习的体会,他们认为学习书画不仅能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以书画会友。
他们还为我们讲授了余杭当地的古今文化,使我们对余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体验农民生活,了解农业状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余杭镇的经济日益增长,农业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农民生活状况得到了巨大改善。
为了深入了解此地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民生活情况,7月27日,我们走访了余杭镇蜜梨专业合作社,参观了格林农庄。
在合作社我们亲身经历了赏梨、选梨、品梨、包梨的过程,从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培育出的新品种梨——翠冠梨,外形美观、果形圆整、果皮光滑、色泽均匀、口感松脆、汁多味甜,这都得益于合作社敢于创新和勇于实践。
此外,我们也亲身体会到了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想正是这种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合作社屡获嘉奖,使翠冠梨打响了品牌。
在格林农庄看着这一大片的梨树,我们感受到了余杭镇农民们的勤劳与智慧。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区人民。
本着“学以致用,服务于人民”的信念,7月28日,我们走进了余杭镇山西园社区,开展了血压测量、色觉测试、水的酸碱度测试等一系列医疗服务,并进行了传染病预防、受伤后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医疗宣传。
尽管烈阳高照,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了热情,大家都十分地认真。
在我们到达之后,社区居民也陆陆续续地来到我们服务场地进行咨询和医疗测量。
当天的医疗活动既服务了人民,也让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和巩固。
6.开展“趣味奥运”比赛,宣扬奥运精神。
为了宣扬奥运精神,7月29日,我们在山西园社区开展了奥运知识宣传并开展了一系列趣味活动,如“齐心协力”、“鲤鱼跳龙门”等,从社区人民的积极参与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奥运的热情和期待。
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钟结束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懂得了面对困难时需要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7.开展新老干部座谈会,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7月30日,我们在余杭图书馆开展了社区新老干部座谈会,了解了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
干部们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状况的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这些80后的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经济和生活水平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纷纷表示,在如此好的环境下更应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了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最好的形式之一;
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之一;
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一周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们终生受用。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我们相信,在社会这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里,我们的人生价值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嘉兴学院2008年暑期大学生赴余杭良渚“寻华夏文明,探农村建设”实践服务团)
报:
校党委、团省委学校部、省学联
送:
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工会、各党总支
发:
各团总支、平湖校区分团委、南湖学院分团委
责任编辑:
共青团嘉兴学院委员会
电子信箱:
电话:
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