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89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docx

城市综合规划建设与管理

资料:

不但合肥中心带动作用局限性,作为合肥腹地淮南、六安及桐城,各自经济发展总量也较为弱小,水平不高。

于是,从总体上看,合肥经济圈整体实力较弱,经济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还较低,对安徽全省辐射带动作用尚有待提高。

较之于周边武汉都市圈与长株潭都市群而言,有关经济发展指标规模总量偏低,在全省所占比重偏小,对安徽全省经济发展拉动贡献有限(见表3);相比之下,武汉都市圈各项指标在湖北全省所占比重均超过50%,甚至有指标还超过了80%,而合肥经济圈有关指标则只占全省30%多,仅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为40%多;同样,长株潭都市群有关经济发展指标总量也多数高于合肥经济圈,各项指标在湖南全省所占比重均超过40%,有指标还超过60%

查阅有关资料,对比长株潭都市群。

,合肥经济圈以3.34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产生了5337.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长株潭都市群以2.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产生了8320.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同步,合肥经济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1万元,而长株潭都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6.3万元,是合肥经济圈两倍多。

第四章 都市规划建设与管理

坚持高起点、高原则、高效能,全面提高都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与都市地位相适应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和综合保障功能。

  第一节 优化都市空间布局

  以建设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区域性特大都市为目的,按照“中心集聚、组团拓展、区域协同”思路,深化“141”空间发展战略,高起点、前瞻性地做好新一轮都市总体规划和土地运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中心城区和都市副中心建设,实现都市空间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元化、开敞式转变。

  建设当代化中心城区。

由滨湖新区、老城区和政务文化新区构成中心城区,坚持分类指引,打造丰富多样都市特质文化空间,提高都市品位,加快形成高品位服务集聚、综合承载能力强当代化城区。

滨湖新区,坚持紧凑型开发,把握好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高原则、快节奏地推动各项建设,着力提高服务业集聚功能,完善配套,逐渐形成环境优美行政办公、金融商务、会展旅游中心。

老城区,实行都市更新,加强基本设施和城中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深刻发掘、传承都市记忆,建设一批特色街区,打造国内知名商贸、商务、金融、文化中心。

政务文化新区,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区域特色,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打造功能先进行政商务、文化体育和休闲居住中心。

各开发园区按照混合功能规定,科学布局、集中建设有关配套设施,推动各种业态集聚发展。

  打造各具特色都市副中心。

统筹推动东部、北部、西部、西南部四大组团建设,按照中档都市规模,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产城互动,高起点、高原则建设基本设施,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形成近期50万、远期100万人口规模,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竞相发展都市副中心。

以肥东县店埠镇为核心,涵盖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肥东经济开发区、撮镇镇、桥头集镇等区域,加快形成东部都市副中心;以北部新城为核心,涵盖双墩镇、双凤经济开发区等区域,形成北部都市副中心;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为核心,涵盖蜀山经济开发区、南岗科技园、柏堰科技园、小庙镇等区域,形成西部都市副中心;以肥西县上派镇为核心,涵盖桃花工业园、新港工业园、桃花镇、严店乡等区域,形成西南部都市副中心。

  加快小城乡建设。

突出特色,编制完善城乡规划。

通过政府推动、体制创新、市场运作模式,加强基本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

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加快发展一批综合型、工业主导型、商贸型、旅游型特色城乡和经济强镇。

选取水湖、三河、长临、下塘等重点镇,按照小都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

  第二节 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以强化对外辐射、增进组团对接、畅通都市交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当代交通运送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铁路。

建成合蚌、合福、商合杭客运专线、铁路枢纽南环线和南客站,西合线增建第二线,改扩建合肥西站;规划建设合宁、合六、合巢芜、合淮、合安等城际迅速铁路。

加快与长三角经济圈都市城际铁路衔接,推动合肥经济圈城际铁路建设,建成全国重要铁路枢纽都市。

  航空。

建成启用新桥国际机场,增长国际国内航线、航班,勉励发展通用航空,加强合肥机场与周边都市交通联系,提高航空服务能力,推动合肥经济圈内都市异地候机楼建设,哺育区域内航空客运市场,形成一体化航空客运系统。

  公路。

改造提高连接周边都市迅速公路网,改扩建312国道合六段、206国道合淮及合安段、105省道合巢段,建设环巢湖公路,推动徽州大道南延、繁华大道西延、方兴大道东延、蒙城北路北延项目,建设连接合肥经济圈内都市第二通道。

实行合宁、合巢芜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

建设长丰至新桥机场高速公路连接线和淮南至合肥煤炭外运通道等项目。

  水运。

加快建设合肥港综合码头、派河码头、大兴码头、店埠河码头,推动裕溪和巢湖复线船闸早日建成,提高合裕线航道、派河航道以及店埠河、丰乐河航道通航级别,打造江淮流域内河航运中心。

  城区交通。

加强中心城区与都市副中心交通联系,加快组团之间迅速路建设和都市出入口建设。

加强都市道路网建设与衔接,跟进配套设施,着力构筑迅速路,继续完善积极脉,健全微循环,优化慢行系统,形成较为合理都市道路交通系统。

建成都市轨道1号线,启动2号线等轨道线建设。

突出公交优先发展,加大公交运力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公交网络体系。

完善行人过街系统,加快公路客运和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实现各种运送方式间有效衔接和便捷换乘。

  第三节 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建设多样、安全、清洁、高效能源体系,增强能源保障可靠性。

  电力。

建成投产合肥电厂#6机组,建设长丰电厂2×80万千瓦机组项目,加强电源点和电力通道建设;新(扩)建500千伏变电站3座、220千伏变电站14座、110千伏变电站46座,完善配电设施,建设智能电网,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燃气。

加快“川气东送”运用工程门站建设,新建北门LNG应急气源厂和绕城高压环网输气干线工程,形成“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双主气源和LNG、高压管网储气双备用气源稳定供气格局。

积极推动从淮南向合肥输送煤层气,实行“淮气南送”。

到“十二五”末,天然气、液化气供应量分别达到9.2亿立方米和3.6万吨,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0%以上。

  石油。

在肥新增国家石油管道和石油战略储备布点,建设安庆到合肥石油管道,争取在区域内增建成品油、原油输送支线,提高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供应和储备能力。

合理规划建设加油站、加气站。

  供热。

加大都市集中供热热源和管网建设与改造,扩大都市集中供热覆盖面,实行安能热电、金源热电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东北部工业区、科学城、滨湖新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热源厂。

加强对工业用热项目统筹安排,提高热电厂热效率。

  新兴能源。

建立可再生资源政策支持机制,推动光伏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开发运用。

建设合肥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

勉励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支持发展都市生活垃圾发电。

积极开发运用地热资源。

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迅速充电站、加注站等服务设施。

  第四节 建设水利保障体系

  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能力。

  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统筹城乡供水,优化水资源配备和合理运用,为产业构造调节和都市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高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等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保护水平,继续实行淠史杭灌区和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动“引泉入城”工程,加快龙河口等新水源地建设,加强长江-淠史杭-巢湖“三水沟通”,保证水源足量、稳定、安全供应;提高供水品质,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扩建六水厂、新建七水厂、筹建八水厂,建设完善供水管网。

到“十二五”末,都市供水能力达到240万立方米/天。

  提高防洪减灾水平。

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防洪护岸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逐渐建成完善合肥都市防洪体系,城区防洪原则达百年一遇,县城、重要防洪城乡防洪原则达50年一遇。

实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保证水库安全。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力推动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工程。

  第五节 加强都市信息化建设

  以提高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核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都市发展全面进一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特性“智慧合肥”。

  增进都市信息资源开发运用。

加快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提高教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完善全市统一空间地理基本数据平台;建成全市综合地理人口信息系统;加快推动规划、房地产、环保、市政、绿化、水务、气象等都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定期共享互换;着力推动防洪应急、交通管理、都市报警与监控、人口管理、税收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信息基本设施水平。

推动“三网融合”工程和互联网区域互换中心建设,建设基于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

推动无线宽带网与光纤通信网有机结合,加快3G移动通信技术推广,推动数字地面电视和多媒体广播网建设。

  保障都市信息安全。

加快信息安全基本设施建设,实行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信息安全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与应急解决、打击网络犯罪能力。

  第六节 推动都市精细化管理

  坚持依法、科学、从严、有序管理都市,推动都市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进一步理顺都市管理体制,着力推动都市管理重心下移。

大力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基本实现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化、职能设立专业化、执法过程原则化。

创新都市管理方式,以数字都市技术为依托,进一步推动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服都市人居环境。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大力提高环卫装备水平,全面履行道路机械冲洗、机械清扫保洁;全面推动生活垃圾收运三级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容器化贮存、机械化收集、压缩化运送。

完善生活垃圾解决收费制度,推动限制包装、废品回收、垃圾分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解决等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管理水平。

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推动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智能交通控制中心,逐渐建成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加强交通管理法制化建设和市民当代交通意识教诲,开展交通管理专项整治,实现城区道路交通有序、平安、畅通。

  美化亮化都市容貌。

精致设计道路沿线、重要建筑物、都市景点等设施景观照明,加强都市建筑外立面、广告、灯光色彩、格调规划设计,形成特色鲜明、整体协调都市建筑风格;实行一批环境整治和绿化工程,提高都市形象。

  提高市政设施管理水平。

加强市政道路、桥梁、路灯、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管护,加大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力度,科学运用都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商场、超市等设施,不断提高市政设施运营水平。

适应汽车时代规定,加快城区停车场建设,提高住宅社区停车位配套比例。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预警预测系统建设,建立完善风险隐患数据库,加强监测能力,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综合发布系统,完善应急预案。

加大应急基本设施建设,加大应急机械设备投入,强化骨干专业队伍、基层综合救援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培训、演习,提高应急队伍迅速反映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提高物资保障能力,逐渐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调配网络,提高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劫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第五章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长效机制,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乡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当代化,在全省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全面增强县域综合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