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5601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Word格式.docx

(一)静载试验

1、贴应变片;

2、安装位移计;

3、预加载:

预加载一级荷载(在主跨L/2、L/4、3L/4,边跨L/2上同时加载),每加载点15kN,每级停歇5分钟后读取数据。

同时检查试验装置,试件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然后卸载,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4、正式加载:

仪表重新调零后,重新加载试验,共加载三种荷载工况,具体如下:

1)主跨满载:

在主跨L/2、L/4、3L/4的加载点上分两级加载,每级加载点15kN,每级停歇5分钟后读取试验数据;

2)边跨满载:

在边跨L/2加载点上分两级加载,每级每加载点15kN,每级停歇5分钟后读取试验数据;

3)全桥满载:

在边跨L/2和主跨L/2上分两级加载,每级每加载点15kN,每级停歇5分钟后读取试验数据;

4)卸载:

在以上各加载工况下分两级卸载,每级15kN,并停歇5分钟读取试验数据;

5)重复一次加载、卸载,读取试验数据。

(二)动载试验

1、结构模型上传感器与动态应变仪连接,设置好位移计,将全部仪器调零;

2、加载车按一定的速度在桥梁模型上运动,测量各测点的应变和跨中的动挠度;

3、改变加载车的运动速度,重复以上步骤。

【实验数据及分析】

一、测点布置、试验装置和测试系统图

二、数据

静载实验数据一、

静载实验数据二、

三、悬索桥缆索变化计算与分析(图中,S代表索力,B代表位移,Y代表应变)

a、主跨满载时

1、主梁内力—荷载曲线图

左半桥

右半桥

2、主塔内力—荷载曲线图

3、索力—荷载曲线图

4、位移—荷载曲线图

b、边跨满载时

4、位移—荷载曲线图

c、全桥满载时

3、索力—荷载曲线图

四、动载试验

固有频率

加速度与时间

实验三、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实验

【实验时间】 

2015年12月25日 上午

【实验说明】

试件尺寸

据上述试验梁,完成实验设计(加载设计和观测设计)。

主要确定实验加载装置、加载制度;

进行测点布置和仪器选择。

1、加载系统设计

2、加载程序

根据开裂荷载、标准荷载和破坏荷载进行加载制度设计,采用分级加载,在标志荷载时细分2-4级,并给出加载程序表。

(1)开裂荷载确定

为准确测定开裂荷载值,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第一条裂缝的出现。

在此之前应把荷载级取为标准荷载的5%。

(2)破坏荷载确定

当试件进行到破坏时,注意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并确定其破坏荷载值。

当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认为该构件已经达到破坏,并以此时的荷载作为试件的破坏荷载值。

●正截面强度破坏:

①受压混凝土破坏;

②纵向受拉钢筋被拉断;

③纵向受拉钢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构件挠度达到跨度的1/50;

或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毫米。

●斜截面强度破坏

   ①受压区混凝土剪压或斜拉破坏;

  ②箍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斜裂缝宽度达到1.5毫米;

 ③混凝土斜压破坏。

●受力筋在端部滑脱或其它锚固破坏。

【实验结果及分析】

应变与挠度记录表

测点

荷载

钢筋

应变

混凝土应变

με

挠 度

mm

荷载

级数

荷载值

1

2

预载

-1

0.003

0.003

4

13

13

21

6

-3

-12

0.003

0.177

0.007

-0.23

0.017

 

41

41

64

19

-8

-32

-0.06

0.363

0.007

-0.06

12

98

83

141

46

-10

-59

-0.153

0.557

0.007

0.1

0.017

标准加载

14

129

107

190

65

-9

-72

-0.197

0.68

0.007

0.2

0.013

16

162

130

224

89

-5

-83

-0.237

0.8

0.31

0.023

18

195

156

289

116

-98

-0.253

0.92

0.007

0.427

44

-112

-0.273

1.04

0.013

0.527

0.023

22

27

-127

-0.283

1.163

0.013

0.767

0.017

24

311

245

497

-147

-0.31

1.3

0.09

0.787

0.02

26

349

275

570

263

30

-155

-0.333

1.437

0.217

0.973

0.023

28

386

305

643

300

37

-169

-0.36

1.557

0.34

1.027

0.017

32

45

-198

-0.38

1.82

0.583

1.27

0.017

34

487

401

838

395

56

-215

-0.37

1.94

0.727

1.407

-0.007

破坏加载

38

552

475

964

459

68

-245

2.217

1.043

1.68

-0.013

42

618

540

1078

524

80

-275

-0.383

2.547

1.327

1.937

-0.01

46

685

584

1208

610

96

-306

-0.38

2.783

1.637

2.237

-0.007

687

115

-335

3.393

1.943

2.543

-0.007

54

817

714

1510

776

139

-367

3.403

2.273

2.88

58

886

783

1645

853

153

-405

-0.38

4.2

2.74

3.413

-0.003

62

949

864

1781

928

164

-439

-0.39

4.757

3.42

3.973

-0.003

66

91

172

-475

-0.397

9.373

3.913

4.503

-0.003

70

1133

273

-500

-0.403

7.057

4.51

5.23

0.003

实验现象描述及裂缝分布图

如图,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梁逐渐出现裂缝并变大,且裂缝成斜向分布。

当最终梁被破坏是,斜裂缝贯穿整个梁。

1、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

1、钢筋荷载—应变曲线图

2、混凝土荷载—应变曲线图

2、梁荷载—挠度曲线图

四、实验值与理论值对比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为66KN的时候遭到破坏,为破坏荷载。

受力截面积S=2*0.12=0.24平米

破坏强度=66000/0.24=275MP与理论值相差不多,所以为合格梁

但是从破坏裂缝来看,主要为斜裂缝,其斜筋配筋不够,应当加强。

实验四、连续梁荷载横向分布实验

2015年12月25日下午

一、实验目的

1.增强对刚接板(梁)桥基本构造特征,以及肋、板、横向联系构造和支座功能与作用的感性认识;

2.深化理解荷载作用下,刚接板(梁)桥结构构件中的传力过程,该桥型的受力特性及内力分布情况;

3.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分布系数,验证荷载横向分布原理的合理性;

4.ﻩ培养学生进行结构实验与量测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ﻩ试件

  横向由7片T梁组成的连续梁。

如图1-1所示。

2. 主要仪表及用途

 (1)静态电阻应变仪KD7024:

测量应变值。

 

(2)千分表或位移计:

测量主梁线位移。

(3)应变计:

测量主梁应变。

(4)静态数据采集系统:

采集实验数据

3. 加载设备

液压同步加载系统。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加载方案

(1)荷载工况Ⅰ,横向均布线荷载作用在单跨跨中L/2处;

(2)荷载工况Ⅱ,单个集中力作用在单跨1号梁跨中L/2处;

(3)荷载工况Ⅲ,单个集中力作用在单跨2号梁跨中L/2处;

(4)荷载工况Ⅳ,单个集中力作用在单跨3号梁跨中L/2处;

(5)荷载工况Ⅴ,单个集中力作用在单跨4号梁跨中L/2处;

(6)荷载工况Ⅵ,单个集中力作用在单跨4号梁跨中L/4处;

(7)荷载工况Ⅶ,单个集中力作用在单跨4号梁跨中L/8处;

(8)荷载工况Ⅷ,单个集中力作用在单跨4号梁支点处。

(二)测点布置

(1)应变片顺桥向粘贴于每片梁肋跨中底面、腹板侧面或顶板面处;

(2)千分表或位移计,在单跨每片梁底的支点、L/8、L/4和L/2处各设一个;

(3)压力传感器或机械测力计,在梁端支承处,于1号、3号、5号、7号梁下各布设一个。

图1-1加载位置和测点布置

(三)实验步骤

1、量测模型各部几何尺寸,标出荷载和测点位置;

2、确定模型材料的容重、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以及材料的力学指标,如比例极限、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标准强度和设计强度等;

3、选择并粘贴应变片,选择并安设千分表(或位移计)、力(或荷重)传感器或机械测力计;

4、安设加载系统,并进行调试和标定;

5、调试和标定仪器、仪表,检查线路;

6、预载后进行正式试验。

(1)施加初荷载,待稳定后读取荷载、应变、挠度和反力等初读数;

(2)继续加载,待稳定后读取荷载、应变、挠度和反力等读数值。

继续加载须按同一标准量值重复进行两次,如两次加载的试验量测值相差10%及以上时,应再加载一次,直至满足要求。

四、实验报告内容

1.两次继续加载的平均值与初始加载之差作为计算荷载,与之相应的应变、挠度、反力的平均值与初始值之差,分别作为计算荷载作用下的应变、挠度和反力。

2.ﻩ相应于每一种荷载工况,分别根据应变、挠度及反力,计算肋板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

3、按荷载工况所计算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绘制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方向的变化曲线,并与实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实验数据及分析】

应变片位置

实验数据

【实验时间】  

2016年1月8日上午

本实验采用初位移法、初速度法、脉动法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

其中初位移法分为模式一和模式二。

模式一为前后有横撑,左右无横撑,模式二为前后有横撑,左右第一层加横撑。

实验采用一个五层钢框架进行,其中柱脚贴应变片测柱动应变,第四层装上加速度传感器,顶层中部有位移计。

初位移法(模式一)用一根绳子前后向拉钢框架使其震动并通过DH-5956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获得其实时动态图。

其中通道一接加速度传感器、通道二接应变传感器、通道三接位移传感器。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一、二、三分别为加速度、位移、应变的动态图;

图四、五、六分别为其对应的频谱分析图。

初速度法是用锤子轻轻敲击(以防传感器受损)钢框架使其震动,再通过DH-5956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获得其实时动态图。

图七

图八

图七为加速度的动态图,图八为其对应的频谱分析图。

脉动法是不需要任何加载或处位移,只需通过自然界的声音,并将DH-5956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的灵敏度调到最大,测其动态图。

此时需要周围保持安静。

      图九

           图十

图九为加速的的动态图,图十为其对应的频谱分析图。

模式二下的初位移法如之前所述,是在钢框架的第一层加左右方向的横撑,试验方法如模式一一样。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一为位移的动态图,图十二为其对应的频谱分析图。

模式一与模式二的对比:

模式一与模式二均采用初位移法,所不同的在于模式二中钢框架的底层加有左右方向的横撑。

根据图六与图十二的对比,我们发现模式一中的频谱分析曲线中有一个主峰,频率为2.54HZ,模式二中有三个峰(分别为前三个振型),频率分别为2.83HZ、8.59HZ、14.31HZ。

此处我们对比分析第一个峰,发现模式二下的固有频率比模式一的高,这也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式二增加横撑使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固有频率增大。

 初位移法、初速度法和脉动法的对比

初位移法中根据加速度频谱分析曲线得到频率为2.59HZ,根据应变频谱分析曲线得到频率为2.59HZ,根据位移频谱分析曲线得到频率为2.54HZ.基本相同,符合要求。

初速度法中根据加速度频谱分析曲线得到的三个峰的频率分别为2.69HZ、8.40HZ、17.18HZ。

其中第一个峰的频率与初位移法差不多。

脉动法中根据根据加速度频谱分析曲线得到的三个峰的频率分别为2.93HZ、8.45HZ、16.60HZ。

其中第一个峰与初位移法的频率相差较大,原因在于做脉动试验时,实验室中同时有其他试验在进行,发出的声音影响到脉动法。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发现其测固有频率的结果还是很接近的。

但实际桥梁检测中,测固有频率采用较多的方法还是脉动法和初速度法,毕竟没有那么大的力个一个大的结构物一个初始位移。

综合别叫脉动法和初速度法,脉动法通常用于风载和大跨度的桥梁中,而初速度法通常是使用跳车试验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