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098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玉簟(diàn)  神妪(yù) 阡陌(xiān)  霰雪(xiàn)

B.栖隐(qī)  地坼(chì)  羁旅(jī)  渔樵(jiāo)

C.国殇(shāng) 剽掠(piāo) 子嗣(sì)  怙恶(gǔ)

D.桎梏(gù)逡巡(qūn)垣墙(yúan)修葺(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沙州葭苇 四际渺弥 嵌岩窦穴钟鼓馔玉

B.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 军壁垓下繁文缛节

C.悲歌慷慨 避易数里 檐牙高啄越俎代庖

D.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 鼎铛玉石未雨绸缪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2)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3)前不久,这里曾山洪,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痪。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

C.素质情境不落窠臼爆发D.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山歌唱到了央视大舞台。

C.记者坦言:

“内地政府越来越透明,很多场合下,官员应对记者游刃有余不抗拒。

D.从《小山回家》开始,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在我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中,我们将看到人生舞台上惊心动魄的灵魂表演和生命的呼喊,去探索人生应恪守的准则。

B.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C.《种树郭橐驼传》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小说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

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迭。

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

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

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绚丽多彩的,但其最引人瞩目的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

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

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流。

C.“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迭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洞北户,来阴风,防徂署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

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控帏,率称是焉。

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日:

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枨,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

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

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境,杂木异草,盖覆其上。

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蝉,好事者见,可以永日。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

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

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

规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

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

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

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

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

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一:

全部。

B.纳阳日,虞祁寒也       虞:

担忧。

C.修柯戛云,低枝拂潭     修:

长、高。

D.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蹇剥:

时运不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不如因善遇之

B.我知其心以是哉              徒以吾两人在也

C.其喜山水病癖如此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白居易建造庐山草堂行为的一项是()(3分)

①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②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③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④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

⑤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⑥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12.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庐山草堂面朝香炉峰,紧邻峰麓的遗爱寺,环境幽雅,仰可观诸峰险峻,俯可听泉水流响,加上竹树云石等点缀,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B.作者认为,在草堂住一晚上会感觉身体安宁,住两晚上则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跟万物融合无间。

C.作者凭借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进行园林规划,同时又把自己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熔注于造园艺术之中。

D.作者自幼喜欢山水,乃至成为一种癖好,对庐山草堂更是情有独钟,但由于官场事务繁忙,加上家庭琐事缠身,终究无法畅享庐山胜景,对此他深感遗憾。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3分)

(2)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筑声。

(3分)

(3)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8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图景?

请简要分析。

(4分)

(2)词的下片,词人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强烈生命意识的名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月年年望相似”,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