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非地带性规律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非地带性规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非地带性规律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8.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大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加勒比海北缘,年平均气温25°
C~26°
C,8月最热;
年降水量因向风、背风而异,山地迎风坡达1500毫米以上,背风坡在1000毫米左右。
下图为“大安的列斯群岛局部区域图”。
回答以下两题。
9.图中海峡①和海峡②盛行(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10.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高峰杜阿尔特峰海拔3175米,其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的是( )
A.东南部——热带荒漠带;
西北部——热带草原带
B.西南部——热带草原带;
东北部——热带雨林带
C.东南部——热带草原带;
西北部——热带荒漠带
D.西南部——热带雨林带;
东北部——热带草原带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11.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2.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日本本州岛
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
C.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D.南美洲南部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
34′E,44°
50′N)的大西洋畔,长3千米,宽500米,高100米,是欧洲最大的沙丘。
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增生,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1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5.琵拉大沙丘增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盛行西风不断将沙吹向岸边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16.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是( )
A.迎风坡和背风坡均由小到大变化
B.迎风坡由大到小变化,背风坡由小到大变化
C.迎风坡由小到大变化,背风坡由大到小变化
D.迎风坡和背风坡均由大到小变化
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以下两题。
17.E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地形
B.降水
18.F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陆地的纬度分布
B.降水条件
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3°
N,83.7°
E),丙地位于(42.1°
N,87.5°
E),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19.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20.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草甸
21.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读“某区域图”,完成以下两题。
22.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
A.主要与地形阻挡有关
B.主要与洋流的性质有关
C.主要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
D.主要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
23.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读下面的两图(上幅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幅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24.在上幅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分异
B.海陆位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分异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分异
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
25.在下幅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A.下垫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26.在下幅图中,B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B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下图为“某大陆沿45°
纬线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古至今的四个阶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7.图①中大陆上的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8.图④中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29.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30.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31.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陆地上具有相似水热条件的地方分布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土壤等,即形成自然带。
在自然带内部,自然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但在个别地方却也会出现局部分异现象,这就是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
非地带性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何不是热带雨林带而是热带草原带?
(2)为什么离赤道较远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有热带雨林带分布?
(3)南半球为何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32.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________,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高的是________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甲处受寒流影响,乙处受暖流影响
B.甲处于迎风坡,受暖湿气流影响大
C.乙处有莫桑比克暖流经过
D.甲处比乙处气压低、气温高
(2)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但所处的自然带不同,其中甲为________带,乙为________带。
两地自然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与丁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_气候。
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明显地向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A.受东北信风影响
B.地处山地迎风坡
C.受寒流和地形的影响
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答案解析
1.D
【解析】沙漠中的绿洲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2.D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解析】准噶尔盆地整体气候干旱,局部地区出现绿洲,是因为局部地区水源充足所致。
3.D
【解析】M自然带在非洲南端西海岸,是热带荒漠带,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因为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所致。
4.C
【解析】低纬大陆西岸的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所以缺失的是热带季雨林带,该自然带发育在低纬大陆东岸地区。
5.A
【解析】我国发育的自然带有,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而南美洲发育的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因此我国缺少而南美洲有的陆地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D
【解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处于中纬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发育有温带森林,东侧则为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此种景观差异主要是地形因素引起的。
7.C
【解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8.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差的东北地区。
喇叭沟门相对于东北地区纬度低,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里地势较高,因此才会有天然白桦林的分布。
9.B
【解析】根据大安的列斯群岛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可知它位于东北信风带,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故选B。
10.B
【解析】根据材料“年降水量因向风、背风而异,山地迎风坡达1500毫米以上,背风坡在1000毫米左右”,由于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杜阿尔特峰的东北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区,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区。
11.B
【解析】从水平自然带南北更替规律看,此山麓自然带为落叶林带可判断出该地为温带。
可排除亚热带(亚热带有两种自然带,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可排除温带季风气候,因其不在亚洲大陆东岸;
从气候类型上讲,只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合适故选B。
12.C
【解析】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主要是因为降水的不同,而降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山脉阻挡西风进入,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选C。
13.D
【解析】此图是指大陆的西侧,日本本州岛、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都位于东部,所以ABC均错;
只有南美洲南部最合题意。
故选D。
14.C
【解析】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A、B、D错。
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规律,C对。
15.C
【解析】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
读图,根据沙丘移动方向,盛行西风会将海岸的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A对。
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增多降水,不会形成沙漠,B错。
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
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
16.D
【解析】风力沉积是随速度的变化而由大到小沉积,迎风坡和背风坡都一样。
17.D
【解析】根据图中的E的位置分析,此地是热带荒漠带,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但是东西方向很狭窄,原因是附近的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的作用影响,故D正确。
18.A
【解析】图中的F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半球的30°
~40°
的大陆西岸。
由于此地的陆地的分布纬度在35°
S附近,所以该地区的自然带也只能分布在这个纬度,故A正确。
19.D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气流的运动方向,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位于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D对。
植被茂密、纬度偏高,不是降水较多的原因,A、B错。
该地位于内陆,远离海洋,C错。
20.C
【解析】图中丙处位于背风坡,天山南麓,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少,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荒漠,C对。
森林分布在降水丰富地区,A错。
草原、草甸分布区降水较多,B、D错。
21.D
【解析】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是受局部地形影响形成,反映了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D对。
22.A
【解析】读图及气候统计资料可知,AB两地,A地的降水量大于B地的年降水量,结合纬度和大陆轮廓,可以判断A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B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两地之间被安第斯山脉阻隔。
A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选A。
23.D
【解析】根据地带性分异规律,南北纬40°
~60°
大陆东岸应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B地为温带荒漠带,形成原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稀少所致,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D。
24.D
【解析】图中A处经过东西伯利亚高原,受地形影响,出现苔原带,属于地方性分异现象。
25.D
【解析】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
西岸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的交替影响。
26.C
【解析】图中B处尽管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候比较干燥,但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是重要的水源,能够滋润草地的生长。
27.B
【解析】从题干“沿45°
纬线”和图中经度(西经60°
~80°
),可推知该地位于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南美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故A项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项错;
南美洲无亚寒带针叶林,故D项错。
28.D
【解析】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南部,山的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项正确;
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山脉的西侧,故B、C项错;
南美洲无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不在此经纬度范围内,故A项错。
29.A
【解析】图中区域自然带的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0.B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北太平洋西岸。
受千岛寒流影响,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偏低。
31.
(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
(2)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
(3)南纬60°
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解析】根据题意,影响非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海拔高度、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
32.
(1)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寒流影响。
(2)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 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 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 纬度位置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解析】第
(1)题,丙自然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形成热带荒漠带。
第
(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带南北狭长。
第(3)题,甲地纬度较乙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带、自然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的不同。
33.
(1)乙 A
(2)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荒漠 由于山地阻挡西风,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 热带雨林 C
【解析】
(1)本题甲乙两地纬度相同,导致气温差异的是洋流影响。
主要记住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40°
S~60°
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乙地位于大陆东岸,西部有山脉阻挡,由于山地阻挡西风,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带。
(3)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原因从地形,洋流,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