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57518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④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写一写。

指名学生把写的过程予以汇报。

教师加以总结,用课件展示教材第86页第1题的图示。

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1题。

指名汇报,订正。

刚才复习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想必同学们可能还有些疑难,请同学们互相提问,互相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

1、直线、射线和线段区别

2、三角形、四边形、圆。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年月日

课本87页知识点3及“做一做”

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揭示课题。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怎样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

学生议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回顾与整合。

(板书课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2))

【复习回顾】

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1)周长

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并板书: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计量周长采用的是什么单位?

你能举例吗?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单位?

组织学生议一议。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可能会答出:

长度单位:

厘米、分米、米等。

由于周长是计量物体周围长度的总和,故采用长度单位。

(2)面积

(3)比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为1㎝的圆的周长比面积大,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结合问题计算回答。

可能有两种答案:

1周长比面积大。

②无法比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综合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

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大小。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教师:

我们学习了六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想一想,最早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组织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思考、回答:

长方形

(2)课件展示正方形

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你能否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组织学生讨论,相互交流。

学生回顾,相互讨论,汇报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C=4aS=ab

教师用课件展示相关的内容。

(3)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组织学生画一画,算一算。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师:

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计算公式的过程,有相同之处吗?

谁能说一说推导的过程。

(5)课件展示圆

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6)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探究其中的规律。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第3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认识立体图形。

教材第89页知识点4“做一做”,练习十八第9题

2.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3.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4.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理解三视图及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立体图形的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4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2.指名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3.指名学生说一说图中各个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用课件逐一显示字母所表示的名称。

4.上面的图形能分类吗?

可以怎样分?

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面都是平面都有一个曲面

教师注意板书。

5.长方体与正方体。

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

长方体与正方体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能归纳整理吗?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动手写一写,并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下表:

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上面我们比较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那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并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呢?

你能说一说吗?

组织学生观察,书面写一写,小组议一议。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并板书:

圆柱:

三个面,上下两个圆是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

两个面,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材第90页练习十八第9题。

(1)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学生说一说,再进行集体评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

教材第88页知识点5、“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立体图形模型

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定义。

提问: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的模型,看看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的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

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长或高。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②指名顺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字母公式:

S长=(a×

b+a×

h+b×

h)×

2

S正=6a2S圆柱=2πrh+2πr2

2.复习体积的计算。

(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

学生在教材第88页用字母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边写边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汇报。

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随着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

(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教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

(3)归纳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这样一些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第5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材第47页例2,第48页及“做一做”。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彩纸,方格纸,剪刀,彩笔,尺子。

【情景导入】

教师投影出示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

(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图形与变换)

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

这是一种几何变换——轴对称。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

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

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

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教师小结:

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时,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再旋转不同的角度。

3.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平移设计的图案。

这是第三种几何变换——平移。

由平移变换出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只是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都不变)进行集体评议。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平移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二是确定平移的距离。

4.你会按照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吗?

图形怎样放大?

怎样缩小?

图形的运动

第6课时图形与位置

课本94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十1-3题

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1.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学生熟悉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街区平面图。

仔细观察街区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街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0m)

2.根据比例尺提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

(1)如果从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2)学生讨论路线。

这几条路线就是要走的路程,那怎样求出实际行进的路程呢?

学生:

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路程。

(3)学生测量,汇报图上距离。

(课件动态演示)

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集体订正。

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距离?

(学校到超市的距离、学校到邮局的距离、银行到医院的距离等。

3.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件出示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分别是哪几条?

哪条路最近?

(2)请你写出图上的七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3)银行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

小明家在邮局的什么位置?

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小结:

先横着看,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

再竖着看,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两个数用“,”隔开。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第一课时:

统计与概率

(1)

教学第96页例1、2“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揭示课题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课堂作业】

1、教材第96页例3。

2、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统计与概率

(2)

教材第97页例4、5、“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2-3题。

1、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回顾概率的相关知识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如何设计调查表,今天我们来一起整理一下制作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

分别叫什么统计图?

各有什么特征?

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

重点汇报。

如:

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2)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并板书:

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c.确定调查的方法;

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e.整理和描述数据;

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2、3题。

统计与概率

(2)。

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整理和复习。

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

体会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使用范围。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意识。

3.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三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使用范围。

【情境导入】

CCTV-3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一歌手演唱完毕,评委亮出的分数是:

9.87,9.65,9.84,9.78,9.75,9.72,9.90,9.83,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由此引出课题: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复习平均数

2.复习中位数、众数

什么是中位数?

什么是众数?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指名学生汇报。

使学生明白: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5的两个统计表,提问:

你能说说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吗?

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思考并回答。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归纳小结】

1.教师:

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每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2.教师:

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师生共同评议。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谈学到的知识及掌握的方法。

统计与概率(3)。

平均数:

能较充分的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

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

众数:

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4)

可能性的整理与复习。

1.使学生加深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2.培养学生依据数据和事件分析并解决问题,作出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1.教师出示情境图。

表哥:

我想看足球比赛。

表弟:

我想看动画片。

表妹:

我想看电视剧。

3个人只有一台电视,他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那么如何决定看什么节目呢?

必须想出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

你能想出什么公平的办法确定谁有权决定看什么节目吗?

抽签、掷骰子。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想出的方法都不错。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说一说学过哪些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板书:

一定、可能、不可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下面举出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判断这些事例的可能性。

课件展示:

(1)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一点东西。

(2)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3)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