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875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Word格式.docx

53、A

54、A

55、B

56、C

57、A

58、B

59、D

60、A

61、D

62、A

63、B

64、D

65、A

66、C

67、A

68、A

69、B

70、D

71、C

72、B

73、D

74、B

75、C

76、B

77、B

78、A

79、C

80、B

81、A

82、C

83、B

84、A

85、B

86、D

87、A

88、D

89、C

90、B

91、A

92、C

93、A

94、B

95、D

96、A

97、B

98、B

99、C

100、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2、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在家庭生活之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

是根据教育目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优良传统以及国外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提炼出来的,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

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及措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5、环境熏陶法:

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6、兴趣诱导法:

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一种方法。

7、暗示提醒法:

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8、活动探索法:

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探索,经受磨难,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9、榜样示范法:

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10、儿童情商:

儿童的情商是针对智商提出来的。

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11、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

主要是指家长运用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技能、策略和艺术,既包括了解认识孩子、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也包括分析评价孩子、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

12、社会互动:

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而进行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

13、常人方法论:

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等人创建的常人方法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些背景知识和基本规则为基础的,如果忽略了内隐的知识,违背了隐含的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14、印象管理论:

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等人创立的印象管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注的是给观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一方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另一方,使另一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反应。

人际互动的礼仪主要有四种:

(1)表达式礼仪,即问候、恭维和感谢别人;

(2)回避式礼仪,即尊重别人的隐私及个人空间;

(3)维系式礼仪,即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认可式礼仪,即认同别人的角色和身份。

15、社会交换论:

美国社会学者霍曼斯等人建构的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互动的实质是交换奖赏和惩罚,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命题表现的:

(1)价值命题,即如果某一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该项行动;

(2)成功命题,即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越经常得到奖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做出该种行为;

(3)刺激命题,即如果某种刺激曾是一个人行为得到奖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类似的行动;

(4)攻击-赞同命题,即如果某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期望的酬赏,或受到了未曾想到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被激怒,并可能做出攻击行为;

如果某个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料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很高兴,并可能做出赞同行为。

16、参照群体论:

美国社会学者海曼等人构建的参照群体论认为,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是社会互动的特殊方面;

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

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

参照群体具有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

17、符号互动论:

美国社会学者布鲁默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标志,能代表其他事物,在社会互动中具有中介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

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要理解某种行为,就要对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具体的解释;

人的行为的意义是会发生变化的,意义的确立依赖于互动的情境和互动双方的协商;

人们通过扮演别人的角色,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解释行为的意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人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

18、调查法:

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的接触和充分的了解,在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地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19、观察法:

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观察,及时、准确、详细地加以记录,以全面而又具体地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实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20、实验法:

在人工控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1、个案法:

是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单独的人或事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的一种方法。

所研究的人或事既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非典型的。

22、历史法:

是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分析研究,去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23、比较法:

是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及特殊表现的一种研究方法。

24、科学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

25、理智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26、指导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承认孩子的主动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27、渐进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的对孩子施予影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28、适度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要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并用,奖惩分明,奖惩适度,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29、一致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教育内容与要求、手段与方法等能前后一致,左右贯通,保证好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30、家庭气象:

由朱庆澜先生提出,主要用来指家庭的生活环境,强调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答: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时代性和社会性;

(2)亲情性和感染性;

(3)针对性和随机性;

(4)连续性和一贯性;

(5)权威性和专制性。

2、答: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3、答:

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4、答:

学前儿童家庭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5、答:

学前儿童家庭品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6、答;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7、答:

在贯彻科学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更新价值观念;

(2)树立开放意识;

(3)构建学习环境。

8、答:

在运用理智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调节情绪;

(2)规定限度;

(3)全面整合;

(4)杜绝溺爱。

9、答:

在运用指导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

(3)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10、答:

在运用渐进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具体明确;

(2)适当合理;

(3)螺旋上升。

11、答:

在运用适度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称赞孩子的努力;

(2)惩罚孩子的过失;

(3)奖与惩相结合。

12、答:

在运用一致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互通信息;

(2)相互配合;

(3)共同教育。

13、答:

使用环境熏陶法时,家长应注意:

(1)组织相应的家庭生活;

(2)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

14、答:

使用兴趣诱导法时,家长应注意:

(1)了解孩子的喜好;

(2)提供新异的刺激;

(3)激发孩子的欲望;

(4)趣味盎然地施教。

15、答:

使用暗示提醒法时,家长应注意:

(1)多与孩子沟通;

(2)多种方式暗示;

(3)巧妙使用反暗示。

16、答:

使用活动探索法时,家长应注意:

(1)开展体育运动;

(2)组织游戏活动;

(3)倡导劳动活动;

(4)鼓励探索活动。

17、答:

使用榜样示范法时,家长应注意:

(1)父母自身树立榜样;

(2)借助文学作品榜样;

(3)利用孩子同伴榜样。

18、答:

学前儿童具有创造力。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它是一种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创造素质、创造行为的有机统一体。

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模仿性;

(2)自发性;

(3)灵活性;

(4)发展性;

(5)差异性;

(6)无价性。

19、答:

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价值在于:

(1)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

(2)有利于造就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有益于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国际接轨。

20、答:

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激发儿童创造的兴趣和好奇心;

(2)丰富儿童创造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儿童创造性想象与实践;

(4)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5)塑造儿童创造的个性;

(6)培养儿童创造的品德;

(7)鼓励儿童的冒险精神;

(8)提高儿童的抗挫能力。

21、答:

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创造教育时,家长应遵循:

(1)全面性原则;

(2)个别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

(4)宽松性原则;

(5)赞赏性原则;

(6)示范性原则。

22、答:

学前儿童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孩子的创造力:

(1)观察孩子的动作;

(2)观看孩子的作品;

(3)倾听孩子的声音;

(4)洞察孩子的心理;

(5)透视孩子的个性。

23、答:

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情商教育的意义在于:

(1)学前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黄金时期:

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很必要;

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具有可能性;

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极有成效;

(2)情商是儿童人格教育的必要成分;

(3)情商对儿童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24、答: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

(2)训练儿童的社会技能;

(3)提高儿童的情感技能;

(4)培养儿童的自主精神。

25、答: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主要方法有:

(1)示范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体验法;

(5)想象法;

(6)风暴法;

(7)记录法;

(8)评价法。

26、答: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主要构成要素有:

(1)身体要素;

(2)文化素质;

(3)道德素质;

(4)心理素质;

(5)教育素质。

27、答:

学前儿童家长应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做到:

(1)研究孩子的行为模式;

(2)重视孩子的个性特点;

(3)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

(4)形成民主的教养作风;

(5)拥有一致的教养态度。

28、答:

学前儿童家长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有:

(1)学前儿童家长了解、认识孩子的能力;

(2)学前儿童家长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

(3)学前儿童家长分析、评价孩子的能力;

(4)学前儿童家长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

29、答:

要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理解孩子的能力,需注意:

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

第二,要了解孩子的各种权利;

第三,要了解孩子的活动形式;

第四,要了解孩子的个人的特点。

30、答:

要增强学前儿童家长评析孩子的能力,需注意:

第一,全面分析孩子;

第二,正确判断孩子;

第三,科学评价孩子;

第四,纵向比较孩子。

31、答:

要强化学前儿童家长指导孩子的能力,需注意:

首先是指导的早期性;

其次是指导的针对性;

再次是指导的艺术性;

最后是发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32、答: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特点有:

(1)普遍性和稳定性;

(2)灵活性和变化性;

(3)多样性和创造性;

(4)个体性和区域性;

(5)科学性和规范性。

33、答: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趋势是:

(1)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相适应;

(2)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3)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34、答: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进行合作活动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落实;

(2)有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3)有益于学前儿童全面的发展。

35、答:

设计家园(所)合作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1)平等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求实性原则;

(5)娱乐性原则。

36、答: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发展趋势包括:

(1)合作活动的目的由单一孤立转向全面融合;

(2)合作活动的伙伴由被动应对转向积极互动;

(3)合作活动的资源由园(所)内转向园(所)内外结合;

(4)合作活动的形式由仿效参照转向借鉴创新;

(5)合作活动的视野由市内国内转向世界范围;

(6)合作活动的媒体由玩具图书转向网络邮件。

37、答:

美国社会学者布鲁默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启示我们,教师在与家长互动时,应注意:

(1)要充分发挥各种符号在交往中的中介作用;

(2)要深刻分析家长行为所隐含的教育观念;

(3)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家长全力表现自己;

(4)要以家长为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5)要全方位地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

38、答: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按照出现的顺序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题目;

(2)作者及单位名称;

(3)内容提要,关键词;

(4)研究目的;

(5)研究方法;

(6)研究结果;

(7)结果分析;

(8)讨论与建议;

(9)结论,结语;

(10)参考资料目录等。

39、答:

美国社会学者米德等人所构想的社会角色论明示我们,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互动时,应注意:

第一,要了解家长的文化背景;

第二,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三,要常与家长互换角色;

第四,要多与家长相互作用。

40、答:

在运用个案法研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时,应注意:

首先,要确立专门的研究对象;

其次,要收集对象的各种材料;

再次,要撰写专门的研究报告。

41、答: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有:

(1)选定题目;

(2)查阅文献;

(3)提出假设;

(4)制定计划;

(5)收集资料;

(6)分析结果;

(7)撰写报告。

42、答:

在选择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课题时,应注意:

首先,课题要有实用性;

其次,要有可行性;

再次,要有适当性;

再次,要有独特性;

最后,要有创新性。

43、①生育功能逐渐退化。

②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复。

③消费功能从平均到多元。

④教育功能分化。

⑤瞻养功能弱化。

44、①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②满足孩子情感需要

③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智力发展。

④以了解孩子为基础管教好孩子

45、.①夫妻关系不良②孕妇与其母关系不良③担心体型变化④性别期待和产程的压力⑤家庭生活的压力

46、.①家庭教育指导属于成人教育②家庭教育指导具有业余的性质

③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师范教育的性质④家庭教育指导也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情商:

(1)交流活动;

(2)游戏活动;

(3)说笑活动;

(4)同伴活动;

(5)体育活动;

(6)合作活动;

(7)扮演活动;

(8)艺术活动;

(9)训练活动。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活动的展开来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1)游戏活动;

(2)科技活动;

(3)绘画活动;

(4)体育活动;

(5)劳动活动;

(6)想象活动;

(7)制作活动;

(8)编讲活动。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有:

(1)通过“家长手册”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2)通过“家长布告栏”使家长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内容;

(3)通过“发展记录”使家长知晓孩子的发展水平;

(4)通过“幼儿园通讯”使家长获得具体的教育建议;

(5)通过“家长参与”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6)通过“家长委员会”使家长能帮助幼儿园筹措资金;

(7)通过“家长许可”使幼儿园能大胆利用社区资源;

(8)通过“投诉程序”使家园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在家园合作中开展辨析评论会前,需注意:

(1)深入了解家长的心态和困惑,广泛搜集家长感兴趣的话题,为确立辨析的主题做好前期准备;

(2)给家长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使家长能自己获取有关的信息,做好讨论的知识准备;

(3)把各种讨论的主题公布出来,让家长自由选择小组参加讨论;

一个时期可只安排一个讨论题,也可同时安排几个讨论题;

(4)选好讨论的主持人,让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来担当这一角色;

(5)确定讨论的时间、地点,便于家长参加和讨论;

(6)安排好辩论会的形式,尽可能运用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辅助讨论,达到生动直观的目的;

(7)请好辩论会的点评人,这往往由有一定知名度、精通学前教育的人来担当,如园所长或助理、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1)90年代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相对分散,除了来园接待、家长会、家庭访问外,还出现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半日开放活动、亲子同乐活动、班级家庭教育黑板报与墙报、家庭教育学报、家庭教育小品、家园信息窗与联系箱、家庭教育点评及辨析、家庭教育竞赛活动、家长参与园教、邻里友好小组等多种指导形式。

(2)这一时期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法规日趋健全,从法律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

二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逐步建立,从管理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进行;

三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提高工作,从师资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

6、答: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包括: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

(3)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4)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

(5)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相比而言,既有一些共同点,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教育性质、教育环境、教育形式、教育评价等。

项目场所

托幼机构

家庭

教育目的及目标

根据学前教育法规、社会需要和儿童特点,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的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使为国教子与为家教子、为子教子相统一,把孩子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任务及内容

对儿童进行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的教育

对孩子进行健康、认知、品行、审美等方面的教育

 

教育性质及功能

专门场所,保育、教育儿童是唯一功能

综合场所,除了有教养孩子的功能以外,还有休闲娱乐等功能

教育环境及设备

有保育、教育儿童的各种专门设施和设备,做到教育化、艺术化、儿童化

有一些教养孩子的设备和器械,并不一定做到儿童化

教育者及教育对象

教师受过职前培训,负责教育全班30、40个儿童,有纵向辈分及横向平辈关系

家长在做父母前并不一定都受过培训,一般负责教养1个孩子,主要是纵向辈分关系

教育途径及形式

园所内外的各种活动,以集体教育为主、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辅

家庭内外部生活,以个别教育为主

教育管理及评价

组织性、计划性强,依法办事,多向多层评价

灵活性、随意性很大,家长主宰,单向单一评价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有:

(1)通过不同的开放时间,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2)通过家长手册,全面展示学前教育机构的风采;

(3)通过接送孩子的交流,开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日常交往;

(4)通过家长信箱,维系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正常交流;

(5)通过家长园地,增强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纽带关系;

(6)通过观察孩子活动,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合作关系;

(7)通过家长会,搭建家长和教师对话的平台;

(8)通过实事通讯,传递各种保育教育儿童的信息;

(9)通过志愿者活动,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

(10)通过开放日活动,促使家长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11)通过节庆活动,分享家庭的不同文化;

(12)通过参观活动,扩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共育的空间;

(13)通过支持科研活动,提升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共育的质量;

(14)通过正当的投诉程序,化解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之间的矛盾;

9、答.①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中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3分)

②家庭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的居住条件、经济收入等,它直接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子女学习环境与健康等方面相联系。

好的居住条件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

家长要合理安排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

③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