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8243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总动员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17Word下载.docx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菌混合培养,③转入固体培养基

B.①不加热处理,②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菌共同培养,③转入液体培养基

C.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或R一种菌落

D.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R两种菌落

【解析】 图中①是分离提纯S菌各组成成分,②是将提取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③是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能产生R、S两种菌。

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 培养噬菌体需用含活细菌的培养基;

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培养后,搅拌离心处理;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外壳可能没有与细菌完全分离,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仅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4.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才分离

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D.赫尔希等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同一个噬菌体,然后进行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孟德尔假说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当时并不知道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A项错误;

人们认为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的DNA并不能提取的很纯,还附有其他物质,可能正是这些少量的特殊蛋白质在起转化作用,所以该实验结论并未得到科学家们的一致认可,B项正确;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思转化实验的缺陷),C项错误;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然后分别侵染大肠杆菌,D错误。

【答案】 B

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解析】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人类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最具说服力的实验。

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如果仅凭猜想,控制其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

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单凭猜想,遗传物质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2)解答这一问题要考虑到病毒本身不能增殖,必须借助于宿主细胞,因此应考虑先培养出有标记的宿主细胞,然后再培养出有标记的噬菌体。

(3)若接种噬菌体后的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噬菌体会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

【答案】 

(1)①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②其遗传物质是蛋白质,不是DNA;

③其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 

(2)将宿主细菌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含有32P的细菌;

用T2噬菌体去侵染被32P标记的细菌,待细菌细胞裂解后,释放出的噬菌体便被32P标记上了 (3)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B能力层

7.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哪种(  )

【解析】 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

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

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细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

8.(2015·

石家庄一模)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

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解析】 S型细菌利用自己的DNA的两条链为模板,用R型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因此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答案】 A

9.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

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解析】 噬菌体增殖时首先将其DNA注入到宿主细胞中,然后在宿主细胞内以噬菌体DNA为模板,以宿主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氨基酸等为原料,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之后再组装成子代噬菌体,最后细菌细胞裂解,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去。

故A正确,B和C都不正确。

噬菌体是病毒,二分裂一般来说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因此D也不正确。

10.图2为用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2

A.图2中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⑤①

B.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其营养成分中应含有32P

C.图2中的⑥⑦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⑦的目的之一是让B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解析】 蛋白质、DNA的特征元素分别为S、P,图1中的①为磷酸基团,含有P元素,⑤为肽键,含N元素,④为R基团,可能含有S元素,A项错误;

培养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培养液中不能含有32P,否则离心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无法确定,B项错误;

噬菌体是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酶来自大肠杆菌,而DNA模板则由噬菌体自身提供,D项错误。

11.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T2噬菌体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得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T2噬菌体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与DNA(核酸)会自然分离,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2)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如果想得到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对其宿主细菌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进行培养。

(3)35S、32P分别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实验结果说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4)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说明噬菌体通过DNA将遗传性状传递给子代,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 

(1)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DNA(核酸)会自然分离 

(2)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3)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4)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12.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研制出能抗肺炎双球菌的疫苗。

当时,他选择了两种肺炎双球菌:

带有荚膜、有毒的S型细菌和没有荚膜、无毒的R型细菌。

通过实验,格里菲思发现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会使小鼠致死。

检查死鼠血样,发现其体内竟然存在S型活菌。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体内产生的抗肺炎双球菌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设想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可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

请为他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一想法。

实验课题:

实验材料:

小鼠若干只、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提示:

可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活细菌液,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步骤:

①取年龄相同、发育相当、健康的小鼠若干只,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甲组体内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R型活细菌液1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抗肺炎双球菌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可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所以该实验的课题是探究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接种R型细菌,可设置两组实验:

一组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R型活细菌液,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因变量是S型细菌是否死亡,可通过观察小鼠是否死亡来判断。

【答案】 

(1)蛋白质

(2)实验课题:

探究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

①随机、均等的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②在乙组体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的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

③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S型活细菌液1mL,观察两组小鼠的存活状况

①若甲组小鼠存活,而乙组小鼠死亡,说明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

②若甲、乙两组小鼠都死亡,说明抗R型细菌的抗体不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不能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