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8026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5、子囊果——子囊通常集生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

P18

16、水平抗病性——不论何种作物品种对所有病原物小种都感病,只是程度上有差别;

不论何种病原物小种对所有作物品种都是致病的,只是程度有差别。

P39

17、垂直抗病性——有些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对另一些小种则表现为高度感病。

18、活养生物——在自然界它们只从活组织种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

当组织死亡后,寄生物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

19、生理病害——凡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林木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的,故又叫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0、半活养生物——象活养生物一样,侵入活组织并在其中吸取营养。

但在组织死后并不随之死亡,可以继续生长发育,营腐生生活。

21、侵染循环——在林分中,病原物侵染寄主成功之后数量将得到扩大,并在适当条件下传播开来,使病害扩展。

生长季节之后,由于进入休眠期,病原物也随之进入越冬阶段。

次年开春后,从越冬场所经传播再到寄主进行新的侵染。

这整个过程称为侵染循环活侵染链。

(或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P36

22、初侵染——在一个生长季开始后,病原物从其越冬(少数情况下是越夏)的场所散发出来,引起的第一轮侵染,称为初侵染。

P48

23、潜伏侵染——在某些病例中,病菌的孢子萌发形成附着胞或侵入寄主后,随之进入休止状况,侵染处于暂停的静止中,等待某种寄主状况的改变后再恢复侵染的进程而导致发病。

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P46

24、基因对基因假说——对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抗病基因,再病原菌方面都有一个相应相克的毒性基因。

25、耐病——有些寄主—病原物组合中,寄主植物不像一般的抗病植物那样能抗御侵入或扩展,但感病后却不像一般感病寄主那样在生长量或产量上受到严重破坏。

我们称这样的现象为耐病。

P41

26、生物防治——从广义上说,一切利用生物学手段来防治病害的方法都属于生物防治的范畴。

通常是利用某些微生物作为工具来防治病害。

P57

二、填空题

1、林木病害三角关系是指寄主、病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P5

2、林木侵染性病原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和螨类等。

3、林木非侵染性病原有不适于林木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一系列因素。

4、完全锈菌的生活史要经历性孢子[0]锈孢子[I]夏孢子[]冬孢子[]小孢子(担孢子)[]五个时期。

5、病原物破坏或干扰寄主生理代谢的物质主要有酶、毒素、和生长刺激素三种。

6、植物病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P42

7、病原物越冬的场所有生病的植株,病株残体,种实、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土壤、肥料。

P47

8、化学防治的优点是适应范围广、收效快、方便简便,缺点是杀灭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容易污染环境、对人畜不安全、病原物易产生抗药性。

P58

9、苗木猝倒因发病时间不同,有四种症状类型,即种芽腐烂型、茎叶腐烂型、幼苗猝倒型、苗木立枯型。

P68

10、林木叶果病害的防治途径主要有集中清除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

P98

11、松枯梢病的症状特点是发病初期,当年生嫩梢上出现黄褐色病斑,开裂、肿胀、流脂,即为溃疡斑。

病株枝梢死亡后有“簇顶”现象。

后期在溃疡病部、枯针、枯梢上产生椭圆形或圆形突起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

P158

12、木材白色海绵状腐朽是病菌分解了纤维素和木素,而留下素所致。

P212

13、植物病原细菌有五个属,即棒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野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P28

14、植物病原细菌侵入的途径有伤口侵入和自然孔口侵入两种。

15、林木病害流行的条件是①大量毒性强的病原物存在,并能很快地传播到寄主体上;

②易于感病的寄主植物大量而集中地存在;

③强烈削弱寄主植物抗病力,或非常有利于病原物积累和侵染活动的环境条件。

P49

16、松(苗)落针病菌与松赤落针病菌的主要区别是子囊孢子的形态不同,前者线形,后者则为长梭形至圆柱形。

P73、106

17、油桐黑斑病的症状特点是,在叶片上为角斑,在果实上为黑疤。

P121

18、白粉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

P17

19、木材腐朽根据色泽可分为褐色腐朽和白色腐朽两类。

P206

20、植物病毒粒子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P29

21、植物的抗病机制根据病程可以分为避病、抗侵入、抗扩展、耐病。

22、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有斑点、溃疡、萎蔫等几种类型。

23、松针褐斑病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省。

P102

24、炭疽病的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

P111

25、油茶软腐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越冬,以分生孢子座初侵染与再侵染。

P119

26、林木枝干溃疡病按其发生规律,可分为一年性溃疡和多年性溃疡两种。

P144

三、选择题

1、下列防治措施中,(B喷撒杀菌剂)对防治植物病毒病害不适宜。

P32

2、植物类菌原体病害的典型症状特征是(B黄化、丛枝)。

P33

3、影响真菌侵染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A湿度)。

P44

4、下列病害中,(C马尾松枯梢病)不属于检疫对象。

P55

5、1%半量式波尔多液,其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是(C1:

0.5:

100)。

P60

6、防治苗木茎腐病主要措施是(D6、7、8月搭荫棚)。

P78

7、阔叶树白粉病在我省(A病菌以闭囊壳越冬,子囊孢子初侵染)。

P133

8、板栗疫病(B病菌自伤口侵入)。

P181

9、防治油桐枯萎病的关键措施是(D以千年桐为砧木嫁接)。

P205

10、阔叶树毛毡病的病原是(C螨类)。

P138

11、烟煤病的发生与(A植物表面的灰尘、C氮肥不足)关系不大。

P137

12、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D症状是萎蔫无松脂)。

P157

13、林木枝干溃疡的发生与(A阴雨连绵)关系不大。

P145

14、梨桧锈病因缺少(B夏孢子),故没有再侵染。

P225

15、柑桔溃疡病(C叶部病斑两面突起,木栓化)。

P230

16、下列现象中,(C风折)不属于植物病害。

17、细菌病害症状有(B斑点、C腐烂)类型。

18、植物类菌原体(C对四环素敏感)。

19、下列病害中,属检疫对象的是(D松疱锈病)。

20、1%倍量式波尔多液,其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是(B1:

2:

100)。

21、苗木白绢病(B以菌核越冬,以菌丝初侵染)。

22、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是(A“卡脖子”或颈枯)。

23、毛竹枯梢病菌(C仅为害当年新竹主梢)。

24、阔叶树漆斑病(B病部黑漆似的斑点是寄主得表皮细胞被破坏所致)。

25、油桐枯萎病(A仅为害三年桐)。

26、林木的根部病害(与叶果相比)的特点之一是(B种类少,但为害重)。

27、松疱锈病菌以(A担孢子)从松针气孔侵入。

28、杨树花叶病是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是(C)。

29、油茶炭疽病较软腐病(A果实受害重)。

30、桃褐腐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是(C僵果)。

31、锈菌属于(A专性寄生菌)。

32、植物类菌原体(C对四环素敏感)。

33、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其致病性(B不一定弱)。

34、下列病害中,(D马尾松枯梢病)不属于检疫对象。

35.对潜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B温度)。

36、0.5%倍量式波尔多液,其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是(B1:

200)。

37、苗木茎腐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是(D高温灼伤)。

38、松针褐斑病(C病菌分生孢子线形或圆筒形)。

39、毛竹枯梢病菌(C以菌丝越冬,子囊孢子初侵染)。

40、下列防治措施中,(D增施氮肥)对白粉病不适宜。

41.油茶软腐病(B病菌以分生孢子座初侵染与再侵染)。

42、防治杨树花叶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是(D选用抗病品种)。

43.柑橘溃疡病菌(A菌体杆状,菌落黄色)。

44.防治桃褐腐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是(B消除僵果)。

45.苗木猝倒病若发生在出土后,揭覆盖物前,其症状类型是(C幼苗猝倒)。

四、判断题

1、葱白和韭黄是因为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反常变化,不属于病害范畴。

(×

2、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且都有鞭毛。

3、植物类菌原体病害的典型症状是黄化、丛枝。

(√)

4、兼性寄生物是指以腐生为主,兼营寄生生活的一类生物。

5、局部侵染是指病原物只能从植物的某个部位侵染。

6、保护剂主要是在植物生病前施用。

7、杉木赤枯病和柳杉赤枯病属同一种真菌引起。

8、苗木白绢病主要随土壤和流水传播。

9、苗木受根结线虫为害后,通常地上部生长不良。

因此,采取叶面喷药和增施有机肥可获良好的防效。

10、杉木炭疽病的典型症状是“卡脖子”。

11、在湖南油茶软腐病每年的初发期比炭疽病早。

12、温度是影响真菌侵入的关键因素。

13、白粉病在低温阴雨季节发生重。

14、松枯梢病菌的分生孢子成熟前为单胞,成熟后为双胞。

15、白纹羽病是因病根表面的菌丝中有白色、羽纹状分布的菌索而得名的。

16、所谓“生理性病害”是因为林木受病原物为害后,首先是在生理上发生变化。

17、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的真菌所致。

18、植物病原菌细菌都是杆状,且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反应。

19、植物病原细菌与类菌原体都是原核生物。

20、耐病品种因其受害程度与感病品种一样严重,故不属于抗病的范畴。

21、半寄生种子植物既可过寄生生活,又可营腐生生活。

22、系统侵染是指病原物可以从寄主的任何部位侵染。

23、蚜虫是传播病毒的重要介体昆虫。

24、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耕作层,致死温度通常为55℃。

25、波尔多液是一种优秀的治疗剂,通常在林木生病后施用。

26、苗木茎腐病发生的诱因是高温所致。

27、油茶软腐病菌以分生孢子初侵染与再侵染。

28、松针褐斑病在南方主要为害马尾松。

29、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潜育期缩短。

30、板栗疫病病菌的子囊壳埋生在子座中,具长颈。

31、林木非侵染性病害在林间的分布特点是成片发生,无发病中心,无蔓延过程。

32、植物病原细菌与病毒都可以由伤口侵入,经雨水传播。

33、植物类菌原体病害可用青霉素等抗菌素治疗。

34、菟丝子的种子成熟后主要经鸟类传播。

35、阔叶树毛毡病病部毛毡状物是寄主的表皮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的。

36、在根癌病老的病组织中很难分离出病菌。

37、林木枝干溃疡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

38、油茶软腐病菌主要靠分生孢子侵染。

38、板栗疫病的病症特点是,有性世代子座为茶褐色,较无性世代色深。

39、白粉病在温暖而干燥的条件下发生重。

40、杨树花叶病毒主要由昆虫传播。

41、松针褐斑病菌的分生孢子为椭圆形。

42、油桐黑斑病的症状特点是叶片上为黑疤,果实上为角斑。

43、林木炭疽病的有性世代为担子菌。

五、简述题

1、写出1996年国家颁布的国内林木病害检疫对象的中文名称。

答:

1996年国家颁布的国内林木病害检疫对象,在1984年颁布的基础上增加了几种,取消了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2种。

因此,一共有14种,即:

落叶松枯梢病、板栗疫病、毛竹枯梢病、松疱锈病、杨树花叶病毒病、松枯萎病(松材线虫枯萎病)、国外松褐斑病、松针红斑病、松针褐斑病、杉木缩顶病、桉树焦枯病、肉桂枝枯病、冠瘿病(根癌病)、猕猴桃溃疡病。

简述柑桔溃疡病(叶果)症状特点。

此病为害柑桔叶、果及新梢。

受害叶片最初在叶的正面生针头大的黄色小点,背面则呈油渍状暗绿色微凹陷的小点。

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的病斑,病斑穿透叶片,两面突起,表面木栓化,粗糙,灰褐色。

边缘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周围有黄晕。

中央破裂如火山口。

病斑大小随品种而异。

果上病斑的形状和叶上相似,病斑坚硬,木栓化程度更显著,中央凹陷破裂。

3、简述松材线虫枯萎病发生规律和防治办法。

发生规律:

松材线虫是由松天牛传播的。

松褐天牛是最主要的传病介体。

每年6-7月,天牛成虫飞出进行补充营养并产卵,每一条天牛体上带有约1万条线虫。

天牛取食时,线虫即从天牛咬食伤口侵入。

8-9月高温季节,受侵松树开始表现症状,并迅速枯死。

此后,天牛幼虫也蛀入木质部。

高温和低湿对病害发展有利。

自然界则以温暖和海拔较低以及立地干燥缺水的地区发病重。

松材线虫还可由感病枯死而采伐的原木传播。

它是远距离新区最初的侵染源。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措施,防止病死的松木外运和输入。

2)、病树立即采伐,并在秋季天牛未蛀入木质部前用1%杀螟松等内吸杀虫剂喷射,以杀死原木中的天牛幼虫。

3)、当松褐天牛羽化后取食时期内,对分健康松林喷洒3%杀螟松乳剂1-2次,用量每亩4l。

林木病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措施)。

P53

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措施:

病害检疫、改进营林措施、选用抗病品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列出植物病原细菌分属检索表。

P27-28

格兰氏染体反应阳性………棒杆菌属()

格兰氏染体反应阴性

鞭毛极生

鞭毛数根,菌落白色,可以有萤火性色素……假单胞杆菌属()

鞭毛一根,菌落黄色,……黄单胞杆菌属()

鞭毛极生

引起组织肿大,形成肿瘤……野杆菌属()

不起组织肿大,形成肿瘤……欧氏杆菌属()

6、简述油茶软腐病(叶果)的症状特点。

叶片:

受害叶片初期产生圆形或半圆形水渍状病斑,阴雨天气病斑扩展为黄土色大斑,无明显边缘,病斑中叶肉腐烂,最后,只剩表皮,病叶易脱落。

后期,在病斑上长出一个黄色圆形纽扣状颗粒。

果实:

病果初期同样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后扩展为土黄色或褐色圆斑,组织腐烂变软,上有土黄色纽扣状颗粒,天气干燥时,病果开始脱落。

简述毛竹枯梢病的发生规律。

P177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竹上越冬,浙江地区,一般次年4月份产生有性世代,6月可见分生孢子器。

子囊孢子约5月中旬开始释放,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直接侵入新竹。

病原菌侵染的适宜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

潜育期为1-3个月。

该病在5、6月份雨水多,7、8月份高温干旱期长的年份发生严重,反之则轻。

病害一般在山岗、风口、阳坡、林缘、生长稀疏以及抚育管理差的竹林内,发生较重。

简述真菌各亚门主要形态特征。

P16-25

①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典型的是无隔的菌丝体。

产生具鞭毛能动的无性孢子(游动孢子),有性阶段的孢子典型的为卵孢子。

②接合菌亚门:

营养体无隔膜或有隔膜,无能动的孢子,产生有性孢子接合孢子。

③子囊菌亚门:

营养体除极少数为单细胞外,均为具隔膜的菌丝体。

细胞通常具一核。

由菌丝体组成的子座、菌核、子实体等在子囊菌中是很常见的。

无性繁殖产生不能动的芽孢子、粉孢子、厚垣孢子和各式各样的分生孢子,产生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④担子菌亚门:

是真菌中最高级的一类,无能动的孢子,次生菌丝锁状联合,产生有性孢子为担孢子。

⑤半知菌亚门:

具有发达的分隔菌丝体,以分生孢子繁殖或不产生任何孢子(无能动的孢子,不产生有性孢子)。

具有分生孢子梗。

简述松针褐斑病的症状特点。

病叶先产生褪绿小斑点,随后病斑扩大,呈褐色斑段或近圆形病斑。

同一针叶上,常产生多个病斑,形成绿、黄、褐相间的斑纹。

最后针叶枯死。

后期褐色病斑的中央一般只产生一圆形黑色粒状子实体,少数病斑也产生多粒子实体。

10、简述红松疱锈病的发生规律(侵染循环过程)。

P153

在转主寄主上产生的冬孢子,于当年8-9月间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松针上,萌发后利用芽管从气孔侵入,也有从枝干皮层伤口侵入。

2-3年病枝干皮上产生病斑,并生裂纹,7-9月间分泌蜜滴,为性孢子混合液。

第3-4年5-8月间病部生锈孢子器,内有锈孢子,以后每年都可产生锈孢子器。

锈孢子借风传到马先蒿或茶藨子叶片上,萌发后生芽管从气孔侵入。

6-8月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8-9月叶背生冬孢子柱,萌发后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担孢子侵染松针。

11、略论林木病害综合防治的特点与意义。

P53-54

特点:

①综合防治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措施防治。

它强调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彻底废弃了唯病原论的思想,同时克服了单一措施防治的缺限。

②综合防治要求从生态系统这个整体出发,把病害视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各种防治措施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平衡规律,有机合理地利用措施来调整系统,建立新的平衡。

③综合防治讲求经济效益,衡量防治措施的优劣不单单看其防治效果,而应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

④综合防治还要求所有的防治措施必须保证人畜和植物及其有益生物的安全,不污染环境,不留残毒。

意义:

①综合防治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当地的具体病害发生情况,从合理有效地调整森林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共同奏效,建立起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济、安全、有效地把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②这一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病原、寄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上的。

是人类长期实践的总结。

③国际上在病害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病害综合管理或治理。

它应用生态系统,病原生物种群动态和遗传学以及植物生产经济学的知识,制定一个计划,以保持病原生物种群低于经济损害阀值。

松针褐斑病与松赤枯病的症状区别。

P102-104

松赤枯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林新叶。

初期病部产生褐黄色和淡黄棕色段斑,后变红褐色,最后暗灰色枯死,并产生针头状子实体。

由于在针叶上危害不同部位,因此,出现叶尖枯死、叶基枯死、段斑状枯死或全叶枯死。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P4/11

先分别简述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然后再阐述其林间分布的特点(见P11第四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