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52528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文档格式.docx

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柱而形成电晕放电。

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答:

图1-13表示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和确定其波前和波长时间的方法(波长指冲击波衰减至半峰值的时间)。

图中O为原点,P点为波峰。

国际上都用图示的方法求得名义零点

图中虚线所示,连接P点与倍峰值点作虚线交横轴于

点,这样波前时间

、和波长

都从

算起。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标准雷电波的波形规定是:

 

图1-13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波前时间

-半峰值时间

冲击电压峰值

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

(1)U形曲线,其击穿电压与波前时间有关而与波尾时间无关;

(2)极性效应,正极性操作冲击的50%击穿电压都比负极性的低;

(3)饱和现象;

(4)分散性大;

(5)邻近效应,接地物体靠近放电间隙会显著降低正极性击穿电压。

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

(1)电场分布情况和作用电压波形的影响

(2)电介质材料的影响(3)气体条件的影响(4)雨水的影响

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哪个对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

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对绝缘的危害比较大。

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的情况下,电极形状和布置已使电场很不均匀,因而介质表面积聚电荷使电压重新分布所造成的电场畸变,不会显著降低沿面放电电压。

另外这种情况下电场垂直分量较小.沿表面也没有较大的电容电流流过,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热电离现象,故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因而垂直于放电发展方向的介质厚度对放电电压实际上没有影响。

其沿面闪络电压与空气击穿电压的差别相比强垂直分量时要小得多。

1-8某距离4m的棒-极间隙。

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气压=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kV?

(空气相对密度=)

距离为4m的棒-极间隙,其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的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

=1300kV。

查《高电压技术》可得空气绝对湿度

从而

再由图3-1求得参数

求得参数

=1300/(500×

×

)=,于是由图3-3得指数

空气密度校正因数

湿度校正因数

所以在这种大气条件下,距离为4m的棒-极间隙的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

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的高原地区的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

解:

查的规定可知,35kV母线支柱绝缘子的1min干工频耐受电压应为100kV,则可算出制造厂在平原地区进行出厂1min干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耐受电压U应为

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

(1)电子位移极化

(1)电子式极化

(2)偶极子极化

(2)偶极子极化

(a)无外电场时(b)有外电场时

1—电极2—电介质(极性分子)

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

克劳休斯方程表明,要由电介质的微观参数(N、)求得宏观参数—介电常数

,必须先求得电介质的有效电场

(1)对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液体介质,有效电场强度

式中,

为极化强度(

)。

上式称为莫索缔(Mosotti)有效电场强度,将其代入克劳休斯方程[式(2-11)],得到非极性与弱极性液体介质的极化方程为

(2)对于极性液体介质,由于极性液体分子具有固有偶极矩,它们之间的距离近,相互作用强,造成强的附加电场,洛伦兹球内分子作用的电场

≠0,莫索缔有效电场不适用。

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

非极性液体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极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位移极化,偶极子极化对极化的贡献甚微;

极性液体介质包括中极性和强极性液体介质,这类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除了电子位移极化外,还有偶极子极化,对于强极性液体介质,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往往起主要作用。

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

(1)温度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

值的影响

如图2-2所示,当温度很低时,由于分子间的联系紧密,液体电介质黏度很大,偶极子转动困难,所以

很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电介质黏度减小,偶极子转动幅度变大,

随之变大;

温度继续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阻碍极性分子沿电场取向,使极化减弱,

又开始减小。

(2)频率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

如图2-1所示,频率太高时偶极子来不及转动,因而

值变小。

其中

相当于直流电场下的介电常数,f>

f1以后偶极子越来越跟不上电场的交变,

值不断下降;

当频率f=f2时,偶极子已经完全跟不上电场转动了,这时只存在电子式极化,

减小到

,常温下,极性液体电介质的

≈3~6。

2-5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是如何形成的?

电场强度对其有何影响?

液体电介质电导的形成:

(1)离子电导——分为本征离子电导和杂质离子电导。

设离子为正离子,它们处于图2-5中A、B、C等势能最低的位置上作振动,其振动频率为υ,当离子的热振动能超过邻近分子对它的束缚势垒

时,离子即能离开其稳定位置而迁移。

(2)电泳电导——在工程中,为了改善液体介质的某些理化性能,往往在液体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树脂,这些树脂在液体介质中部分呈溶解状态,部分可能呈胶粒状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溶液,此外,水分进入某些液体介质也可能造成乳化状态的胶体溶液。

这些胶粒均带有一定的电荷,当胶粒的介电常数大于液体的介电常数时,胶粒带正电;

反之,胶粒带负电。

胶粒相对于液体的电位

一般是恒定的,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的迁移构成“电泳电导”。

电场强度的影响

(1)弱电场区:

在通常条件下,当外加电场强度远小于击穿场强时,液体介质的离子电导率

是与电场强度无关的常数,其导电规律遵从欧姆定律。

(2)强电场区:

在E≥107V/m的强电场区,电流随电场强度呈指数关系增长,除极纯净的液体介质外,一般不存在明显的饱和电流区。

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具有电子碰撞电离的特点。

2-6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

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三类:

(1)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2)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

(3)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理论

2-7液体电介质中气体对其电击穿有何影响?

气泡击穿观点认为,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使液体中存在气泡时,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总是气泡先发生电离,这又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离将进一步发展;

而气泡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又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电离生成更多的气体,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中发生击穿。

热化气击穿观点认为,当液体中平均场强达到107~108V/m时,阴极表面微尖端处的场强就可能达到108V/m以上。

由于场致发射,大量电子由阴极表面的微尖端注入到液体中,估计电流密度可达105A/m2以上。

按这样的电流密度来估算发热,单位体积、单位时间中的发热量约为1013J/(s·

),这些热量用来加热附近的液体,足以使液体气化。

当液体得到的能量等于电极附近液体气化所需的热量时,便产生气泡,液体击穿。

电离化气击穿观点认为,当液体介质中电场很强时,高能电子出现,使液体分子C—H键(C—C键)断裂,液体放气。

2-8水分、固体杂质对液体电介质的绝缘性能有何影响?

(1)水分的影响

当水分在液体中呈悬浮状态存在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呈圆球状(即胶粒),均匀悬浮在液体中,一般水球的直径约为10-2~10-4cm。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水的介电常数很大,水球容易极化而沿电场方向伸长成为椭圆球,如果定向排列的椭圆水球贯穿于电极间形成连续水桥,则液体介质在较低的电压下发生击穿。

(2)固体杂质的影响

一般固体悬浮粒子的介电常数比液体的大,在电场力作用下,这些粒子向电场强度最大的区域运动,在电极表面电场集中处逐渐积聚起来,使液体介质击穿场强降低。

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

工程应用上经常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吸附等处理,除去粗大的杂质粒子,以提高液体介质的击穿电压。

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

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到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3-2固体无机电介质中,无机晶体、无机玻璃和陶瓷介质的损耗主要由哪些损耗组成?

(1)无机晶体介质只有位移极化,其介质损耗主要来源于电导;

(2)无机玻璃的介质损耗可以认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电导损耗、松弛损耗和结构损耗;

(3)陶瓷介质可分为含有玻璃相和几乎不含玻璃相两类,第一类陶瓷是含有大量玻璃相和少量微晶的结构,其介质损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玻璃相中离子电导损耗、结构较松的多晶点阵结构引起的松弛损耗以及气隙中含水引起的界面附加损耗,tan

相当大。

第二类是由大量的微晶晶粒所组成,仅含有极少量或不含玻璃相,通常结晶相结构紧密,tan

比第一类陶瓷小得多。

3-3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率除了介质的性质之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它们各有什么影响?

介质的表面电导率

不仅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且强烈地受到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表面的结构和形状以及表面粘污情况的影响。

(1)电介质表面吸附的水膜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由于湿空气中的水分子被吸附于介质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

因为水本身为半导体(

m),所以介质表面的水膜将引起较大的表面电流,使

增加。

(2)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电介质按水在介质表面分布状态的不同,可分为亲水电介质和疏水电介质两大类。

a)亲水电介质:

这种介质表面所吸附的水易于形成连续水膜,故表面电导率大,特别是一些含有碱金属离子的介质,介质中的碱金属离子还会进入水膜,降低水的电阻率,使表面电导率进一步上升,甚至丧失其绝缘性能。

b)疏水电介质:

这些介质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所组成,它们对水的吸引力小于水分子的内聚力,所以吸附在这类介质表面的水往往成为孤立的水滴,其接触角

,不能形成连续的水膜,故

很小,且大气湿度的影响较小。

(3)电介质表面清洁度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表面沾污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沾污,将会引起介质表面导电水膜的电阻率下降,从而使

升高。

3-4固体介质的击穿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1)热击穿

热击穿的主要特征是:

不仅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与绝缘结构(电极的配置与散热条件)及电压种类、环境温度等有关,因此热击穿强度不能看作是电介质材料的本征特性参数。

(2)电击穿

电击穿的主要特征是:

击穿场强高,实用绝缘系统不可能达到;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变化不大。

均匀电场中电击穿场强反映了固体介质耐受电场作用能力的最大限度,它仅与材料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是材料的特性参数之一。

(3)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击穿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3-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电的作用:

带电粒子对电介质表面的直接轰击作用,使有机电介质的分子主链断裂;

(2)热的作用:

带电粒子的轰击作用引起电介质局部的温度上升,发生热熔解或热降解;

(3)化学作用:

局部放电产生的受激分子或二次生成物的作用,使电介质受到的侵蚀可能比电、热作用的危害更大。

3-6聚合物电介质的树枝化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它们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引起聚合物电介质树枝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产生的树枝亦不同。

(1)电树枝

树枝因介质中间歇性的局部放电而缓慢地扩展,或在脉冲电压作用下迅速发展,或在无任何局部放电的情况下,由于介质中局部电场集中而发生。

(2)水树枝

树枝因存在水分而缓慢发生,如在水下运行的200~700V低压电缆中也发现有树枝,一般称为水树枝,即直流电压下也能促进树枝化。

(3)电化学树枝

因环境污染或绝缘中存在杂质而引起,如电缆中由于腐蚀性气体在线芯处扩散,与铜发生反应就形成电化学树枝。

3-7均匀固体介质的热击穿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化为以下两种极端情况来讨论

(1)脉冲热击穿

认为电场作用时间很短,以致导热过程可以忽略不计,则热平衡方程为

(2)稳态热击穿

电压长时间作用,介质内温度变化极慢,热击穿临界电压为

3-8试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过程的异同。

(1)气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气体放电都有从电子碰撞电离开始发展到电子崩的阶段。

由于外电离因素的作用,在阴极附近出现一个初始电子,这一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如电场强度足够大,则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1个新电子。

新电子与初始电子在向阳极的行进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两个新电子,电子总数增加到4个。

第三次电离后电子数将增至8个,即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加。

电子数如雪崩式的增长,即出现电子崩。

(2)液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a)电击穿理论以碰撞电离开始为击穿条件。

  液体介质中由于阴极的场致发射或热发射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动能,在它碰撞液体分子时又把能量传递给液体分子,电子损失的能量都用于激发液体分子的热振动。

当电子在相邻两次碰撞间从电场中得到的能量大于hυ时,电子就能在运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能量,至电子能量大到一定值时,电子与液体相互作用时便导致碰撞电离。

b)气泡击穿理论

液体中存在气泡时,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气泡先发生电离,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离进一步发展;

(3)固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a)热击穿

当固体电介质加上电场时,电介质中发生的损耗将引起发热,使介质温度升高,最终导致热击穿。

b)电击穿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了消除边缘效应的电极装置等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击穿试验时出现的一种击穿现象。

c)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

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4-1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哪些绝缘缺陷?

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试验项目的异同。

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

总体绝缘质量欠佳;

绝缘受潮;

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

绝缘表面情况不良。

测量绝缘电阻和测量泄露电流试验项目的相同点:

两者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测量泄漏电流可使用较高的电压(10kV及以上),因此能比测量绝缘电阻更有效地发现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4-2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测量吸收比能较好的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绝缘干燥时的吸收特性

,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

如果测试品受潮,那么在测试时,吸收电流不仅在起始时就减少,同时衰减也非常快,吸收比的比值会有明显不同,所以通过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4-3简述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

为什么桥臂中的一个要采用标准电容器?

这—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西林电桥是利用电桥平衡的原理,当流过电桥的电流相等时,电流检流计指向零点,即没有电流通过电流检流计,此时电桥相对桥臂上的阻抗乘积值相等,通过改变R3和C4来确定电桥的平衡以最终计算出Cx和tanδ。

采用标准电容器是因为计算被试品的电容需要多个值来确定,如果定下桥臂的电容值,在计算出tanδ的情况下仅仅调节电阻值就可以最终确定被试品电容值的大小。

这一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处于电磁场作用范围的电磁干扰、温度、试验电压、试品电容量和试品表面泄露的影响。

4-4在现场测量tanδ而电桥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考虑到什么情况并采取何种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

此时可能是处于外加电场的干扰下,应采用下列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

(1)加设屏蔽,用金属屏蔽罩或网把试品与干扰源隔开;

(2)采用移相电源;

(3)倒相法。

4-5什么是测量tanδ的正接线和反接线?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正接线是被试品CX的两端均对地绝缘,连接电源的高压端,而反接线是被试品接于电源的低压端。

反接线适用于被试品的一极固定接地时,而正接线适用于其它情况。

4-6综合比较本章中介绍的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的效能和优缺点(能够发现和不易发现的绝缘缺陷种类、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局限性等)。

测量绝缘电阻不能发现下列缺陷:

绝缘中的局部缺陷:

如非贯穿性的局部损伤、含有气泡、分层脱开等;

绝缘的老化:

因为已经老化的绝缘,其绝缘电阻还可能是相当高的。

4-7总结进行各种预防性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测量绝缘电阻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试验前应将试品接地放电一定时间。

对容量较大的试品,一般要求5-10min.这是为了避免被试品上可能存留残余电荷而造成测量误差。

试验后也应这样做,以求安全。

(2)高压测试连接线应尽量保持架空,确需使用支撑时,要确认支撑物的绝缘对被试品绝缘测量结果的影响极小。

(3)测量吸收比时,应待电源电压达稳定后再接入试品,并开始计时。

(4)对带有绕组的被试品,加先将被测绕组首尾短接,再接到L端子:

其他非被测绕组也应先首尾短接后再接到应接端子。

(5)绝缘电阻与温度有十分显著的关系。

绝缘温度升高时,绝缘电阻大致按指数率降低.吸收比的值也会有所改变。

所以,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准确记录当时绝缘的温度,而在比较时,也应按相应温度时的值来比较。

(6)每次测试结束时,应在保持兆欧表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先断开L端子与被试品的连线,以免试品对兆欧表反向放电,损坏仪表。

4-8对绝缘的检查性试验方法,除本章所述者外,还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值得进行探索研究的?

请开拓性地、探索性地考虑一下,也请大致估计一下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何种电气设备,对探测何种绝缘缺陷可能有效。

4-9综合计论:

现行对绝缘的离线检查性试验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探索一下:

对某些电气设备绝缘进行在线检测的可能性和原理性方法。

不足之处:

需要停电进行,而不少重要的电力设备不能轻易地停止运行;

监测间隔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现绝缘故障;

停电后的设备状态与运行时的设备状态不相符,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5-1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1)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要求电源容量很小,加上可么用串级的方法产生高压直流,所以试验设备可以做得比较轻巧,适合于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特别对容量较大的试品,如果做交流耐压试验,需要较大容量的试验设备,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办到。

而做直流耐压试验时,只需供给绝缘泄漏电流(最高只达毫安级),试验设备可以做得体积小而且比较轻便,适合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2)在试验时可以同时测量泄漏电流,由所得的“电压一电流”曲线能有效地显示绝缘内部的集中性缺陷或受潮,提供有关绝缘状态的补充信息。

(3)直流耐压试验比之交流耐压试验更能发现电机端部的绝缘缺陷。

其原因是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流经线棒绝缘,因而没有电容电流在半导体防晕层上造成的电压降,故端部绝缘上分到的电压较高,有利于发现该处绝缘缺陷。

(4)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机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非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5-2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由于直流下绝缘的介质损耗很小,局部放电的发展也远比交流下微弱,所以直流下绝缘的电气强度一般要比交流下的高。

在选择试验电压值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电压往往更高些,并主要根据运行经验来确定,一般为额定电压的2倍以上,且是逐级升压,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及时停止试验,进行处理。

直流耐压试验的时间可以比交流耐压试验长一些,所以发电机试验时是以每级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min,读取泄漏电流值。

电缆试验时,在试验电压下持续5min,以观察并读取泄漏电流值。

5-3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用测量球隙或峰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峰值,用静电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峰值电压表和静电电压表还常与分压器配合使用以扩大仪表的量程),为了观察被测电压的波形,也可从分压器低压侧将输出的被测信号送至示波器显示波形。

5-4简述高压试验变压器调压时的基本要求。

试验变压器的电压必须从零调节到指定值,同时还应注意:

(1)电压应该平滑地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