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4610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6.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7.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初中: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

倡导探究性学习;

密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8.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

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

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9.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0.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第二章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1)定量化 

(2)观察与实验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3、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4、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 

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 

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5.课程标准提出"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1.学习:

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

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3.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 

②强调直觉思维

③强调内在动机 

④强调信息提取。

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

他们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

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7.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

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

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强调学者的经验;

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8.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9.概念转变理论

鄱斯纳等曾于1992年对此理论。

首先,他们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他们又把动机因素放到了概念生态中,包括学习动机、对某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等。

第四章

1.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2.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 

(2)经验导入 

(3)旧知识导入

(4)实验导入 

(5)直观导入 

(6)设疑导入

(7)事例导入 

(8)悬念导入 

(9)故事导入

3.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2)导人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5.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6.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7.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8.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

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作用与意义

9.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

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

讲解有两个特点:

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10.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 

(2)描述式

(3)原理中心式 

(4)问题中心式 

11.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

(1)目标要具体、明确。

(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

(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

(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

(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

(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

(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

(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

1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

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13.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4.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

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

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

15.强化技能的目的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

16.强化技能的类型

(1)语言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17.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

应用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任务上末。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2)注意多样化:

要注意应用的灵活,并适合班级、年龄和学生能力,个别的强化要适合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求一律,努力在有目的的同时采用多样强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

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到好处,恰当、可靠。

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

如:

采用标志强化时,使用的彩色标记过多或五颜六色,弄得眼花缭乱,没有突出关键,达不到强化的目的。

(4)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

18.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

(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

(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

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

19.演示技能的类型

①分析法;

②归纳法;

③质疑法;

④展示法;

⑤声像法

20.应用原则与要点

①针对性和目的性;

②适用性和鲜明性;

③示范性和可靠性;

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21.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

②表格式;

③图示式;

④综合式;

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23、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

(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

以字为例:

①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

②字体要端正。

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

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

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

24.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5.结束技能的类型

①系统归纳;

②比较异同;

③集中小结;

④领悟主题;

⑤巩固练习。

26.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27、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①管理性组织;

②指导性组织;

③诱导性组织。

第五章

1.教学策略:

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

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取向来说,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另一种是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2.有意义学习需要三个条件

(1)学习的材料必须概念清晰,并且以与学习者先前知识可关联的事例或语言表征出来;

(2)学习者必须有相关的先前知识;

(3)学习者必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3.概念图的特征

概念图的特征除了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可以看到它的其他一些特征:

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

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

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4.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作为三种工具:

①教的工具②学的工具③评价的工具

5.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

(2)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

(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

对草图进行修正

(4)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

6.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

在合作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个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团队的其他成员的结果。

合作学习则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7.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积极主动相互依赖(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

奖励具有相互依赖性;

资源共享;

分担角色);

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成员负起责任来;

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评价和过程监控。

8、科学探究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9、探究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

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

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11、探究形式

发现式探究;

推理性探究;

实验式探究。

第六章

1、直观教学的优点

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直观教学的类型

直接直观;

间接直观;

语言文字直观。

3、直接直观

实物;

标本。

4、间接直观

模型;

挂图;

板书;

代替物;

投影和幻灯;

多媒体;

电影和电视。

5、直观教具对教学中的作用

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

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用于突出教学重点;

用于揭示机理;

用于设置悬念;

用于巩固知识。

6、直观教具的横向组合

用几种教具从不同角度揭示同一知识点的内涵。

有的生物学知识点内涵极其丰富,需要用多种教具来阐释。

例如,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道理”的教学,可先用萝卜、马铃薯等实物做演示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知;

再用贴图和贴片来放大细胞图像,解释吸水和失水的道理;

还可用动态投影片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动态过程。

7、直观教具的纵向组合

让几种教具分配在不同的教学过程环节里。

例如,进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教学,可先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认识自然状态下草履虫的形态;

再用挂图描述草履虫的结构;

用复合投影片展示各结构的功能;

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提出用那些器材和用具来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8、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

出示教具的程序;

出示教具的时机;

出示教具的高度。

9、直观教具的选择原则

学习任务;

学生特点;

教具的特点;

教学环境;

经济因素。

10、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简易化原则;

艺术性原则。

第八章

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2、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⑤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实验课前的准备

准备好实验材料;

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

准备好实验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