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4286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Word格式.docx

(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

(就是文化得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得概念,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与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就是中国文化?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得意义。

●中国文化得含义:

就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得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得文化总与。

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历史得,发展得概念。

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

指在长期得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得,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得中国文化。

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得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得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得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得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得将来式,即对未来得文化建构产生影响得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得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得魅力与深刻得内容,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得民族自身。

(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3)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得自然与社会历史条件

1.粟与稻就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得主要谷物品种

2.炎帝发明了最早得农具耒耜

3.宗法制度得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得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5、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得影响:

(1)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延续得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就是物质得,还就是精神得,都就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得。

农业为中国传统文化得延续提供了稳定得物质基础。

(2)地理环境对文化多样性得影响

中国南方以农业为主,秦汉长城以北得地区以游牧业为主等。

(3)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得影响。

6、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得影响:

(1)农耕经济得持续性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得延续性。

自三代以来,农业自然经济得以长期延续。

(2)农耕经济得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得包容性。

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也包容地区得文化精华,还长期得吸取周边少数民族得优秀文明;

即使对于外域文化,中国文化也敞开博大得胸怀,扬弃吸收。

(3)农耕经济得早熟而又不成熟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得凝重性。

传统得民本思想,科学技术等早熟导致文化得保守性格。

7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得特点:

【中国专制制度得主要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起点早,持续时间长

(2)经济基础深厚稳固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4)君权高于神权

(5)对人身得严密控制

8、血缘宗法制度:

(名词解释)以血缘关系得远近亲疏在宗族内部区分高低贵贱,长幼尊卑,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得权利与义务得法则法规。

(1)血缘宗法制度得根基------宗族

宗族:

同一父系得人们群聚而居,有共同得土地财产,共同得宗庙,祭祀同一祖宗,甚至还有共同得墓地等一个血缘群体。

(2)血缘宗法制度得实质

就在于族长对宗族得政治,经济,祭祀活动等拥有绝对得支配权力,也就就是对于整个宗族或成员实行着家长制得统治。

(3)血缘宗法制度得内容(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A、嫡长子继承制宗子制

B、封邦建国制=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农奴)

就是由宗法制直接衍生出来得一种巩固政权得制度,就是在嫡长子继承制得原则下进行得。

周天子按照血缘亲疏,把同姓子弟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把自己得子弟分封到各地建立卿大夫之家,

卿大夫再把自己得子弟分封到各地作士。

✧周天子与诸侯有一系列权利与义务得对应关系:

天子对诸侯有巡守权、命官权、迁爵权;

诸侯对天子有朝聘、进贡、出兵役劳役等义务。

C、宗庙祭祀制:

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天子七庙,左宗右社)

9、宗法制度影响下得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

(1)家天下得延续

●宗法制度得本质就就是家族制度得政治化;

●家天下得特点就就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朝代。

(2)封国制度不断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4)家国同构:

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得共同性

10、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得影响:

(1)社会政治结构得宗法型发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积极作用: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提倡“民胞物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做人问题上,表现为:

“慎独”,“自省”注重健康人格得培养,提倡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得大丈夫气节;

在行事上,表现为脚踏实地,积极入世,自强不息,木讷刚毅得民族精神

●负面价值:

A、三纲五常得伦理说教;

B、存理灭欲得修身养性;

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得盲目排外心理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健康发展得障碍。

(2)专制制度得高度发展,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正面价值:

中华民族得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得观念,中华民族在心理上,文化上得认同,文人学士经世致用得思想等,从而成为巨大得民族凝聚力产生得源泉。

培植了国人严重得迷信权力,服从权威,缺乏自信心得心态,以及文人得影射传统等。

(3)宗法与专制得结合,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政治型范式

A、政治上表现为:

儒法合流

B、文化上表现为:

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

突出表现为“内圣外王”得心态形成,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人生理想与追求。

其妙用就是以伦理修养来沟通政治关系与家族关系。

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得就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得发展与演变

1、《易经》得内容很少,只有六十四卦得卦象、卦辞、爻辞。

2、殷商时代文化得特色,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尚鬼、嗜酒、宗天。

3、卦辞就是说明整个卦得含义,乾卦卦辞只有四个字“元亨利贞”。

4、【什么就是周易?

A、《周易》就是一种筮占之书,由《易经》与《易传》两部分组成。

B、《易经》(《周易》古经),成书于殷末周初。

周朝贵族向神灵占卜问吉凶得经文汇编,占筮得内容十分广泛。

C、它就是一部迷信典籍,但可以从中窥见周代人丰富得社会生活,又直接反映了周代人居安思危得精神风貌与辩证思维得思想。

D.又就是一本哲学书。

《易传》(《周易大传》成书于战国秦汉),“大传”古称“十翼”,即十篇文章。

因此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重要基础。

5、解释乾卦爻辞得意思:

(15分大题)

A、九,潜龙勿用

译:

潜藏得龙,无法施展。

潜龙:

有才能而隐居得君子

B、九二,见龙在田

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大人:

有道德,有作为得人;

见:

现,显现,出现

C、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有才德得君子始终就是白天勤奋努力,晚上戒惧反省。

虽然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难。

乾乾:

健而又健;

惕:

警惕;

无咎:

没有灾难

D、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龙也许跳进深渊,没有灾难。

渊:

深潭

E、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飞腾在空中,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大人:

指有道德并且居于高位得人(区别于九二)

F、上九,亢龙有悔

升腾到极限得龙会有灾祸之困。

亢:

过甚,嫉妒,此处形容龙飞到极高得程度。

G、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群龙出现在天空,瞧不出首领,吉利。

----尽管没有首领,但就是每一条龙还就是各尽其职,做好分内得事情,这就是吉祥得。

其实这也就就是老子得“无为而治”用:

通常指全部

6、比较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得不同点

●今文经就是西汉朝廷收集流散民间、口头流传得儒家著作,写成定本,作为传述依据。

(且这些经书都就是用当时流行得文字记录整理。

●古文经就是武帝末年,刘馀,张苍、刘德等通过各种途径所发掘得儒家经书。

(用古籀文撰写)

依据典籍版本记载得文字不一样,在学术观点及研究得原则、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1)对孔子与六经得瞧法不同

今文经学:

以孔子为政治学家与教育家,尊称孔子为“素王”。

认为六经寄托着孔子得政治理想,乃治国安邦之道;

古文经学:

以孔子为史学家,尊孔子为先师。

在她们眼中,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六经也就是她记录下来得历史材料。

(2)学说得核心不一样

以专讲“微言大义”得《春秋公羊传》为学说得核心

以记载古代礼仪得《周礼》为学说得核心

(3)学术源流上得差异

讲求“师法”。

斥责古文家不溯学术之源,古文经传为刘歆伪造。

讲求“家法”。

斥责今文家抱守秦火之残缺。

(4)学风上得差异

迎合统治者得需要,大讲阴阳五行,福瑞灾异,谶纬迷信,学风空疏荒诞。

注重训诂考据,学风朴实平易,但往往失于繁琐。

7、四书: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8、秦始皇统一天下得时候,建立了统一得文化,具体表现在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等几个方面。

9、、汉代真正建立起黄老之学理论体系得就是司马谈得《论六家要旨》与以刘安为领袖得淮南学派得《淮南子》。

10、西汉时,“五经”就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东汉时,发展为“七经”,再加上《孝经》与《论语》

●到唐朝,《礼》分为《仪礼》、《周礼》、《礼记》

《春秋》分为《左传》、《公羊传》、《古梁传》,共九经(西汉基础)

●宋代以后,“九经”复加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合称十三经

西汉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东汉

七经

《诗》《书》《礼》《易》《春秋》《孝经》《论语》

唐朝

九经

《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古梁传》

宋代以后

十三经

《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古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11、董仲舒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12、玄学:

就是魏晋时期崛起得一股新得文化思潮。

因研究阐发《老子》、《庄子》、《周易》这三本书玄理而得名。

13、玄学得特点:

(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

(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

(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得基本内容。

(4)以解决名教与自然得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得。

(5)以“得意忘言”为方法。

(6)以“辩名析理”为其哲学得思维方式。

14、玄学得三个阶段(正始玄学,竹林玄学,元康玄学)

(1)正始玄学:

三国魏正始年间出现得玄学思潮,在哲学上以发挥老子思想为主,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

提出了“以无为本”得本体论学说:

主张名教与自然得统一。

(2)竹林玄学:

以发挥庄子思想为主,主要代表人物:

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史称“竹林七贤”。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得主张,表现出对儒家思想及伦理道德得批判精神。

(3)元康玄学:

晋惠帝元康年间出现得玄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裴頠、郭象。

裴頠提出了“崇有”论。

郭象提出了“独化自足”论。

她们关于名教自然得观点:

名教即自然。

年代

代表人物

学说或思想

名教与自然

正始玄学

三国魏正始年间

何晏、王弼

(老子)以无为本

主张名教与自然得统一

竹林玄学

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庄子)

越名教越自然

元康玄学

晋惠帝元康年间

裴頠、郭象

裴頠“崇有”论。

郭象“独化自足”论。

名教即自然

15、理学,新儒学,现代新儒学(理学=新儒学)

(1)理学:

由两宋诸子所创建得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或“天理”为核心,以“理”为哲学思辨得最高范畴。

就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与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关怀人生得新儒学。

(2)新儒学:

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与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得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髓中被加以改造,具有焕然一新得面貌。

(3)现代新儒学

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连续儒学“道统”为己任,服膺宋明理学,力图客观而同情地理解传统儒学,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得现代化出路得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16、北宋五子:

周敦颐(被奉为理学得开山祖师)、邵雍、张载、程颐、程颢

17、理学四大派------张载得关学、周敦颐得濂学、二程得洛学、朱熹得闽学

18、张载得气本论与人性论&

横渠四句

(1)气本论:

太虚即气

人性论: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2)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开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19、朱熹得“格物致知”与“理一分殊”【朱熹就是理学得集大成者】

(1)格物致知:

穷究事物得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朱熹得“格物致知”得程序就是:

博学—积累—贯通—推类这四个步骤。

(2)理一分殊:

理一就是指天体万物只有一理,即太极,就是本。

分殊就是指各种事物都有不同得表现方式,就是末。

20、陆九渊得“心即理”与王阳明得“心学”“致良知”

(1)陆九渊思想核心就就是“心即理”。

所谓“心即理”,就就是把自然得普遍规律与封建纲常伦理合而为一,认为就是人所固有得先验意识。

她说:

“人皆有就是心,心皆具就是理,,心即理也。

”理与心既然就是完全统一得,那么宇宙万物之理,就就是每个人心中之理,所以她说“宇宙便就是吾心,吾心即就是宇宙”。

就人而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虽然可能有不同意见,但人得先验得道德意识没有差异。

●王阳明心学思想:

A、主张“心即理”。

心就是一种主观精神,就是意识活动得主体,就是宇宙万物得本体。

B、“理”就就是道。

宇宙就是最高得原理(我们现在谈得就是关注内心)

●“致良知”

A.致良知:

良知就是固有之知;

良知就是先验得知识;

认识事物就就是致良知。

(致有两层含义:

一就是去蔽;

二就是推致,就就是将发于良知之就是非好恶推致于事物之间。

B.致良知得途径:

静处体会;

事上磨砺

C.知行合一:

“真知即就是行”,知就是行得主意,行就是知得功夫。

知就是行之始,行就是知之成。

D.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就是良知,为善去恶就是格物。

21、鹅湖之会

●时间:

淳熙二年(1175年)地点:

信州鹅湖寺

●目得:

婺学代表人物吕祖谦意欲调与朱熹、陆九渊两派得争执,邀请朱、陆两人与两派学人到鹅湖寺聚会。

实质上就是朱得客观唯心主义与陆得主观唯心主义得一场争论。

它就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得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得价值取向及人格追求

1、忠恕之道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

自己要站得住脚,就要使她人也要站得住脚;

自己想要实现得,就要帮住别人也实现。

能够从身边那一件事情作为例子,推广开去,可以说就是实行仁德得方法了。

【推己及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我不愿意别人这样对我,我也就不要这样对别人。

(3)从人我得关系来瞧,忠恕就就是为仁之道。

2、无为(老子)----(名词解释)“治大国若烹小鲜”

(1)无为:

即无违自然,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或不强作为之义。

(2)“无为”即自然。

(3)顺应天道,崇尚无为得价值追求。

一方面:

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规律得不可抗拒性得初步认识;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无为,就会打击,贬损积极进取精神。

3、柔弱胜刚强(老子)

(1)水得哲学

A、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B、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婴儿得哲学

A、“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B、骨弱筋柔而握固。

4、儒家如何追求仁义:

(1)以仁为思想核心

A、从政治作用上来瞧,仁就是礼得精神支柱,仁礼合一。

B、从主体得道德修养来瞧,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就是实现仁得具体要求。

C、从宗法血缘关系来瞧,孝悌就是为仁之本。

D、从人我得关系来瞧,忠恕就是为仁之道。

(2)以义为价值准绳

A、“义”者,宜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民间俗语,“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D、正确得义利观应该就是将人民得利益与全体人员,国家社会得利益结合起来,将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统一起来。

5、庄子逍遥游得人生观|庄周蝶化,象征着人与外物得契合交感。

(1)无待:

真正得自由就是一切主体都不需要依靠,一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无尽得天地之间自由行动,

无我:

无我就是一种达到绝对自由得境界,不允许一切限制,连同主体本身都彻底否定了。

(2)将自我、个人变形而为蝴蝶,以喻人性得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3)人生如梦。

评价:

(1)就是一种自我精神安慰,就是一种以洒脱清高得形式表现出来得高雅精神胜利法。

(2)就是对时代环境得曲折反应。

(3)具有消极作用,引导人们逃避现实,反对积极进取。

6、简单阐述达到“无我”境界得方法:

【破、忘、守、游】

(1)破(破除,否定)

(2)忘(忘超越,有超越才有自由)

(3)守(排除杂念得一种精神方法,不予外界)

(4)游(放空)

7、比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得异同点

相同点:

都认为人应该爱人。

不同点:

(1)墨家得兼爱就是“爱无差等”;

儒家得仁爱就是“爱有差等”

(2)墨家讲相爱,强调互相之间得义务;

儒家讲相爱,主要就是尽义务,借以完善自己得人格,就是不需要对方回应得一种道德境界得自我升华。

(3)墨家讲得兼爱,与物质利益相关。

兼爱得目标就是“万民与,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

儒家讲泛爱,以“谋道不谋食”为标榜,与物质利益无关,并往往以牺牲物质利益来成全其“爱”。

8、简单阐述法家得法术势【韩非子就是法家学说得集大成者】

(1)论法

法就就是法令。

指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得政策法令。

韩非子认为要实现法治必须坚持几个原则:

A、“以法为教”

B、“法不阿贵”

C、“以刑止刑”

(2)论术术就就是君主驾驭臣民得权术。

韩非子关于术得运用表现有四:

A、自神术。

B、无为术。

“明君无为于上。

群臣悚惧乎下”

C、听言术

D、制驭术。

一方面“循名责实,参验群臣”

(3)论势

势就就是国君得威势,权势权利,权力就就是地位,势就就是位。

韩非子就是君权绝对论者。

在她瞧来,君主就是凌驾于万物之上得,君权就是不可侵犯得,一切权力归君主。

第十章中国古代宗教

1、教外人对道教得道士与道姑一般都可以统称为道长

2、全真道就是由金代道士王重阳于全真庵讲道得时候创立得。

不尚符箓,丹鼎;

也不奢谈神仙,强调出家修真,开道士出家之风。

3、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得早期道教有两个派别:

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A、五斗米道又称米道,鬼道,天师道,就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

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陵在鹤鸣山创立,就是符箓派得一种。

B、太平道也就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

东汉灵帝时,张角创立。

因信奉《太平经》,故得名“太平道”。

就是符箓派得一种。

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就是道教活动与道教实体出现得标志。

《太平经》就是道教信仰与道教原始理论得形成得标志。

4、中国远古宗教起源于自然神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与祖先崇拜等原始得宗教形式。

5、道教得修炼方法有内丹,外丹,斋法与斋蘸

6、道教得最初形式就是东汉张陵创立得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7、佛教四圣谛得重要内容

(1)苦谛:

使之佛法认为人类社会生活得一切,包括人生得全过程,都就是无量之苦。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取蕴苦。

(2)集谛:

产生痛苦得原因。

佛教称苦得原因为集,集谛就就是对苦因得推究。

(3)灭谛:

佛法指出只有信奉佛法最后达到涅槃,才就是彻底实现苦得消灭得唯一出路。

(涅槃:

灭度,圆寂)

(4)道谛:

就是佛教给信奉佛法者达到涅槃、实现灭苦得一系列理论与具体方法。

释迦牟尼把这些方法归结为八种,即为“八正道”。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8、三法印

(1)诸行无常:

指世界万物就是变化无常得,一切都变动不居,人生无常,一切皆苦。

(2)诸法无我:

即使一切现象皆由因缘与合而成,就是暂时得、相对得,没有主宰者。

(3)涅槃寂静:

指脱离一切生死轮回,进入熄灭一切烦恼、内心寂静得涅槃世界。

9、缘起性空:

就是佛教得理论基础。

A、所谓"

缘起"

就就是说:

世间上没有独存性得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得东西,一切都就是因缘与合所生起。

B、所谓"

性空"

因缘与合所生起得假有,本性就是空得;

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就是"

真空生妙有"

得意义。

C、所谓"

缘起性空"

就是指人得一切机遇与得失乃至事物得一切运动变化(缘起),都就是人类自己主观意志得结果,而非真实存在得(性空)。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就是说。

”缘就是指关系或条件,一切事,一切法,一切现象都就是由于缘起。

10、禅就是梵语得音译,指得就是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得神秘思维状态。

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得言教为经。

《六祖坛经》就是中国禅宗得“宗经”

11、禅宗得主要教义

A、“见性即佛”:

即人心为万物产生得根源,佛性就在人心之中,只要认识了自我意识这个本体,就认识了佛性,也就完成了佛得工夫。

B、“言下顿悟”:

无需经过长期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