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81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2016下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6-11-05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

2016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一、单选(共10小题,每题3分)

1.下列玩具不是从功能角度分类的是()

A.运动性玩具B.建构玩具C.益智玩具D.传统玩具

正确答案:

D传统玩具

2.婴幼儿的“认声”现象通常出现在()

A.3-6个月B.6-12个月 C.1-2岁 D.2-3岁

正确答案:

A 3-6个月

3.2-6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的先后顺序通常是() 

A.动词,名称,形容词 B.动词,形容词,名称 

C.名称,动词,形容词D.形容词,动词,名称

正确答案:

C名称,动词,形容词

4.风疹病毒传播途径是()

A.肢体接触B.空气泡沫C.虫媒传播 D.实物传播

正确答案:

B.空气泡沫

5.青青的妈妈说:

“那孩子的最真甜!

”。

这主要反映了() 

A.思维的片面性B.思维的拟人性C.思维的生动性D.思维的表面性

正确答案:

D.思维的表面性

6.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某幼儿能用数字。

该幼儿最可能的年龄是()

A.6岁B.5岁C.4岁D.3岁

正确答案:

A.6岁左右

7.最早提出“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考虑”的这一原则文件是()

A.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B.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C.未成年人保护法D.儿童权利公约

正确答案:

D.[儿童权利公约]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A.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

B.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知识为主,终生学习

C.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D.师德为先,幼儿为本,知识为主,终生学习

正确答案:

C.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9.活动去活动结束了,课晨晨的“游乐园”还没撘完,。

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

A.与幼儿积极互动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求灵活调整

C.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的进行D.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

正确答案:

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求灵活调整

10.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是()

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

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嘛

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儿童

D.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

正确答案:

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

二、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

11.简述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要点。

【参考答案】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亿师学研究院提供]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代办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12.父母陪伴对幼儿健康成长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陪伴直接影响到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1)父母的陪伴教育有利于幼儿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下,就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对幼儿的自我中心进行引导,从而使幼儿形成与他们进项分享、换位思考的良好品质。

(2)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在民主型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在专制型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生气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放任型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但也可能使孩子发展自主、少依赖性、创造性强等性格特点。

(3)安全的依恋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以及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论述题(1小题,20分)

13.论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答案】

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使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避免和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间存在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入小学后的发展及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方面的衔接

1.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给幼儿提供自己选择、提供自己的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2)培养独立性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展开,培养有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整理书包等生活习惯。

(3)发展人际交往能录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

适应能力差的幼儿没有新的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在特别的大班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

同事,幼儿园可在生活制度、作业科纪律等方面有所改变,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有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

(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小学的学习活动较之游戏互动显得枯燥,儿童入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书写任务较多,学习压力增大。

因此,儿童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

抵抗疾病能力;较强手眼协调能力个运动能力。

2.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

首先,调整每日的作息制度;其次改变活动环境的布置。

(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首先,开展培训进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其次,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

(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二)家庭方面的衔接工作

实际上,无论是儿童省会自理能力的锻炼、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信心的培养,都与家长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家长也应该成为有效衔接工作中的重要力量,通过适宜的方式发挥自身的协调、润滑功能。

具体来讲,主要是帮助幼儿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即做好入学前的身体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生活习惯准备和学习习惯准备。

四、材料分析题,并回答问题

14.材料

  在一项行为试验中,教师把一个大盆子放在幼儿面前,对幼儿说:

“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一会我们一起玩”..........................

  问题:

..........................表现出的行为特点。

参考答案:

根据材料中幼儿自我控制在发展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特点。

幼儿自制力反映的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但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且有自己的独立性。

(1)开始从受他人的控制发展到自己的控制。

3岁左右的幼儿自我控制的水平是非常低的,在遇到外界诱惑是,主要是受成人的控制,而且成人一旦离开,很难自己控制的行为,很快就会违反规则。

如材料中的幼儿。

当老师刚刚离开的时候忍了一会,[亿师学研究院提供]之后禁不止诱惑打开盒子偷偷看一眼,违反了老师对他的要求,并且当老师回来的时候,还会“骗”老师说自己没有看过,这是幼儿自控能力较低的表现。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策略

控制策略是影响儿童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数,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会使用有效的控制策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控制策略来进行自我控制。

他们可以运用许多分心的策略来避免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

如材料中的幼儿,当老师离开的时候,他一会看墙角,一会看地上,自己看前面的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自己的腿上,这就是幼儿所用的分心策略,来遵守老师所传达的要求,也表现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

15.材料

             打针           聚餐           吃饭

问题:

(1)上述三幅画各反映出幼儿绘画的哪种表现方式(6分)

(2)怎样理解幼儿的绘画(4分)

(3)评价幼儿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1)图一反映了“夸张法”的表现形式。

幼儿在绘画中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关心的事物,认为重要的事物画的很仔细,很突出。

图一中,幼儿将引起其注意的:

“针”和“血”花的非常突出,即运用了“夸张法”的表现形式。

图二反映了“展开式”的表现手法。

图二中幼儿将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画中表现出来,运用了“展开式”画法。

图三反映了“透明画”的表现手法。

幼儿不考虑遮挡关系,犹如视线能穿透任何东西,图三能考到米饭吃进肚子的样子,体现了“透明画”的表现形式。

(2)幼儿的绘画发展,可以分为涂鸦器(1.5—3.5岁),象征期(3.5—5岁)及图式期(5—7岁),处于不同时期幼儿的绘画,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和感受期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3)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去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期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引导其提高。

如:

“你画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和过年一样喜庆”,“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凶一点就更好了”等。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请根据下面的素材,设计大班主题活动方案,要求写出主题活动名称,主题活动总目标,2个子活动。

每个子活动包括:

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的主要环节。

   周一早晨户外活动,幼儿被园子里五颜六色的花吸引了,有的在指认花的颜色..............

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花朵]

【主题活动总目标】

1.感知常见花朵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种类花朵的生产特点。

2.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花朵的秘密。

3.学习花朵的绘画方法,能够为自己喜欢的花朵进行涂色。

4.大胆表达对花儿的喜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一【花儿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花朵的名称,了解不同的花朵有不同的瓣数和香味。

2.学习观察,交流探索常见花朵的特点,在记录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萌发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热爱大自然。

【活动准备】

物资准备:

若干数量的牵牛花,桃花,迎春花,郁金香画及图片。

经验准备:

对常见花朵有简单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认识常见花儿,感受花儿的美丽。

1.看看各种美丽的花,说说他们的名字。

(1)迎春花:

黄色的,花朵想喇叭,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朵,他它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所以叫它“迎春花”。

(2)桃花:

粉红色,先开花在长叶,有花蕾有花瓣。

(3)玉兰花:

白色的,先开花再长叶,花朵很大,它是上海市画。

(4)蝴蝶花:

颜色很漂亮,花瓣像蝴蝶的翅膀,所以叫蝴蝶花。

2.请幼儿交流讨论,幼儿动手操作,探索花儿的秘密。

1.教师将幼儿两人分为一组,给幼儿分发提供准备好的花朵和记录表格,向幼儿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