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x=e、ax+bc=d等方程的解法。
2.准确找出等量关系,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单元,是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小学阶段虽然只涉及简单的方程,但对逻辑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设计是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从便教利学出发,着眼于学生继续学习,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注重学生对方程思想方法和价值的感受和体验,突破了传统教材先学
解方程,再利用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解方程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解方程。
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安排14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课题课时
等式与方程1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3
列方程解应用题6
整理与练习3
机动1
总计14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帮助学生继续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继续学习扇形统计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等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与统计表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经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简单统计活动的设计、实验过程,增强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
5.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统计活动的设计、实验过程,增强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发现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等。
学生在这以前已经学习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具备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以及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力,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安排3课时完成教学。
单式折线统计图1
复式折线统计图1
综合实践:
蒜叶的生长1
总计3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与自然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与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
2、5、3倍数的特
征,奇数与偶数;
质数与合数;
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重新研究与整合,以体现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将以前分散成两个单元的内容合并成一个单元进行,教材这样安排将会使知识
进一步系统化,同时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这些知识的学习将会为以后继续学习约分、通分、分数
四则计算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或5的倍数。
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认识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4.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6.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或5的倍数。
3.认识质数、合数,熟知20以内的质数,认识质因数,会将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4.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1.2,3,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
2.质数与合数概念的理解。
3.正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教材将以前分散成两个单元的内容合并成一个单元进行,增加了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内容,所以就形成了本单元概念多、内容多的现象,这些都为本单元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本单元用12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因数与倍数1
2和5的倍数的特征1
3的倍数的特征1
素数与合数1
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1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1
和与积的奇偶性1
总计12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1.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5.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6.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理解分数的意义。
2.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分数大小的比较小的比较。
1.建立单位“1”的概念。
2.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理解。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其应用。
4.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灵活地进行分数大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借助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特征。
本单元用18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2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1
分数与除法关系
(1)1
分数与除法关系
(2)1
真分数与假分数1
带分数1
分数与小数互化1
分数的基本性质1
约分1
约分的练习1
通分1
分数大小比较1
分数大小比较练习1
球的反弹高度1
机动2
总计18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之后,教材紧接着安排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既体现了知识的密切联系,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会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的基础上。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对有关分数知识的构建进一步完善,同时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80页例1教学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重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81页例2教学三个分数的加、减计算,积累一些计算经验;
第82~84页安排练习十二相关练习进行巩固。
1.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4.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1.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
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会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四、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借助直观图初步感受了相同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这是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已有知识经验。
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1
第六单元圆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教学的平面图形属于直线图形,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以及扇形的认识;
第二,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第三,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进行整理与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认识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
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经历推导圆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
关的实际问题。
3.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5.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掌握圆的有关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
相关的实际问题。
1.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2.经历并推导出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
3.体会等积变形、“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司长、面积公式,并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一次飞跃。
圆的认识2
扇形的认识1
圆的周长2
圆的面积4
整理与练习2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教学转化的策略。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
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从而主动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4.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5.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1.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
有效地解决问题。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方法。
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虽然经常进行转化,但是他们对转化活动的体验还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
2.合理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
3.借助直观图启发转化的具体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2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部分教材一共分五段安排。
1.“数的世界”:
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因数与倍数等概念,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
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
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单式与复式折线统计图,对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4.“应用广角”:
主要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收集信息、交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以使学生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
里的广泛应用价值。
5.“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做出综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1.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
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以及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分数混
合运算。
4.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灵活地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根据数据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
1.能正确列出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由于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量的升高,对基础的要求更高了,学生学起来还是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数的世界”里学生容易错的是列出方程解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算法,综合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图形王国”学生已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但在运用周长与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还要加强灵活性。
“应用广角”整体来说,学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简单的生活实际,在动手操作,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数的世界2
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应用广角1
总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